論壇手冊

目錄

關於今年的論壇………………………………………………………… 1

均優學習論壇標幟說明………………………………………………… 4

贊助名單………………………………………………………………… 5

參與籌備團體及成員…………………………………………………… 5

2020均優學習論壇日程表……………………………………………… 6

2020均優學習論壇議程一覽表………………………………………… 12

各項議程資料

【議程1】On my way:2030學習設計………………………………………… 16

【議程2】以「與變革共振的領導力」為例,談教師線上互動增能……… 16

【議程3】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 16

【議程4】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17

【議程5】Homeschool in Taiwan…………………………………………… 18

【議程6】從拒(懼)學到自學………………………………………………… 19

【議程7】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在申請實驗教育中的權益與可運用資源…… 20

【議程8】高教新視界………………………………………………………… 22

【議程9】自學生權益保障:對談機構、團體與自學生的校安事件……… 23

【議程10】開門辦教育策略探討–與體制學校合作的經驗對話…………… 24

【議程11】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 26

【議程12】資深公民回應終身學習再界定…………………………………… 27

【議程13】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28

【議程14】不錯學群…………………………………………………………… 30

【議程15】海星培力…………………………………………………………… 31

【議程16】自學生的導師課…………………………………………………… 33

【議程17】動手學科學的理念到實踐………………………………………… 34

【議程18】實驗教育的AI課…………………………………………………… 36

【議程19】台灣的程式教育與網路資源……………………………………… 39

【議程20】給你一個行動的藉口……………………………………………… 40

【議程21】在社群中更好地成為自己--貍與貍想的教育…………………… 41

【議程22】沒有老師的學校--未來學校是青色的嗎!?…………………… 42

【議程23】公民素養的培養--公共議題遊戲式學習………………………… 43

【議程24】分析大陸2020年代的教育………………………………………… 45

【議程25】中國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交流、互動的過去現在未來………… 46

【議程26】家長在社區共學中的角色………………………………………… 50

【議程27】日日新學堂的過去現在未來……………………………………… 53

【議程28】馬來西亞華人的教育處境………………………………………… 54

【議程29】推動台灣學前教育公共化………………………………………… 57

【議程30】23% 何去何從?…………………………………………………… 60

參與籌備團體通訊錄…………………………………………………… 63


關於今年的論壇

今年的主題是「21世紀20年代的教育進展」,開始探討未來十年台灣教育的可能發展方向。

由於碰到新冠肺炎疫情,台灣所有群聚活動都受到限制,所以今年的論壇,必須進行以下的調整:

  1. 取消:住宿、訂餐、交通車、晚會、OST。
  2. 配合防疫需求,議程採取 10% 實體參與,搭配 90% 線上參加方式進行。
    以四間教室同步進行議程,引言人、與談人、一至二位報名者現場參加議程,其餘人員線上參加議程。
  3. 各議程同時以 jit.si meet 進行線上會議,並透過 youtube 直播。
  4. 會場樓層資訊事先不對外公開,以免有較多的人員前往會場。
    當天由工作人員在一樓引導預定的與會者搭電梯上樓。
  5. 三天活動共備兩萬豪升 75% 酒精供場地消毒與手部消毒。
  6. 所有與會人員發給小瓶裝噴霧式消毒罐,可隨時消毒手部與週邊桌面。
  7. 當天入場者需測量體溫和手部消毒,體溫高於37.5°C者,謝絕進入會場,並請立即就醫。
  8. 因值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期間,會場不開放小孩入場。
  9. 會場採梅花座,座位間隔依規定保持1公尺距離。
  10. 與會者請全程配戴口罩。

與往年相同的部分則有:

  1. 開放各教育團體提案各項議程,並採百樂宴(pot lucks)模式籌備。
  2. 要求各項議程資料,以 CC 授權方式釋出,並製作成手冊提供與會人員。
  3. 論壇仍分:體制教育、實驗教育、終身學習、教育橋接、技術發展、青年社群、跨境交流、福留子孫等八軌進行。

簡單講未來十年台灣教育的走向:在課程教學上走向「自主學習」;在教育治理上走向「開放政府」。大大小小的各種倡議會圍繞著這兩大課題走,路不會太順,進展上也會有進有退。

以下再表列過去均優學習論壇十一年來發展:

日期舉辦地點主題重要教育倡議
12010.6.11~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打造國民學習路徑圖推動十二年國教;財劃法修法;
兩岸三地課程改革交流
22011.6.10~12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教育要行動,台灣大不同推動十二年國教;福留子孫;
32012.4.27~29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為教育打底,釋放國民潛能立法保障實驗教育
42013.4.26~28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成就課程教學的公共化教育共創共享
52014.4.25~27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開創教育,教育開創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
財劃法修法;課程治理中立
62015.5.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教育的自造者,自造者的教育自造教育的新典範;Maker
72016.5.6~8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整合社會力量,深化教育轉型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
實驗教育發展
82017.6.9~11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三大橋接
92018.5.25~27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四大橋接; 5%+5% 願景;
跨校選修;學前教育公共化
102019.4.20~22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學前教育公共化;海星培力;
青年學習分享;當代適應;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112020.6.12~14空房子(臺北市安和路一段106號11-12樓)21世紀20年代的教育進展自主學習;開放政府;實驗高教
學前教育公共化;海星培力;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均優學習論壇標幟說明

※請見2010良質教育研討會籌備處第14次工作會議之提案二。


贊助名單

「均優學習論壇」乃針對全國重要教育議題交流與發聲之平台,由民間各教育團體與關心臺灣教育境況人士自主辦理,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支持!

特此致謝

贊助者金額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95,000
不具名(曾憲政友人)20,000

參與籌備單位及成員

主辦單位(籌備委員)共26個: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21世紀教育研究院、Only實驗教育、T Space、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中華民國振鐸學會、不錯學群、未來大學施工中––小鷹隊、北京日日新學堂、未來組織實驗室、幼教免抽籤聯盟、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成都先鋒學習社區、先鋒·深圳安格學習社區、青年迴響計畫團隊、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團法人高雄市教師會、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高教新視界研究與推動團隊、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推動小組、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新北市新莊社區大學、跨校選修聯盟、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貍想教育創新學院。

執行秘書:丁志仁。


2020均優學習論壇日程表

  1. 含開閉幕,目前共30項議程,合計時間為48.0小時。
  2. 表格內()中為該議程的分鐘數,[ ]中為場地。
2020年6月12日(五)
教室 1-2教室 1-1教室 2-1教室
9:00~10:00  
跨校選修(90)分析大陸2020年
代的教育(60)
10:00~11:00青年世代對終身學
習再界定(120)
 
11:00~12:00給你一個行動
的藉口(60)
大陸創新教育機
構間的互動(60)
12:00~13:00午餐
13:00~14:00不錯學群(90)  
與體制學校合作的
經驗對話(120)
14:00~15:00科技和自主學習(120)
 
15:00~16:00海星培力(90)
公民素養的培養
_--公共議題遊
戲式學習(60)
16:00~16:30 



2020年6月13日(六)
教室 1-2教室 1-1教室 2-1教室
9:00~10:00 實驗教育的AI課(90)日日新學堂(90)
外國自學家庭現況
與未來發展(120)
10:00~11:00
在社群中更好地
成為自己--貍與
貍想的教育(90)
動手學科學(90)
11:00~12:00
 
12:00~13:00午餐
13:00~14:00學前教育公共化(120)從拒(懼)學到
自學(120)
 
14:00~15:00
15:00~16:00沒有老師的學校
--未來學校是青
色的嗎!?(60)
 家長在社區共學
中的角色(120)
16:00~17:00  



2020年6月14日(日)
教室 1-2教室 1-1教室 2-1教室
9:00~10:00 線上互動式增能體驗與探究(120)自學生權益何去何
從?機構、團體與
個人自學(60)
10:00~11:002030設計自主學習(120)推動部分班
級實驗教育
11:00~12:00自學生導師課(60)
12:00~13:00午餐
13:00~13:3023%_何去何從?(90)特需生的實驗教育
權益資源(120)
 
13:30~14:00另類高教未來
想望(120)
14:00~14:30
14:30~15:00資深公民回應終身
學習再界定(150)
15:00~16:00馬來西亞華人的
教育處境(90)
台灣的程式教育
與網路資源(60)
16:00~17:00
 

2020年6月12日(五)
教室 1-2教室 1-1教室 2-1教室
9:00~10:00  
13-跨校選修24-分析大陸20
20年代的教育
10:00~11:0011-青年世代對終
身學習再界定
 
11:00~12:0020-給你一個
行動的藉口
25-大陸創新教育
機構間的互動
12:00~13:00午餐
13:00~14:0014-不錯學群  
10-與體制學校合
作的經驗對話
14:00~15:004-科技和自主學習
 
15:00~16:0015-海星培力
23-公民素養的
培養_--公共議
題遊戲式學習
16:00~16:30 



2020年6月13日(六)
教室 1-2教室 1-1教室 2-1教室
9:00~10:00 18-實驗教育的AI課27-日日新學堂
5-外國自學家庭
現況與未來發展
10:00~11:00
21-在社群中更好
地成為自己--貍
與貍想的教育
17-動手學科學
11:00~12:00
 
12:00~13:00午餐
13:00~14:0029-學前教育公共化6-從拒(懼)學到自學 
14:00~15:00
15:00~16:0022-沒有老師的學
校--未來學校是
青色的嗎!?
 26-家長在社區
共學中的角色
16:00~17:00  



2020年6月14日(日)
教室 1-2教室 1-1教室 2-1教室
9:00~10:00 2-線上互動式增能體驗與探究9-自學生權益何
去何從?機構、
團體與個人自學
10:00~11:001-2030設計自主學習3-推動部分班
級實驗教育
11:00~12:0016-自學生導師課
12:00~13:00午餐
13:00~13:3030-23%_何去何從?7-特需生的實驗
教育權益資源
 
13:30~14:008-另類高教未來想望
14:00~14:30
14:30~15:0012-資深公民回應
終身學習再界定
15:00~16:0028-馬來西亞華
人的教育處境
19-台灣的程式教
育與網路資源
16:00~17:00
 

2020均優學習論壇議程一覽表

議程名稱場地日期時間分鐘
1On my way:2030學習設計1-26.1410:0~12:00120
2以「與變革共振的領導力」為例,談教師線上互動增能1-16.149:00~11:00120
3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2-16.1410:00~12:00120
4科技輔助自主學習2-16.1214:00~16:00120
5Homeschool in Taiwan1-26.139:30~11:30120
6從拒(懼)學到自學1-16.1313:00~15:00120
7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在申請實驗教育中的權益與可運用資源1-16.1413:00~15:00120
8高教新視界1-26.1413:30~15:30120
9自學生權益保障:對談機構、團體與自學生的校安事件2-16.149:00~10:0060
10開門辦教育策略探討–與體制學校合作的經驗對話1-16.1213:30~15:30120
11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1-26.1210:00~12:00120
12資深公民回應終身學習再界定2-16.1414:30~17:00150
13沒有屋頂的大學校1-16.129:30~11:0090
14不錯學群1-26.1213:00~14:3090
15海星培力1-26.1215:00~16:3090
16自學生的導師課1-16.1411:00~12:0060
17動手學科學的理念到實踐2-16.1310:30~12:0090
18實驗教育的AI課1-16.139:00~10:3090
19台灣的程式教育與網路資源1-26.1415:30~16:3060
20給你一個行動的藉口1-16.1211:00~12:0060
21在社群中更好地成為自己--貍與貍想的教育1-16.1310:30-12:0090
22沒有老師的學校--未來學校是青色的嗎!?1-26.1315:00~16:0060
23公民素養的培養--公共議題遊戲式學習1-16.1215:30~16:3060
24分析大陸2020年代的教育2-16.129:30~10:3060
25中國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交流、互動的過去現在未來2-16.1211:00~12:0060
26家長在社區共學中的角色2-16.1315:00~17:00120
27日日新學堂的過去現在未來2-16.139:00~10:3090
28馬來西亞華人的教育處境1-16.1415:00~16:3090
29推動台灣學前教育公共化1-26.1313:00~15:00120
3023% 何去何從?2-16.1413:00~14:3090

名稱負責人分鐘數主題小時數
1On my way:2030學習設計洪詠善;陳佩英120體制
教育
4
2以「與變革共振的領導力」為例,談教師線上互動增能簡菲莉;陳佩英120
3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戴慧茹;丁志仁120


13
4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林芳如;黃國珍120
5Homeschool in Taiwan陳怡光120
6從拒(懼)學到自學蕭典義120
7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在申請實驗教育中的權益與可運用資源陳嫺霓120
8高教新視界薛曉華120
9自學生權益保障:對談機構、團體與自學生的校安事件蔡伊婷;王逸聖60
10開門辦教育策略探討–與體制學校合作的經驗對話柯穎瑄;張喻晴120


6.5
11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柯穎瑄;王志文120
12資深公民回應終身學習再界定楊志彬150
13沒有屋頂的大學校丁志仁90


7
14不錯學群丁志仁90
15海星培力丁志仁90
16自學生的導師課黃鈴諭;蔡珠玲60
17動手學科學的理念到實踐丁志仁;張又懿;張鈞祺90
18實驗教育的AI課胡崇偉;丁志仁90技術
發展
2.5
19台灣的程式教育與網路資源張鈞祺;何孟軒60
20給你一個行動的藉口簡礫60


4.5
21在社群中更好地成為自己--貍與貍想的教育楊奇峰90
22沒有老師的學校--未來學校是青色的嗎!?桂筠茜60
23公民素養的培養--公共議題遊戲式學習林煜庭60
24分析大陸2020年代的教育楊東平60


7
25中國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交流、互動的過去現在未來郝偉恆60
26家長在社區共學中的角色周行;莫一夫;毛佳佳120
27日日新學堂的過去現在未來王曉峰90
28馬來西亞華人的教育處境何智強,戴美伶90
29推動台灣學前教育公共化楊逸飛;丁志仁;陳惠菁120福留
子孫
3.5
3023% 何去何從?丁志仁;謝國清90

【議程1】

On my way:2030學習設計

主持人:洪詠善/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陳佩英

與談人:黃致誠/國立基隆女中教師

與談人:楊成鳳

與談人:林國源

與談人:陳思羽

與談人:廖郁軒

開場說明
面向2030,教育4.0正悄悄上路。
隨著全球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日常,一種回不去的適性化與個人化的學習型態,已經鋪天蓋地的襲向學校教育。
面對2030,

  • 學習是甚麼?
  • 學習的設計應該怎麼樣?
  • 最大的極限想像有可以怎麼樣?

論壇焦點問題

  • 面對教育4.0,學校的機會與風險在哪裡?
  • 每一學科都要學嗎?
  • 學科和能力學習有先後嗎?
  • 年級劃分的規格化學習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 面對2030,學校有哪些挑戰?誰有責任?
  • 值得我們一搏嗎?

流程

  • 與談人的經驗與觀點40':每位與談者六分鐘,回應主題(包含自主學習的現在與未來)說明提出觀點與經驗,並提供三至五個關鍵詞。
  • 觀點光譜15’:關鍵詞分類形成討論焦點。
  • 焦點討論40’:依據討論焦點,依線上操作開設論壇空間,邀請與談人與線上參加者進行討論,針對論壇焦點問題提出該場次的重點與倡議。
  • 我們的倡議15’:主持人彙整倡議,並且邀請大家拍照連署,形成本次論壇對於學校自主學習的主張與倡議,發表與邀請未來的行動。

 

論壇焦點課題 基隆市立八斗高中 黃致誠校長
面對教育4.0,學校的機會與風險在哪裡?

  • 學習不一定要在學校內
  • 高度客製化與個別化
  • 教師角色從知識傳遞者, 轉變為教練、輔導者、啟發者。詮釋各種學習資源,刺激學生思考。
  • 跨領域重要

每一學科都要學嗎?

  • 高度客製化與個別化
  • 跨領域
  • 重視程序性知識

學科和能力學習有先後嗎?

  • 探究與實作
  • 素養導向
  • 問題與思考

年級劃分的規格化學習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 線上學習
  • 模組化學習內容

面對2030,學校有哪些挑戰?誰有責任?

  • 個人化v.s.公民意識
  • 專業細分v.s.跨領域
  • 科技依賴v.s.自主判斷思考
  • 情緒攻擊v.s.理性溝通
  • 貧v.s.富(科技落差)

值得我們一搏嗎?
YES!

教育4.0 台北市成功高中 劉晶晶 教務主任

一、 面對教育4.0,學校的機會與風險

  • 機會:
    1. 與世界及科技接軌的教育資源
    2. 教育的場域從學校延伸到職場(終身學習)
    3. 遠端學習( Remote Learning)
    4. 個別步調進行的學習(Self-paced Learning)可以有較佳的學習結果。
    5. 個別化的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讓學生比較容易成為專家 (Expert)。
  • 風險:
    1. 學生是否能駕馭(harness)數位學習的資源與機會
    2. 學校設備及教師增能是否能與時俱進
    3. 評量方式是否隨之改變
    4. 家長的態度是否改變

二、 每一學科都要學嗎?
三、 學科和能力學習有先後嗎?
四、 年級劃分的規格化學習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因學生年紀(或認知發展)不同而有不同的規劃。年級越高的學習越要打破原有的設定,走向成人學習的模式。
五、 面對2030,學校有哪些挑戰?誰有責任?

  • 教師
    1. 幫助學生找出強項弱項。
    2. 數位資源運用
    3. 協助學生建立個別化的學習模式或學習策略
    4. 製造同儕共學的氛圍
    5. 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6. 教師專業與時俱進(教師自主學習,終身學習)
    7. 英語學習
  • 學生:幫助學生學習負責、自律及時間管理。
  • 家長
    1. 學習終身學習,跨域學習。
    2. 學習世界公民的責任。

六、值得放手一搏嗎?

  • 努力工作 VS. 努力學習
  • Futurist Alvin Toffler wrote: “The illiterate of the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 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 unlearn and relearn”.


自主學習的建議:

  • 上課不是儲值
  • 家長學習放手。
  • 老師學習如何引導。
  • 學校充實自主學習的設備與資源。
  • 政府規劃12年自主學習。國小學習負責, 國中學習自律,高中學習如何自主學習和與人合作。

關鍵字

  • 學習熱情 (Passion)
  • 引導 (Mentoring)
  • 學習自主權 ( Student Ownership)
  • Learn, Unlearn, Relearn

關於自主學習 分享者:屏東縣立枋寮高中學生楊成鳳
什麼是自主學習?
我覺得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做決定,使其能對有興趣的事物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及探索,多方探索課本以外的內容,進而對未來性向有大致方向。
為什麼需要自主學習? 由於我和一同學習的夥伴在課餘時間沒辦法配合,自主學習的 時間讓我們可以一起研究、學習。對於其他有補習、回家需幫忙家務的同學來說,我覺得這段時間是有必要存在的。
另外,有些人對於未來大學的選擇並不是很明確,自主學習可以讓他們自行探索,找到未來方向;而個性較為內向的同學則可透過團體學習,進而適應團體生活與發表意見。
學校老師與學生關係
老師之於我就像燈塔與漁船,引導抵達答案的港灣,給予我建議及幫助,卻不插手我的決定。
自主學習的優與缺

  • 優點:計畫選擇自由度高、進度自由安排、學習動機較大、有多種媒介可以配合
  • 缺點:自制力不同、網路內容真實性、學習的素材適當性、誘惑太多(遊戲、社群軟體......)、沒有專業老師引導

我的學習經驗
經過一學期的自主學習,我的感受是非常充實的!我和同學一起學習韓文。韓文總共有40音,雖然我們的進度不是特別快,但我們透過看教學影片和搭配教材,已經熟習全部的母音了。學新的語言一開始頗為煎熬,不知如何下手。我們因為時間搭不上,沒辦法在課餘時間一同學習,所以自主學習對我們來說是蠻實用的時間。

【2020均優學習論壇】2030設計自主學習(均優直播影片)

【議程2】

以「與變革共振的領導力」為例,談教師線上互動增能

主持人:簡菲莉

報到時間

請打開 google 表單找到您的名字後,打上後續 1 個格子內的問題回應。

學習目標

  1. 理解權力的類別,透過盤點影響力,定位領導力。
  2. 共創提升影響力以支持領導力的策略與行動。
  3. 體驗線上課程的參與、互動與產出,並能實作與分享。

工作坊流程

  • 理解領導者的權力類別,以及權力與影響力的關係
  • 盤點自己的正式與非正式影響力,並進行分組對話
  • 定位自己的影響力,探究如何提升影響力以支持領導力
  • 學習反思與分享,下一步行動

促進參與原則

  • 全程保持「啟動視訊」。(休息時間除外)
  • 在別人發言時你可以保持靜音,但準備好「解除靜音」並發言討論。
  • 把桌面其他軟體關閉以避免被干擾分心。(如臉書、Line..)
  • 發言結束後,請加一句『我講完了...』,讓別人知道可以接續在你後面發言。
  • 任何時間你都可以在鏡頭前舉手。
  • 手上可以捏一顆壓力球,舒緩你一直想移動滑鼠的需求。

動動手:理解權力的類別,透過盤點影響力,定位領導力。

邀請你環顧四周,隨手挑一個東⻄,你覺得可以譬喻解釋什麼是權力或是影響力的,放在螢幕前讓大家看見。

討論時間

說明你拿的東⻄是什麼,你會怎麼解釋他代表領導者的權力與影響力。

要有競爭力,先盤點領導力
文章閱讀: 3 分鐘
分享時刻

按照號碼, 1 個人唸出 1 - 2 句文章中讓你印象深刻的話,若別人說過了同一句,你可以換一句。

 



分組討論15分鐘

問題一:每⼀個⼈請說⼀說你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如何使⽤這5 種不同來源的權⼒,挑你⾃⼰印象深刻的說。
問題二:在你還不是領導⼈的時候,曾經有過被不恰當的權⼒對待的經驗嗎?被領導者應該要發展什麼樣的策略,以降低被不恰當的權⼒對待。

⾦⿂缸

焦點問題:「我們做什麼可以讓學校領導者發揮更有效能的影響⼒」
  • 各組派⼆位代表與菲莉分享討論的結果(⿂缸內),其他組員關閉視訊並靜⾳進⾏觀察與思考(⾦⿂缸外),想加⼊討論打開視訊與靜⾳即可發⾔。


請問剛剛在⾦⿂缸的過程中,你看到了什麼?哪些是做得好的地⽅?你想給予肯定的是?
作為領導⼈,我們看得到⾃⼰的影響⼒嗎?正式的 / ⾮正式的影響⼒,⾃我盤點後會看到什麼呢?

 



 
焦點討論

我們做什麼,可以提升領導⼈的影響⼒,到更佳的座標點?

分享時間

各組代表分享組內的五張便利貼
  • 哪⼀個作法吸引你,讓你眼睛⼀亮?
  • 那⼀些做法可以增加你的組織性權⼒( 法定權,獎賞權,威嚇權)?
  • 那⼀些做法可以增加你的個⼈性權⼒(專家權, 認同權)?
  • 你會做什麼,讓你從現在的座標往新的理想的座標移動?

Check out

請在對話框寫下,關於領導⼒的提升
  1. 未來⼀週內我的⾏動是?
  2. 我今天的學習與發現是?

【2020均優學習論壇】線上互動式增能體驗與探究

【議程3】

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

引言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沈潔伃

與談人:戴慧茹

與談人:陳嫺霓

與談人:楊念祖/三峽非學校行動教室

與談人:楊逸帆/《Awakening》

與談人:蘇育德

從「體制內教師」的立場談「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的需求/戴慧茹(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 教師)

壹、我們想要突破什麼:

  1. 五年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從8所到80所,實驗教育的動能不容小覷,對其中大多數學校都是6班以下的偏遠小校。
    希望不只是偏鄉小校,在大型學校也可以實現。
  2. 教師社群、線上共備、教學翻轉的風氣越發興盛,教師對課堂樣貌的想像已與以往不同。
    希望看見孩子思考的樣子,以及多元適性的發展。
  3. 實驗教育師培凝聚更多教育工作者對在大型學校裡實現「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的渴望。
    「既然一種米養著百種人,那我們何苦將百種人都使用同一套的教學體制呢 ? 」
  4. 從體制內走到實驗教育的追求:
    • 打破一本本教科書,進行跨領域、統整性的課程設計。
    • 課堂的進行不一定是以一樣的內容一起開始,達到一樣的目標一起結束。
    • 不用跟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綁在一起定期評量。
    • 可以拉更多夥伴一起來「教與學」,我不用自己一個人硬扛。
  5. 檢視現行教育環境,體制學校轉型的限制、課綱的限制、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續任校長遴選不易......等因素,在大型學校實施「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勢在必行。

貳、辦理「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的更高展望:由5%前導教師啟動教育新紀元。

參、因理念而結合的「推動小組」

  • 戴慧茹(推動小組召集人):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中小教師
  • 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2014年版實驗教育三法起草人之一
  • 陳嫺霓: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研究助理,特殊生家長
  • 楊念祖:展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教師
  • 黃鈴諭:個人實驗教育家長,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 邱灝芝:個人暨團體實驗教育家長
  • 邱畹蓉(本案志工組召集人):台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學員
  • 陳文濤:台灣大學師培生
  • 李柏佳:公立學校退休校長,台北市聘任督學,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 楊逸帆:實驗教育學生及參與者
  • 施雅敏(本案行政助理):振鐸學會六年制學程教師

需要大家的努力,來成就大局。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支援平台/丁志仁

為什麼要搞這個平台?

  •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 自我實現的預言。
  • 實在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

主要的經營內容:

  • 申請參考案(含審議流程規畫)
  • 課程設計實務(班本課程探討)
  • 多元人才運用(含人才培力、家長成長)

募款與志工發展:

  • 找好的項目深入企畫。
  • 研議政府的補助要點。
  • 和地方政府合作。

身為特生家長投入實驗教育在辦學/審議/研究中的看見

陳嫺霓
政大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專任研究助理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兩個亞斯伯格症孩子 家長
多樣性學習班意指,希望學生能透過「自主學習」、「無界學習」、同學間的「群學」等方式,達到滿足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多樣性學習需求之目的。


「特教趨勢」與「部分班級」的期待比較

  • 特教趨勢
    1. 零拒絕
    2. 去機構化
    3. 最少環境限制
    4. 補強弱勢,幫助適應融合於普通班
    5. 正當特教鑑定安置程序
    6. 父母、各方專業人員參與
  • 部分班級
    1. 零拒絕
    2. 期待遍布全國各級學校都有一班
    3. 無界、跨校合作
    4. 發展優勢特色,以優勢能力帶動弱勢能力
    5. 公平抽籤
    6. 父母、各方專業人員參與

特殊學習需求學生 申請非學個人實驗教育 的目的

  • 以適合自己的步調、方式、內容、環境學習
  • 身、心、靈修復
  • 發展興趣優勢
  • 更深、更廣、更快速地學習

 


特生家長投入推動部分班級三大目的

  • 讓學生適性學習
  • 享有教育選擇權
  • 享有同等國民教育經費水準的受教權

未來期待努力方向

  • 倡議實驗教育中特殊學習需求學生的教育橫向資源連結
  • 檢視社會救助法、特殊教育法
  •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
  • 可參考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
  • 建構實驗教育對多樣性學習需求學生支持網絡

學裡搞實驗教育,行不行?

論「部分班級實驗教育條例」實現高等教育學(習)者民主共治、共學的可能性 楊逸帆、蘇育德、沈潔伃

  • 為什麼大學需要「部分班級實驗教育」條例?
  • 成立「專科以上實驗學校」需要哪些條件?
    1. 私立
      • 申請前三年內,法人運作正常,無重大財務缺失。(第5條第一項)
      • 設校基金:應有設校基金新臺幣六百四十萬元,並存入銀行專戶。但實驗教育計畫規劃全校學生總人數一百六十人以下者,設校基金至少應有新臺幣三百二十萬元。(第9條第五項)
    2. 公立
      • 最近一次評鑑,符合大學評鑑辦法及專科學校評鑑實施辦法辦理完善、績效卓著之規定,且近三年決算皆無短絀者。(第12條第一項)
      • 因應整體教育創新或發展政策、學校地緣位置或教育資源分布,有助於國家、社會及地區需要,有辦理必要者。(第12條第二項)
  • 有些大學不是已經有「實驗計畫」了嗎?
    一個百川各自表述?
    1. 簡單來說,差別就是...
      • 部分大學實驗教育/援引實踐〈實驗教育條例〉
      • 既有高教創新(e.g. 百川)/在〈大學法〉框架內的嘗試
  • 「部分大學實驗教育」有無先例?

 

從高教三使命論「部分班級實驗教育條例」可以帶給大學什麼?

  • 終生成長
    1. 發起自己的實驗學程,例:美國Evergreen State College
    2. 真正的「在職」進修,例:美國Goddard College
    3. 「自造」模式的導師「狀態」,例:韓國三一學林
    4. 自己決定何時在學、何時畢業,例:日本梳蕾(Shure)大學
  • 社會參與
    1. 讓第一線的專業來帶領第一線的學習,例:台灣清大華德福中心
    2. 善用「邊陲」所忽略的沃土,例:韓國全學基大學
    3. 吸引海外實驗教育成為台灣的實驗教育,例:卡達教育城市、國際學校(A國讀書領B國文憑)
  • 知識生產
    1. 教學與研究合一傳統:「講座制度」(e.g. 牛津)、韓國知識循環協同組合大學
    2. 廣納在野知識份子:日本論文博士制、英國Ph.D. by publication
    3. 多元世界觀的存續與再生:世界Ecoversities聯盟

【2020均優學習論壇】推動部分班級實驗教育


【議程4】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引言人:林芳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清大學生以特殊選才不分科系入學

與談人:黃國珍

AI 崛起,為什麼『學素養』是當務之急?
教育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未來?教育如何接軌未來?
在AI人工智慧來臨之際,從學校到家庭,從社會到企業,改變了世界與生活的樣貌,此刻我們如何準備?
如何更積極面對跨領域、真實情境的真實問題?

「科技和自主學習」場次,邀請《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國立清華大學實驗教育方案學生林芳如,一起探討科技和自主學習的主題:
包含:

  1. 自主學習的意義
  2. 科技輔助的工具
  3. PaGamO素養品學堂、因材網、和各類具備素養導向評量的線上平台發展現況。

    「自主學習」、「素養導向」是108課綱強調的學習內涵,當前,以素養為導向的教育目標,絕非空泛的口號或理論,而是在為學生的未來做準備,面對未知的二十一世紀,自主學習和素養將可能決定孩子的生命,更影響我們共有的世界,及臺灣教育的未來。

【議程5】

Homeschool in Taiwan

主持人: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總召集人

與談人:Deana pan

與談人:Dorota Chen-wernik

與談人:Jenny Wilkins

本場以英文進行,邀請三位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會委員與談,以台北市為例,討論國際自學家庭在台灣。
Panel: Dorota Chen-Wernik, Jenny Wilkins, Deana pan - Taipei Experimental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 members, homeschool moms

Taiwan has one of the most supportive policy when it comes to parental choice of education. There are 8,245 students in 2019 opted for Non-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homeschool) in Taiwan. While homeschool application is a straight forward process for those who have household registrations in Taiwan, the process is anything but for foreign nationals.
In this session three members of Taipei non-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ERC”) will discuss how Alien Resident Certificate  (ARC) holders may apply to homeschool in Taiwan.

Topics:

  1. Why should foreign national or mixed children apply to homeschool in Taiwan
  2. How does homeschool work in Taiwan?
  3. What steps to take from application to completion?
  4. What else can Taiwan's government do  to improve homeschool experien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議程6】

從拒(懼)學到自學

主持人:蕭典義/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

與談人:楊文貴

與談人:黃鈴諭

與談人:金詩晨

 

 
後現代社會有何現象?:未來完全不可知&不可測
什麼是後現代

  • 多元呈現 多重觀點
  • 個人+弱勢+小眾+主流聲音都是對的
  • 透過對話,不斷創造,找到合作可能

現代化的教育觀

  • 無規矩不成方圓
  • 講求客觀普遍性
  • 受到實證主義的影響
  • 科學管理的教育
  • 設定標準,用有限的人力達到最大的效益

 

  1. 全世界有沒有人跟您長的一模一樣?
  2. 每班30人中,在傳統的排名中只有一人可成為「第一」,但是師長若能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唯一」這個班級就有30個「唯一」,那麼就自然有30個「第一」。您相信嗎?
  3. 當你問心愛的人:「我是你的『唯一』,還是『第一』?」當他(她)回答是「第一」時,你的感受如何 ?會不會有第二、第三的出現呢?當(他)她回答是「唯一」時,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

 
拒學生或懼學生的故事:
例1:蕭為中:拒學→自學→交換生→特殊選才→築夢

  • 高雄市青年代表
  • 瘋遊玩 Let′s do something crazy 負責人
  • 南台灣自學生學生會(Warriors) 創會會長
  • 扶輪社交換生2017-2018到巴西去一年
  • Only實驗教育-壯遊生涯規劃社社長
  • 南社嘉(青少年社團嘉年華)主持人
  • 均優學習論壇議程講者
  • Only實驗教育高中自學畢業生
  • 高雄市政府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促進會委員
  • 2018年考上--特殊選才錄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經營管理系

例2:國一拒學是個鐵道與生態達人

  1. 情況:國一上學就大鬧,親子衝突加劇
  2. 學校輔導室已請學諮中心等單位協助
  3. 學校輔導老師提議求助高醫精神科看診,一開始醫生覺得吃藥看看,但效果不大,孩子對於學校還是覺得恐懼和排斥!網路上找到 Only實驗教育協助!
  4. 已陪伴3個月,目前情緒穩定,快樂學習,做的鐵道研究已達高中生水準,以生涯發展教育來看,我透過生涯規畫輔導,升學就業不是問題
  5. 我們會教家長如何運用P.E.T與小孩溝通,少指責與說教,家長學習傾聽→接納→協助→陪伴→引導→問一個好問題,家長有壓力時就找我或我老婆聊

例3:國一拒學是個創客高手

  1. 情況:國一上學就肚子痛到送醫,親子衝突加劇
  2. 學校協助無進步,小五曾被霸凌,還有親人過世等多重因素,無法短期改變也造成學校困擾
  3. 高醫精神科醫生很有經驗,只给不說話的孩子畫了2張圖,告訴媽媽說:不用擔心,不用回診,您的孩子很優秀,他沒病,只是台灣現行的一般教育制度及環境制度不適合, 醫生建議改選擇實驗教育
  4. 經學校教務主任介紹Only實驗教育協助
  5. 已陪伴9個月,從關在家少出門到目前已情緒穩定,快樂學習,願意出來與我們學習
  6. 我們會教家長如何運用P.E.T與小孩溝通,少指責與說教,家長學習傾聽→接納→協助→陪伴→引導→問一個好問題,家長有壓力時就找我或我老婆聊

例4:國二懼學是個設計師

  1. 情況:可能要自殺,曾被霸凌,害怕去學校,家長很擔心
  2. 學校輔導室依照程序走
  3. 小孩不願意看精神科
  4. 家長網路上找到Only實驗教育,2019年4月已申請自學,但家族的阻力很大
  5. 已陪伴3個月,目前情緒穩定,上周跟我談要以設計的東西來創業
  6. 引導家長從愛自己開始,協助家庭重塑

例5:國二拒學培養為台越經商人才

  1. 情況:新住民的家庭,小孩在小六從越南來台,國一不適應開始拒學
  2. 經由嘉義某校老師介紹來Only實驗教育,申請國三個人自學已通過
  3. 國三自學計劃書採取生涯規劃的課程設計,不按照課程綱要
  4. 家長願意配合,小孩已找到學習的理由

例6:陪伴拒學生失敗的例子

  1. 因為父母意見不合
  2. 家長無法放棄升學主義的觀念
  3. 希望速成

家長學習與小孩溝通:傾聽→接納→協助→陪伴→引導→問一個好問題
Only實驗教育的三大特色:生涯規劃、社會創業、家庭重塑
(一)、生涯規劃:是透過「玩社區做生涯探索並連結18學群-建立學習歷程與備審資料」,可參考中山大學前鎮草衙(前草)計畫,將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期望學生在未來升學與就業間,能取得身心靈的平衡人生。

  • 為何升學與就業沒問題?
    1. 培養自己的小孩已成功
    2. 我是特殊選才及多元入學輔導專家
    3. 不用急著讀大學,想清楚自己喜歡的系再讀大學
    4. 讀大學的學費要自己負責
    5. 15-18歲透過扶輪社,出國1年當交換生


(二)、社會創業

在社會創業方面,初期是在國內學習社會創業,培養創業家精神,再利用扶輪社RYE等國際交換學生的機會及網路經營策略,發展學生外語及國外市場能力、擴大國際接觸的範圍,並開創可能的創業機會。

(三)、家庭重塑

在家庭重塑方面,則是透過家人共同經營自學,以及過程中的持續性面談服務,讓家人重新思考教育,甚至重塑家庭價值。

 


【議程7】

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在申請實驗教育中的權益與可運用資源

主持人:陳嫺霓

與談人:曲智鑛/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無界塾副塾長

與談人:賴英宏/台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資深情緒行為問題專業支援教師

與談人:吳淑敏/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計畫主持人/ 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專長資優教育

與談人:黃晶晶/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理事長/自學生家長2020年孩子以特殊選才管道進入大學

與談人:林芳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清大學生以特殊選才不分科系入學

一、本議程要談的幾個面項

以下各面項每人談15-18分鐘,最後留10-20分鐘綜合座談回應
陳嫺霓 相關法規層面賦予學生家長的權益可以如何主張
曲智鑛 從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現場觀察之學生需求以及可如何與學校合作的機制
賴英宏 從特教現場分享身心障礙類學生可有之特教服務,與特教教師的限制
吳淑敏 分享資優類學生可享有之特教服務,與如何結合高教資優資源之運用
黃晶晶 從家長角色分享孩子自學申請特殊選才之準備歷程
林芳如從自學大學生角度,分享自學歷程中以及現有高教端相關學習資源之運用

二、臺灣現有法規賦予具特殊學習需求申請實驗教育學生相關權益有哪些?

三、經「鑑輔會」鑑定的特教生分類

身心障礙類有:
1.智能障礙2.視覺障礙3.聽覺障礙4.語言障礙5.肢體障礙6.腦性麻痺7.身體病弱8.情緒行為障礙 9.學習障礙10.多重障礙11.自閉症12.發展遲緩13.其他障礙
資賦優異類有:
1.一般智能資賦優異2.學術性向資賦優異3.藝術才能資賦優異4.創造能力資賦優異5.領導能力資賦優異6.其他特殊才能資賦優異

四、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在家自學的歷史法源發展

民國71年(1982年)《強迫入學條例》第13條:
「智能不足、體能殘障、性格或行為異常之適齡國民,由學校實施特殊教育,亦得由父母或監護人向當地強迫入學委員會申請同意後,送請特殊教育機構施教,或在家自行教育。其在家自行教育者,得由該學區之學校派員輔導。」
民國86年(1997年)修正的《特殊教育法》第7條第2款:
「國民教育階段,在醫院、國民小學、國民中學、特殊教育學校(班)或其他適當場所實施。」
民國88年(1999年)修正的《國民教育法》第4條第4款:
「為保障學生學習權,國民教育階段得辦理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其辦法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定之。」
民國88年06月23日公布,民國102年12月11日修正的《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3項:
「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民國103年11月19日公布,107年01月31日修法通過的《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
「保障學生學習權、家長教育選擇權」、「視同各教育階段學校之學生」

五、與實驗教育學生有關的權益條文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以下簡稱非學條例)第15 條~ 第7項、第8項、第9項
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學生參加需由學校推薦之各項競賽及活動,享有與其他學生相同之機會;
設籍學校於學期初,應以書面提供家長相關競賽及活動資訊,屬臨時性競賽或活動者,學校得另行通知。
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之學生得平等參與各類競賽。
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之學生得申請使用設籍學校之設施、設備;其依規定應收費者,學校得減免之。
第18 條
依本條例參與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實驗教育之學生,未入學高級中等學校取得學籍,得由辦理實驗教育之申請人造具參與實驗教育學生名冊,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發給學生身分證明者,享有同一教育階段學校學生依法令所定之各項受教權益、福利及優惠措施,並據以平等參與各類競賽;其相關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即:高中階段非學無學籍學生的權益維護辦法〉

六、與特殊學習需求實驗教育學生有關的權益條文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第26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與設籍學校對參與實驗教育之特殊教育、原住民及低收入戶學生,應提供必要之資源及協助。」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第6 條第2項:
「前項申請書及實驗教育計畫,應分別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書:申請人、聯絡方式、實驗教育之對象及期程。
二、實驗教育之名稱、目的、方式、內容(包括課程所屬類型與教學、學習評量及預定使用學校設施、設備項目;身心障礙學生使用設施之需求,應予載明)、預期成效、計畫主持人及參與實驗教育人員之相關資料。」

七、《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104.7.3

第2 條:
各級主管機關應提供學校輔導身心障礙學生下列支援服務,並適用於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家及機構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
一、評量支援服務:學生篩選、鑑定評量及評估安置適切性等。
二、教學支援服務: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教具、輔導及學習評量等。
三、行政支援服務:提供專業人力、特殊教育諮詢或資訊、特殊教育知能研習、評量工具、輔具、相關設備或社區資源等。
第3 條:
各級主管機關應結合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及專業人員,提供前條所定各項支援服務。
前條所定各項支援服務得依下列規定申請提供:
一、由學校依相關規定申請所需之服務。
二、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家及機構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其所需之各項支援服務,應於申請辦理實驗教計畫中載明。

八、《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未取得學籍學生受教權益維護辦法》108.7.23

第2條
依本條例參與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未入學高級中等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取得學籍,而依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取得學生身分證明之學生(以下簡稱實驗教育學生),享有學校學生依法令所定之各項受教權益、福利及優惠措施,並據以平等參與各類競賽。
本辦法涵蓋面項包括:
健康接種權益相關、轉銜輔導、受教權益、參與競賽、特殊生鑑定通報、個別化教育計畫、學費補助、弱勢照顧與升學輔導、身心障礙學生考試及支持服務等各方面。

九、《特教法》108年4月24日修正相關之法規

第24條第1項、第2項
各級主管機關應提供學校輔導身心障礙學生有關評量、教學及行政等支援服務,並適用於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家及機構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
各級學校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之評量、教學及輔導工作,應以專業團隊合作進行為原則,並得視需要結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獨立生活、職業重建相關等專業人員,共同提供學習、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輔導與服務等協助。
前二項之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29條
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應考量身心障礙學生之優勢能力、性向及特殊教育需求及生涯規劃,提供適當之升學輔導。
第31條
為使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服務需求得以銜接,各級學校應提供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其轉銜輔導及服務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32條各級主管機關應依身心障礙學生之家庭經濟條件,減免其就學費用…

十、《特教法》108年4月24日修正相關之法規

第33條第1項、第2項
學校、幼兒園及社會福利機構應依身心障礙學生在校(園)學習及生活需求,提供下列支持服務:
一、教育輔助器材。
二、適性教材。
三、學習及生活人力協助。
四、復健服務。
五、家庭支持服務。
六、校園無障礙環境。
七、其他支持服務。
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家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適用前項第一款至第五款服務。

十一、《特教法》中資賦優異相關

第36條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應以協同教學方式,考量資賦優異學生性向、優勢能力、學習特質及特殊教育需求,訂定資賦優異學生個別輔導計畫,必要時得邀請資賦優異學生家長參與。
第37條高等教育階段資賦優異教育之實施,應考量資賦優異學生之性向及優勢能力,得以特殊教育方案辦理。
第38條資賦優異學生之入學、升學,應依各該教育階段法規所定入學、升學方式辦理;高級中等以上教育階段學校,並得參採資賦優異學生在學表現及潛在優勢能力,以多元入學方式辦理。
第41條各級主管機關及學校對於身心障礙及社經文化地位不利之資賦優異學生,應加強鑑定與輔導,並視需要調整評量工具及程序。

十二、實驗教育學生之特教支持橫向連繫實務有待建立

《特教法》第44條
各級主管機關為有效推動特殊教育、整合相關資源、協助各級學校特殊教育之執行及提供諮詢、輔導與服務,應建立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其支持網絡之聯繫與運作方式之辦法及自治法規,由各級主管機關定之。
《特教法》第46條第1項、第2項
各級學校應提供特殊教育學生家庭諮詢、輔導、親職教育及轉介等支持服務。
前項所定支持服務,其經費及資源由各級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辦理。
十三、歡迎加入FB社團 實驗教育與多樣性學習需求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

在實驗教育場育中的特教生 曲智鑛

一、實驗教育場域的特殊生

  1. 學習
  2. 人際
  3. 情緒行為

二、為什麼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問題不藥而癒?

  • 誰是特教生?回歸滿足個體的需求來思考
  • 沒有立即的危險是不是就不是問題?
  • 標籤只是我們認識這群孩子的一種形式
  • 特殊教育服務只是其中一種選項

三、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特教資源與輔導機制

  • 讓需要特教服務的孩子得到他應得的
  • 界線不應該設在「學」或「非學」
  • 善用現有政府資源,連結可能的民間資源

特殊教育VS實驗教育 與談人:賴英宏

一、特殊教育在一般教育上的合作模式

(一)從鑑定安置開始
  1. 釐清學生特質
  2. 確認學生學習及適應上的需求
(二) 在校內的服務重點
  1. 課程學業:補救教學安排、作業評量調整、成績計算調整、特殊需求課程安排
  2. 團體融入:情緒應對輔導、社會技巧的類化、團體生活活動的協助
  3. 生活自理:動作機能增進或維持、輔具評估及運用、協助人力安排
  4. 環境調整:無障礙環境設置維護、學校團隊成員宣導
  5. 福利服務:各項資源及教育福利權益的保障及代為申請

二、特殊教育的有效執行與個案管理的特教教師有密切相關

三、特殊教育法中提及提供實驗教育的相關支援支持

特殊教育法第24、33條
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
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服務辦法

四、實驗教育中實行既有特殊教育的挑戰

(一)人力資源的缺口
  1. 既有特教教師的負荷
  2. 跨領域專才教師的人力稀少
  3. 現有服務編制依據與學生學籍提供
(二)協助場域的生態距離遙遠
  1. 特教教師對實驗教育的實施模式陌生
  2. 特教教師若不能在生態中專任,將造成服務密度和細緻度的受限制

資優學生鑑定程序、標準與安置方式 與談人:吳淑敏

一、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

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身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知己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二、資優教育對象(民98)

  1. 一般智能資賦優異
  2. 學術性向資賦優異
  3. 藝術才能資賦優異
  4. 創造能力資賦優異
  5. 領導能力資賦優異
  6. 其他特殊才能資賦優異

三、資優教育鑑定趨勢

(一)資優的概念及鑑定朝向多元化發展
(二)資優教育對象不再侷限於少數類別
(三)重視每位兒童潛能的發現與培育
(四)資優的鑑定由鑑別「誰是資優」、「誰不是資優」移轉到重視每位兒童能力中「資優面」的發展。

四、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九月二十八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1010173092C 號令

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 24 條;並自發布日施行(原名稱: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九月二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20125519B號令修正發布第 8~14 條條文;並增訂第 7-1 條條文(腦性麻痺)

五、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第2條第2款

  1. 資賦優異學生之鑑定,應以標準化評量工具,採多元及多階段評量,除一 般智能及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鑑定外,其他各類資賦優異學生之鑑定 ,均不得施以學科(領域)成就測驗。
  2. 請參考五、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15~20條 各類資賦優異鑑定基準

六、修訂鑑定標準及鑑定程序

  1. 提高資優學生鑑定標準~由+1.5個標準差提高至+2個標準差
  2. 國民中小學一般智能優異及學術性向優異學生採分散安置方式
  3. 除藝術才能類採入學前鑑定,其它採入學後鑑定方式

七、鑑定時程(第21條 第3款)

國民教育階段資賦優異學生之鑑定時程,應採入學後鑑定。但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因專業考量、資源分配或其他特殊需求而有入學前鑑定之必要者,應經鑑輔會審議通過後,由主管機關核定實施,並報教育部備查。

八、資優學生鑑定及安置程序

  1. 國民教育階段資優生鑑定安置流程
  2. 高中資優鑑定流程

九、國小一般智能資優鑑定

  • 期程:二年級時鑑定,三年級開始接受服務
  • 流程:觀察、推薦、初審(相關競賽)、初選(團體智力測驗、成就測驗)、複選及綜合研判(個別化智力測驗、觀察評量)
  • 安置:採分散式(資源教室)上課方式

註:縣市略有差異,臺北市二上即開始初選,初選未實施成就測驗, 但複選實施六次的觀察課程。其他縣市於二下鑑定

十、學術性向優異鑑定─入學前

  • 流程:觀察、推薦、初審(相關競賽)、初選(性向測驗、成就測驗)、複選及綜合研判(實作評量、觀察評量+初複選資料)
  • 安置:國民教育階段採分散式(資源教室)上課方式,高中採集中式

十一、學術性向優異鑑定─入學後

流程:觀察、推薦、初審(相關競賽)、初選(性向測驗、成就測驗)、複選及綜合研判(實作評量、觀察評量+初複選資料)

十二、多元評量方法的運用

(一) 正式評量工具─標準化測驗
  1. 智力測驗:團體智力測驗、個別化智力測驗
  2. 特殊性向測驗:數學、科學、語文、美術、音樂性向測驗等
  3. 成就測驗:標準化、教師自編、術科測驗等
  4. 實作評量,如:數學實作評量、自然科學實作評量、英語實作評量、國語文實作評量
  5. 創造力測驗:圖形式、語文式創造力測驗
(二) 非正式評量工具
  1. 日常學習觀察:資優特質觀察量表(一般學習能力、數學能力、語文能力、人文社會能力、自然科學能力、音樂能力、美術能力、肢體動作能力、創造能力、領導才能)、資優學生社會適應評量表
  2. 教師推薦評語
  3. 口試
  4. 結構式觀察評量:短期的觀察課程設計
  5. 競賽紀錄
  6. 檔案評量

十三、安置多樣性、精緻化

◊分散式資優資源班(設班不足,區域失衡)
◊資優校本方案(師資問題、提供的資源有限)
◊區域性資優方案、假日資優方案
◊衛星學校(統一規劃區域內學校特定時間,讓資優學生至衛星學校接受充實課程方案)
◊巡迴輔導(建議結合良師典範、親師合作)
◊縮短修業年限(免修、部分學科加速、全部學科加速、部分學科跳級、全部學科跳級)
◊提早入學(未足齡兒童經鑑定提早入小學)

十四、臺北市立大學特教諮詢服務

服務方式

  1. 網路諮詢服務Speccen.utaipei.edu.tw
  2. 諮詢服務專線:週一至週五(02)2389-6215(寒、暑假及例假日暫停服務)
  3. 家長晤談與輔導預約時段(請提前來電直接與教授預約)

服務項目

  1. 特殊需求學生之能力發展與學習適應
  2. 特殊需求學生之鑑定安置、課程教學及個案輔導等教育實務
  3. 特殊需求學生家長之親職教育與親師溝通
  4. 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
  5. 其它有關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與早期療育之問題

服務對象

  1. 公私立各級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行政人員
  2. 教保人員、社工人員
  3. 特殊學童及及家長

自學生的學習機會與挑戰 與談人:林芳如

一、非學學習歷程可用實驗教育自學資源。

二、目前高教端對於實驗教育特殊選才與大學入學後,各種多樣性學習需求學生可運用之相關資源

三、清華大學實驗教育方案

(一)實施對象:以各學院大學部 1%新生及特殊選才管道入學新生為原則。
(二)學習輔導小組:因應其學習需求組成學習輔導小組,成員至多五位:
  1. 主責教師一位,須為實驗教育學生學習領域之校內專任教師。
  2. 與學習領域密切相關之校內外教師(含業師)二至四位。
(三)學位授予:
本方案學生畢業,除校定必修學分數外,其餘學分半數以上屬理工生醫類領域,授予清華學院理學學士(B.S.);半數以上屬人社法商教育藝術類領域,授予清華學院文學學士(B.A.)。
(四)入學後的輔導:
  1. 入學管道:拾穗計畫、旭日計畫(個人申請管道)及其他
  2. 「暗夜已盡,旭日東昇」—旭日計畫
    • 旭日獎學金、學業及生活輔導及扶弱措施
    • 特別安排熱心導師輔導旭日學生(所謂第二軌導師)。
  3. 相關單位 學務處 (生活輔導組、諮商中心、衛生保健組等)、教學發展中心(「學習課業輔導」試行計畫、基礎科目個別輔導等)、導師制實施辦法等。

兒子的斜槓人生~自學生/特殊生 與談人:黃晶晶

我代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但今天是以母親的角色,分享我家的平凡故事「兒子的斜槓人生:自學生/特殊生」。所有內容都和兒子確認過,尊重他的隱私權,簡報裡的照片著作權是他的。連我自己都想像不到,兒子自學十年,沒有上課,也沒辦法口試、筆試,今年卻能以特殊選才,錄取四所頂尖的大學。
每一個特殊小孩如果有一點成績,背後必定有許多人支持。我很感謝每一個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幫忙。
感謝前輩修法,讓自學生享有和在校生一樣的特教權益,並沒有在校生優先、自學就必須放棄權益的問題。但所有權益都要寫在實驗教育計畫裡,例如需不需要鑑定特教身分,這個身分會延續到大一,又例如需不需要特殊考場,要不要參加競賽,這些也必須合作的學校同意才行。我們協會也盡了一份心力,呼籲落實隱性障礙學生的應考權,這其實是去年母親節我送給自己的禮物。 過去兒子根本不敢考慮特殊選才,因為要口試,而且他沒有競賽和排名,根本不符合報考資格。好家在,今年很多大學接受教育部的建議,報考資格多了「其他」這個選項,他才能報考。而且大多數科系能就他所提供的筆記等能力證明去評量,也能彈性調整口試方式。特殊選才所宣稱的多元彈性,給予一般升學管道不利的學生機會,是真的!
兒子不但是特殊生,而且自學,而且是不為人知、缺乏資源的選擇性緘默症,這對我們來說,是無比艱鉅的挑戰。
從歷史來看,選緘的孩子長期被誤解。因為沒反應、眼睛不看人,被誤診為自閉症或智能不足。但是發現他們在家很正常,於是醫學上長達60年誤以為他們故意拒絕說話。直到1994年改名稱、2013年改類別才釐清,雖然名字有「選擇性」,但其實不是自己選擇沉默,而是因為被焦慮、恐懼淹沒而說不出話來。
我在2013年翻譯《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當時兒子已經是自學生,但他會固定去學校資源班,分班時也把他和好朋友編在同班。於是按照書裡一次一小步的方法,在老師和好朋友幫忙之下,兒子進步很多。但進入青少年期,加上一次意外事件,他陷入完全緘默,有時肢體也會凍住。這種感覺一般人很難了解。記得在加拿大時學校有一個活動,全校師生一整天都不能說話,體驗無口語的人如何生活。
2018年選緘協會邀請Ruth Perednik來台灣演講,全場六百多人爆滿。當天是我的生日,我實現了推廣選緘的願望,但我其實很累、很無助,不知道兒子未來怎麼辦,沒想到奇蹟出現了!講者Ruth給兒子練習方法,讓他可以拍影片說話,這個關鍵性的進步就像下了一場及時雨,特殊選才的教授因此才能看到他的能力。
我們認為選緘知識需要讓所有人免費取得,所以提供大量的網路資訊。學校是選緘孩子最困難的地方,老師的理解很重要,所以校園推廣是我們的重點。今年我們希望把全世界最好的選緘治療師課程搬來台灣。
以下我試著說說個人經驗,不一定是對的,也不一定適合別人。首先,我們很容易只看到特殊孩子的困難,忘記他有優點。我覺得要專注於孩子的優點,同時不要讓弱項影響學習太多。兒子的特點是能自律、持續不斷地做一件事,例如每天上duolingo網站學語言、彈鋼琴、運動至少八年。我是順著他的學習步調,配合和支持,盡量去除壓力和干擾。
我們和高中合作是因為需要特教資源,但因為高中是學分制,所以多了很多課業負擔,沒有像國小、國中的自學那麼自由。每學期學校會開IEP會議和自學審查會議,校長親自主持,相關老師都會出席。兒子都會拍影片去播放,讓老師們了解他。人際互動即便不多但很正面,是兒子需要的,例如他參加班級的園遊會、畢業拍照。
作為特殊生又是自學生,我覺得我們花很多力氣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說明自己的弱項。
在證明能力方面,兒子修很多線上課程,有成績單、證書。因為學校能配合他不斷去固定地點練習適應,其他考場不行,例如APCS程式設計檢定,就沒有特殊需求服務,所以學校段考是兒子證明能力的機會。多年來他累積了幾百頁的筆記,全部做成電子檔。他無法面試,所以拍很多YouTube影片,這些都呈現在備審資料裡。即便兒子沒有上學,學校的數學、化學、資訊老師常和兒子email或約時間見面,而且幫忙寫推薦函。
在說明弱項方面,了解孩子狀況的醫師和特教個管老師幫忙說明,幫家長分憂解勞非常多。兒子申請特殊選才時,清楚說明弱項,並提出具體需要協助的事項,以便教授決定是否接納。因為特殊選才早早就放榜,而兒子適應新環境需要較多時間,所以錄取後馬上系上就支持他開始練習適應。
在團體的力量方面,除了選緘協會,我們也獲益於特教權益和自學社群。這三天在均優論壇,我又聽到更多采多姿的協助管道。
特殊的孩子就像一隻翅膀受傷的鳥,縱然無法展翅高飛,但能唱出動聽的歌,或許那就是他的亮點。
我們最需要的是彈性調整。有些高中生其實是「被」自學,因為不申請自學就會輟學或退學,但他們想上學、想社交,只是需要幫忙。有些人沒有像我兒子這樣幸運,他們「被」自學之後是更孤立的,好像困在三不管地帶。我們受益最多的是有些老師主動協助,願意為兒子設計個別化的學習內容,並且花額外時間指導,真是令我想像不到的溫暖。如果制度化就可以讓更多人受惠,例如IEP可以在出缺勤方面更有彈性,或是自學生能有更多輔導資源。現在針對高中自學生有了新的《權益維護法》,不和學校合作可以更自由,但特教權益能不能落實,還有待觀察。
接下來我試著舉兩個彈性調整的例子。第一個是視訊上課,當疫情影響很多人,理所當然學校會視訊上課。但2012年台灣有一位在家自學特教生要求視訊上課,學校卻拒絕他。2018年英國一位焦慮症學生告學校沒有提供視訊上課,影響他的受教權,結果勝訴。希望不管是很多還是只有一個學生,當受教權受影響,都能有彈性調整。
再來是有關第一例,兒子過去在求學過程,常常因為是第一例而困難重重。我都要鼓起被討厭的勇氣,堅持到最後才驚險過關。這次特殊選才和學測,當我又準備好要打仗時,很意外,高中、大學、大考中心都主動協助,真是非常感恩。希望相關單位不要怕第一例,怕沒有前例、不符合程序。其實最該怕的是,孩子若失去機會,本來是人才卻可能變成社會負擔。社會的進步,不就是讓過去沒有機會的人,得到機會嗎?
兒子因選擇性緘默症所經歷的種種困境,其實可以避免。若有早療或學校及早協助,孩子是可以痊癒的,延續到青少年就容易惡化,衍生拒學、憂鬱症等。其實每140個兒童,就有一個選擇性緘默症,但專業服務還在起步階段,我們協會也到衛福部報告過,希望重視這個議題。
孩子將夢想鋪在我們腳下,我們要輕輕地踩,小心呵護他的夢想,他的夢想就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即使是簡單的制度微調、特殊措施,都有超乎想像的力量。能被允許用他做得到的方式學習、考試,以及和人互動,讓兒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納,面對未來挑戰也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氣。現在給他彈性,未來他才可能進步到不需要彈性。
其實我們不是什麼「成功的」自學生例子,比較希望大家看到的是「被自學」的困境。今天鼓起勇氣第一次公開分享自己小孩的故事,是希望告訴類似處境的人,或許你覺得很孤單、路愈走愈窄、沒有人了解,請你繼續堅持下去,或許就快要海闊天空。
當你感到孤獨,想像一隻蝴蝶,必須孤獨地在蛹裡,才能長出美麗的翅膀。
兒子說:「人生的決定很難說對不對,但就是要繼續。」我想鼓勵兒子也鼓勵自己:勇氣是,你很害怕,但你繼續往前走,跌倒了又站起來,繼續生活、繼續付出、繼續愛……
其實上大學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我不知道兒子究竟能不能適應,連跨進教室都很困難。但我相信孩子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不須跟別人比較的、自己的道路。這些是我引用的資料來源。謝謝大家!


【議程8】

高教新視界

主持人:薛曉華/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

引言人:馮朝霖/台灣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引言人:詹志禹/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與談人:謝小芩

與談人:吳俊育

與談人:蘇育德

與談人:成虹飛

與談人:李天健

與談人:戎培芬/自主學習促進會核心講師

與談人:周志宏/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經系文教法律碩士班教授兼教務長

  1. 另類高教的全球運動與時代意義
  2. 台灣高教怎麼了?為什麼我們需要新視界?
  3. 大學內的教育實驗_—清大實驗教育方案分享
  4. 大學內的教育實驗—交大百川新視界分享(由吳俊育負責口頭報告)
  5. 另類師培的多元辦學型態與社會未來性(由薛曉華負責口頭報告)
  6. 以世界為導向的整合性學習
  7. 國際實驗高教—以㣲型學院為例
  8. 公私合營高教新治理的法制構想

【議程9】

自學生權益保障:對談機構、團體與自學生的校安事件

主持人:蔡伊婷/TMS行政組長

引言人:王逸聖

高中自學生及實驗教育機構團體校安事件

 

 

 

 

 


【議程10】

開門辦教育策略探討–與體制學校合作的經驗對話

講者:張喻晴/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講者:陳健一/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

講者:洪崇銘/蔗青文化工作室 

講者:吳健瑋/獨立教育工作者

主持人: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主持人:柯穎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12年國教組組長

與談人:劉力華/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與體制學校合作的經驗對話/蔗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 洪崇銘

 

 
教育←→地方
二林地區的教育議題

  1. 文化刺激不足
地方長期的文化刺激不足,導致在地人對於地方發展的想像貧乏,並對於自我的文化意識欠缺,造成地方的自信心低落與悲觀。
  1. 學校與社區隔閡
我們發現許多老師在帶領學生踏入社區之前,並未受過相關的培訓,以致於經常,無法順利的踏出與社區居民接觸的第一步,便因此停滯在原地。
  1. 教師孤立無援
無法得到支持與實踐的年輕教師,更加降低留在本地任教的意願,或日漸消磨原有的教學熱情,在這樣的負面循環下,卻求助無門。
  1. 教師跨領域能力有限
教師的培養訓練中,皆以各自的專業領域為培訓方向,並鮮少有跨領域的練習嘗試,因此在教學上,難以達到不同學科的合作。

如何看待與體制學校的協作關係?

一、工作室與體制學校的關係
  • 學校與社區的橋樑
  • 資源共享的互利共生模式
  • 田野材料的結構化/系統化
  • 降低進入社區的門檻
  • 培養學生建立地方觀點
  • 方知識與學科知識的互補
  • 學生為最大的受惠者
二、其中遇到最大的困難為何?
  • 既有資源的使用狀況
  • 教師的人生階段
  • 來自家長的挑戰
  • 熱情也有燒完的一天
  • 疲於奔命的工作狀態
  • 對地方認知的落差
三、與二林社大的合作經驗?


難逃廢校命運

 

自己與體制學校合作的經驗?/長久磨合的過程

 

我們提供什麼協助?

 


【議程11】

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

主持人:盧駿逸/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與談人:王志文/新竹市竹松社區大學

與談人:董育昌/體制外教育自學生

與談人:張琬珮/自由工作者

與談人:侯智輝/獨立教育工作者、前科技業工程師

與談人:吳亞軒/聚樂邦共同創辦人

說明:本場論壇受邀的分享者本身皆為深刻的終身學習實踐者,在其實踐的過程中,其實也正在開拓終身學習。藉由分享者之間的對話,我們總結出幾項對於終身學習樣態較為深刻的描繪,或者對於對於終身學習環境的期待。

講者概述:

  • 董育昌: 12歲,體制外教育自學生。
  • 吳亞軒:聚樂邦共同創辦人,開發戶外實境遊戲,讓遊戲成為學習的目的。
  • 張琬珮:自由工作者,以一年的時間環遊世界,打造自己的情境教室。
  • 侯智輝:獨立教育工作者,由科技界轉換跑道至實驗教育界的轉業者。
  • 王志文: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終身教育機構工作者。

引發終身學習的動機

  1. 終身學習是從小就要培養的能力。
  2. 讓人對生命世界保持熱情。
  3. 帶著問題意識生活。

對於學習觀念的轉換

  1. 學習是「探索」:學習不見得必須是為了要學以致「用」。
  2. 學習的目的:「知識」不一定是結果,但必須要能組合各種「知道」。
  3. 學習動機是不斷在變動的。

當代終身學習的特質

  1. 資源是容易取得的。
  2. 跨域的學習:學到的是新的知識,同時也是在創造新的經驗。
  3. 學習的去中心化,知識的提供或取得可以是單向的。同時,個體所連結的各式資源也都可以是補充學習資源的管道。
  4. 合作/社群學習:學習的雙向性合作,社群構成相互學習的環境、支持系統。

對於終身學習體系如何提供支持的想像

  1. 對於探索應有更包容的態度,創造對於不同可能性的開放性。
  2. 讓「非正式的學習」也能夠被視為「正式的學習」。
  3. 學員也是有機體,終身學習機構如何回應需求,是終身學習機構建立方法論時需突破的課題。

【議程12】

資深公民回應終身學習再界定

講者: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與談人: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總編輯

與談人:林崇熙/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與談人:吳思瑤/立法委員(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與談人:柯穎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12年國教組組長

與談人:黃月麗/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

在我們這個社會,國人終身學習風氣非常活絡,但其所發揮的終身學習影響力卻非常不相稱,活絡的終身學習既無助於挽救閱讀出版文化的萎縮,也無助於在地文化以及公民參與的深化。而國家的終身學習政策對此似乎很難發揮引導的作用。
2020年台灣經歷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整整半年,我們的終身學習在疫情影響下呈現兩極不同的面貌。一方面,在社交危機下,所有正式終身學習系統幾乎停擺,卻無人出來置一詞,正正顯見我國終身學習系統的邊緣化與脆弱。另一方面,在正式的終身學習系統之外的民間社會,疫情假新聞的辨識軟體、社區自主防疫措施、社大實驗型網路課程、線上論壇紛紛出爐,卻也印證了民間蓄積在各領域的知識力、串連力與學習力之深厚與可貴。
在2020年的均優論壇,我們設計了兩場關於終身學習的座談。第一場由不同角度的青年人談他們的終身學習,由青年世代的角度檢視,近年來青年投身創新創業、以及各式各樣的自我實現,在這個知識半衰期極短極快的當代中,終身學習對於他們的實際意義和需求會是什麼?第二場由中生代出場,由回應第一場的青年論點出發,接力發展關於終身學習的想像。
透過深入理解各種現象背後的意義,在後疫情社會風險意識之下,我們希望重新審視並探索未來終身學習政策應具備的視野、格局與新樣貌。

議程

時間內容主講人
14:30-14:40【論壇說明及與談人介紹】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14:40-14:55 【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 ——論壇結果報告】柯穎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12年國教組組長
14:30-14:40【 與談人回應(每位15分鐘)】黃月麗/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
吳思瑤/立法委員(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總編輯
林崇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15:45-17: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 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與談人〕
廖雲章/天下獨立評論總編輯
林崇熙/台史博館長
黃月麗/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
吳思瑤/立法委員
吳亞軒/聚樂邦共同創辦人
柯穎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12年國教組組長

【議程13】

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講者: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簡介

  1. 什麼是跨校選修聯盟(簡稱:跨校選修)[urclass.net 自主學習共享平台]
  2. 跨校選修想做些什麼?
    ◆獨立教育工作者小聯盟
    ◆下一段新教育系統的後勤體系

為什麼需要跨校選修?

  1. 教學端
  2. 學習端
  3. 糸統端

跨校選修 vs.108課綱

因應108課綱課程實施,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架構改變,強調素養導向、跨科/跨領域統整學習、探究與實作等,同時也增加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等類型的課程,透過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累積,系統化地逐步整理學習成果,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習結果。

跨校選修 vs.學習歷程檔案

  1. 學習歷程檔案的主要精神:
    • 真實呈現學生的學習軌跡
    • 個人特質與能力發展
    • 藉由定期且長時間的紀錄
    • 補強考試無法呈現的學習成果。
  2. 體制內外學生的選修課需求
  3. 有效認證

跨校選修實例:

  1. 完成「動手學科學」與「動手學數學」的活動設計、課程設計,並完成教學。以我們選定的基本內容為範圍,運用生活中的材料與現象來教科學與數學原理,讓學生「動手做」,並設計相關的「探究問題」。活動設計與課程設計以 CC 授權公布到全民科學平台上面。
  2. 辦理109年度新北市跨校選修育樂營
  3. 取得教育部職場實習補助,並以跨校選修,讓團體實驗教育和個人實驗教育也能取得教育部職場實習補助。
  4. 與大陸的體制外教育機構合作,如深圳安格、成都先鋒等,讓兩岸都成為台灣青少年行動學習的腹地。
  5. 與更多實驗教育團體合作,擴大「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
  6. 與體制學校合作,推動體制學校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

跨校選修的下一步

  • 爭取跟台北市教育局合作的機會
    1. 課程訊息轉介
    2. 納入高中學分認證
    3. 開課合作
  • 共推課程規畫

學在天下,與天下人共學:跨校選修

課通天下,大家都能在這個平台上開課、選課;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下,分享彼此的課程給彼此的子弟,用天下的資源來幫助台灣的孩子們學習。<br/> 橋接體制學校與實驗教育,使實驗教育發展與108課綱實施連成一體,實現「今日實驗教育,明日公共教育」的理想。


【議程14】

不錯學群

講者: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簡介

為什麼叫「不錯學群」?

  • 網址:nice-learning.tw
  • 學生從嘗試中學習,有失誤也能成長。
  • 這裡不錯。

六年制學程的課程實驗深具參考價值

  1. 租賃公立學校的空間,以略低於公立學校的學生單位成本,也能操作:全面「自主學習」、大量「無界學習」、深度「群學」,並且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2. 精準地約定「基本內容」,減少必修但增加選修,可以導致「學會的典範」取代「學過的典範」。
  3. 學生不但能夠「聽課」、也能「選課」、更能「組課」。
  4. 老師可以自視為「資深學習者」,視學生為「資淺學習者」,彼此「同學」。老師扮演嚮導、陪伴者、教練的角色,讓同學當自己的英雄,而不是搶著當同學的英雄。
  5. 讓同學自主學習,老師其實更累而不是更輕鬆,因為要面對的是「非格式化」的同學,理想的師生比大約在 1:7 左右。
  6. 不論是否升學,高中課程應該具有橋接同學「學生生涯」與「社會生活」的功能。例如「職場實習」課、「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等。
  7. 「境外行動學習」對打破下一代台灣青年宅在台灣舒適圈的「包膜」很有幫助;並可以政府對高中生學費補助為財源。
  8. 實驗教育的學生,能夠適應多元的升學管道:特殊選才、申請入學、指考分發、出國。也能充分融入職場。
  9. 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生,如妥瑞、亞斯柏格在寬裕、接納的學習環境中,通常會不藥而癒。
  10. 可以用「教育自造者培力」模式,培力能夠帶領自主學習的師資。

不錯學群的課程實驗

  1. 我們希望繼續申請機構實驗教育以進行下一輪的課程實驗:
  2. 第一輪辦學是過去七年,採小混齡,只混齡兩個年級,並將他們由國一帶到高三。第二輪辦學,計畫採大混齡,並延伸至青銀共學。學生收小六到高三範圍的學生,打算收 30 位左右的學生,但不是一次到齊,而是會漸漸招滿。學生入學一定要和家長一起來參加討論,務必要學生和家長都認同我們的理念,喜歡我們的課程,才會收這位學生。
  3. 完成「動手學科學」與「動手學數學」的活動設計、課程設計,並完成教學。以我們選定的基本內容為範圍,運用生活中的材料與現象來教科學與數學原理,讓學生「動手做」,並設計相關的「探究問題」。活動設計與課程設計以 CC 授權公布到全民科學平台上面。(跨校選修)
  4. 建置系統,完善「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並自行向下延伸到國中,成為「終身學習歷程檔案系統」。
  5. 跨校選修目前能提供 150 門課,將擴充至 200 門待用課。
  6. 取得教育部職場實習補助,並以跨校選修,讓團體實驗教育和個人實驗教育也能取得教育部職場實習補助。
  7. 與大陸的體制外教育機構合作,如深圳安格、成都先鋒等,讓兩岸都成為台灣青少年行動學習的腹地。(跨校選修)
  8. 與更多實驗教育團體合作,擴大「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跨校選修)
  9. 與體制學校合作,推動體制學校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原住民部分已有專屬的辦法辦理部分班級實驗教育。

辦學

不錯學群負責人簡介

姓名:丁志仁

  •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 經歷
    1.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審議會委員
    2. 教育部中小學永續發展委員
    3. 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小組資源應用推廣組召集人
    4. 標竿一百計畫主持人
    5. 中小學人力合理運用研究案計畫主持人
    6. 國教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總綱研議小組委員
  • 現職
    1.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監事
    2. 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理事
    3.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委員
    4. 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委員
    5. 國教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會委員
    6.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普通高中分組委員

合伙人

  1. 合伙人在姓名後以(伙)註記
  2. 專任教師、固定兼任教師、志工家長可以擔任合伙人
  3. 初期人數為 5 人, 2022 年 8 月後須選出繼任丁丁的計畫主持人
  4. 合伙人的角色:
    • 出 20 萬辦學週轉金,至 2022 年 9 月後陸續歸還。
    • 合議決定辦學存續事宜
    • 議決重要人事決定(如新聘解聘人員、合伙人進場退場)
    • 議決重要財務決定
  5. 學生每年費用為 15 萬,有導師。
  6. 學生與家長皆須經面談,確定認同本機構辦學之理念與作法,才收
  7. 以無法上學為由「拒學」,不參與群學的學生,不收

師資(共分十類授課教師)

  1. 經營者團隊:
    丁志仁、游士賢,二人共同決定學程的教師人事與學年課程重點。
  2. 專任教師:
    丁志仁、游士賢、吳芸真、施雅敏,負責同學的個別指導,並分工上課。
  3. 輔導教師:
    張天安、林香君。張天安負責學生與家長的分別晤談(每週一次,每次一家庭) 、家長座談主持 (每學期三次),林香君則陪伴專任教師進行同學的個案研討。
  4. 兼任及長期合作課程教師:
    孫銘德教授木工、協力造屋、水電,林俊育、陳心瑋教授食農教育,莊家榮教授基礎機器人教育,均以學期為單位。
  5. 區塊合作課程:
    延請單車文教基金會、 DFC 、 李崇建、陳榮裕、周明德、…就單車課、社會服務、資訊、寫作、書籍出版、性教育等區塊課程進行教學。
  6. 同學性向導師:
    與社大合作,延請各行各業的達人,擔任每位同學所選專題,並在同學進行長時間準備的過程中,提供諮詢與指導。經過多次預演後,讓同學在校外場域,進行公開發表與第三方認證,並置於網路上,接受各界點評。
  7. 自主學習:
    同學自身,自國中起即要求同學要參與自己的學習規畫與學習進行,高中階段開放更多時間提供同學自主學習,由同學自行規畫並管控進度。
  8. 建教合作機構負責人:
    在高一職場實習為必修,依同學性向,安排到不同的建教合作機構實習,並定期返校研討,由學職場負責人、學程、同學自評,共同達成評量。
  9. NPO負責人:
    高中階段社會服務為必修,同學至各類社會機構,進行志工式的服務學習。
  10. 家長授課:
    家長依專長至本班上手作、悅讀、鉤針、烹飪等選修課程。

目標盟校

  • 陪伴者:借重其幫助特殊學習需求學生
  • 宜蘭人文行動中學:借重其人脈、行動學習經驗
  • 柑園:借重其對部分班級實驗教育的操作能力
  • 全人(視全人的意願):借重其住宿環境
  • 先鋒-安格聯盟:借重其橋接兩岸的學習資源

學習進度表

  1. 採行學分制,18小時算1學分。
  2. 小六與國中學生每學期以修習 20 學分為原則,因為是義務教育,未設有畢業門檻。必修學分架構跟著精準定位後的六大基本內容走。選修學分則尊重同學組課。
  3. 高中學生的學分:
    • 訂有本班「高中自訂的畢業學分標準」
    • 畢業須修習150學分以上,其中含校外學習可折抵學分(最多6學分)
    • 必修:全班行動學習策畫小組成員為121學分,其他同學為117學分。
    • 選修全班行動學習策畫小組成員至少須修習29學分,其他同學至少須修習33學分。

高中必修學分架構

  • 全班行動學習策畫小組成員為121學分,其他同學為117學分。
  • 英文(平時含第二份英文作業):14學分
  • 單獨實施的第二份英文作業:1學分(與職場實習同步實施)
  • 網頁程式撰寫:2學分
  • 境外行動學習:20學分
  • 職場實習及準備:22學分,實施21學分,準備1學分。
  • 文言識讀:3學分
  • 歐洲國家:3學分
  • 全班行動學習:40學分,策畫小組成員可得44學分
  • 專題探討及其發表:每個專題6學分
  • 社會服務:依時間長短折算學分(基本要18小時以上才折算學分)
  • 晨課:依到課與上課情形核算學分

實驗教育場地

 

 

理念與典範轉移

教育計畫簡述

三目標:

  1. 改善公共教育的瑕疵。
    • 公共教育的本質性瑕疵
    • 國內中學公共教育的瑕疵
  2. 免除國中生升學壓力。
  3. 改進教育經費的運用。

四理念:

  1. 生活實踐
  2. 學生自主學習
  3. 無界學習
  4. 群學

課程三區塊:

  1. 工具能力
  2. 基本內容學習
  3. 專題與選修

課程理念&課程設置

行動學習=移地+同學策畫+群學


工具能力&學習基本內容

 

六段故事學習

  1. 如能組織網路上的知識,內容會超過課本。
  2. 知識樹的枝葉可以自學,但樹幹仍必須要教。


專題與選修&主題備課

 

實現台灣教育的典範轉移:

新典範

「學習典範」取代「教學典範」
「網絡學習」取代「學校教育」
「合作學習」取代「個人唸書做作業」

學在天下與天下人共學:跨校選修

課通天下,大家都能在這個平台上開課、選課;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下,分享彼此的課程給彼此的子弟,用天下的資源來幫助台灣的孩子們學習。
橋接體制學校與實驗教育,使實驗教育發展與108課綱實施連成一體,實現「今日實驗教育,明日公共教育」的理想。

【2020均優學習論壇】不錯學群


【議程15】

海星培力

主持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度昀奇/新莊社區大學專員

與談人:周樂生

與談人:柯穎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12年國教組組長

與談人:施雅敏

<海星培力-平台化>新莊社區大學 度昀奇

  • 海星是怎麼繁殖的?
  • 斷裂式生殖/自我複製
  • 如何打造教育自造者的環境?

一、平台化概念-三元素

  1. 資源:關於某種「資源」的合作與共享,如:人脈
  2. 平台:有固定的域名或網址(URL),做為資源的集散地或媒合平台
  3. 社群:有長期的受益者,並從其中找到人參與維護平台上的資源清單

二、資源:

  1. 關於某種「資源」的合作與共享
  2. 師資人脈的建立
  3. 空間資源的互通
  4. 教學資訊的連結

三、平台

四、社群

  1. 有長期的受益者,並從其中找到人參與維護平台上的資源清單
  2. 組織訓練,規劃滾動,適應當代。

五、以社大工作者的立場與想法

  • 資淺學習者的投入,資深學習者轉型/化
  • 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收藏與再轉化,回應當代
  • 組織訓練,新型態的社群經營
    1. 利用決議清單進行內部治理。
    2. 三組分工(work team)協助課務進行。
    3. 協力單位群,連成場域修練網絡。
    4. 公積金專帳,提供基本行政資源。
  • 多樣化平台建置,學習網絡中的島嶼。

<組課舉隅>
教育自造者培力的論述發展與實踐規畫/丁志仁
一、課程介紹
03.12 討論「自主學習典範」與「師徒教學典範」的定義與差別。(丁志仁)
03.26 討論「自主學習典範」六大基本內容的界定。(丁志仁)
04.09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一: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詹志禹)
04.23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二: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詹志禹)
05.07 比較「委辦計畫模式」與「社群模式」的教育自造者培力模式。(丁志仁)
05.21 大陸友人主持或修課者選定題目I(***)
06.04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三:自我調整理論(self-regulation theory)。(詹志禹)
06.18 討論「當代適應課程」的內涵。(丁志仁)
07.02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四:自我組織理論(self-organization theory)。(詹志禹)
07.16 討論教育中「公共服務」與「商品服務」應該如何搭配。(丁志仁)
07.30 自主學習的課程型態、教學取向與實踐案例。(詹志禹)
08.13 大陸友人主持或修課者選定題目II(***)
二、課程特色:

  1. 實體混搭線上講者授課:參與者不受地域限制
  2. 二位講者依主題授課
  3. 修課者主題備課

三、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重要議題

  • 核心模型
  • 典範的定義與名稱
  • 群學
  • 不對稱性
  • 學習的基本內容
  • 培力模式
  • 當代適應
  • 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

四、結論兼論自主學習典範 請大家想像:
在整個「教育自造者培力的論述與實踐」的領域中,浮動著數十座「冰山」,每一座冰山都是一個有意思並且值的探究的課題。
課堂上,只是找出每一座冰山,由講者提供這五座冰山的「座標」,而在每一次上課短短的三小時中,只能夠提供「冰山在水面之上」的「線索」。
真正的寶藏是冰山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而成立並運行這五個小組,其實就是循著「座標」與「線索」,開挖冰山中寶藏的過程。
自主學習典範中,講者的任務之一是拉高這門課程所有參課者的高度。期待課程中的大家都成為推進『土雞典範』進展的同志。

行動學習/周樂生

一、為什麼組織行動學習課程
  • 定義行動學習 VS 無界學習、移地學習、校外教學、自助旅行、遊學…
  • 為什麼青少年要行動學習?
  • 行動學習有什麼類型? 可以有架構、流程、模組嗎?
二、為什麼組織行動學習課程
  • 發現不同的實驗教育/另類教育機構不約而同在做這樣的課程。
  • 教育從工業化的分門分科,轉向實作整合的歷程,重視再建構的學習能力。
  • 個人的埋頭苦讀,轉向群學共學的模式。
  • 獨立探索,脫離舒適圈,做出自我抉擇的重要性。
  • 我們的發現與小建議。
三、定義行動學習
由學習者群學學習者自行策畫以移地為目的糸列課程
行動學習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必要條件
移地學習非必要條件必要條件
校外教學必要條件非必要條件
自助旅行非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必要條件非必要條件
遊學必要條件非必要條件
旅遊必要條件
四、行動學習的功能
  1. 為什麼青少年要行動學習?
    • 學校與家庭難以滿足好奇心與挑戰。
    • 同儕互動的需求超越父母與長輩的愛。
  2. 為什麼行動學習對青少年有意義?
    • 青少年的後設思維能力需要更廣大的世界印證。
    • 正向的學習團體提供同儕互動機會,也影響青少年做出正向選擇創造正向循環。
五、行動學習有什麼類型?
  • 類型:
    • 任務導向(2000公尺以上高山自己煮食),參訪(找適合的商店訪談),生存生活(獨立生活,自我悅納),探索世界(日據時期,原民部落,異國文化)
  • 可以有架構、流程、模組嗎?
    1. 因應學習者的組成而有差異,強調個別化與對學習者的意義。
    2. 與傳統固定教材、單向傳授、統一進度的完全不同。
六、我們的發現與小建議
  • 教師的角色:導師、領袖、輔導、教練、資深學習者、顧問、諮商、陪伴。
  • 簡單便宜安全的行動學習
    1. 交換學生,寄宿學校
    2. 費用、安全、可操作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訪問及案例紀錄/柯穎瑄、張喻晴
組課緣起

  • 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計畫——協作案例訪問及整理。
  • 由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協作案例,反思社大於教育網絡中的角色定位。
  • 累積社大及體制學校開門辦教育之論述。

案例內容

  1. 羅東-利澤國中生態社
  2. 羅東-曲曲哲哲讀書會
  3. 北投-樂閱俱樂部
  4. 北投-桃源探險家
  5. 松山-養蜂學
  6. 文山-木柵國中英語導覽社
  7. 文山-文山堡公民新聞社(高國中學生)
  8. 新莊-小土人特攻隊(綜合領域)
  9. 新莊-繞境新莊(多元選修)
  10. 蘆荻-青年自主學習社群
  11. 永和-中和國中教師共備社群
  12. 永和-永平國小教師共備社群
  13. 竹松-成德高中思想爆炸實驗室(多元選修)
  14. 竹松-曙光女中STS社團
  15. 竹松-聊聊仔來讀書會
  16. 二林-潭墘國小小麥文化課程
  17. 二林-萬合國小社區紀錄課程
  18. 雲林-雲林溪文史、木工工作坊
  19. 雲林-河川教案師培(國中小教師)
  20. 第一-愛河獨木舟
  21. 第一-草衙藝術基地木工社團
  22. 第一-地圖考古X城市偵探
  23. 鳳山-正義國小課程
  24. 鳳山-人權教材共備(國中師生、民眾)

組課內容

【第一個案例討論】:訪問綱要說明,針對首例訪問經驗及內容進行討論。
【社大案例討論】:針對第一、二波訪問案例整理進行討論(約6所社大),並補充後續訪問需調整之內容。
【案例共讀及標籤設計】:針對第一波訪問案例,討論案例分類、標籤設計等內容,並補充後續訪問可調整之內容。
【案例共讀及加值運用】:針對案例後續加值運用之可能性進行討論。
【外部對話與彼此分享】:針對訪問成果,邀請外部人員進行對話,並由課堂成員彼此分享參課收穫。
【成果收斂】:就已完成之案例進行分享,並延伸討論,補充分析觀點。

修課要求

  • 修課成員
    1. 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計畫成員(含顧問、社大計畫執行人員及協作單位)
    2. 海星培力成員
  • 評量方式:
    1. 參與者於課程結束後,針對社大與十二年國教之教育合作,繳交一篇1,200字以上的心得回饋。
    2. 本課程一共六次聚會,需出席五次以上。3.需參與社大與十二年國教成果展。
  • 上課規範:
    1. 親自上課,不能來要請假。
    2. 缺席以一次為限,超過仍可參課,但沒有學分。
    3. 認真參與分享及討論。
    4. 尊重講者與同學的發言。

我希望這是一堂什麼樣的課

  1. 尊重個人參與意願
  2. 不同社群的交會
  3. 創造有趣的事情

組課的意義

  1. 在共同脈絡下撐起對話的空間
  2. 在共學中突破思考的盲點
  3. 從任務執行到社群網絡經營
  4. 從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到開門辦教育

<海星培力籌辦2020-1共識營>施雅敏
社群模式

  1. 由 2018 年政大師培第一梯次的「部分」師生和對群學有興趣的伙伴組織「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由社群成員自費、自力舉辦培力活動,一方面自我培力,一方面培力新人。
  2. 目前暫無政府委辦費或補助費用。日後即使申請小額的政府補助,也是加菜性質。
  3. 自 2019 年起,培力 2019-1 期 16 位學員。
  4. 培力週期為兩年,所以梯次會交疊。

發現參數

  • 自組織、彼此分工,依決議清單治理。
  • 公 基 金:NT3000
  • 每梯次規模:15人
  • 培力週期:2年
  • 完成率:½~⅔
  • 面談:說明方案,雙向選擇
  • 組課共學:5 學分

待探討參數列舉

  • 實務浸潤:144 小時是太多還太少?
  • 實務浸潤:可以有哪些樣態組合?
  • 適合終身學習的組課與實務浸潤的模式?
  • 適合學前教育教保師的自我培力模式?
  • 適合體制學校教師進修的揪團與自我培力模式?
  • 教育新典範的適當名稱與核心要素?
  • 終身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料結構與運作規範?
  • 社群自我維運的最小規模?考慮流失率。

舉辦共識營的通用目標

  1. 一一檢視參與成員的需求,設計長短、內容相宜的共識營。
  2. 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讓學員習得 OST 的帶領技術。
  4. 讓學員認識目前的海星生態系,並認識其中的關鍵成員。

2020-1共識營規劃

  • 預定的時間:2020.07.25(六)~2020.07.26(日)
  • 可能的場地:空總實驗教育創新中心、台北市實驗教育新發展中心。
  • 兩天不住宿
  • 活動內容
    1. 破冰
    2. 簡易面談、經驗分享
    3. 組課OST
    4. 討論並議定議事規則、組課共學、場域修練、成果發表等簡則。
    5. 確定本期學員與工作分工

共識營手冊內容

  1. 議事規則
  2. 名詞解釋
  3. 開放空間會議
  4. 七階段與八特點
  5. 舉辦共識營
  6. 組課共學簡則
  7. 場域修練簡則
  8. 組課典藏與學習歷程
  9. 成果發表簡則
  10. 海星增殖
  11. 附錄

【議程16】

自學生的導師課

主持人:黃鈴諭

與談人:蔡珠玲


【議程17】

動手學科學的理念到實踐

主持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張又懿

與談人:張鈞祺

一、講者介紹:

  1. 創辦人/丁志仁:專案發起者
  2. 講者/張鈞祺:電學講師
  3. 講者/張又懿:力學講師

二、四個特色:

  1. 生活連結
  2. 動手做
  3. 探究問題
  4. 線上公開

三、CC授權的精神與作法

四、運作生態系簡易圖示

理念--實踐

  1. 開課建立新典範
  2. 將一系列完整的「科學觀念」串接成九週的課程
  3. 九週課程課表
    • 物質的組成
    • 物質的態
    • 動位能轉換(一)
    • 動位能轉換(二)
    • 基本電路
    • 電磁能轉換
    • 光與熱
    • 尺度
    • 評量

五、適性學習


【議程18】

實驗教育的AI課

引言人:胡崇偉/開放文化基金會顧問

與談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議程19】

台灣的程式教育與網路資源

講者:張鈞祺

講者:何孟軒

講者介紹

  1. 與談人|何孟軒
    • 交大百川
    • TAIWAN CODE SHOOL 執行長
  2. 與談人|張鈞祺
    • 清華拾穗
    • Curious Create Stdio Creative Director

資料處理 何孟軒/分享人

 

 

機器控制 張鈞祺/分享人

 

 


【議程20】

給你一個行動的藉口

引言人:簡瓅

專注為這個時代的青年,打造「從想法到行動」的第一哩路!
有一點點像是創業競賽,但其實並不是創業競賽......
在這裡,我們不要求你精心策劃一份商業計畫書,而是要你從「發現問題」開始,採取「最簡單可行」的行動。
透過行動,拉近自身與未知的距離。


【議程21】

在社群中更好地成為自己--貍與貍想的教育

引言人:楊奇峰

翻滾海貍以語文創新起家,致力於以遊戲教育為形式、啟發思維為內容,著重全人的價值涵養,打造進化型社群「貍想教育創新學院」,打破年齡、學科藩籬,讓學習者在社會化任務中共學共創、發展素養,逐步實踐教育轉型。


【議程22】

沒有老師的學校--未來學校是青色的嗎!?

引言人:桂筠茜


【議程23】

公民素養的培養--公共議題遊戲式學習

引言人:林煜庭

在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裡,不同的聲音及所要面對的公共議題越來越多,有哪些方式能培養面對公共議題,及包容相異立場的公民呢?

或許,公共議題遊戲可能是一種方式。


【議程24】

分析大陸2020年代的教育

講者: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議程25】

中國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交流、互動的過去現在未來

講者:郝偉恆/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秘書長

中國創新教育學校對比研究/郝偉恆

問題

  1.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學校?
  2. 這些學校是什麼樣的?
  3. 這些學校有什麼共性和差異?
  4. 他們的問題和不足是什麼?

定義

  1. 不以“應試”為主要教育目的;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並鼓勵他們個性化發展;旨在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身心、面向未來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並結合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標探索實踐多元、創新的教育方法的全日制學校(學齡段在7-18歲)。
  2. 2019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導的《中國創新小微學校調查報告》

研究對象
所涉及的對象共有16所,全部來自於“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該組織是由11家類似的學校、機構於2017年11月在成都成立的小型非正式聯盟。截至2020年1月1日,該聯盟共有26家會員單位,其中實施全日制教育的有16家
研究方法

  • 本項研究屬於探索性研究,採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過深度訪談、參與式觀察、二手文本分析等獲取資料。
  • 對於這16所學校,筆者均實際走訪過至少一次,與其創始人,一線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等進行深度訪談。通常的流程是與學校創始人(通常是校長)進行一輪深度訪談,然後隨機進入課堂去旁聽課程,隨後與任課教師進行約談。隨後“搭訕”班級或者學校中的學生,進行數輪訪談(具體數量不定)。家長群體則通常是在招生活動,接送學生等過程中接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另外,這批學校本身也有大量的製度文本,成文資料等,可以作為重要的資料來源。

基本信息

所在地北京成都深圳佛山貴陽大理温州新鄉合肥
數量442111111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學校

  • 當前教育市場中雖然已經有了多樣化的教育服務,但在相當多的消費者——家長眼中,並沒有讓自己滿意的教育產品。尤其是隨著不斷湧現出來的中產及中產以上的家長,他們對“上好學”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不斷提升的需求倒逼著供給方不斷前進。
  • 更有不少家長和一線教育從業者親自出手,用自己的方式開辦讓自己滿意的“學校”。

共性

  1. 不以應試為導向
    在這些創新教育學校看來,應試能力在教育目標的排序中應該放在人的成長等目標之後,他們其實並不反對應試本身,反對的是將應試放到第一位,一切都圍繞著應試高分的教育模式。對於應試,這些學校採取的是實用主義的態度。應試被視為一種實用的技能。如果學生決定要參加某項選拔性考試,那作為老師會帶領學生了解這套遊戲規則,然後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大規模的刷題,爭取短時間內高效通過。所以在這些學校看來,沒必要早早的為了學生的升學而擔憂,等學生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後再開始準備也來得及。
  2. 以教育理念為先導
    所謂理念先導是指學校的整體設計和運轉圍繞著創始人的教育理念來開展。理念先導體現在很多學校的方方面面,小到校園環境設計,大到教師招聘與培訓,都會依託其教育理念來開展。另外在學生入學招生過程中,也很看重家長的理念是否一致。這是這些學校規模不大的原因之一。因為堅持理念先導,自然只能滿足理念相同或者相近的家長,那麼學校規模短時間內就不可能很大,只能依靠家長的口碑逐漸對外傳播,擴大招生。
  3.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
    • 學生天然有學習的意願和能力,而非被動的知識容器,學校應該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 教育要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獨特性,讓孩子成為其自己
    • 相對於知識掌握,更為重要的是面向未來能力的培養,比如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
    • 給學生提供多樣性的教育選擇,而非單一導向的內容
    • 教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 教學需要激發、保護學生的興趣
    • 家庭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力量;家庭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力量
  4.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實踐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些創新教育學校也在踐行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一些比較典型的做法有:
    • 開設多種選修課程。
    • 高師生比,學校採取多種措施以支持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 採用項目學習、主題學習、探究學習等多樣性的教學法。
    • 多樣性的教師角色。
    • 教學與真實社會的緊密關聯。
  5. 辦學資質的困境
    在政府的規劃中,就沒有此類創新教育學校、在家上學等其他樣式教育的存在空間。政府眼中的民辦教育,其存在樣式和公立學校教育並沒有實質的區別。對教育形式想像的匱乏造成了這些創新教育學校找不到對應的政策空間,它們已經真實存在了,但是在政策和法律的視角,他們還處於灰色地帶。雖然全部的創始人都想謀求一個正規學校的身份,但現狀使得他們只能依托教育諮詢公司,教育培訓機構等形式存在。
  6. 組織自由度
    所謂組織自由度是指學校採取班級授課制的比例,越少採取班級授課制,視為擁有更高的組織自由度;基本邏輯是如果某所學校嘗試摒棄班級授課,那它必須要用新的組織來填充班級授課留下的組織空白。

 

 
問題和不足

  1. 穩定性
    • 大部分的創新教育學校規模都很小,主要依賴學生學費來維持運轉,故一旦出現招生問題,學校的資金鍊就會出現風險,造成經營風險。
    • 除了經濟風險外,政策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同樣會影響學校的穩定。在這16所創新教育學校中,僅有3所獲得了合法的民辦學校牌照,其他14所目前是以教育諮詢公司,培訓機構的身份生存著。
  2. 教師團隊
    • 教師的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的教師成長持續系統,教師流動性大……這些都是筆者在調查中所遇到的現象,如何持續招聘、培養優秀的教師是相當#*多的創新教育學校校長都在頭疼的一個事情。
    • 缺乏優質的教師團隊,直接後果就是教學表現不佳,和理想之間存在差距,好的教育理念沒辦法完全落地。事實上,相對於傳統公立學校,創新教育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要更高。
  3. 招生的困難
    招生的困難體現在兩個方面。
    • 一是數量不足,對於家長來說,選擇創新教育學校還有諸多的顧慮和擔心,比如未來升學、和公立學校對接等等。
    • 二是學生的“質量”,不少家長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創新教育學校不是因為非常認同這個學校的理念,而是因為種種原因在傳統公立學校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選擇來這樣的學校。
  4. 非此即彼的陷阱
    • 創新教育學校建立的一大前提是對傳統應試教育的批評。在這些學校眼中,傳統應試教育是壓抑和非自由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來自外部的強制,將成人世界的標準、知識與技能強加到學生身上。所以在新建立的學校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去除過去那些非自由的、壓抑的約束,給學生提供更一個安全、自由、尊重的學習環境。
    • 這當然沒有錯,但在這個過程中隱藏著一個陷阱,即過於強調傳統公立學校教育和創新教育之間的對立,採用“非此即彼”的思維來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錯誤的假設既然傳統教育有諸多不足,只需要完全拒絕舊有的這些就足夠了。事實上,去除壓制並不一定必然導致新環境自然成立,“破舊”只是意味著有機會,有空間去建設一些正面的和積極的事情,距離徹底“立新”依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5. 課程建設的艱難
    • 創新教育學校普遍都比較年輕,很多學校的課程體系還在搭建中,需要時間來打磨。
    • 另外,對於那些完全放棄了國家課程大綱,放棄了分科教學的學校,還存在額外的挑戰這些學校認為應該基於孩子們的經驗來進行教學,而非學科順序或者知識框架。實際效果上,容易導致課程缺乏系統的安排與計劃;重視了趣味性而忽視了必要的難度;過分地偏重一個而忽視了其他領域。
    • 最理想的當然是既尊重兒童的心理和經驗,又能保留若干教材、學科的知識結構,這就更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積累。
  6. 教學質量的疑惑和擔憂
    筆者在實際走訪的過程中,聽到的關於教育質量的描述是矛盾的。有的家長會指責學校教育質量不過關,自己的孩子讀了好幾年,基本的四則運算質量還不過關;也有反饋說學生參加中考,成績相當不錯。這種矛盾愈發證明了教育質量對比研究的重要性。

【議程26】

家長在社區共學中的角色

主持人:周行

與談人:莫一夫/先鋒教育深圳分校安格學院執行校長

與談人:毛佳佳

家長在社群學習中的角色

基本資料

會議發起人全莫一夫(深圳先鋒.安格學習社區執行長)、毛佳佳(深圳先鋒.安格學習社區導師)、周行(深圳先鋒.安格學習社區導師)
會議主持人周行(深圳先鋒.安格學習社區導師)
活動時間2020年6月13日

前言
在傳統的理解中,通常情況下,一個未成年人在成長和教育的過程中,一部分是與教育工作者接觸,另一部分則是與自己的家長接觸。我們時常在思考,以前曾被稱為學生和教師兩個身份,在新的時代,會做出什麼樣的轉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那麼這裡,我們也一同來思考一下,家長應該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這一次的討論就是要一起思考:在一個學習社群中,傳統意義上的“家長”應該成為什麼樣的角色?這個社群中的“學生”“教師”“家長”之間,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主要從“現狀”“期待”和“改變”三個階段,對家長在未成年人成長中的角色、在學習社群裡的角色進行了探討和梳理。
一、現狀
我們一起回憶過往的個人經歷,看看在目前的實際環境下,家長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也許我們能從中看到一些需要問題或者需要改變的地方,其中包括三個部分:

  1. 在現階段,我們所接觸的工作與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孩子的家長,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2. 家長與孩子、孩子的教師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3. 這樣的角色和關係,給從事教育工作者的你,帶來了什麼影響?有什麼感觸?

二、期待
基於現狀,我們會產生一些想法,我們期待在一個學習社群裡,家長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為時間和篇幅問題,這裡先不展開做“理想的學習社群”的討論,只是單純從家長的身份出發,思考家長在學習社群裡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包括三個方面:

  1. 你期待學習社群裡的家長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2. 你期待學習社群裡學生——教師——家長建立什麼樣的的關係?
  3. 你期待三者之間建立一種什麼樣的聯繫?三者相互之間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三、改变
基於以上對現狀和期待的思考與交流,我們一起設想,從現狀到達成我們的期待,這段路,我們可以怎麼走?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

基於以上幾點討論,我們和現場的觀眾互動,交換了共同的經歷,分享了內心的感想,從這種交流中審視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展望我們的未來,從這些交流中找到一些具體的方法,重新看待和改變家長在學習社群裡的角色,讓這個角色更加能夠融入學習社群,更有價值,也更能創造相互積極影響的關係。


【議程27】

日日新學堂的過去現在未來

講者:王曉峰

 

 

 

 

 

 

 

 

 

 

 

 

 

 

 

 

 

 

 

 


【議程28】

馬來西亞華人的教育處境

主持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引言人:何智強

與談人:戴美伶

~兼談疫情下的幼兒線上教學

 

 

 

 



2018年首次政黨輪替
希望聯盟(馬來語:Pakatan Harapan),是馬來西亞於2015年9月22日成立的一個由多個政黨在權衡之下所組成的政黨聯盟,由馬哈迪領軍,在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執政中央,同時執政檳城州和雪蘭莪州、柔佛州、森美蘭州、霹靂州、吉打州、馬六甲州及沙巴州的執政權。
2020年喜來登政變
2020年2月24日,馬來西亞爆發政治危機,希望聯盟失去中央政權,並陸續失去柔佛州、馬六甲州、吉打州及霹靂州的州政權……马哈迪辭職下台,由土著團結黨主席慕尤丁擔任首相。


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
自明清起數百年來自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亞的移民及其後代。包含:

閩南民系近300萬(其中200萬是福建閩南人)
廣府人100萬
客家人100萬
總人口約有741萬人,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3.4%

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

  • 除了两岸三地以外,马来西亚是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中文教育体制的国家。
  • 华人社会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富豪,或是普通阶层的平民,在华文学校创办的筹资中,长期来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捐出善款。
  • 一般的华文小学,全部经费由政府完全资助,但部分华小,政府只拨行政费用,许多华小必须通过募款来凑集学校的经费。

華文小學

1970年代開始,馬來西亞政府將原有的英文中、小學全面轉換成馬來語教學,數十年內消滅英校教育系統。
於是,1980年至今,馬來西亞國民教育體制內的小學系統僅剩三個:

(1)以國語(馬來語)教學的「國民小學」(簡稱為「國小」)
(2)華語教學的「國民型」小學(簡稱為「華小」)
(3)淡米爾語教學的「國民型」小學(簡稱為「淡小」)

華文中學
中學方面,體制內僅剩下馬來語授課的國民中學,不願接受改制的華文中學演變成今日的「獨立中學」(簡稱獨中)。
在1973年至今的數十年的努力復興,獨中的數量一直维持在60間,不过學生人數近年来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已有84604名學生,將近是1973年學生人數的三倍。
独中的学制是三年初中以及三年高中。學生在高三須參加由董教總獨中工委會考試局舉辦的“独中统一考试(UEC)”
獨中教育改革:華文獨中教育藍圖
推動者: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 统一课程委员会
獨中教育的優勢:母語教學、自主性,華社支援

  • 2018年: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藍圖發布(236頁)
  • 基本理念:樂教愛學,成就孩子
  • 六大核心素養:知識、思維、態度和價值觀、領導與團隊合作、母語與第二語言、國家認同與多元文化
  • 2020年: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課程總綱(試行版33頁)

大專教育

  • 獨中的統考文憑獲得新加坡、台灣、日本、美国、英国、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大学的承認,諷刺的是,卻得不到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的承認。
  • 华人在升國立大学的管道受到歧视性政策-固打制(民族配额)的限制,造成华裔学生进入國立大学的比例普遍不高。
  • 许多华裔学生选择了半官方学院或私立大學就读,或者前往海外升學。
  • 三间可以採用中英語教學的大專学院分別是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大學学院以及槟城的韩江学院。

親中迷思

  • 馬來西亞上一輩、上上一輩華人,早期因為戰爭等原因跨海移居到馬來西亞,而一些華人對於「祖國」仍抱有情懷。因此在馬來西亞,不少華人對自我認同感相對薄弱,也會對他人強調自己的祖籍在中國,例如說自己是福建人。
  • 馬來西亞執政黨長年來實行「馬來人優先」,對於華人和其他族群有許多不平等政策,也加深了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的向往,更期待逐漸壯大的中國,可以保護華人不再被欺壓。

新冠肺炎的抗疫表現:
最新疫情 https://newslab.malaysiakini.com/covid-19/

為因應新冠肺炎實行的行動管制令(3月18日至8月31日)
第一阶段:3月18日至5月3日
第二阶段(有條件開放):5月4日至6月9日
第三阶段(復原期):6月10日至8月31日
第一階段的管制內容

  • 禁止所有活动及群众集會
  • 清真寺与祈祷室的活动都必须搁置
  • 马来西亚公民被禁止出境,非马来西亚公民被禁止入境
  • 返国的大马公民必须自我隔离14天,并进行健康检测。
  • 除基础设施和售卖日常用品的超级市场、巴刹(菜市场)、杂货店及多功能商店外,其他行业及场所一律停工及关闭
  • 所有的幼儿园、政府及私人学校一律停课

目前進入第三階段復原期

  • 除了學校以外,幾乎所有行業都已恢复運作
  • 6月24日起中五中六(相等于高二高三)開始復課,其他年級繼續停課
  • 幼兒園可能會是最後才能復課

停课对幼儿的影响

  • 缺乏感官刺激、体能活动严重不足
  • 社交活动受限,影响情绪发展
  • 孤独感增加、群体归宿感减低
  • 屏幕接触大量增加,对视力和大脑的影响
  • 学习生活规律打乱,内在安定感受影响
  • 亲子关系的变化:
    1. 和父母家人的接触时间增加
    2. 父母重新学习扮演导师的角色

私立幼托行業所面临生存考验

  • 行管期間的學費爭議和退學潮
  • 学校的教育优势因为疫情而消失
  • 学前教育暂时回归家庭:居家学习
  • 线上教育和实体教育不同,家长的选择非常多
  • 補習班、才藝班的線上課程來勢洶洶

 
幼兒線上教學的一些心得

  • 教師團隊发挥信任包容、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 教師和家長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 教師要和幼兒要加強情感交流,鞏固師生關係
  • 从面向全体,到处理个别差异
  • 结合大小肌肉等感統活动,如摺紙
  • 更加好玩:游戏化 Quizzes,Kahoot
  • 【2020均優學習論壇】馬來西亞華人的教育處境

【議程29】

推動台灣學前教育公共化

主持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引言人:楊逸飛

引言人:陳惠菁/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

與談人:任懷鳴/高雄市教師會政策中心主任

為什麼要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丁志仁

壹、學前教育的現況

在台灣,就讀私立幼兒園的成本相當昂貴,優質的私立幼兒園一個月動輒就要花上一萬多元。反之,如果希望孩子進入平價、優質與近便的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卻必須抽籤、排隊,比考大學還要困難。
根本原因是,台灣的公共化幼兒園(公幼與非營利)相當不足,就讀名額與私立幼兒園相比,是懸殊的「3:7」。由於公共化幼兒園名額不足,只能優先提供給弱勢家庭,私立幼兒園又只有經濟優勢家庭才能就讀。一般中產階級的家庭,於是成為了犧牲品,變成幼教體制的孤兒。

貳、「學前教育」vs.「公共化」

  1. 什麼是公共服務?
  2. 「公共化」三個判準要件:平等參與、公益規準、共同負擔
  3. 「準公共化托育」不等於「公共化托育」
  4. 教育卷迷思

參、學前教育公共化的效益

透過公共投資打造幼兒托育服務建設,形成優質(Accountable)、平價(Affordable)、普及(Accessible)的服務體系,有助於社會經濟發展。
學前教育公共化的「3A」特徵,能夠消弭家庭教育的不平等、普及提升幼兒發展,支持青年女性就業、緩解少子女化的多重效果。

肆、主張:

一、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1. 教育支出已未達法定下限:有足夠的經費可支應學前教育公共他的支出。
  2. 建議增加《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十三條的第二項為:「中央政府得設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應專帳管理,教育部主管預算於年度終了時應將預算賸餘滾存於基金,供未來年度繼續使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教育部之。」
  3. 其作用為:
    • 建置學前教育公共化的財源籌措可以混搭年度預算與基金預算,使跨年規畫容易落實。
    • 可以管理公庫財源,也可以管理非公庫財源。
    • 每年教育經費法定下限得以滿足。
    • 運用經費時不必急於每年用光,撙節使用可以滾存到來年最有效益的時間點來執行。

二、設立專法
推進學前教育公共化,對我國有以下的好處:
<對國家的明顯益處>

  • 提升國民人力素質,學前教育 CP 值最高
  • 提高婦女勞動參與率,增加 GDP ,補注勞動力不足,有助兩性平權,避開貧窮陷阱
  • 提高生育率

<對國民的明顯益處>

  • 由專業且可信賴的人士協助幼兒照顧,可提升家庭與幼兒之福祉。(兒童早期發展)
  • 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降低家庭經濟風險。(脫貧)
  • 改善家庭中的女性地位。

伍、怎麼做?

  1. 未來依《教育經費編列及管理法》,新增的教育經費,應優先投入學前教育公共化。
  2. 建立國家級基金,跨年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
  3. 目前的準公共化不符公共服務的三規準,應予調整,使資源挹注於學前教育公共化。
  4. 以公民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

公立幼兒園於學前教育公共化之角色與定位/全教總幼委會主委 楊逸飛

壹、公幼的人力來源、法遵屬性

  1. 公立幼兒園「教師」主要依照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制度而來,但整體人力仍須看各縣市的財力狀況與未來規劃,決定當年度的正式與代理的比例。
  2. 公立學校教保員每年進行公開招聘,通常每學期辦理一次。
  3. 教師相關權益依照教師法;教保員則依照勞動基準法。
  4. 公立幼兒園於教保服務時間之外,另提供課後留園照顧。

貳、公幼的操作依據

  1. 台灣幼稚園的設置最早由國家發起。
  2. 托兒所的設置也是政府為照顧經濟與農漁民而設。
  3. 幼托整合確定公立幼兒園的操作依據。
  4. 公立幼兒園於教保服務時間之外,另提供課後留園照顧。

參、公幼在學前教育公共化中的優點

  1. 營運成本風險低,長期來看,建物設備具有回收效益。
  2. 設施設備與人事相關法規均依照國家標準,違法性極低。
  3. 財務狀況透明單純,不易產生弊案。
  4. 不受市場波動影響,能穩定所有公民的教育經濟成本。
  5. 公立幼兒園的優先性,能滿足國家照顧一般與弱勢族群的目的
  6. 公立幼兒園基於國家經營,對於政策法令有充分的履行義務,有利國家推展重要教育方針
  7. 公幼的教保服務人員職場與勞動條件保障高,有助於整體園所文化的經營
  8. 國家有緊急狀況需要調度配合時,公幼的支援與調度性高

肆、公幼在學前教育公共化中的限制

  1. 空間場地多設置在公家單位,場地盤整須與其他公立單位協調。
  2. 公立幼兒園領導者的雙重身份,直接影響辦學理念。
  3. 公立學校推展與易受執政者意識形態影響。

非營利幼兒園的軌跡/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理事:陳惠菁

台灣托育照顧的問題

1950-1960年,是以出口導向的工業化產業型態,農村人口移往都市,核心與雙薪家庭增多,婦女外出就業率提高,全日托園所因應而生。
當時政府面對社會的改變,並未有長遠、完整的托育政策規劃,採取家庭主義中心觀,假設每個家庭都有能力對其所有成員提供照顧,國家只在家庭資源不足時,才扮演替代性角色,忽略不同形式家庭的需求。
政府不願承擔托育照顧責任,自然這問題就會由個別家庭和托育機構來承擔,也因此,讓台灣的幼托環境有機會往市場化、商業化發展,教保工作者與幼童就成為犧牲者。

政府放任的態度,讓私立幼稚園在1961年至1981年這二十年期間逢勃發展,長期下來形成台灣托育環境公私比例(公立30%、私70%)嚴重失衡,這樣的失衡狀態也就從80年代持續至現在。
以營利為主導的幼托環境,有三大困境,收費昂貴、品質不良、教保人員薪資太低。其結構性關鍵問題,在於國家與社會將幼托服務視為營利事業,使得園所只追求利潤而超收幼童,師生比不足,且壓低人事成本,迫使教保人員超時、超量工作,或是一人身兼數職,無法有效的進行安全管理機制,甚而忽略孩子的安全福祉,影響照顧品質。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層教保組織和婦女團體希望透過推動幼托公共化,將我國的托育政策由個別家庭負擔朝向由政府負起幼托照顧責任的方向邁進。
也就是政府須提供普遍性、平價性、近便性的公幼或公辦民營的幼托機構來滿足一般家庭的托育需求,減輕民眾的托育負擔。
同時,提高公共化幼托機構的比例,改善教保工作者的勞動條件,與專業自主性,如此才能提升照顧品質

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

在民間團體的倡議下,2006年12月11日,台灣第一所公辦民營的幼兒園「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開幕,這是內政部於2002年推動的「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計畫」,因私立幼托業者團體阻擾而暫緩,後來在基層教保組織和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合力奔走之下終於在高雄鳳山五甲社區實現,也是政府落實托育照顧服務的第一步。

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

2007年12月3日教育部依據「五甲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模式推出「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結合公部門與民間力量,提供易於負擔且品質優良之教保服務,以減輕一般家庭的育兒負擔,也就是目前非營利幼兒園的前身。

非營利幼兒園實施方案

在各方團體的努力之下,2011年6月29日《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三讀通過,將政府應提供幼兒優質、普及、平價及近便性之教保服務的責任明確入法,且於第九條賦予非營利幼兒園設立的法源基礎。
2014年01/01教育部推動「非營利幼兒園實施方案」,於臺北市、臺南市、高雄市及新竹市先設10園。2015年01/01教育部開始於全國推動「非營利幼兒園實施方案」,預計2014至2018年共設置100園。
非營利幼兒園是~

  1. 政府委託公益法人或公益法人申請興辦
  2. 不以營利為目的
  3. 平價學費是家長能負擔的
  4. 收托時間更符合現在家庭的需求

非營利幼兒園營運的管理機制

非營利幼兒園可以~

  • 對幼兒而言
    1. 教學正常化
      • 教保服務人員熟悉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發展, 並
      • 依照幼兒的年齡與需求,設計適合幼兒學習的課程,讓孩子快樂學習。
    2. 以帶好每一位幼兒為目標
      • 關照弱勢幼兒,提供平等尊重的 教育環境,讓
      • 每個孩子都可以享有均等的機會,學習尊重彼此的差異。
  • 對家長而言
    1. 提供教保服務的多元選擇。
    2. 減輕經濟負擔。
    3. 滿足較彈性的托育時間需求。
    4. 社區在地化,近便的托育場所,降低家長壓力及幼兒安危。
    5. 建立幼兒、家庭與社區的網絡,建構夥伴關係。
  • 對教保服務人員而言~
    1. 勞動條件,依勞動基準法及其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可穩定師資品質,確保優質教學。
    2. 薪資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適宜的薪資級距,統一規範,可確保生活基本保障,安心就業。
    3. 友善職場,在政府與公益法人協力合作下,提供平等、尊重的友善職場,確保在身心平衡的環境下工作。

非營利幼兒園的困境

政府為了快速達到量的提升,對於公益法人團體難以把關,以至於目前承接非營利幼兒園的公益法人有許多是由補習業者、私立幼托業者或出版商等等營利團體所成立的,已失去非營利的意涵。
非營利幼兒園的規格,只適合都會區,以至於偏鄉的托育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事實上,現金補助才是這二十年來台灣托育照顧的主要政策
國家長時間低度投入幼兒照顧領域,已形成私部門主導的優勢,以致後來政府雖想擴張公立幼托機構,卻頻頻遭到私立幼托業者勢力的威脅。私立幼托團體的組織和動員能量遠遠大過婦女和基層教保組織團體,再加上,政治民主化使得政黨和政治菁英對於政治利益的考量勝於人民福祉,也讓私立幼托團體有機會透過利益遊說和動員方式來影響政策的決議與執行。
所以2000年陳水扁背棄其普設平價社區幼兒園的競選政見,實施幼教券,現金補助政策就成了歷任政府這20年來滿足家庭育兒需求的主要策略,蔡英文政府甚而濫用民間團體所形塑而成的幼托公共化概念想掩飾其補助之實。可見,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在政策推行的過程通常政治/政黨利益的考量大於人民的福祉利益,以致於公共化政策的推行相當緩慢。

現金補助不是幼托公共化

幼托公共化政策的主要精神是,政府運用公共資源來提供人民「實質的措施」以縮小因為家庭、階層所產生在養育上的不公平,真正改善台灣長期以來幼托環境公共量不足和分佈不均所造成的問題。
現金補助的結果,不僅排擠了公立幼托體制擴充的預算,同時,更將台灣的幼教環境推往營利的方向,間接鼓勵大型連鎖的托育機構迅速發展擴充,形成惡性競爭與市場壟斷的狀況,造成小型優質的幼托機構逐漸倒閉,不只家庭托兒的負擔並未減輕,並且對於幼托品質產生負面的影響,以致,這幾十年來,超收、師生比不符、任用不合格教保員、虐童、未立案等等現象已成為幼托機構的常態。


【議程30】

23% 何去何從?

引言人: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謝國清/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

與談人:任懷鳴/高雄市教師會政策中心主任

403 Forbidden

Server Error

403

Forbidden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is document.


That's what you can do


共同主辦單位通訊錄

參與籌備單位連絡方式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網址:www.ytlee.org.tw
地址:台北市106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38號4樓
電話:02-23633118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南路15號北發大廈B座308
郵編:100088
E-mail:editor@21cedu.cn
電話:(+86)010-62236842
Only實驗教育FB粉絲頁:https://m.facebook.com/PG.HMG
地址:806高雄市前鎮區實業路27號
電話:+886956669611
LINE@:ID:@only6
mail:a956669@gmail.com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網址:jendo.org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 181 號信義樓 5樓
電話:02-22588704
福留子孫維基:well-being-ng.net
六年制學程維基:jendo.org/wiki1231
振鐸網路資料櫃:jendo.org/files
不錯學群網址:nice-learning.tw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 181 號 信義樓 5樓
電話:02-22588704
未來大學施工中––小鷹隊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in.Progess
未來組織實驗室網址:https://medium.com/魚水教育催化劑-to-be-educational-catalyst
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網址:www.faepa.com.tw
部落格網址:www.facebook.com/FAPA2015/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電話:02-2621-5656#2114
mail:fapa2005@gmail.com
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網站:teec.nccu.edu.tw
電話:02-29387674
傳真:02-29387674
信箱:mail@teec.nccu.edu.tw
地址:11605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1樓
成都先鋒學習社區網址: http://xianfengedu.org/contact.jsp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鎮北歐知識城一期二號門
手機:17780622519
電話:028-83964698
mail:875699924@qq.com
微信公眾號:pioneeredu1998
先鋒·深圳安格學習社區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NEO大廈C座16樓F室理想堂
電話:13686830626
網站:www.agoraacademy.cn
青年迴響計畫團隊網址:https://rethinktaiwan2019.com/?fbclid=IwAR0fm41sqoBZOE5SkYlt5G5VPrgYL6b78SDwTjt5entFJt2299TgNHb8sqs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址:www.napcu.org.tw
地址:1064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185號10樓
電話:02-23685136
傳真:02-23685174
mail:napcu@napcu.org.tw
社團法人高雄市教師會網址:www.kta.kh.edu.tw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輔仁路155號6F-1
電話:07-7235660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網址:www.homeschool.tw
論壇: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nonschool
粉絲:www.facebook.com/chenbama
活動:2t.chen-wernik.net
LINE ID:@AHU5574C
WeChat ID: zixuejiaofu
mail:chen8@homeschool.tw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推動小組網址:creation4everyteacher.net
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網址:educationmaker.net
新北市新莊社區大學網址:www.encounter.org.tw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135號(新莊高中校內)
電話:02-89943725(分機10~19)
傳真:02-89943491
跨校選修聯盟網址:urclass.net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 (TMS)
LINE:@mediaschool.taipei
Facebook:mediaschool.taipei
Web:mediaschool.taipei
Mail:info@mediaschool.taipei
Tel:02-77055355
Fax:02-23621366
Add:10091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8弄5-2號
GPS:25.0103, 121.532
貍想教育創新學院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興中路28巷10號
電話:0989449313
網址:https://www.acrossbeavers.com/?fbclid=IwAR37RSpyX9dPPFJTsayeJd47zd-xtz0VLsNG3CZzwU13uiyzW64z66nUk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