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關於今年的論壇………………………………………………………… 1

均優學習論壇標幟說明………………………………………………… 4

贊助名單………………………………………………………………… 5

參與籌備團體及成員…………………………………………………… 5

2021均優學習論壇日程表……………………………………………… 6

2021均優學習論壇議程一覽表………………………………………… 12

各項議程資料

【議程1】教育創新的孵化器 國教院基地學校……………………………… 16

【議程2】如何準備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的關鍵-做好生涯規劃輔導……… 16

【議程3】實驗大學來了嗎?………………………………………………… 16

【議程4】亞洲自學(北):日本在家教育…………………………………… 17

【議程5】亞洲自學(南):新加玻和香港…………………………………… 18

【議程6】透過線上教育來打造全球社群…………………………………… 19

【議程7】地方如何辦理實驗教育業務:以臺北市和宜蘭縣為例………… 20

【議程8】誰是自學生?實驗教育學生圖像與進路研究…………………… 22

【議程9】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 23

【議程10】萬華X中正在地社群串聯-談同村共養的推動路徑…………… 24

【議程11】社大與實驗教育的協作圖像—社大2.0與實驗高教…………… 26

【議程12】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第一線工作人員現場經驗談……………… 27

【議程13】魔豆學園- 非營利青少年課後班,在南機場社區的實踐……… 28

【議程14】島島阿學-民主教育、自主學習及集體智慧的理想與實踐…… 30

【議程15】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難題與展望………………………………… 31

【議程16】動手學科學………………………………………………………… 33

【議程17】教育經費補助要點民間協作平台計畫…………………………… 34

【議程18】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36

【議程19】海星只能帶你到門口,你必須自己走過去……………………… 39

【議程20】軟體雲端化的衝擊與影響………………………………………… 40

【議程21】資訊應用國際接軌的迷失………………………………………… 41

【議程22】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 42

【議程23】維基媒體專案創新教育…………………………………………… 43

【議程24】從『家庭生態系統觀』看實驗教育中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 45

【議程25】鄉村小學的更多可能性…………………………………………… 46

【議程26】大陸成人創新教育的探索與願景………………………………… 50

【議程27】創新教育社區集群效應的新探索………………………………… 53

【議程28】創新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現狀調查………………………………… 54

【議程29】從開放教育到常民政治,回應世界危機的跨界研究社群……… 57

【議程30】推動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 60

參與籌備團體通訊錄…………………………………………………… 63


關於今年的論壇

今年的主題是「21世紀20年代的教育進展」,開始探討未來十年台灣教育的可能發展方向。

由於碰到新冠肺炎疫情,台灣所有群聚活動都受到限制,所以今年的論壇,必須進行以下的調整:

  1. 取消:住宿、訂餐、交通車、晚會、OST。
  2. 配合防疫需求,議程採取 10% 實體參與,搭配 90% 線上參加方式進行。
    以四間教室同步進行議程,引言人、與談人、一至二位報名者現場參加議程,其餘人員線上參加議程。
  3. 各議程同時以 jit.si meet 進行線上會議,並透過 youtube 直播。
  4. 會場樓層資訊事先不對外公開,以免有較多的人員前往會場。
    當天由工作人員在一樓引導預定的與會者搭電梯上樓。
  5. 三天活動共備兩萬豪升 75% 酒精供場地消毒與手部消毒。
  6. 所有與會人員發給小瓶裝噴霧式消毒罐,可隨時消毒手部與週邊桌面。
  7. 當天入場者需測量體溫和手部消毒,體溫高於37.5°C者,謝絕進入會場,並請立即就醫。
  8. 因值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期間,會場不開放小孩入場。
  9. 會場採梅花座,座位間隔依規定保持1公尺距離。
  10. 與會者請全程配戴口罩。

與往年相同的部分則有:

  1. 開放各教育團體提案各項議程,並採百樂宴(pot lucks)模式籌備。
  2. 要求各項議程資料,以 CC 授權方式釋出,並製作成手冊提供與會人員。
  3. 論壇仍分:體制教育、實驗教育、終身學習、教育橋接、技術發展、青年社群、跨境交流、福留子孫等八軌進行。

簡單講未來十年台灣教育的走向:在課程教學上走向「自主學習」;在教育治理上走向「開放政府」。大大小小的各種倡議會圍繞著這兩大課題走,路不會太順,進展上也會有進有退。

以下再表列過去均優學習論壇十一年來發展:

日期舉辦地點主題重要教育倡議
12010.6.11~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打造國民學習路徑圖推動十二年國教;財劃法修法;
兩岸三地課程改革交流
22011.6.10~12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教育要行動,台灣大不同推動十二年國教;福留子孫;
32012.4.27~29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為教育打底,釋放國民潛能立法保障實驗教育
42013.4.26~28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成就課程教學的公共化教育共創共享
52014.4.25~27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開創教育,教育開創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
財劃法修法;課程治理中立
62015.5.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教育的自造者,自造者的教育自造教育的新典範;Maker
72016.5.6~8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整合社會力量,深化教育轉型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
實驗教育發展
82017.6.9~11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三大橋接
92018.5.25~27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四大橋接; 5%+5% 願景;
跨校選修;學前教育公共化
102019.4.20~22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學前教育公共化;海星培力;
青年學習分享;當代適應;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112020.6.12~14空房子(臺北市安和路一段106號11-12樓)21世紀20年代的教育進展自主學習;開放政府;實驗高教
學前教育公共化;海星培力;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均優學習論壇標幟說明

※請見2010良質教育研討會籌備處第14次工作會議之提案二。


贊助名單

「均優學習論壇」乃針對全國重要教育議題交流與發聲之平台,由民間各教育團體與關心臺灣教育境況人士自主辦理,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支持!

特此致謝

贊助者金額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95,000
不具名(曾憲政友人)20,000

參與籌備單位及成員

主辦單位(籌備委員)共19個:

財團法人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Only實驗教育、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先鋒·深圳安格學習社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島島阿學、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啟步走共享私塾、國家教育研究院、跨校選修聯盟、臺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魔豆學院。

執行秘書:丁志仁。


2021均優學習論壇日程表

  1. 含開閉幕,目前共30項議程,合計時間為39.0小時。
  2. 表格內()中為該議程的分鐘數,[ ]中為場地。
2021年6月18日(五)
9:00~9:30   在島島阿學實踐
民主教育(40)
 
9:30~10:00 自學生的圖
像研究(90)
10:00~11:00 自主學習帶領
者培力(60)
社大與實驗教育(120)
11:00~12:00 先鋒教育聯盟的
探索實踐(60)
12:00~13:00午休
13:00~14:00 以線上教育打造
全球社群(60)
維基媒體專案
創新教育(60)
託管辦學,探索村
小更多可能(40)
14:00~14:30     從系統觀看特殊學
習需求學生(120)
14:30~15:00 動手學科學(60)
15:00~15:30
15:30~16:00  



2021年6月19日(六)
9:00~10:00 創新學校教師
現狀調查(40)
新加坡和香港
在家學習(60)
魔豆學園(90)
10:00~10:30 大陸成人創新
教育的探索與
願景(60)
實驗大學來了嗎?
10:30~11:00 萬華X中正同
村共養(90)
11:00~12:00  
12:00~13:00午休
13:00~13:30 補助要點民間協
作平台計畫(60)
  軟體雲端化的衝
擊與影響(60)
13:30~14:00 臺北宜蘭實驗
教育中心經驗
分享(90)
14:00~15:00 學習社會白皮書(120) 資訊應用國際接
軌的迷失(60)
15:00~15:30   資訊專才在高中
階段的養成(60)
15:30~16:00 如何特殊選才上大學經驗分享(60)
16:00~16:30    



2021年6月20日(日)
9:00~10:00 日本在家教育(120) 台灣教育的開放
政府治理(60)
自主學習海星門(90)
10:00~10:30 國教院基地學校(120)
10:30~11:00  
11:00~12:00  
12:00~13:00午休
13:00~13:30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
現場觀點(120)
   
13:30~14:00 公辦民營實驗教
育的難題(90)
14:00~15:00
15:00~16:00    
16:00~17:00 中日線上交流會(60)

2021年6月18日(五)
9:00~9:30   14-在島島阿學
實踐民主教育
 
9:30~10:00 8-自學生的圖像研究
10:00~11:00 18-自主學習
帶領者培力
11-社大與實驗教育
11:00~12:00 27-先鋒教育聯
盟的探索實踐
12:00~13:00午休
13:00~14:00 6-以線上教育
打造全球社群
23-維基媒體專
案創新教育
25-託管辦學,探
索村小更多可能
14:00~14:30     24-從系統觀看特
殊學習需求學生
14:30~15:00 16-動手學科學
15:00~15:30
15:30~16:00  



2021年6月19日(六)
9:00~10:00 28-創新學校教
師現狀調查
5-新加坡和香
港在家學習
13-魔豆學園
10:00~10:30 26-大陸成人創新教
育的探索與願景
3-實驗大學來了嗎?
10:30~11:00 10-萬華X中
正同村共養
11:00~12:00  
12:00~13:00午休
13:00~13:30 17-補助要點民間
協作平台計畫
  20-軟體雲端化
的衝擊與影響
13:30~14:00 7-臺北宜蘭實驗教
育中心經驗分享
14:00~15:00 9-學習社會白皮書 21-資訊應用國
際接軌的迷失
15:00~15:30   22-資訊專才在高
中階段的養成
15:30~16:00 2-如何特殊選才上大學經驗分享
16:00~16:30    



2021年6月20日(日)
9:00~10:00 4-日本在家教育 30-台灣教育的
開放政府治理
19-自主學習海星門
10:00~10:30 1-國教院基地學校
10:30~11:00  
11:00~12:00  
12:00~13:00午休
13:00~13:30 12-社大與十二年
國教現場觀點
   
13:30~14:00 15-公辦民營實
驗教育的難題
14:00~15:00
15:00~16:00    
16:00~17:00 29-中日線上交流會

2021均優學習論壇議程一覽表

議程名稱場地日期時間分鐘
1教育創新的孵化器 國教院基地學校6.2010:00~12:00120
2如何準備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的關鍵-做好生涯規劃輔導6.1915:30~16:3060
3實驗大學來了嗎?6.1910:00~12:00120
4亞洲自學(北):日本在家教育6.209:00~11:00120
5亞洲自學(南):新加玻和香港6.199:00~10:0060
6透過線上教育來打造全球社群6.1813:00~14:0060
7地方如何辦理實驗教育業務:以臺北市和宜蘭縣為例6.1913:30~15:0090
8誰是自學生?實驗教育學生圖像與進路研究6.189:30~11:0090
9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6.1914:00~16:00120
10萬華X中正在地社群串聯-談同村共養的推動路徑6.1910:30~12:0090
11社大與實驗教育的協作圖像—社大2.0與實驗高教6.1810:00~12:00120
12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第一線工作人員現場經驗談6.2013:00~15:00120
13魔豆學園- 非營利青少年課後班,在南機場社區的實踐6.199:00~10:3090
14島島阿學-民主教育、自主學習及集體智慧的理想與實踐6.189:00~9:4040
15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難題與展望6.2013:30~15:0090
16動手學科學6.1814:30~15:3060
17教育經費補助要點民間協作平台計畫6.1913:00~14:0060
18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6.1810:00~11:0060
19海星只能帶你到門口,你必須自己走過去6.209:00~10:3090
20軟體雲端化的衝擊與影響6.1913:00~14:0060
21資訊應用國際接軌的迷失6.1914:00~15:0060
22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6.1915:00~16:0060
23維基媒體專案創新教育6.1813:00~14:0060
24從『家庭生態系統觀』看實驗教育中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6.1814:00~16:00120
25鄉村小學的更多可能性6.1813:00~13:4040
26大陸成人創新教育的探索與願景6.1910:00~11:0060
27創新教育社區集群效應的新探索6.1811:00~12:0060
28創新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現狀調查6.199:00~9:4040
29從開放教育到常民政治,回應世界危機的跨界研究社群6.2016:10~17:1060
30推動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6.209:00~10:0060

名稱負責人分鐘數主題小時數
1教育創新的孵化器 國教院基地學校丁志仁;李文富120體制
教育
3
2如何準備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的關鍵-做好生涯規劃輔導蕭典義;黃鈴諭60
3實驗大學來了嗎?陳怡光;羊正鈺120


9
4亞洲自學(北):日本在家教育陳怡光;阪口久美子120
5亞洲自學(南):新加玻和香港陳怡光60
6透過線上教育來打造全球社群陳怡光;吳懃慧60
7地方如何辦理實驗教育業務:以臺北市和宜蘭縣為例陳怡光90
8誰是自學生?實驗教育學生圖像與進路研究陳怡光;蔡伊婷90
9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柯穎瑄120


7.5
10萬華X中正在地社群串聯-談同村共養的推動路徑劉力華90
11社大與實驗教育的協作圖像—社大2.0與實驗高教柯穎瑄120
12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第一線工作人員現場經驗談張恩綺120
13魔豆學園- 非營利青少年課後班,在南機場社區的實踐高瑋呈90


2.2
14島島阿學-民主教育、自主學習及集體智慧的理想與實踐林怡廷40
15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難題與展望陳怡光;周樂生90在地
探討
1.5
16動手學科學丁志仁60


4.5
17教育經費補助要點民間協作平台計畫左孟平60
18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丁志仁60
19海星只能帶你到門口,你必須自己走過去周樂生90
20軟體雲端化的衝擊與影響孫賜萍60技術
發展
4
21資訊應用國際接軌的迷失孫賜萍60
22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孫賜萍60
23維基媒體專案創新教育孫賜萍60
24從『家庭生態系統觀』看實驗教育中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陳嫺霓120特殊
教育
2
25鄉村小學的更多可能性王珂40



4.3
26大陸成人創新教育的探索與願景王勝60
27創新教育社區集群效應的新探索周子傾60
28創新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現狀調查郝偉恒40
29從開放教育到常民政治,回應世界危機的跨界研究社群楊逸帆60
30推動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丁志仁60福留
子孫
1

【議程1】

教育創新的孵化器 國教院基地學校

引言人:李文富/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中心主任

與談人:洪詠善/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與談人: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陳志偉/屏東縣立枋寮高中校長

與談人:林清南/新北市立三重商工校長

與談人:黃琬茹/台北市芳和國中校長

與談人:蔡錦柳/新北市立五寮國小校長

教育創新的孵化器-國教院基地學校

教育需要創新,創新需要實驗與試行,基地學校是教育創新的孵化器及協作夥伴。

為建立國家層級課綱創新研發、實驗、試行及實踐回饋機制,強化與學校實務連結,國家教育研究院於109學年度起開始建置「國家教育研究院基地學校」。由於十二年國教課綱於108學年度正式實施,國教院為掌握新課綱重要理念與設計落實情況及相關配套支持系統,啟動院級109-110整合計畫。

配合前項研究計畫,國教院於109學年度遴選出第一期(109-110學年)中小學各教育階段11所基地學校,包括新北市立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新北市五寮國民小學、新北市立漳和國民中學、花蓮縣立富源國民中學、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臺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新北市立雙溪高級中學、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國立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立基隆特殊教育學校。第一期基地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搭配整合研究計畫,提供國教院多維度及多層次的研究場域,從而更整全的掌握學校在落實新課綱的轉化動力與實踐樣貌,找出落實素養導向課綱的代表案例與關鍵因素,做為後續課綱實施配套及課綱研修之參考,以建立推動課綱研發與實踐的正向循環。

111年度起,依據國家課綱研發周期及時程,課綱研發重點將由108課綱落實研究逐漸轉向下一波新課綱研發。包括:提出下一波課程發展建議書、進行課程教學創新實驗與試行,為下一波新課綱實施建立穩健基石。故111學年度起基地學校的任務以朝向下一波課綱所需的研發、實驗及試行為主,基地學校校數、類型及協力方式勢必有所調整。除了擴大基地學校之校數規模,基地學校的類型也將更多元,包括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所涵蓋之學校、團體及機構。這些實驗教育已累積不少教育創新思維及實踐經驗;且這類學校本身對教育實踐的開放性與執行度,亦有助新課綱在課程教學變革的實驗與試行。
基此背景,為能提早佈署下一波新課綱之課程教學創新主題、及其相關實驗與試行機制,擬透過均優學習論壇,發起議題進行討論並蒐集意見。

  • 討論提綱
    1. 檢視這波新課綱,展望下一波課綱有那些課題需要透過基地學校提早進行實驗與試行。
    2.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已有那些主題已在這些實驗學校進行實驗與實踐,國教院/教育部如何連結這些學校之經驗與成果,轉化為*#課綱設計及課綱配套?又有哪些主題適合以這些學校為基地進行實驗與試行。
    3. 學校端怎麼看教育實驗與試行?課綱相關的創新實踐與試行在學校可以如何協力?有那些經驗案例?需要面對的挑戰與解決的問題?

基地學校定位與前瞻策略發表

 

丁志仁引言

  1. 這個議程應該演連續劇而不是單元劇
  2. 自主學習典範 / 學生組課
  3. 體制學校微型自主學習課程計畫
  4. 班本課程
  5. 降低教科書使用 / 多節連排
  6. 降低師生之間的不對稱性
  7. 讓同學當自己的英雄,而不是老師搶著去當同學的英雄
  8. 嚮導、陪伴、教練 / 傳道、授業、解惑

芳和實中

 
 
 

新北市立三重商工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iODi6FX2k0

【議程2】

如何準備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的關鍵-做好生涯規劃輔導

主持人:黃鈴諭/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秘書

與談人:蕭典義/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

與談人:徐璿鎧/Only 實驗教育自學生

與談人:蕭為中/Only 實驗教育自學生

觀念篇—時空不同

  • 現代->後現代
    1. 在後現代社會中未來完全不可知&不可測
  • 什麼是後現代?
    1. 多元呈現 多重觀點
    2. 個人+弱勢+小眾+主流聲音都是對的
    3. 透過對話,不斷創造,找到合作可能
  • 現代化的教育觀
    1. 無規矩不成方圓
    2. 講求客觀普遍性
    3. 受到實證主義的影響
    4. 科學管理的教育
    5. 設定標準,用有限的人力達到最大的效益
  • 後現代的教育觀
    1. 多元呈現—每個生命都是圓融俱足的個體
    2. 適性發展就能引發學習動機
    3. 協助孩子看見更多選擇
    4. 誘發孩子改變從對話、批判、創造中學會合作
  • 未來世界

人生不盡然要追「第一」反倒要展現『唯一』

108課綱願景

108課綱最重要的事

  • 學習管道
    1. 張老師基金會(義張等訓練)
    2. 任林文教基金會-社區學習計劃免費提供師資,(明年引進南高雄)
    3. 1年讀5本自我覺察的書—愛的運動1.2.3
    4. 生命線(志工訓練)
    5. 國教署出版國中生涯發展教育各項手冊
    6. 高中生涯規劃教課書配套書

短程目標(110~111年)

在前教育部生涯輔導與規劃中心主秘郭祥益博士指導下,協助在地有意投入地方創生之團隊,根據自身事業屬性,研發符合108課綱精神,對照職場與大學十八學群之教案與學習歷程評量,作為「走讀社區玩18學群」之教育服務內容。完成社區型職業體驗學習歷程教案與學習歷程評量之研發後,媒合學校於校訂課程時間(B2B模式)或家長於課後(B2C模式,將借助本案推手蕭典義所主持之「Only實驗教育」之生源與實務,媒合包含但不限於學齡前親子共學、國小課後生涯探索趣——創新型安親班等家長客群)帶著孩子到社區裡的機車行、餐廳、手機行、花枝丸觀光工廠等社區場域進行多元探索與深度學習,甚至結合社區服務學習,並由校方或家長支付提供該教育服務之團隊相關課程費用。 可能台灣首創--社區型職業體驗學習歷程教案範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22C7huFJX_Vi39-MMjB4Ju5UtlHpOf58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108學年度高中升大學個人申請名額比例:

國立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 、中山大學、陽明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 (107.10.22高教司公告)

  • 繁星推薦 15.37%
  • 個人申請 51.64% (學測+備審資料與面試是關鍵,也就是要做好生涯規劃)
  • 考試分發 23.29%
  • 其他9.70%
110學年度-特殊選才有1453個名額(備審資料與面試是關鍵,也就是要做好生涯規劃)
面試系統性思考五大步驟
  • 面試5大類型「教授命題」分析-1
    1. 教授們想深入瞭解你。由你的回答中可以判斷你的人格特質、興趣、思考能力、組織能力
    2. 瞭解考生,評估考生是否具備適合唸該系的興趣、能力、人格特質
    3. 教授們想瞭解你的國際化程度以及基本外語能力。
    4. 教授們想瞭解你的興趣嗜好、個性以及表達能力,再由你的回答中找出新的問題。
    5. 瞭解你是不是「有心人」,自幼以來就對該校、該系懷抱憧憬,心生嚮往,該校系是不是你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最大夢想。或者你只是因為個人條件剛好符合該系要求,就隨隨便便去甄試。
    6. 教授想瞭解你對該系職業前途與工作性質的認知程度,並由你的回答做一評估。
    7. 瞭解考生對未來的生涯規畫,並評估考生是否具備潛力。
  • 面試5大類型「教授命題」分析-2
    1. 專業問題發問目的:瞭解考生專業能力程度。
    2. 時事問題發問目的:瞭解考生是否具有社會觀、國際觀,具備優秀的公民條件;還是個只會埋首書堆中的呆頭鵝,除了課本之外一無所知的科學怪人。
    3. 思考性問題發問目的:瞭解考生的思考模式是否靈活、具創造力,邏輯思考及批判力。
    4. 常識問題發問目的:教授們想瞭解即將成為高級知識份子的你,是不是具備了博學多聞、終身學習的特點。許多教授認為,一個知識份子不應該只懂專業,而是要解角廣泛,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所以會偏好通才型的學生。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9G52aooXRJ8

【議程3】

實驗大學來了嗎?

主持人:王婉諭/立法委員

與談人:侯采彤/台灣全球連結發展協會 實驗高教籌備主任

與談人:蕭典義/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

與談人:羊正鈺/雜學校前客座主編

與談人:游舒帆/商業思維學院

雜學校前客座主編 ⽺正鈺

我們為什麼要念⼤學?

  1. 能塑造⼀個「學習社群」
  2. 從做中學去⼀起解決問題
  3. 獲得和累積「學習證明」
  4. 有彈性的「學習保護傘」

現在的⼤學有什麼困境?

  1. 能塑造⼀個「學習社群」
    • 入學⽅式、科系必修、教學⽅式、導師不⾜
  2. 從做中學去⼀起解決問題
    • 對接社會、教師資格、教學評鑑
  3. 獲得和累積「學習證明」
    • 實作專題的評量、遠距教學認證
  4. 有彈性的「學習保護傘」
    • 畢業⾨檻、學位授與

我對高等教育的想像與商業思維學院的實踐/商業思維學院院長游舒帆


適應能力(Adaptability)
  • 能面對不確定性 vs.希望萬無一失
  • 接受沒有標準答案 vs.總是要求標準答案
  • 能主動找尋答案 vs.希望他人提供答案
  • 能從錯誤中獲得學習 vs.害怕犯錯不願意探索
  • 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 vs.只在必要時才學習
我們怎麼協助學生培養適應能力
  • 引導與思考
    引導/提問/不給標準答案
  • 啟發與實踐
    學習/動手做/犯錯/調整/再次行動
  • 多面向回饋
    老師回饋/學生回饋/同學回饋
教育資源太稀缺
  • 一對一太花老師個人時間
  • 老師難以針對給予個性化回饋
  • 改變必須透過長時間、高頻率的互動

如何讓這件事情有機會規模化?

 
讓思考發生在每個學習時刻
  • 思考是一種習慣,當你習慣思考,你對身邊發生的一切就會更留意,也會漸漸理解事情背後的「為什麼」
  • 當學生開始學會思考,學習就變得有趣了。

怎麼做?
  • Step1:鼓勵大家提問、討論與分享心得。
  • Step2:互相陪伴、互相支持、互相學習。
  • Step3:近50位業界專家擔任mentors。
    • 老師只是鷹架的搭建者、啟發者、引導者,同儕才是你最好的學習對象。
    • 圍著老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老師不再總是學習過程中的資源瓶頸,學習才能在更多的場域中發生。
  • Step4:讓學習交流在每天發生。
    • 結交同好
      1. 小組:深度、個性化
      2. 區域:社區、實體化活動
      3. 社團:學習=線上*線下
    • 邊學、邊實踐、邊服務他人
      1. 學習必須融入生活中才能延續
      2. 學習後必須實踐才會有效
 
學習系統:
  • 個性化、隨選隨上、即時回饋,這些都得仰賴科技才能做到。
  • 讓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學習體驗,不用配合或遷就他人的進度。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bbTldpFEpmE


【議程4】

亞洲自學(北):日本在家教育

主持人:陳榮政 /政治大學教育系 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與談人:Kumiko Sakaguchi/臺北市實驗教育審議會委員

與談人:Shinobu Okazaki/日本自學家長

與談人:Tagami Yoshihiro/日本一般社団法人WING SCHOOL(熊本縣實驗教育機構) 代表理事・校長

2020年日本有超過16萬名國中小學生「不登校」,這些學生的受教權該如何被保障?
台灣辦理非學校的經驗可以如何幫助日本的自學家長

主持人:陳榮政 政治大學教育系 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與談人:
  • 阪口 久美子 Kumiko Sakaguchi 臺北市實驗教育審議會委員
    從日本媽媽的角度觀察台灣的實驗教育
    住台北15年的京都人。大學時代研究「不登校」,有了學齡孩子之後對台灣的公共教育開始有想法,幫孩子申請在家自學。現在最有興趣的事情就是「台灣跟日本的實驗教育差異」。聽說最近日本政府也慢慢開始給Home Schooling正面的肯定,想思考台灣跟日本能互相學習的是什麼。
  • 岡崎しのぶ Shinobu Okazaki 日本自學家長
    在家自學,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
    住在奈良縣的山上,在大自然的懷裡陪伴著11歲兒子的在家自學。我兒子採用一週中兩天回學校上課的Hybrid Schooling的方式,保持自主學習的態度。透過玩遊戲,閱讀,戶外活動等的經驗邊玩邊養成「沒辦法打分數的能力」=「非認知能力」,這是我陪伴孩子的日子中最重視的事情。
  • 田上善浩 Tagami Yoshihiro
    • 日本一般社団法人WING SCHOOL(熊本縣實驗教育機構) 代表理事・校長 
    • 専門職大学客員教授
    • NPO法人夢子どもの翼理事
      曾經在公立國中執教的時候,開始對於實驗教育非常有興趣,一邊教學生一邊投稿關於實驗教育的文章,同時為了開實驗教育主題的演講跑日本全國各地。2018年在九州熊本縣設立Wing School,目標是每個孩子獲得「營造幸福未來的能力」,希望能從這個地方可以改革日本的公共教育。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zIBy_e3ZMbA


【議程5】

亞洲自學(南):新加玻和香港

主持人: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總召集人

與談人:李子樂/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Dawn Fung/community leader and founder of Homeschool Singapore

亞洲四小龍國際化最高的新加坡和香港是如何做自學?他們面對的機會和挑戰是哪些?How do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the four most internationalized Asian Tigers, do self-study? What ar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y face?
主持人:陳怡光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總召集人 Tim Chen, Taiwan Homeschool Advocates
與談人:
  • 李子樂/Trevor Lee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In this presentation,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background, legal framework, and my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derived from my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 about homeschooling families in Hong Kong.
  • Dawn Fung, community leader and founder of Homeschool Singapore (www.homeschoolsingapore.sg)
    I will be sharing the developments of homeschooling in Singapore and the differences pre and post-covid.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AoqSyrZL2mw

【議程6】

透過線上教育來打造全球社群

主持人:Jenny Wilkin/文瑄語文工作室

與談人:Kelly Davis/co-founder & director of education, Galileo XP

to enable learning

Kelly Davis

The innovative online global school where self-directed students, ages 8-18, can choose what they want to learn, from various skills they'll need to thrive in the 21st Century

Optimal Conditions to Enable Learning

  • self-directed education (SDE)
    1. allowing the freedom to choose
    2. putting the learner in charge
  • creating age-appropriate boundaries
  • learning together
  • staying curious

to expand learning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1. enable connections with like-minded learners of all ages
    • increase English
    • Share your work
    • get feedback from experts
  2. broaden global connections
    • make friends in other countries
    • explore new cultures

How is creativity connected to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Useful Tips for Creative Online Tools

This may vary with age, but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 Model the technology usage
  • Create agreed-upon technology boundaries for the home environment.
  • Everyone child should learn how to create instead of simply consuming.

to connect

join us at galileoxp.com to access the FREE Parents' Learning Network

  • to enable creative, positive, and fun learning environments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jdZl3p8tQUY


【議程7】

地方如何辦理實驗教育業務:以臺北市和宜蘭縣為例

主持人: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總召集人

與談人:洪慧瑄/臺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 執行秘書

與談人:林武聰/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 主任

宜蘭發展實驗教育的歷程/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主任 林武聰

  1. 90年:全國首創制定公辦民營自治條例。
  2. 91年:全國首創公辦民營小學。(慈心及人文)
  3. 95年:全國首創公辦民營中小學。(慈心及人文)
  4. 104年:全國首創12年一貫實驗高中。(慈心高中)
  5. 105年:全國首創一般小學轉型公辦民營小學。(岳明)
  6. 107年:全國首例終止公辦民營行政契約。(人文)
  7. 107年:全國首創原民實驗國中—大同國中。
  8. 107年:全國首創地方政府成立— 實驗教育中心。
  9. 108年:全國首例實驗學校接續辦理—東澳國小。
  10. 109年:實驗教育博覽會、全國委託私人辦學、共識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

近5年實驗教育校數與人數之變化

地方政府發展實驗教育的瓶頸

  • 實驗教育相關業務倍增:
    • 實驗學校自103年實驗三法施行後蓬勃發展,以宜蘭縣為例,目前已達9所,約佔全縣校數10%。
    • 實驗教育在家自學申請件數逐年倍增 。
  • 無專責窗口:實驗教育業務分屬教育處各科,面臨橫向連繫與事權統籌之困境。
  • 缺統整規劃:以宜蘭縣為例,實驗學校成立後,後續陪伴與協助輔導機制、師資培力、課程模組協作、方案推展等,較無系統性、制度化的規劃與推動。
  • 成立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

推展實驗教育—設置專責機構

  • 行政資源
    1. 會議及研習辦理。
    2. 實驗教育博覽會。
    3. 計畫申請、執行。
    4. 統籌中心及學校行政與經費。
  • 學習訪視
    1.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業務。
    2. 非學審議會業務。
    3. 縣內外績優學校參訪與來訪業務。
  • 研究發展
    1.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業務。
    2. 12年一貫課程模組開發協作。
    3. 課程共享、 師資培力、 社群支持。
  • 委辦輔導
    1.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業務。
    2. 學校校務訪視輔導。
    3. 實驗教育普及方案。
    4. 實驗教育成果網站管理。
  • 中心資源
    1. 實驗教育輔導團
    2.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
    3. 專家學者諮詢小組
    4. 各實驗教育審議會
  • 外部資源
    1. 教育部
    2. 國教署
    3. 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4. 宜花原民課程協作中心

宜蘭縣推動實驗教育未來展望

  • 建構制度化的實驗學校發展藍圖。
  • 催化具特定教育理念的實驗教育計畫。
  • 協力實驗學校師培、課程發展、社群交流。
  • 推廣實驗課程,普及公立學校。
  • 整合學校型態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資源,創發新型態的實驗教育發展。

台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經驗分享

  • 臺北市在學習創新、開放實驗的精神下,於民國109年2月1日成立「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以下稱本中心)」以多元包容及永續資源提供的概念,建立本市具備引領教育風潮與視野的實驗教育,從逐年輔導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理念推動,到確保實驗教育機構辦學的品質與發展,提供自學團體合適之資源與網絡,以至於陪伴個別自學生與家長使其安心學習,期能體現建立臺北市為教育友善城市的目標。
    本中心有以下工作重點:
    (一) 設計規劃本中心年度活動及講座
    (二)召開臺北市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會
    (三)召開臺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會
    (四)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獎勵補助申請
    (五)協助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輔導與特教資源及服務
    (六)高級中等學校無學籍學生註冊及就學相關補助
    (七)擴充本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網站
    (八)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團體年度行政會議
    (九)提供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支持系統
    (十)辦理中心場地借用
    (十一)辦理中心場地借用
    本中心去年及今年因應疫情,也調整了服務的形態及方式,例如:線上諮詢、訪視、輔導及審議,未來將視需要陸續開辦線上教師課程及親職講座,讓親師生的學習及交流不受疫情影響。
    未來中心將持續創新及深耕,朝向:垂直整合發展、為實驗教育品質把關、健全實驗教育的e化管理與資訊公開、強化實驗教育機構的支持系統而努力。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om0WfJr0x1A


【議程8】

誰是自學生?實驗教育學生圖像與進路研究

主持人: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總召集人

與談人:蔡伊婷/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周樂生/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校長

自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申請理由大調查,畢業後的進路去哪?和刻板印象差多少?

調查動機

  • 1997年起開始有個人自學
  •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從當年全國1,322人,至2020年3,411人。
  • 除了人數,什麼樣的人在申請個人自學?
  • 申請原因百百種,有無隱含需要更積極主動協助的家庭?
  • 實驗教育政策與目標,往哪走?

為何由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來做

  • 2007年開始組織在家自學家庭社群、提供自學諮詢至今,並積極參與實驗教育修法過程。
  • 2010年成立FB社團「在家自學社群」、「自學生的遠距共學團(自然科學)」,前者現為最大實驗教育網路社團。
  • 長期接受自學諮詢:網站、Line、 FB粉專、email、電話、共筆的線上文件等多元管道。
  • 編寫開放使用的公益數學教材「自由數學 freemath」、設置尋找自學夥伴的「自學地圖」、亦有集結本會經驗的出版品出版。

調查目的

什麼樣的家庭或學生申請個人實驗教育?有哪些個人實驗教育的類型?提出個人實驗教育學生樣貌,以及個人相關需求,有助於整體性了解及後續政策研擬。

調查方向

  1. 家長學歷分布
  2. 家長經歷分布
  3. 家長現職分布
  4. 家庭經濟收入狀況
  5. 學生性別
  6. 學生年齡
  7. 就學情形
  8. 特殊身份(可參考免學費補助特殊身份類型)
    • 族群:原住民、新住民、外籍人士
    • 經濟弱勢: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等
    • 學生本人:身心障礙(情緒行為障礙等領有手冊)、特教生(經過鑑定)
  9. 特殊經歷(家長或學生)
    • 歸國
    • 出國
    • 拒學/懼學
    • 身心疾病(憂鬱症、強迫症等)
  10. 依據15或16條與學校合作(高中階段)
  11. 高中申請類型
  12. 申請動機(學生的動機、家長的動機)
  13. 主要學習方式
  14. 申請實驗計畫相關資訊:申請年級、開始年度、申請期程、申請結果(通過、通過期程、未通過)
  15. 父母辦理實驗教育經驗:其他子女辦理狀況
  16. 個人實驗教育過程中遭遇困難或需求

調查方式及現有困難

  • 書面資料收集
    全面,但需有授權同意、人力。
  • 問卷調查
    回收率及填答者影響圖像完整度
  • 訪談
    輔助性質,人力

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畢業生觀察

自學生 = 自主學習學生

  • 自學審議指標包含:
    1. 保障學生學習權及落實家長教育選擇權
    2. 計畫之具體及可行性
    3. 預期成效之合理性
  • 人文與體制內學校比較
  • 自主在資源海洋中優游的學習者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7nkaY-_yvH4


【議程9】

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

引言人: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引言人:張德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

與談人:林倖妃/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與談人:曾旭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張美美/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

學習社會白皮書理念、策略與目標

當前台灣社會的挑戰

  1.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
  2. 家庭型態的解組與重組
  3. 族群的移動、對立與融合
  4. 社會的排除與包容議題
  5. 財富的累積與貧富落差
  6. 都會的發展與城鄉差距
  7. 數位科技與學習、生活的改變
  8. 環境的開發與生態惡化

當前國際終身學習機構的重要倡議與理念

  1. UNESCO(2003):終身學習五大支柱
  2. OECD(2005):個人終身學習三大關鍵能力
  3. EU(2005):終身學習八大關鍵能力
  4. EU(2010):終身學習指標
  5. UN(2014):永續發展目標
  6. UNESCO(2015):關於成人學習與教育的建議書
  7. UNESCO(2019):成人學習與教育全球報告
  8. UNESCO(2019):青年和成人識字教育策略

當前國際終身學習的理念的啟示

  1. 強調整體素養的培育
  2. 重視核心能力的養成
  3. 知行合一的終身學習
  4. 鼓勵創新思考的突破
  5. 支持跨域實踐的可能
  6. 公部門的引導與支持
  7. 私部門的參與和推動
  8. 秉持公平與正義精神
  9. 把握未來社會的應變
  10. 重視和落實永續發展

我國當前終身學習的政策檢討與回應

  1. 1998年,白皮書1.0後的終身學習五年計畫需要持續推動
  2. 2001年,圖書館法通過,2015年修訂
  3. 2002年,終身學習法通過,2014,2018兩次修訂
  4. 2003年,家庭教育法,迄2019年,五次修訂
  5. 2006年,老人教育白皮書;2017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
  6. 2015年,廢止社會教育法;博物館法通過
  7. 2018年,社區大學發展條例通過,尚待落實
  8. 2019年,國民中小學補校課綱草案修訂完成
  9. 2020年,學習社會白皮書 (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版)

學習社會白皮書架構圖

終身學習的願景與目標

願景: 打造「全民愛學習的臺灣-學習型臺灣」 目標: 個人層面的目標:培養終身學習者

家庭層面的目標:發展學習型家庭

組織層面的目標:推動學習型組織

城市層面的目標:建構學習型城市

終身學習的規劃理念

理念一:從出生到臨終-貫穿一生,全民參與

理念二:從本土到國際-紮根本土,接軌國際

理念三:從傳承到創新-傳承過去,前瞻創新

理念四:從專業到跨域-發展專業,跨域合作

終身學習的實施途徑

  1. 健全法制基礎
  2. 培養專業人才
  3. 擴充學習資源
  4. 提供多元管道
  5. 推動跨域合作
  6. 加強國際交流

終身學習的行動方案

  • 健全法制基礎
    1. 強化終身學習法規
    2. 建立整合型終身學習體系
    3. 建立終身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 培養專業人才
    1. 培養各類終身學習專業人員
    2. 提升各類專業人員的終身學習素養
  • 擴充學習資源
    1. 強化特定族群終身學習補助機制
    2. 鼓勵民間組織推展終身學習活動
    3. 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
  • 提供多元管道
    1. 加強支持個人學習的環境及機制
    2. 強化家庭及各場域的代間學習
    3. 強化補習學校課程架構師資及教材
  • 推動跨域合作
    1. 推展永續發展學習、培養環境公民
    2. 整合高齡友善學習環境與資源
    3. 強化跨族群與跨文化學習
  • 加強國際交流
    1. 推動國民識讀標準
    2. 持續推動學習型城市及國際交流
    3. 培養終身學習體系英語人才並促進國際化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草案

  1. 計畫緣起
  2. 實施期程
  3. 未來環境預測與問題評析
  4. 計畫擬定之理念
  5. 計畫目標
  6.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行動方案及實施計畫內容表
  7. 經費需求
  8. 考核機制
  9. 預期成效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理念圖

計畫目標

  1. 保障全民 學習權利
  2. 擴充終身 學習機會
  3. 開拓多元 學習管道
  4. 統整終身 教育資源
  5. 接軌國際 永續發展

達成目標限制

  • 終身學習體系多元發展與分化
  • 終身學習相關法規尚未完備
  • 終身學習專業人才尚未清楚定位
  • 終身學習相關資源分散

績效指標、衡量標準及目標值

量化指標
  1. 普設終身學習場所,提供終身學習機會(鄉鎮機構數、人口參與率)
  2. 鼓勵公私部門或企業提供民眾終身學習機會(獎勵機構數)
  3. 培育終身學習人才,強化終身學習的質與量(開課數、專業者認證數)
  4. 連結終身學習機構,發展學習成就認證(非正規和社大課程認證數)
  5. 強化終身學習補助,提升弱勢學習比例(補助弱勢人數和經費數)
  6. 發展E化與創新終身學習平台(課程和平台增長數)
  7. 結合終身學習機構,推展跨領域合作(合作方案或跨域平台數)
質化指標
  1. 滿足社區化的各族群人口之多元學習需求。
  2. 強化終身學習調查,強化供需配合,滿足特殊需求者。
  3. 兼重博雅與技職之終身學習,使國民身心健康並具生產力。
  4. 促進終身學習及資訊科技結合,研發E化教材及強化E化學習。
  5. 強化終身學習認證機制,確保與提升終身學習品質。

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

對應2021年三月公布的終身學習白皮書、終身學習 中程發展計畫(民國110年1月至 民國113年 12月。計 4年 。) 社區大學身為終身學習領域重要成員,願意共同致力於我國終身學習的發展。 也希望以社區大學的經驗,回饋未來的終身學習政策,促進終身學習素養與社會的需求有更深的連結。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健全法制基礎

  1.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針對。針對專法第一條與第三條,社大推動地方發展的相應支持條件。
  2. 社大與實驗高教結合的相關法規。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培養專業人才

  1. 完備社大學習證書中的領域、學程證書。對應新社會的新問題與新角色,例如社區規劃師、公民記者、老樹達人……。
  2. 發展社團幹部、資深助教、志工,培養地方組織人才。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擴充學習資源

  1. 在地方創生的架構中,提供地方回流、農村入鄉的資訊與培訓管道。
  2. 建立青農、新農支持平台。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提供多元管道

  1. 社大與12年國教合作,在同村共養的精神下,建立支援教育的學習型社區。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推動跨域合作

  1. 推動流域學校、公民電廠、CBA環境教育。
  2. 面對高齡社會,認同展齡活化的精神、推動在地整體照顧的社區互助網。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加強國際交流

  1. 結合地方知識學,合作推動面對在地問題、促進公民參與、解決問題的學習型城鄉。
  2. 發展社區大學的經驗整理與國際交流。

社大關於「終身學習」的著重點

  • 社區營造的「造」,有創造的意涵。面臨社會的變遷,透過群體共學、群體共創、創新且創舊的手段,在既有條件中,打造理想家園。我們推動終身學習,應該同時包含創造與行動的精神。終身學習社會的願景應同時投射著我們對於未來社會的理想願景。
  • 所以想像終身學習素養的願景:打造國民的愛智的文化、社群共學的文化、並結出公共結社、良善價值、與公共場域的果實。我們可以標舉幾個當代社會的重要挑戰作為中程計畫的標的,以關於重要標的的深刻思考,作為跨部會、跨領域、縱向與橫向串連的策略路徑。高齡社會、生態危機、新住民融入、民主深化、......等等終身學習關於民主深化,可與「假新聞」的新媒體識讀扣連。關於高齡社會的面向,應連結「在地整體照顧」的在地實踐。關於生態危機,可與「恢復河川生命力」相扣。

天下幸福生活指數

幸福生活指數簡介

  • 《天下雜誌》「幸福生活指數」,係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幸福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編製方法,計算台灣分數後,與OECD會員國進行評比。
  • 幸福生活指數以11大領域、24項指標,衡量各國的生活幸福美滿程度(18項量化指標,6項民調資料)。
  • 所有指標皆採OECD的計算公式,換算為0-10分,再以各領域分數的平均數,計算出總分。

數據來源

OECD會員國分數:採用OECD官網2020年最新公佈資料。各國指標資料年份依國情而有所不同。

台灣分數:「平均每人房廳數」、「社會人脈網」由《天下雜誌》調查中心進行民意調查。

「水質滿意度」採用環保署109年環保施政意向調查結果。 其餘21項指標由主計總處提供,資料年份參照OECD資料。

總排名:台灣第17名

台灣所有細項指標排名一覽表

 

教育與技能

  • 指標涵義:教育在每個人參與社會與經濟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上,扮演關鍵角色。教育也可以改善個人的健康生活、公共事務參與。研究顯示,有受教育的人,壽命比較長,更積極參與政治與社區活動,犯罪機率較低,也比較不需要依賴社會協助。

受教育年數years in educaitojn

  • 5到39歲人口中,在學的平均年數
  • OECD平均17年
  • 澳洲21年
  • 台灣16.5年(第30名)

高中教育程度比例education attainment

  • 25-64歲人口中,有高中以上(含)學位的人數比例
  • 高中學歷在大部份OECD國家中是找到工作的最低學歷要求。所以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是衡量一國是否幫助學生準備好投入職場的重要指標。
  • OECD平均79%
  • 日本95%
  • 台灣83%(第19名)

學生技能students’ skills

  • OECD PISA分數(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閱讀、數學、科學能力是一個人參與社會所需要的最基本知識與技能,比受教育年數更能衡量經濟與社會幸福感。
  • OECD平均486分
  • 日本529分
  • 台灣517分(第6名)

教育與技能:第23名

  • 預期受教育年數
  • 教育程度(高中以上學歷比率)
  • 學生認知能力(PISA分數)
台灣優勢
  • 學生認知能力第6名,PISA分數517分
  • 台灣分數不斷下降,2015年為524分(第2名),2012年535分
  • 學者提醒:教育不平等在擴大
  • 根據OECD,學校系統愈能提供高品質教育給所有人,和社會背景的相關性不大。如愛沙尼亞、加拿大、挪威
  • 在OECD國家,社經背景好壞影響分數差距平均82分,法國、匈牙利、盧森堡甚至超過115分
台灣劣勢
  • 預期受教育年數30名,在24個指標中僅次於社會連結度37名
  • 終身學習風氣待加強:根據教育部成人教育調查(2019)顯示國人參與成人學習的比例為38.95%(18-64 歲),相對於鄰近的亞洲國家韓國為41.7%(25-64 歲)以及OECD 會員國為47%(25-64 歲)顯見國人的終身學習仍有很大的推展空間。
  • 學制僵化保守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26iYiu7Qo4


【議程10】

萬華X中正在地社群串聯-談同村共養的推動路徑

主持人: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與談人:陳德君/萬華社區小學創辦人

與談人:鄭宇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區組組長​

與談人:張孜寧/啟步走共享私塾

與談人:高瑋呈/南機場樂活園地 魔豆學園青少年課後班

與談人:方荷生/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

同村共養—由萬華、中正在地的社群串連與成就談起/楊志彬

(一)萬華到南機場,這一塊區域是近年台北非常活躍的社造亮點。
  • 社福:芒草心、夢想城鄉、人生百味、萬華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臺北市婦女館、大腳印關懷協會、立心慈善基金會、萬華社區協力聯盟、仁濟院、人安基金會
  • 文化:萬華小學、萬華社大、曉劇場、新富町、水谷藝術、六庄、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娑婆之眼團隊、高傳棋、黃適上
  • 社區組織:糖廍文化協會、忠勤里辦公室、華江社區
  • 青少年:社區實踐學會、魔豆學院、啟步走共享私塾
  • 新創店家:太和餅舖、弘順青草茶、協興蛋行、涼粉伯、萬華大水溝二手屋、一碼
(二)萬華社造的特質:社群協力網絡非常綿密、密切。幾個有名的空間據點以及很有活力的文化節慶,聚合了在地組織、流動的青年社群,在地方的生活中以高密度與有趣的活動,一層層疊加,產生長期扎根的影響力。在中萬華到南萬華(南機場),社區互助網絡以及互助經濟非常強韌有力。
  • 空間:南機場一帶(忠勤里辦、一碼)、剝皮寮、糖部文化園區。
  • 節慶:培根市集、元宵節艋舺踩街、艋舺甘蔗祭。
(三)社區的力量如何介入教育:
  • 司馬庫斯。部落出生的孩子,從小上學到就讀大學,學雜費和生活費全由部落贊助。 設立幼兒園和小學實驗分班。
  • 台東鄭漢文校長,積極連結教育和部落家庭。在新興國小創立布工坊、木工坊。讓父母可以留在部落裡面工作,主要的考量還是在於要給小朋友一個溫暖的家。
  • 台東陳爸孩子的書屋:社區小孩的課輔基地。
  • 花蓮五味屋:以社區公益二手商店方式經營,作為鄰近村落兒童青少年的社區活動場所。
  • 三峽甘樂文創:以小草書屋、青草職能培訓、小草書屋職研烘培坊,從事弱勢陪伴教育,三峽地區中輟及弱勢青少年的職能培育
(四)同村共養
  •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傾全村之力撫育一個孩子。
  • 教育是共同的責任,以社區、社群的力量接住小孩。
  • 探討同村共養的幾個層次:
    1. 在小孩可及的生活環境,創造安全、豐富的學習環境。在地有許多教育資源,市場、遊戲巷、歷史店家都可以轉化為學習場域,「地方生活環境是所豐富的學校」是我們的理想。
    2. 在地具有豐富、可運用的社會網絡,家長、小孩不至於孤立無援。例如鄰居街坊、商家可以是街道的安全監視器,守護小孩的安全。
    3. 在地機構之間彼此支援、豐富。例如社大可以是支援自學團體,熟悉在地的基地。在12年國教的精神下,打開體制內學校和社區資源的合作。促成教師的共備社群。
    4. 發展同村共養協力網絡,強化關心教育的地方社群協力機制。例如北投的博物館、學校、社大有個「促進北投區學生多元學習委員會」。
  • 幾個重要的經驗提問:
    1. 混齡的教育、祖孫共學的學習設計。不要無意之間,複製威權、功利的教育觀。同村共養需要在教育方法鬆綁,研發更自由、創意的學習方法。
    2. 家長的參與十分有限。學校、社區都找不到方法進入家庭。在這方面,自主學習團體、家長團體可以提供更多經驗。
    3. 安全、信任關係決定了同村共養的社區連結強度,體制學校的心防很難突破。12年國教創造機會之窗,爭取更多學校、教師投入,創造更多成功的案例。
    4. 在地的百工職人、真人圖書館可以作為同村共養的珍貴資源。學習方案的組織者、學習社群的經營方法是很重要的條件。目前沒有政策資源、機構專注於這個環節。

走進社區、社群協力-從全促會社區組於一碼駐點的經驗出發/鄭宇捷

(一)中正萬華的好,不能只有我知道
  • 傳統信仰的連帶
  • 老街區的不完「美」
  • 老居民的關係網絡
  • 萬華-具有「涵容性」地方文化基因
  • 豐富、多元、行動力強的地方社群

(二)同村共養的兒少服務可以長怎麼樣
  • 萬華的培根市集、大同的青椒聚落、北投的社區安全園遊會,不同型態的組織串連、對人的培力以及合作經濟的發想。
  • 發展不同的學習形式、學習價值的論述,如:實踐協會的龍舟比賽、一起生活就是教育或是魔豆學院學群設計。
  • 身份別的服務轉為社區型的服務,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轉為合夥人的關係。
(三)幾個可以繼續發展的提問
  • 疫情 x 同村共養:數位學習、線上服務能夠多大程度補上我們過去習慣的實體來往?
  • 面對當代社會信任感崩解、世代差異這些事:如何重建?沒有人是局外人?小有力的行動社群?時而獨立、時而協作的網絡關係?
  • 同村共養 x 合作經濟模式:在資本主義社會下不那麼資本主義的活著?

啟步走共享私塾/張孜寧

  • 經濟弱勢帶來的家庭問題:陪伴/依附/安全感(並非金錢/物質)
(一)啟步走.源起
  • 避免流於吃喝樂或三姑六婆式的教養交流大會(包場/體驗課)
  • 大方向理念必須一致,其他互相妥協包容,不強求。不要害怕衝突,衝突的正面影響(理解)大於粉飾太平
  • 給自己和其他親子更多機會,不要太快下定論,保持教養上的彈性(但不是沒原則或隨己意)
(二)說明
  • 同村共養解決的不只針對孩子的教養問題,有時是創造另一種新的工作型態、生活方式或樣貌。
  • 打破現行社會的經濟價值觀念。
(三)經驗分享
  • 需從整體思考(而非個別組織/個人)
  • 保持警醒自覺性─隨時需要抽離思考,進入執行細節時,很容易走偏軸心而流於形式
  • 承上,非營利的重要
(四)辨識
  • 保持理想性、永續性的同村共養
  • 寧缺勿濫VS多元推廣

萬華社區小學/陳德君

萬華-中正(崁頂•古亭•公館)

交通與區位
  • 淡水河、新店溪
  • 縱貫鐵路
  • 捷運
  • 7座聯外橋樑
產業與經濟
  • 西區軸線翻轉、西區門戶、無圍牆博物館
  • 都市更新、社會住宅、文創基地
  • 2大台北批發市場
社會與文教
  • 地方慶典(艋舺龍山寺、青山宮、尪公、料館媽祖、廣照宮,甘蔗祭)
  • 11國小3國中2高中

萬華社區小學

since 2016
網絡串聯
  • 社區與學校
  • 社區與社區
  • 學校與學校
地方知識
  • 國家文化記憶庫
  • 社區種子
  • 同村共養
  • 資料資源採集盤點
  • 老地圖套疊:故事
  • 口述歷史:人
  • 公民咖啡館:政策

一個有你有我的夢、包容性彈性的網絡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53kWUYghQ3c


【議程11】

社大與實驗教育的協作圖像—社大2.0與實驗高教

主持人: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主持人:薛曉華/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馮朝霖/台灣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戎培芬/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講師、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

與談人:徐敏雄/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與談人:詹志禹/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監事

與談人:蔡素貞/基隆社區大學校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社大與實驗高教結合:想像一種社大2.0發展樣態

楊志彬 社區大學在實驗高教的發展中看到的意義和社大第一個階段爭取「學位文憑」的論述重點不同。

  • 社大以實驗高教為目標的社大2.0,在論述須提出新的 價值和目標,由被剝奪者的角度想像社大的「成人高教」升級版,包含「通識學位」文憑在內,在論述上難以獲得這個時代社會的認同。
  • 實驗高教打破高教的想像。社區大學一樣受到激進教育實驗者、改革者的撞擊,擴大視野、吸收了養分、打開對於自身發展的想像。
  • 同一時間,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帶來的刺激也令人動容。例如地方大學對於「地方」的發展推動長期的扎根研究。以及日本的地方創生大學,集結了地方創生的跨域知識和實踐經驗。
  • 金沢大學的能登學社:大學的教育研究基地、保護里山里海的NPO基地、市府保護里山辦公室、市民活動空間。

能登學舍,培養的人才對象

核心對象與目的:能夠擔負起能登的區域活化之人才。
45歲以下的領導者。
  1. 想在能登定居,想學習自然與文化振興的人才。
  2. 想深入理解關於里山里海的人才。
  3. 想把里山里海活用到工作的人才。
學習課程:講座、實習&畢業課題研究

金澤大學COC到COC+的亮點

  1. 人才引入的領導人計畫-創建能登學舍里山里海 Master 計畫
  2. 大學裡的社區共學據點-角間の里自然學校及地域連攜中心
  3. 內部組織調整與設置-大學社會責任的內化設置「地域貢獻推進室」。
  4. 融入社區的生活據點-舊城區間的大學與市民交流--金澤學生のまち市民交流館

以下資料由暨南大學張力亞教授提供

  • 地方創生大學:委託財法法人日本生產性本部辦理。培養推動地方創生的各級公務人員、地方振興隊、社區人才等。
  • 分為基礎篇與專門篇,共162門課。建立了人才課程網。
  • 一般財團法人地域活性化中心:開放給地方公務人員進修一到兩年,向全國跨領域人才實習,學習地方創生人才養成理論與實務,地方創生調查研究、創新提案。
  • 面向地方的健全發展,以問題導引的實踐教育為核心精神,強化地方人才培養、完善區域公共教育系統、強大社會網絡,發展活用的地方知識學、建立地方光榮感、促進地方的進步改革,是社大2.0由實驗高教浪潮中學習的論述重心。
  • 社大2.0的精神:與社會結合更緊密,更開放的學習場域。
  • 開門合作辦教育:大學USR、社大、青年社群(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地方青聚點.....),在調查研究、工作方法、議題清單、人才庫、整合平台等等條件,已經累積相當的能量與經驗。

社大與實驗教育的協作圖像——社大2.0與實驗高教的未來想像

詹志禹

社大要不要考慮轉型成為實驗大學?

轉型成為實驗大學有什麼好處?

得不適用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專科學校法、大學法、私立學校法、學位授予法…之部分規定(《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9條)

轉型成為實驗大學有什麼限制?

學生人數受限

  • 專科班:160
  • 學士班:320
  • 碩士班:160
  • 專科班→碩士班:500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14條)

社大有沒有可能轉型成為實驗大學?

實驗大學可以如何與社大合作?

合作型態一:游牧大學

  • 大學本身建築只有一座行政中心
  • 與4〜8所社大合作
  • 師生以專案團隊的方式在每一所社大生活、學習一學季/學期/學年
  • 專案性質:解決真實問題或完成重要作品、跨領域、協同教學、團隊學習
  • 學生完成專案或學分便另組團隊游牧至他校
  • 鼓勵學生畢業前至少有一年「壯遊年」(gap year)
  • 類似真實案例:Minerva University

公民學習、實踐經驗知識的「共參」「共創」:社區大學作為實驗高教的可行性展望

薛曉華

  • 一位愛小孩的大朋友; 曾任學校教育之外的終身學習老師(幼兒教育、小學、中學、大學生、社大等場域);
  • 曾進出與參與實驗教育的家長
  • 目前為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
  •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副教兼所長
  • 新課綱前導學校北一區召集人;課審會普高分組召集人;
  • 全促會「社大參與十二年國教」計畫顧問;
  • 「一個自發互動共好的另類師培與課後照顧方案」共同主持人
  • 「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協同主持人
  • 「公辦實驗高教的理想原型設計」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

共好、共生的世界~~來自永續發展與多元融合

  1. 社大作為~~十二年國教,高等教育的「共參」的終身學習場
  2. 共生共好 --- 友善互動 – 自動自發
    來自「共參」「共創」「共轉化」 圖: Otto Scharmer,2019
  3. 邁向生態體系, 共參、共創、共轉化的學習圖:Otto Scharmer,2019

  1. 馮朝霖老師2013年為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再版寫序的詩
    以一村子的實踐表達對生命的愛戀
    以一村子的創意成全對社會的關懷
    以一村子的合作滿足對經濟的需求
    以一村子的謙卑趨近對生態的尊重
    以一村子的智慧共負對後代的教育
    以一村子的願景體現對宇宙的感恩
    這首詩為詮釋為生態村的教育意涵

外顯知識 (Explicit)與 內隱知識 (Tacit)

知識轉化的歷程


做為另一種知識轉化的社區大學~~更多共參的外化與社會化結合化:

從「外顯知識」到「外顯知識」內化: 應用與實踐
從「外顯知識」到「內隱知識」外化: 從對話中創造
從「內隱知識」到「外顯知識」社會化: 從體驗中分享創造
從「內隱知識」到「內隱知識」

實驗教育

  • 實驗教育的基本認識~理念與實踐
  • 實驗教育精神的理解與實踐特色
  • 2014年年底通過實驗教育三法
  • 2017年年底通過實驗教育三法修正案

教育實驗及實驗教育的理念,意涵及實踐探討

  • 意涵:
  • 實驗教育(Experimental Educational)廣義上可說是公私立學校體系外的另一種選擇,目前可約略分為:
  • 「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含實驗學校(又包括『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及『民辦』)、及體制外的另類學校),以及
  • 「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主要包括個人自學(或稱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團體共學(俗稱共學團) 及 實驗教育機構)。思潮緣起:西方教育哲學的發展
    1.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在論教育時提出「實驗學校」
    2. 「沒有教育的哲學是空的,沒有哲學的教育是盲的」
    3.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提出「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之後美國發展出杜威實驗學校,是以實踐人本進步主義思潮為主的學校
    4. 各種特定的教育思潮或哲學系統,也需要實驗學校的溫床來讓這些思潮加以實踐落實,例如:全球性的另類學校--源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源自義大利的蒙特梭利教育、瑞吉歐教育便是有著完整教育哲學系統的一種實驗學校體系。
  • “實驗教育會不斷地發展, 因為社會不斷創新, 人們都希望教育也能求新求變, 希望教育會更好! ”~~不斷升級轉化的素養!

實驗高教的定義 ?

  • 實驗的性質:
  • 現有大學內的實驗教育方案(小規模的教育實驗)依大學法的即可嘗試的
  • 實驗高教(大規模的實驗教育) 實驗大學依實驗教育三法(實驗教育計畫依其需要可以排除相關法規)
  • 高教的範圍定義:
    1. 大學之一部分: 如分校、分部、院、系、科、所、班、學程….
    2. 大學之全部: 一整個大學

實驗教育三法的辦理階段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 2017已延伸到專科以上

  • 公辦實驗教育 -> 向上延伸???
  • 民辦實驗教育 -> 向上延伸,目前已有申請案
  • 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條例 -> 2017修法尚未開放
  • 雖然實驗教育三法在2017年通過讓實驗教育得以延伸至大學階段,但至今並沒有任何一所實驗高等教育機構真的開辦;
  • 與此同時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實驗教育的學生數仍舊逐年成長,而現階段大學教學與入學方式並無法滿足實驗學生之需要,因此我們認為需要進一步探討台灣辦理實驗高教之必要。

2020 周志宏教授等人主持<高教新視界> 研究計畫團隊(高教司委託) -> 盼打開高教另一種可能性

  • 補上高教多元化那塊失落的拼圖
  • 打開「公辦民營實驗高教」的可能性
  • 公辦: 教育部、某國立大學
  • 民營: 法人
  • 本國與外國人、自然人?
  • 非營利(或營利)私法人或民間機構、團體…..

台灣的教改運動中的社區大學發展

另外, 社區大學也走過20多周年,隸屬於終身司(成人教育)的社區大學,未來是否也能成為另一種高教—另類高教、實驗高教?

  • 2.0~超越成人教育的圖像,邁向真正公民知識的解放
  •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 周志宏(2018)
  • 第1條: 為促進社區大學穩健發展,提升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並協助公民社會、地方與社區永續發展,落實在地文化治理與終身學習,特制定本條例。
  • 第3條: 本條例所稱社區大學,指依本條例或終身學習法,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於正規教育體制外自行設立或委託辦理,以提升人民現代公民素養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協助推動地方公共事務、強化在地認同及地方創生、培育地方人才、發展地方文化、地方知識學及促進社區永續發展之終身學習機構。

<高教新視界>研究計畫舉辦過的設計思考工作坊:

年輕人心中的夢幻大學~~李天健,薛曉華等老師帶領工作坊

實驗教育、社區大學與當今各種翻轉教育相映

全人發展, 終身學習~~「成為」的旅途

  • 合作學習
  • 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 混齡學習、全齡大學
  • 學思達教學
  • 問思教學, 提問教學,探究式教學,討論式課堂
  • 自主學習
  • 多元選修課程
  • 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
  • 體驗學習(experience learning)
  • 場域學習(place-based learning)

十二年國教總綱的願景、理念與目標~~社大很吻合

OECD:邁向2030年的教育架構~~實驗高教*社大可以順水推舟地發展

 

不同教育體系的多元融合~~

社區大學「共參」高等教育,參與實驗高教的「共創」,相信能帶來多元融合的高教整體圖景

看見不同的需要,進而包容理解~~ 彩虹因多元而美麗~~未來實驗高教的圖景,可以想像接納各種不同的年齡、族群、學習經驗…..只要是想學習的學生主體?

社區大學作為另類高教理念的實踐意義與未來展望

  • 善用社區的成人教育資源(社區大學),攜手引動地方創生之未來,邁向生態體系
  • 社區大學在我國已發展20多年,其中累積的成人教育學習方式已蘊含各種素養導向學習的方法,例如:
    1. 各年齡層團隊能善用社大與社區多年來運用社區各種人文與自然資源(如文史工作室、環保團隊等)發展的學習方案。
  • 而社大近年來已發展出各種公民議題的課程,如參與式預算、社區發展議題、公民週等,國民中小學與大學若能經常與社大團隊合作,將有望攜手引動各社區地方創生之未來。

實驗高教中的場域學習與實踐知識

社區大學的啟示~成人學習

  • 實踐知識
  • 場域學習
  • 地方學
  • 實作導向
  • 跨領域學習
  • 公民解放的知識學習
  • 公民行動的學習
  • 公民素養知識

社大邁向2.0的圖像~~共參 與 共創(曉華目前構想)

  • 終身學習的理想:現行的全球公民素養教育與社大的學習推動,作為整體終身學習的互動軌道。
  • 全齡學習的開創:脫離過去成人教育或社會教育的範疇圖像,邁向全齡的學習場域。
  • 全村共養的共善:於18歲以下,作為實驗教育的一種全村共養「容器」的承接,特別是承接個人自學的孩子們。
  • 開放大學的實踐:於18歲以上,作為一種開放大學(openuniversity),開放給所有想學習的成人的另類高教。

社大與實驗高教橋接的可行做法~~供參 (曉華目前構思)

  • 另類替代學程的設計:提供替代式的各類學程,做為實驗高教學生「自主設計學習」時的一種替代方案,承認為正式學分。
  • 另類學位授予的開放:現行社大副學士、轉銜機制與學士學位授予等多元的設計。可參考五專、空大、及美國的community college等作法
  • 另類高教組織的介面:社區大學做為未來公辦(含公辦民營)實驗大學的一個介面(連結)。
  • 另類前導實驗的試辦:以幾所(例如北、中、南、東區域)發展成熟、條件俱足的社區大學,試辦轉型為18歲以上公民皆可就讀的另類實驗大

學。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Oj9KfBIrrks


【議程12】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第一線工作人員現場經驗談

主持人:王志文/新竹市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

引言人:度昀奇/新莊社區大學專員

引言人:陳俊元/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專案助理

引言人:洪筱涵/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專員

與談人:楊永吉/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專案助理

高雄社大/洪筱涵

 

 

 

 

照鏡子,青春容顏-新莊社大多元選修第一線觀察/杜昀奇

進入教學現場面對學生開始,尋找定位

  • 新莊高中的多元選修課
    遶境新莊」挪取具有新莊在地特色的「五一暗訪遶境」為名,上學期著重在認識新莊文史地景變遷與在地公共議題;下學期則把學習視野擴大到台灣和世界,透過主題學習及校園有機農耕實作體驗,企圖從做中學深化公共事務關懷,陶育世界公民素養。
  • 下場帶課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老師?
    我跟這群學生的相遇、邂逅,這段旅程到底是什麼?
    真的有達成當初設定的目標嗎?
    這群學生要的是什麼?
    他們真的開始關心他們所存在的世界嗎?
    每學期都會不停地浮出,不停地調整,試圖摸出一條路,探索過程就像照鏡子一樣,看見自己、他們,以及青春。
  • 印象深刻......
    當了老師後你印象深刻的學生是誰?
  • 我想分享兩個故事
    開始進入到課堂時,邀請同學透過繪畫的方式,畫下對於「學習」的想像,其中印象深刻一幅圖,是將國英數理等科目,畫出課本、三角尺或量杯等象徵物,用泡泡包裹著,似乎夢幻的圖,同學的心聲是:「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而來新莊高中,覺得之前的努力就像泡泡一樣。」我什麼話都說不出口,時至今日亦然如此,為什麼考上第一志願叫成功?考不上叫失敗?
  • 第二個故事

請同學們描繪未來的人生想像,不少同學畫出的人生的藍圖是驚奇的相似,上班虐菜鳥、買車、買房、結婚等等......刻板印象,非常現實缺乏想像。當然,可以說他們的人生不長能體驗到事情有限,但是什麼限制他們?或者他們學會了限制?

  • 警惕反省
    「你的意思是,你要幫助我來改變我是不是?你怎麼跟別人一樣阿?我看錯你了。你跟那些人一樣,對我好就是要跟我交換我對你的感情。這樣你就安全了是不是?你太自私了。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阿!」
  • 拓展自己的經驗之門
    回到我的國高中時期,世界也是小到不行,讀書、玩樂以及考試,若我沒有機會嘗試上台表演,取得成就感或者參與文學營等活動,有機會拓展自己的生活圈與經驗,我想我可能跟大家一樣,對於「自己」能做什麼,失去想像力,也許真正重要的不是「教」關於地方什麼「知識」?

繞境新莊-地方學的意義??

臺灣的鄉土教育從我國中開始至今,都只是不斷背誦地教條,爆炸網路資訊時代,他們找到的「知識」能比想像的多,當沒有「考試」的義務或責任加持,同學就沒有必要「理解」,說法很殘忍但卻真實,不過也是一個突破口,在課堂上我再也不是「教授知識」的角色,而是跟他們找事情做,朝向某件事物的完成。
重新找到核心
  • 而這某件事物的「完成」,就成為課程裡很重要核心之一。
    1. 種菜、烹飪
    2. 繪製自己從家中到學校的地圖與路上觀察
    3. 芸安的音景課、健一老師的文史書寫課
    4. 江濤、佳瑩兩位的桌遊(玩具)設計,透過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去「完成」某些事情。
  • 直白地說,課堂目標所謂認識「新莊文史地景變遷與在地公共議題」是可以轉化「動手做」與「實物」的產出。稍微拉近學生與在地知識/議題之間的距離,哪怕只是刻板的印象,那也就夠了。
與講師協作
  • 課程內強調「在地知識」、「動手做」以及「實物產出」為課程的目標
  • 帶課方式轉換,以2比30的授課比例,到1比6的比例進行的方式
  • 每位老師在課前、課後會討論,內容也不只是說明的教學步驟,而是課程整體或單堂的原則方向,實際的執行是回到組內老師們,如何與學生陪伴和討論。
  • 因為師生比例的降低,更清楚的看見與你同組的學生面貌與細節,在實作過程中,能給予更多的引導與討論,翻轉師生的上下的關係,大家一同工作朝向「某件事」的完成。
  • 會後的討論,開始後續基礎
小結:
若要重新定義「多元選修-繞境新莊」的課程核心的話,「文化轉譯」是一個貼切的形容或工作方式,在大量地方文史知識與公共議題述說,資訊超爆炸的年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地方與議題?做一款桌遊、錄一段音景或者畫一張地圖等等......任何成品都是個人或小組用自己的「語言」製作出來,而我在裡面就是一起玩給點刺激,讓事情更有趣吧!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2jwx040K0BQ


【議程13】

魔豆學園- 非營利青少年課後班,在南機場社區的實踐

主持人:高瑋呈/南機場樂活園地 魔豆學園青少年課後班

與談人:鄭于廷/魔豆學園志工

背景

  • 隸屬於 社團法人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 的 國中課後班 (現在也有高中生)
  • 位在南機場社區 忠勤里
  • 對象:單親、低收、隔代教養、新住民之子、或其他單位轉介(社福資格)
  • 地表最強的里長 方荷生 >> 希望孩子有飯吃、有人陪
  • 我是2017年到職,至今約3年半
  • 和學生、志工夥伴一起摸索出來的陪伴方式

基本理念

  1. 在這裡我們什麼都不教
    • 你在意的,就是科目
    • 你想學的,就是課程
    • 你選擇的,就是學習
  2. Why? 我們為什麼這麼做?
    • 2017年,當我剛來報這個教室....12個學生......在其他人眼裡,這似乎是一個充滿「問題」的教室...
      成績差 / 永無止盡的罰抄 / 固著行為 / 試探你的底線 / 開黃腔 / 一個朋友都沒有 / 嗆走老師 / 霸凌與被霸凌 / 拒絕去學校 / 「不會」說話的孩子 / 不會認字的孩子 / 過動
    • 小故事、阿原
      1. 罵髒話前,看了我一眼?
      2. 老師說:「只有歷史好,沒有屁用?」
      3. 武士刀事件
      4. 拿甩棍出衝進教室打兒子的父親
      5. 護唇膏吸毒事件
      6. 協助親子相遇
  3. 我們教室,要「教」什麼嗎?我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4. 對教室的學生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5. 我了解他們嗎?

展開「瞭遇」

  1. 模仿一整晚
  2. 一起去夾娃娃
  3. 開設「聽你說」信箱
  4. 小教室的密談
  5. 手機裡在玩什麼 >> 陽台改造計畫
    更多的對話,動態中的反思、與了解,似乎才是首要之急!!
    如果那些行為不是「問題」,而是問題的「解決方法」
    那麼作為一個陪伴者,我真正需要關注的,該是什麼?

學群制度的靈感來源

  1. 營造一個,什麼樣的行為、存在都能感覺到「被接納」,而不是「被排斥」的氛圍
  2. 對話的過程本身,就是目的
  3. 自由,是自主的基本條件
  4. 建立一個能夠透過對話,引發「自覺」的環境
  5. 不要「教」,而是陪著學生長出自己的力量

  • 小故事、自由與界限
    失控的聖誕派對裡,
    被遺忘的刺蝟男孩
    身材被嫌棄的女孩
    被笑「尼哥」(皮膚黑)的男孩
  • 我的反思...
    1. 自由與界限,必須是一體兩面的!
    2. 人與人的真誠、和諧共處,不是從天而降,需要練習的機會。
    3. 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協助學生認識身為人的底限,又能讓學生有機會學習「互相了解」呢?
    4. 於是,衝突會議的機制誕生了。

      <
  • 衝突會議的原理
    1. 行為背後,都有理由
    2. 不爭對錯,探索需要
    3. 調理心情,處理事情
    4. 聽出真實,互通心意

我們的成果

  1. 三位高中自學生誕生,實行「零元自學」(兩位是我們班,一位是另一個協會。三位都是新住民之子)
  2. 國中延伸到高中,變成青少年課後班。(大家都不想走嗎?)
  3. 學生的同學,跑來教室「出櫃」。
  4. 連兩年開平廚藝大賽冠軍(蛋糕裝飾組)
  5. 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醞釀中的「跨社區青少年共學聯盟」
  6. 志工團隊:教育學程學生、自學團老師、心理師、社工、社工系學生、藝術治療所學生,我們吸引了許多對「人」有熱誠的夥伴,一起共學
  7. 學生有難題時,一定回來教室討論(墮胎、性的冒險、性交易、媽媽吸毒...)

歡迎與我保持聯繫

  1. Podcast 節目 : 「瞭遇花園:民主教育、自我陪伴、全人關懷」
  2. 瞭遇花園 臉書粉絲專頁
  3. lifewithawareness627@gmail.com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hQMkJz87h2k


【議程14】

島島阿學-民主教育、自主學習及集體智慧的理想與實踐

講者:林怡廷/人文行動中學教師

在島島阿學實踐民主教育

島島阿學學習社群共同發起人 林怡廷

past
  • 人文國中小/人文展賦自學團 教師、公關
  • 教育部台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第三屆學員
now
  • 島島阿學學習社群 共同創辦人
  • 台灣展賦協會 理事
  • 美國實驗大學Goddard College社會創新與永續 研究生

 

每個人對於民主教育的定義不同。而每個人對於「民主」的定義,
深深影響對民主教育的理解與實踐。

杜威:
「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理想中的生活模式,
也許就是我們對於民主的期待。

先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覺察與反思。

 

 

杜威的民主與教育觀點

  • 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人是一種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動物,因此民主有共同體的概念。
  • 民主社群的特點為:
  • 社群中需具有多樣多量的共同利益
  • 能與其他社群自由且充份的交流
  • 教育是延續社群生活的一種方法。

除了自由與平等,社群、共同利益同等重要。

集體智慧

杜威:
公民參與社會問題討論很重要,個人智慧的流動將產生社會智慧。
而民主是一種「被組織過的智慧」,即為人類依經驗產生目標與方法,而經驗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集體智慧:

  • 智慧是分散的,不同人組成的群體會比個體更有智慧。
  • 集體智慧是指個體組成的群體以看似智慧的方式集體行動。
  • 現今的集體智慧:由人和人工智慧相互連結的群體,集體執行有智慧的事情。

群體、人工智慧、共同目標、集體行動

民主教育X集體智慧的作法?

民主教育的精神
自由、平等、博愛、責任

理解自己的哲學觀後,
再次分析台灣民主教育的問題。

以民主自豪的台灣社會,
教育民主化將會是持續推動民主的關鍵, 但,台灣民主教育的現況與困境為何?

觀念:

  • 民主觀念差異大(個人主義 V.S 新自由主義的競爭文化 V.S 社群主義)
  • 無體驗教育民主化的經歷,因而無法相信與實踐

資源:

  • 對於學習資源想像有限。
  • 資本主義造就資源不平等。

自主學習的困境

 

自主學習者常會遇到以下困難...

  • 面臨不清楚自己是誰、想要學什麼的困境
  • 有學習目標後不知道如何安排學習方式與進度
  • 不知道如何取得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 無法有效執行自學計畫

民主社群於校園與家庭的困境
不認為孩子有能力、有權對自己負責
-> 師生、親子關係不平等

我們怎麼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 慢慢學不用急 -

用集體智慧,
打造沒有天花板的學習環境,
一個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民主社群

—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分享並找到同等的教育資源
—讓各領域的資深與資淺學習者能夠相互學習
—讓每個人都可以提出想法,並參與決策

自主學習X民主社群
服務

  • 學習資源:整合各領域各種類型的資源
  • 學習場域
  • 學習活動:課程/活動發起...
  • 提/找點子平台
  • 學習夥伴、教育工作者人脈網
  • 自學引導師:提供服務及師培
  • 學習歷程紀錄
  • 民主社群生活公約討論區

特色

  • 組織運作模式:民主&開源社群
  • 改變大家對於資源、學習、師生關係的既定印象
  • 平台資源人人皆可共編
  • 以教育視角篩選及分類資源
  • 開源技術

島島阿學學習資源平台

每個人都是一座擁有豐富資源的島,
透過互相互助學習,
成為一片獨立又連結的群島。

透過一起解決彼此學習上的困境, 在過程中體驗與實踐民主。
「我很喜歡島島阿學團隊的氛圍,很溫暖很有愛。」
「參與島島團隊會覺得雖然我是學生,但是和這些老師、大人們的關係是平等的,也讓自己更清楚未來的方向。」
「好像真的慢慢來也沒關係。」
「我之前在島島的平台上面得到蠻多收穫的,所以也想加入團隊一起努力。」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44HWQ2AaOKM


【議程15】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難題與展望

主持人: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總召集人

與談人:林武聰/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 主任

與談人:侯俊良/全國教師總會 理事長

與談人:蕫蕙萍/基隆市瑪陵國民小學 校長

與談人:周樂生/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校長

公辦民營實驗學校的下一步-以宜蘭縣立人文國小中為例

委託私人辦理條例個面向

  1. 定位
  2. 辦學目標→課綱與課程
  3. 經費
    • 政府經費 VS 材料費 VS 自籌經費
  4. 師資
    • 教師證、教學人員
  5. 人事

公辦民營為公立學校 -- 政府、受託人、學校

  1. 多如牛毛的規範
    • 可排除課綱等規範
    • 十大議題呢?
    • 課程時數呢?
    • 上下課時間呢?
    • 教室空間呢?
    • 學力測驗呢?
    • 補救教學呢?
    • 特教方案呢?
  2. 觀念改不過來
    • 講到規範是公立
    • 講到資源是私立
    • 不適用統一的遊戲規則,那該怎麼辦
      • 例如,營養午餐,資訊系統,線上會議室,學期時間,教師身分…etc

辦學目標、理念→課綱課程

  • 教育主管機關的慣性?
    • 要設定教學目標,要前後評量,要紙筆測驗…
    • 課程計畫審核,自編教材審核…
  • 政府的目標 ≠ 學校的目標 ≠ 家長的目標
    • 學力 VS 素養
    • 全人教育 VS 升學主義
    • 創新改革 VS 保守主義
  • 資源如何取得?
    • 人,錢,物…
  • 課綱 VS 課程 VS 人力 VS 錢錢錢…(一環扣著一環)

教師資格

  1. 自聘
  2. 自行公開招募
  3. 共同公開招募
  4. 學歷限制
  5. 教師證限制

展望

  • 公辦民營是一種合作模式 – 多溝通才可能合作
    • 不是BOT,是非營利模式。政府只需要提供資源,錢不能解決的問題給別人。
    • 讓有理想的教育者有參與的機會。
    • 讓一般民眾有更多的選擇。
  • 不合作又如何
    • 民營如果只想獨大,很大機率會累死。
    • 公營如果老想管東管西,不但管不住,而且被人嫌。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難題-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難題

  • 實驗教育理念的定義。
  • 法人vs自然人。
  • 與一般公立同級同規模的概念。
  • 受託人的權益與責任。
  • 鬆綁法令後的配套措施。
  • 多元實驗教育理念師培的建立。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展望

  • 制度化的永續經營。
  • 修法落實真正的公辦民營。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1VzDkpCJbEQ


【議程16】

動手學科學

引言人: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林柏寬/台南市永康國民中學教師

與談人:侯雪卿 /嘉義縣民雄鄉興中國民小學教師

與談人:黃琳懿/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數學想想國/科學高興班教師

動手學科學計畫介紹:

  • 計畫名稱:全民學科學平台
  • 計畫別名:動手學科學
  • 合作方: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信誼基金會
  • 補助申請:國教署國中小組
  • 專案經理:丁志仁
  • 網址:http://science4everyone.net
學習活動設計理念:
  1. 使用生活中的材料與現象來設計科普學習活動。
  2. 儘量讓學生動手做。
  3. 重視問題探究。
  4. 採用 CC 授權,允許使用者將教材改成現場需要的樣子。
  5. 避免腦中自行建立「切換開關」:上課 VS 生活
預備要進行的科目:
  1. 物質科學(物理化學,進行中)
  2. 數學(啟動中)
  3. 生命科學(準備中)
  4. 天文地科(準備中)
  5. 資訊科學(準備中)
網站示範,全民科學平臺
本日報告人員介紹:
  • 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專案經理。
  • 林柏寬:數學央團召集人,數學科精進會議召集人,永康國中教師。
  • 侯雪卿:數學央團副召集人,興中國小教師。
  • 黃琳懿:數學想想教師。
  • 黃鈴諭:本專案秘書。
介紹短片:

等值分數

侯雪卿

嘉義縣興中國小/中央團數學諮詢教師
專長:數學奠基教學設計(操作、遊戲、探究取向)
妙手神拆_等值分數
國小四年級數學課程
N-4-6等值分數:由操作活動中理解等值分數的意義。簡單異分母分數的比較、加、減的意義。簡單分數與小數的互換。

核心概念

發展等值分數的操作性心像

活動器材

分數牆紙卡4套(顏色不同)
1、1/2、1/3、1/4、1/6、1/8、1/9、1/10、1/12、1/15

活動進行

1.猜拳贏的玩家開始,依照順時針進行。
2.“1”的分數卡先放在旁邊,玩的時候不使用這一張。 
3.第一個玩家可以拿出一些同分母的分數卡
4.之後的每一個人要拿出其他同分母的分數卡,但合起來的量要一樣多
5.大家都pass時,由此輪最後出牌的玩家重新出牌。有牌一定要出。
6.先把所有牌都出完的玩家獲勝。

 

活動統整

討論
  1. 贏家分享致勝策略
  2. 出什麼牌,別人不容易跟牌
  3. 出牌的順序
紀錄、觀察與發現
  1. 紀錄同類分數牆的量
  2. 觀察同類分數牆的異同
  3. 提出發現
    1)一樣量、用不同分數紀錄
    2)單片量小,片數量多
    3)單片量大,片數量少

活動調整

第一次玩的時候可以減少分數卡的類別(例如:拿掉 1/12、1/15)。
進階版玩法:第一個出牌者仍需出同分母的分數卡,但後來的出牌者可以混搭。例如:第一個出牌者拿出 2 張 1/4,之後的出牌者可以拿出 1張 1/4,再拿出 2張1/8。

分數乘法

黃琳懿
自學生家長/數學想想國教師/人本基金會科學高興班講師/智慧醫療新創公司專案經理/歷史走讀教案創作/兒童歷史讀物

分數乘法--什麼示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加法?如何乘以分數?
  1. 分數乘以整數

  2. 整數乘以分數

  3. 分數乘以分數
  • 教案構想
  • 遊戲玩法
  • 分數圓餅產生器
  • 材料
  • 學習單
  • 撲克牌檔案

網址:http://science4everyone.net/MediaWiki/index.php?title=數學/分數/乘法

分數撲克牌其他玩法:
  • 撿紅點(湊1)
  • 接龍(變大或變小)
  • 分數加減(紅色為正黑色為負)
  • 快牌(根據牌面湊1出牌,最快出完手牌者獲勝)…

紅黑加減配

林柏寬
央團數學諮詢教師/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台南市永康國中

紅黑加減配
  1. 遊戲操作
  2. 正負數加減原理
  3. 學習遷移至正負分數加減
  4. 減一個負數就是加上它的相反數

 
紅黑加減配

紅黑點數相消
從學習舊經驗出發
共建正負整數加減的概念

核心概念

抽牌、被抽牌的差別
圖像形成心像
數學不是背誦口訣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6W1n0bBRh9E


【議程17】

教育經費補助要點民間協作平台計畫

與談人: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左孟平/教育經費補助要點民間協作平台 執行秘書

平台簡介

教育經費補助要點⺠間協作平台

我國各政事別中只有⼀個,是有法定預算保障的就是「教育」的政事別,就是政府的收入(不含舉債收入)的23%要⽤於教育,是其他政事別沒有的,連國防預算都沒有,在教育經費預算中還另有兩個保障區塊,⼀為原⺠教育,⼀為特殊教育,特教保障占教育經費的3%以上,原⺠教育占教育經費的1%以上。

教育部將321筆補助要點分為四組:

  • 國⺠教育組(最⼤宗):涵蓋⾼中職,其中最⼤單位為國教署
  • ⾼等教育組:管技術學院、⼤學、專科
  • 社會教育組:管社教、社⼤、家庭教育等
  • 綜合組:兩岸司、國際司、台商學校…

隨著相關法令的增修 ,實驗教育學⽣權益保障⽇趨健全。 惟實務上,「個⼈實驗教育」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需要申請相關服務時, 例如:輔導諮商、家庭⽀持性服務、特殊學習需求⾝分的鑑定、或是需要跨局處會議以整合學⽣所需資源……等等,無論是「國⺠義務教 育階段」、「⾼級中等教育階段取得學籍學⽣」、「⾼級中等教育階段未取得學籍學⽣」,常常發⽣雖然有相關法律依據,伹現實中無法 申辦的困難。 承辦機關如:設籍所在地國中⼩學校,或是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執⾏上也⾯臨兩難的情況。兩難的原因有許多,例如:

  1. 有的設籍學校不知道非學個⼈申請的實驗教育學⽣也是學校服務照顧的對象。
  2. 學校輔導室或特教組雖想提供相關⽀援輔導,但礙於學⽣在校時間不定,教師與學⽣接觸機會不多,沒有⾜夠的關係建立,教師也無從輔導學⽣。
  3. 有些學校,當學校⼼有餘⽽⼒不⾜或是⼈⼒捉襟⾒肘,無⼒管教時,會建議家長不如申請實驗教育在家⾃學
  4. 教育局(處)各⾃分⼯,⾯對有實驗教育個⼈申請案之輔導需求學⽣,需要跨單位整合學⽣輔諮中⼼、特教資源中⼼、社會局(處)時,負責實驗教育申請之承辦⼈僅能橫向通報聯繫,請求跨科協助,實驗教育承辦⼈的位階,對於具有⼈際情緒適應狀況、特殊學習需求狀況,或各種疑難學⽣之家庭突發狀況等,難以發揮跨局處整合資源、甚或追蹤、輔導、調查,以提供學⽣適性個別化的個案管理之綜效。

綜上,有鑑於非學實驗教育學⽣確實有以上需求需要滿⾜、相關的輔導制度需要完善。

加值應⽤
  • 本平台的321則要點當中幾乎涵蓋了所有教育相關補助,當教育界在推動某⼯作時,能夠透過本平台查詢相關補助獲得更⼤的⾏動⽀持,以充分的發揮效能。
  • 不論是推動終⾝學習、108課綱、家庭教育等,任何與教育相關連的單位皆可更清晰的了解能運⽤的資源有哪些、可以進⼀步探討可能性甚⾄提出新草案的要點有哪些,包含學校、關注教育的⺠間團體等單位。
⽬標
  • 這些經費補助是由⾏政院會計部⾨主政,會將相關資訊以最少公開原則於網路上,教育部所屬單位則依據各原則要點進⾏補助,因此教育部相關公家單位無整理各類補助要點的事務進⾏平台化,使之⽅便公開搜尋檢索,⽽須靠⺠間⼒量⾃⾏整理倡議。
本平台⽬前主要⽀持者
  • 中華⺠國振鐸學會
  • 社區⼤學全國促進會
  • 關⼼特殊學習同學們需求之夥伴們

簡則說明

平台簡則(草案)
  • 本平台旨在提供協作者,共同維護「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審議會)所審議之各項補助原則或要點之注錄與蒐尋界⾯。 平台上之諸要點,應隨審議會之修訂,同步更新。
  • 平台之伺服器⽬前暫寄存於「均優學習論壇」,⽇後視需要,也可經由執⾏秘書提議,志⼯議決後更迭之。
  • 對本平台之加值利⽤,須提⾄志⼯會議討論通過後施⾏。本簡則由志⼯會議通過,修改時亦同。
執⾏秘書與志⼯的⼯作內容

執⾏秘書

  • 平台各項網路服務之維運。
  • 補助原則或要點取得。
  • 志⼯⼯作之分配。
  • 召開補助要點⼯作會議與志⼯會議。
  • 志⼯培⼒。
  • 執秘出缺時,由全體記名志⼯推舉之。

志⼯

  • 補助要點搜尋建檔
  • 定時更新維護所負責之要點
  • 透過實體及線上的定期進⾏實驗教育
  • 經費補助要點平台會議。

⼯作⽰範

我們想召集⼀群志⼯,⼀起整理現有中央及地⽅政府各類教育 相關經費補助要點,有系統地消化資料,並將之編碼、輸入成 為公開化的補助要點平台資料庫。

  • 加值應⽤範例⼀:研擬出《實驗教育學⽣相關補助要點草案》以及《實驗教育特殊學習需求學⽣補助要點草案》,使實驗教育學⽣的教育權益更臻完善,特別是特殊學習需求學⽣,讓相關經費補助能⽤在有真實需求的學⽣⾝上。
  • 加值應⽤範例⼆:運⽤彈性課程擴充⾃主學習空間,需經由課發會通過,若能快速檢索出相關補助要點,便能更順利的通過、得以實施。
  • 加值應⽤範例三:⾼中之校定課程提案前,若能瞭解相關可爭取、合適之補助要點,將促成開⾨辦教育和外界合作的機會,讓學⽣能夠接觸更多元的課程。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lsubhT27WEA


【議程18】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講者: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

官方網站相關說明

  • 官方網站(官網):http://quality-learning.net
    1. 報名:「官網 / 導航列 / 報名」,才能留言
    2. 看議程編號:「官網 / 導航列 / 議程 / Wiki站」
    3. 找到議程時段與編號:「官網 / 導航列 / 議程 / 日程表(帶編號)」,讓時段、議程、編號三者串接起來
    4. 看各議程會議室及密碼:「官網 / 導航列 / 議程 / 各議程密碼」,才能進入各議程會議室
    5. 留言:「官網 / 導航列 / 報名者提問」,Jit Si Meet 的「交談」功能,議程結束後會消失,但官網留言會保留
    6. 看關於本議程的留言:「官網 / 導航列 / 議程 / 對各議程提問」,這是等一下台上台下對話的焦點,Youtube 留言不是討論焦點
    7. 對這個培力計畫有興趣的朋友們,請務必留言
  • wiki頁:「官網 / 導航列 / 議程 / Wiki站」
    1. 首頁有今年所有議程的內容,會逐步完整化
    2. 各年度議程的內容均詳細保留,可在 wiki 頁中較為詳細閲覽
  • 頻道:「官網 / 導航列 / 議程 / Youtube頻道」
    1. 讓網路上的伙伴看「直播」未必需要報名
    2. 保存影像紀錄

想要做什麼?

與國教署合作培力體制學校內能帶領「自主學習典範」的教師。

  1. 找 15 位分布在不同縣市的體制內老師接受培力,另有 5 位體制化的人士為同學:如社大、科普教育推廣者…。
  2. 運用 108 課綱之下提供出來的:體制學校「微型『自主學習典範』空間」。
    • 熟悉321個補助要點,擅長申請補助去推動校內的「自主學習課程計畫」。
    • 熟悉如何爭取課綱中的自主學習空間。
    • 有「開門辦教育」的人脈。
      1. 所有組課都可以和非體制學校老師當同學。
    • 有帶領同學自主學習的知能和素質。
  3. 如果順利,未來可協助國教署成立「自主學習輔導團」。
  4. 和地方政府合作。
  5. 和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合作。

(一)培力八階段:

  1. 尋覓適合培力的體制學校老師——本身是好的學習者、能接受新觀念、第二線還沒有因過度受重用而太忙、跨校跨縣市分布。
  2.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減低風險。對參與培力的學員而言,這天是兩年期程的起算點。
  3.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4. 組課共學——兩人以上搭檔組課,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學員,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須達 18小時×4學分以上。
  5.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長見識,並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須達 120 小時。
  6. 組課典藏並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7.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8. 形成社群,並培力後起者——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二)培力十特點:

  1. 目標在培養能帶領自主學習的「資深學習者」(類似傳統教學典範中的老師)。
  2. 希望「組課群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及學習習慣。
  3.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希望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4.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但也因此,完成率大約只能到六成。
  5.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日後相信你的學生:「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成敗另說)。
  6. 自主學習:
    • 要儘量拉高同學的高度,減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不對稱性。不要老想著做同學們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對自身的看重,繼而引發的主動與認真。
    • 少做「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同學實踐,自己不實踐。老師自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怎麼陪伴同學組課。
    •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
    • 學員「自組織」,而不是學員被人家組織。
  7.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
    • 水平方向的合作,群學會使一個人進入以下狀態:
      1. 思考方式會由「獨自思考模式」切換到「討論模式」:
        • 要求自己的想法能清楚到可以解釋給同伴聽,而且讓他聽懂。
        • 伙伴之間會相互聆聽並產生聯繫。
      2. 相互糾錯:伙伴之間會有思考、見解、特質、專長等多樣性,互補之後才能加大,缺點減少。
      3. 分工合作:老天給一個人兩份本事,也沒有給人兩份時間。但伙伴們平行推動工作的不同部分,就能成就更大的事情。
      4. 資訊識讀的可靠性提高。
    • 垂直方向的合作:
      1. 梯次如屋瓦般交疊式展開 ,如圖:,前一梯次的後半會重疊於後一梯次的前半。
      2. 社群中有經驗前輩:如觀課帶領與發表諮詢。
      3. 垂直發展:社群新人、成熟者、精熟者、裁判者。
    • 網絡與協作:是一個個小的「學習公社」,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1. 學習協作:找到學習需求相近的伙伴,一起群學。
      2. 經濟協作:對於學習的支出,伙伴之間「自給自足,公平分擔」。
      3. 生活協作:伙伴之間彼此將「組課共學」排到自己生活順位的前十名,不然組課會失敗。
    • 由協力單位構成支持網絡。
    • 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會的說明與接觸。
    • 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8. 平價的金錢負荷——公基金每人 NT3,000 ,90小時的組課約 NT 6120 。
  9. 足量的新典範浸潤——兩年內完成 72 小時的組課,120 小時的場域修練,1次成果發表。
  10.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典藏」——對「大規模的學習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讓學習垂直發展、水平發展。

現在正是對的時機

一、從學生單位成本看體制學校引入「自主學習典範」的時機

體制學校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已經超過體制外「自主學習典範」的學生單位成本,在體制教育中推動「自主學習典範」,阻力已不在財務。

(一)自主學習典範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成分如下:

  1. 導師:10.3萬/生.年
  2. 教室折舊:0.14萬/生.年
  3. 選修/組課:6萬/生.年
  4. 行政支出:1.58萬/生.年

主要是因為實施「班本課程」,再加上導師、家長、同學、合作課程共同分擔課務,使得成本下降。

(二)體制學校國中小(右圖)

  1.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2.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3. 2012年後,教育部開始合計國中小每生單位成本。
  4.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5.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0年一定會破 19萬/年。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差異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不同,底層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二、一○八課綱中的自主學習空間

(一)國中小可用的自主學習節數

以領域學習節數的 20% 加「彈性學習課程」:

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國中
6~8節8~11節9.2~12.2節8.8~11.8節

(二)高中的校定選修

校定課程由 1.2 倍率開課開始,逐步要達到 1.5 倍率開課。

成敗的關鍵

  1. 找到對的體制內的老師:本身是好的學習者、能接受新觀念、第二線還沒有因過度受重用而太忙、跨校跨縣市分布。
  2. 5~10 位願意隌伴他們的「自主學習資深學習者」:今年之前沒有。
  3. 國教署在經費和態度上的支持。不可能用「苦行僧」的方式培力,談好了,打鐵得趁熱。
  4. 地方政府開綠燈:宜蘭、北市、新北、基隆、桃園、澎湖,其他沒把握。
  5. 其他的社會網絡支持:
    • 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 透過社大成就「社會與十二年國教」
4F約<
10人
論述
與實踐
資源池整理補
助要點
同村共
養教育
台中科學
探究五日遊
班本教育
支援平台
實驗教育
的AI課
3F<30人海星培力社大 2.0全民科
學平台
自主學習
輔導平台
2F300~
500人
跨校選修聯盟
1F1000人均優學習論壇 / 均優 2.0 推動小組

附錄一、從課綱中找出自主學習的空間

貳、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 「 互動」 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參、課程目標
一、啟發生命潛能
二、陶養生活知能
三、促進生涯發展
四、涵育公民責任
肆、核心素養
一、涵義
「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與態度…。與生活的結合,實踐力行…。
伍、學習階段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為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三、四年級為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五、六年級為第三學習階段,國民中學七、八、 九年級為第四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十、十一、十二年級為第五學習階段。
陸、課程架構
一、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
(一)課程類型
表2 各教育階段課程類型
課程類型部定課程校定課程
教育階段
國民小學領域學習課程彈性學習課程
國民中學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校定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團體活動時間
彈性學習時間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二、課程規劃及說明
(一)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
2.規劃說明
(1)領域學習課程
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彈性調節每節分鐘數與年級、班級之組合。
➁在符合教學正常化、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➅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授課節數。
(2)彈性學習課程
➀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可選擇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或其他類課程,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
➂「社團活動」可開設跨領域/科目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依興趣及能力分組選修,與其他班級學生共同上課。
➃「技藝課程」,以促進手眼身心等感官統合、習得生活所需實用技能、培養勞動神聖精神、 探索人與科技及工作世界的關係之課程為主,例如可開設作物栽種,運用機具、材料和資料進行創意設計與製作課程,或開設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各群科技能領域專業與實習科目銜接的技藝課程等,讓學生依照興趣與性向自由選修。
➅「其他類課程」包括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
➆國民中學得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設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或英語文以外之第二外國語文課程,供學生選修;其教學內容及教材得由學校自行安排。
➈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實施彈性學習課程,應安排具備專長的教師授課,並列為教師授課節數。
(二)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
1.課程規劃
表5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各類型學校課程規劃
學校型態普通型
高級中等學校
技術型
高級中等學校
綜合型
高級中等學校
單科型
高級中等學校
課程類別



修'
一般科目
包含高級中等學校
共同核心32學分)
118學分66-76學分48學分48學分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45-60學分
學分數118學分111-136學分48學分48學分






一般科目
專精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校定必修44-81學分
(各校須訂定
2-6學分專題
實作為校定必
修科目
校定必修
4-8學分4-12學分
一般科目
45-60學分
核心科目
選修校訂選修選修
54-58學分120-128學分72-87學分
學分數62學分44-81學分132學分132學分
應修習學分數
(每週節數)
180學分
(30節)
180-192學分
(30-32節)
180學分
(30節)
180學分
(30節)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2-3節2-3節2-3節2-3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2-3節
(12-18節)
0-2節
(6-12節)
2-3節
(12-18節)
2-3節
(12-18節)
每週總上課節數35節35節35節35節
2.規劃說明
(1)持續滿一學期或總修習節數達 18 節課,為 1 學分。
(2)總學分與畢業條件: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三年應修習總學分數為 180-192 學分,普通型及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50 學分;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60 學分。
(3)每週上課節數:學生在校上課每週 35 節,其中包含「團體活動時間」及「彈性學習時間」。
(4)團體活動時間: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
➄上述各類型學校社團活動每學年不得低於 24 節。
(5)彈性學習時間:依學生需求與學校條件,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一、高二每週至多 1 節。
(二)-1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2)課程規劃原則
➂選修
B.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C.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➃專題與跨領域課程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二)-2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4)「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➁校訂科目相關注意事項
A.學校發展校訂科目時,須以本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為依據,以部定各群科必修科目為基礎,發展各科別之校訂必修及選修科目,以建立學校辦學特色。
B.校訂之選修科目,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然得視各群科實際需求,酌減選修課程 10% 學分數,但須事先陳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方可實施,並於總體課程計畫中敘明。
C.校訂科目不可重複開設相同內容之課程,各該主管機關於學校陳報總體課程計畫時列入備查檢核重點,並為督導考核與編列經費、補助款之重要參考項目。
E.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二)-3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2)「專精科目」
➆學程選修科目之開設,應提供選修學分 1.2-1.5 倍之選修課程,供學生適性選修,並應規劃學生跨學程選修的彈性。
(4)「選修科目開設原則」
➀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➁每一科目規劃以每學期 2-4 學分為原則。
➂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二)-4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3)課程規劃原則
➂選修
B.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C.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➃專題與跨領域課程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柒、實施要點
二、教學實施
(二)教學模式與策略
6.教師宜適切規劃戶外教育、產業實習、服務學習等實地情境學習,以引導學生實際體驗、實踐品德、深化省思與提升視野。
五、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內涵
1.教師可透過領域/群科/學程/科目(含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教學研究會、年級或年段會議,或是自發組成的校內、跨校或跨領域的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共同備課、教學觀察與回饋、研發課程與教材、參加工作坊、安排專題講座、 實地參訪、線上學習、行動研究、課堂教學研究、公開分享與交流等多元專業發展活動方式,以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能與學生學習成效。
3.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
(二)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3.各該主管機關與學校應鼓勵並支持教師進行跨領域/群科/學程/科目的課程統整、教師間或業師間之協同教學,以及協助教師整合與運用教育系統外部的資源,例如社區、非營利組織、產業、大學院校、研究機構等資源,支持學生多元適性的學習。
七、家長與民間參與
(二)學校應定期邀請家長參與教師公開授課或其他課程與教學相關活動。
(四)學校可結合民間組織與產業界的社會資源,並建立夥伴關係,以充實教學活動;技術型高級中學、綜合型高級中學與建教合作班得與業界合辦學徒制,提升務實致用的學習成效。

附錄二、國教署108課綱補助列表


補助要點名稱教育
階段
補助項目適合申請補助對象
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講座鐘點費、授課鐘點費、稿費、資料蒐集費、資料檢索費 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
2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講座鐘點費、授課鐘點費、稿費、資料蒐集費、資料檢索費、場地使用費 設有專業群科或專門學程為主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
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前導學校暨機構作業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前導學校、機構分階段規劃及執行新課綱之課程 前導學校、機構避選本署得就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依法申准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團體、機構(以下簡稱學校、機構),依下列程序選定前導學校、機構,分階段規劃及執行新課綱之課程:

1.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之學校、機構,應擬具計畫書及經費概算表,向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出申請,經初審通過並彙整後,由各該政府報本署提出申請選定;教育部主管之學校,逕向本署提出申請選定。

2.本署受理前款申請後,邀集學者專家及機關代表成立審查小組,就計畫書及經費概算表,依學校、機構相關條件及資源等因素進行審查;經審查通過者,由本署選定為前導學校、機構,並核定計畫書及補助經費。

4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遴聘業界專家協同教學作業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1.業界專家鐘點費、交通費。

2.學校業務費、教學材料費。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附設專業群、科(包括進修部、實用技能學程)及綜合高級中等學校專門學程聘用之業界專家。
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公立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經費補助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講座鐘點費、授課鐘點費、稿費、資料蒐集費、資料檢索費

公立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者與前項級中等學校對應之公立國民中學,其屬直轄市、縣(市)立者得擬具計畫書及經費申請表,向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補助,經直轄市、縣(市)政府初審通過後函報本署申請補助。


6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學校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經費補助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講座鐘點費、授課鐘點費、稿費、資料蒐集費、資料檢索費

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

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地方政府精進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1.人事費:

1.課程督學:督學商借期間所遺課務,其所屬學校於課務安排有特殊需求所聘任代理教師之薪資;以2人為限。

2.課程輔導員:

1.專任:輔導員於聘任期間以全時方式支援,其所遺課務之代課鐘點費;以2人為限。

2.兼任:輔導員於聘任期間以部分時間支援,其所遺課務之代課鐘點費;每週總節數以80節為限。

3.專任行政助理:最高新臺幣(以下同)60 萬元;以1人為限。

1.運作費:最高20萬元。

2.活動費:最高100 萬元。

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
8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戶外教育實施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1.教育部主管之學校:辦理戶外教育活動者。

2.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研發優質戶外教育課程及實踐者。

1.直轄市、縣(市)政府(以下簡稱地方政府)。

2.國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附設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以下簡稱國立學校附設國民中小學)。

3.與本署合作進行戶外教育之國立、公立社會教育及文化機關(構)。



9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及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標準新增鐘點費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1.部定必修課程新增鐘點費:

1.各類型學校國語文、英語文及數學三科目:採班群實施適性分組教學增加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科目原應支出鐘點費之零點五倍為限。

2.普通型學校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實施跨科目協同教學增加不同科目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課程原應支出鐘點費之一倍為限。

3.技術型學校之社會、自然科學與藝術領域:實施各該領域跨科之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課程,增加不同科目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課程原應支出鐘點費之一倍為限。

4.學校設有專業群、科之實習科目:實施分組教學增加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課程原應支出鐘點費之一倍為限。

2.校訂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新增鐘點費:下列各目補助之總金額,以學校適用課綱之班級所開設校訂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之總節數原應支出鐘點費之一倍為限:

1.普通型學校、綜合型學校及單科型學校採班群開課增加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班群原應支出鐘點費之零點五倍為限。

2.技術型學校及綜合型學校開設學生應修習學分數一點二倍至一點五倍之選修課程增加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學生應修習學分數之課程原應支出鐘點費之零點五倍為限。

3.技術型學校、綜合型學校開設專題實作課程及綜合型學校專門學程之實習科目實施分組教增加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課程原應支出鐘點費之一倍為限。

4.學校於一般科目開設跨領域或跨科目專題類與統整課程增加教師授課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該課程原應支出鐘點費之一倍為限。

3.彈性學習時間新增鐘點費:規劃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教學、補強性教學及學校特色活動增加教師授課或 指導之鐘點費;其補助之金額,以學校適用課綱之班級所規劃之彈性學習時間節數原應支出鐘點費之零點五倍為限。

4.設置課程諮詢教師、召集人新增鐘點費:依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諮詢教師設置要點所定課程諮詢教師、召集人減授基本節數而增加之鐘點費。

5.教師基本節數調降新增鐘點費:國立學校依節數標準第二條及第五條所定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之專任教師基本節數調降而增加之鐘點費。

6.協辦行政教師減授基本節數新增鐘點費:國立學校依節數標準第八條所定協辦行政教師減授基本節數而增加之鐘點費。私立學校以補助前項第二款選修課程及第四款之新增鐘點費為限。學校因特殊情形,經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者,得不受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所定補助基準之限制。

1.國立高級中等學校補助項目:第一項至第六項。

2.公立高級中等學校補助項目:第一項至第四項。

3.私立高級中等學校補助項目:第二項之選修課程新增鐘點費及第四項。

10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計畫經費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1.建置校園智慧網路計畫:

1.以學校、特教學校班級數及計畫書內容,作為補助依據;每校以核定補助新臺幣(以下同)一百萬元及補助一年為原則。

2.本署得視學校、特教學校規模,增額補助。

3.核定補助經費,以用於購置與計畫書所定目標相關之視聽、資訊、軟體、什項設備及教學相關設施設備,單價一萬元以上且耐用年限二年以上者為限。

2.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計畫:

1.教室資訊設備:補助一般教室資訊設備及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資訊設備:就現行課程綱要一般科目資訊科技、生活科技設備基準與一百零八學年度施行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科技領域設備基準相較,補足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應增補之軟硬體設備。

1.

2.

3.特教學校每校核定補助一百萬元,用以購置一般教室、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設備。

4.學校、特教學校經整體考量教學需求及環境現況後,如已滿足一般教室、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之基本設備需求,得於設算全校「一般教室資訊設備」及「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資訊設備」可受補助總經費額度內,優先購置科技領域教室設備或新興科技設備。

5.學校、特教學校應於設算全校 「一般教室資訊設備」及「資訊科技教室及生活科技教室資訊設備,可受補助之總經費額度內,編列至少百分之十經常門經費,並結合所建置之數位環境,提出教與學等應用層面之配合計畫。

2.新與科技設備及相關推動:

1.由本署依普及中等以下學校新興科技之認知子計畫,徵選區域推廣中心及促進學校,補助其所需購置新興科技設備資本門經費及相關推動經常門經費。

2.有關區域推廣中心及促進學校之徵選方式,由本署另行公告。

3.本款第1目之(5)「教與學等應用層面之配合計畫經常門經費」及第2目之(1)「相關推 動經常門經費」,除依教育部補助及委辦計畫經費編列基準表之規定外,並得編列物品費、材料費、租車費、設備維護費、競賽獎金及一萬元以下之軟體設計費與軟體授權費。

3.高中職學術連網全面優化頻寬提升計畫:

1.以學校、特教學校班級數及計畫書內容,作為補助依據;每校以核定補助一百萬元及補助一年為原則,說明如下:

1.對外提升頻寬所需設備之資本門經費:以核定補助七十萬元為原則。

2.連外電路建置與租用費用及其他為完成提升對外頻寬所需物品之經常門經費:以核定補助三十萬元為限。

2.本署得視學校規模,增額補助。

本要點之補助對象為全國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立特殊教育學校。
1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優化實作環境要點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1.充實基礎教學實習設備

2.改善實習教學環境及設施

3.學校發展校訂課程所需設備及業界捐贈教學設備之處理

4.精進群科中心或技術教學中心設備

1.設有專業群科、實用技能學程或專門學程之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

2.本署委由學校設立之群科中心或技術教學中心。

12 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精進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作業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1.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含社群)經費

2.國民教育輔導體系(國教輔導團、地方輔導群)運作經費

3.國民教育輔導體系代理代課費

4.教師專業發展單位專任助理人事費

5.教師專業發展單位設備費

各直轄市政府教育局及縣市政府
1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實施戶外教育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本補助要點涉教學專業知能補助為:

1.回應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精神,同整合社區資源及融入地方創生精神補助學校辦理推展優質戶外教育路線課程計畫。

2.補助各地方政府辦理戶外教育整體推動方案 。

1.直轄市、縣(市)政府。

2.國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附設國民中學、國民小學或國民中學部與國民小學部。

3.與本署合作進行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戶外教育之社會、文 化、自然與環境教育之機關與公立機構。

14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本土教育補助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本補助要點涉教學專業知能補助為:

1.補助學校辦理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試辦計畫。

2.補助各地方政府辦理本土教育整體推動方案。

各直轄市政府教育局及縣市政府
1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國民教育課程與教學事項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1.補助有關提升國民中小學之各領域及議題與核心素養之活動。

2.辦理有助提升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興趣、態度與成效、教師教學知能與行政人員素養及其他相關教學活動。

3.針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國民教育階段課程,辦理國民中小學教師及家長進修與實務研討活動、專業學習社群、工作坊、演講及座談等活動。

4.其他國民教育課程教學相關之活動,或提供政策參考之學術研究。

1.機關(構)及各級公、私立學校包括海外臺灣學校及大陸地區臺商學校。

2.依法立案或登記之家長、教師及其他教育團體與公益法人。

16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活化課程與教學作業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1.推動學校教師實踐自主活化教學計畫

2.協助學校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計畫

3.協助偏鄉地區學校發展課程與教學計畫

4.協助偏遠地區學校發展教師專業及學生多元試探計畫(草案)

5.協助偏鄉地區學校教師精進課程與教學知能之教學訪問教師計畫

1.公、私立國民小學,包括高級中等學校附設之國民中學部、國民小學部及完全中學國民中學部。

2.自主社群:同直轄市、縣(市)或跨直轄市、(縣市)至少三所 學校在職教師十人以上組成。

3.海外臺灣學校及大陸地區臺商學校。

4.依法設立登記或立案之非營利法人、團體。

5.直轄市、縣(市)政府。

1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程作業要點(原名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試辦國民中小學自造教育示範中心作業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1.充實公立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室設備。

2.設置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充實設備及其年度維運。

3.支持偏遠地區學校及前導學校推動科技領域課程。

4.辦理科技教育(含新興科技)學習及探索活動。

1.直轄市、縣(市)政府(以下簡稱地方政府)。

2.教育部主管之學校。

18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提高教育人力實施要點 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1.補助聘任人員類別包含專任教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兼任教師及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充實行政人力。

2.補助內容如下:

1.增置編制內教學人力(含公立國民小學普通班編制內教師員額提升至每班一•六五人、公立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普通班增置專任教師,以達成合理教師員額、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專任、兼任及代課教師提高鐘點費差額、公立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普通班增置專任教師,以達成合理教師員額)。

2.增置編制外教學人力(含公立一般地區國民小學普通班增置編制外代理教師,以達成合理教師員額、公立一般地區國民中學增置專長教師員額)。

3.課稅套相關經費(含調整教師授課節數鐘點費、課稅配套申請)

4.高級中等學導師職務加給、公私立國民小學及國立附設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力。

1.本要點適用於下列學校:

1.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之公立國民中學、國民小學及私立國民中學、國民小學。

2.國立大學或國立大學附屬高級中等學校附設之國民中學、國民小學。

3.高級中等學校附設之國中部或國小部。

19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原住民族教育要點 國中小階段 補助辦理原住民族族語教學支援人員增能研習

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以上學校。

2.直轄市、縣(市)政府。

20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新住民子女教育要點 國中小階段 補助推動國民中小學新住民語文開課經費,包括教學支援工作人員鐘點費、交通費、教學指導教師鐘點費及遠距教學工作費等,以協助地方政府落實新住民語文課程。

1.直轄市、縣(市)政府。

2.各國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國立學校附設國民中小學。


21 教育部補助直轄市與縣(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教育經費實施要點 高中以下(含學前)

1.補助辦理行政人員、教師及家長身心障礙教育專業知能研習經費

2.補助提供教保服務人員在職進修特教專業知能

各縣市政府
22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經費作業要點 轄屬學校高中以下

1.特殊教育方案

2.資源班開班費

1.轄屬高級中等學校(特教方案)

2.國立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開班)

2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資優教育作業要點 高中以下、國中階段、國小階段

1.地方政府辦理區域性多元資優教育充實方

2.教育部主管學校辦理資優教育充實方案

3.精進資優教育課程發展及個案研究(含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資賦優異學生獨立研究及協作探究課程及追蹤及個案之研究)

4.地方政府辦理資優教育國際議題或課程

5.地方政府及教育部主管學校辦理資優教育研習、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在職進修特殊教資賦優異類課程等

各縣市政府

教育部 主管學校

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主管學校

各縣市政府及教

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主管學校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8vEcv9JPk


【議程19】

海星只能帶你到門口,你必須自己走過去

發表人:柯穎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12年國教組組長

發表人:度昀奇/新莊社區大學專員

發表人:周樂生/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校長

海星培力與人文國中小的印證

什麼是海星培力?

  • 海星: 教育自造者培力的學員,人與人擴散像海星
  • 風格: 自主學習典範
  • 方式: 組課共學
  • 自我負責: 雙向選擇、自治自給自足
  • 自我培力: 我能成長,自主學習
  • 自主學習不是教學法,生態系。
  • 自我培力不是訓練法,價值觀。

自主學習典範

  1. 師生關係 -> 教練關係
    •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教練與陪伴者,由學習者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
    • 老師自己首先要是好的學習者。
    • 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助人活動。要避免「依賴」與「剝削」。
  2. 善用學校與教師,但是不依賴
    • 自主學習/自我培力: 學習不需要依賴學校與教師
    • 無界學習: 身邊、家庭、社群、社會、大自然,各種資源都可以學習利用。
    • 群學: 群體的智慧大於個人的聰明。別做同學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3. 生命自覺、學習自主、生活自立、責任自負、需求自造。
權本

習近平時期、台灣戒嚴體制統編課本

科本

學科專家宰制課程高中課程是大學內容的簡化版國中課程是高中課程的縮小版

校本

允許校定課程學校有課發會至少是學校選書

班本

學校是「自主學習社群」的聯盟

人本

學生自己打造學習適性揚才

我在學習社群裡的學習

講者介紹

柯穎瑄a.k.a.美熊-現職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議題組組長現在是2021年06月20日@均優學習論壇

組課共學及場域修煉

2019.07->開始參與海星培力

2020.03.12->教育自造者培力的論述發展與實踐規劃 2學分(3小時、12堂課)

2020.04.07->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訪問及案例紀錄1學分(3小時、6堂課)

2020.11.02->苗栗社大實習1個月

2020.03.05->社大教學的前線風景 2學分(3小時、8次聚會、12次觀課)

海星培力

  • 希望「組課群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及學習習慣。
  •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希望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
  •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但也因此,完成率大約只能到六成。
  •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海星培力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
  • 足量的新典範浸潤:兩年內要完成 90 小時的組課,144 小時的場域修練,1次成果發表。

承辦人社群

全促會提出以種子社大案例訪問為工作主軸

  • 訪問案例紀錄目的
    1. 提倡開門辦教育
    2. 呈現可複製、操作的好經驗
  • 主要工作(以討論會做為社群運作方式)
    1. 訪問、案例整理、針對紀錄的形式及內容進行討論
  • for社群的共學共作共創
  • 可以增加種子社大之間經驗交流
  • 可以面對共同課題,找到重要的論述發展方向
  • for特定工作主軸
  • 知識管理——訪問社大案例紀錄及整理
  • 社群連結——外部意見及內部經驗的交會

苗栗社大實習

  • 苗栗社大的日常:理解社大工作的樣貌/苗栗社大如何經營10多個學習點。
  • 組織社群的工作方法(社大端如何操作)
  • 實踐社群的學習路徑(學員端如何運作)
  • 苗栗社大對於經營在地的想像:社會重建主義的教育哲學,當今所謂的「社會重建」指的是哪個面向?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處理的這個課題?
    • 11/03課務會議
    • 11/10全區會議-課審初審
    • 11/20苗栗社大課程審查
    • 11/05北部校區(竹南、頭份、三灣)
    • 11/09中部校區
    • 11/25南部校區(後龍、通霄、苑里)
    • 11/08海岸志工牧羊古道維護
    • 11/14古道志工林口社大參訪楔隘古道維護
    • 11/20志工特殊訓開訓
    • 11/26古道志工會議
    • 11/30客家志工園遊會討論
    • 11/04新住民女性促進就業課程開訓
    • 11/05趙克堅老師談公司寮學習計畫
    • 12/09實習發表

觀課研究室

  • 課程目標:
    1. 描繪社區大學教與學的現場
    2. 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培力
    3. 建構終身學習教育的論述
  • 本組課共2學分(36小時),含八次聚會討論,每次3小時,聚會支援線上討論;十二次觀課,每次觀課計1小時之課程時數。參課者繳交6篇觀課紀錄文本,並至少進行12次觀課。
  • 參與永和社大蠟筆畫課。帶著問題意識上課、觀課、紀錄、討論:
    1. 透過參與了解社區大學課堂實際的樣貌
    2. 社大具有「學習社群」精神的學習樣貌是如何形成?

過程中的自我探問

參與海星培力要做什麼?

在海星要組什麼樣的課?

如果這些事情,在工作中本來就會發生,那參加海星培力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目前的答案是......練習群學

於是,我也在想,如果很後設的回頭看曾經加入的各式各樣的社群,我會怎麼去看 待在那個群體中的學習意義。 在社大全促會的三年來,「學習社群」一詞不斷地在工作中出現。從新奇到麻痺到 真正開始把聽到、看到的各個例子用學習社群的套入,想知道這個在社大裡幾乎人 人推崇的學習社群是怎麼形成的? 因為自己的個性跟做事風格,在事情一件一件接著來的時候,對我來說,很多時候 自己熬夜砸時間砸心力完成,比花時間以及情緒勞動與人溝通來得容易多了。而在 我的工作中,合作跟工作中的相互學習,是大家所推崇的價值。

社大觀課研究初探-以新莊映畫為例

講者介紹

2017年我、社大工作人員堃滄、社大講師國書,寫下關於新莊社大影像教育的論述,那時候是以課程發展為主,提出幾點看法:

  • 課程領域:賞析-技術-創作
  • 課程內部途徑:家庭生活-社大場域-在地社區
  • 描述很理想的途徑
  • 缺乏人(學習者)內在學習動機
  • 需要微觀的檢視

海星培力的組課-現場-社大教學的前線風景

  • 社大的教學教什麼?學什麼?
  • 從社大課程,如何觀課?如何理解老師的教學現場?學員為什麼願意持續在社大學習? 如何看見不同社大課程內學習樣貌?建立自己的課程觀?
  • 描繪成人教育的風景吧

衍生出4種觀課內容

  • 相同主題課程的評估(生態步道課程)
  • 社大社團性課程跟課(幹部排課)
  • 一般課程跟課(講師帶領)
  • 工作人員自主帶課程/社團

觀課方式

  • 系統性評估
  • 直觀的質性描寫
  • 訪談統整

新莊映畫介紹

看電影,聊心得 逛影展,辦放映 走老戲院 大家好,我們是「新莊映畫」,是由一群喜愛電影的朋友所組成,除了課堂看電影之外,看完之後還要與大家一同聊聊,分享電影內的精采的細節,那些畫面勾起你的故事,或者那些感受讓人摸不著頭緒,這些都是在看過電影後彼此間討論才有的話題。另外,我們還會走到戶外去探訪消失的老戲院,從西門、板橋到大稻埕,也會跟國家電影中心合作,在新莊任何的角落,放映經典數位修復的老電影。 很多很與電影有關的事情正等著你一同參與,讓我們用電影看見自己、關心社會。

訪問大綱

  1. 這與你印象中看電影的課程/社團有什麼不一樣嗎?或者說你覺得看電影的課程都在幹什麼?
    • 為什麼會加入新莊映畫?又為什麼會留下來?
    • 在新莊映畫到底在學什麼?可以具體說明嗎?
    • 你覺得新莊映畫中所談的「公共性」到底是什麼?或者說一個看電影的社大社團需要有「公共性」嗎?你理解的「公共性」是什麼?
  2. 這與你印象中看電影的課程/社團有什麼不一樣嗎?或者說你覺得看電影的課程都在幹什麼?
    • 因為看過課綱,有跟其他的電影課程比較,覺得這堂課課綱內容(紀錄片之夜)的片單很棒,很多是自己沒看過的片,紀錄片也是自己也比較少接觸,另外是價格吧(笑),以前在學校內看過的電影比較教條(較為正向的價值觀),老師多數也是具有教育意義的片子,快樂結局無法滿足我,所以需要新的想法與刺激。
    • 以為單純的電影賞課程,有老師會帶領大家 深入導讀電影,並有知識性、系統性的講解電影,但沒有想到是「學員」看完後的分享。並延伸現在由學員分組、選片以及導讀。
    • 課程的戶外空間覺得很像過往露天電影的記憶。
  3. 為什麼會加入新莊映畫?又為什麼會留下來?
    • 因為度度帶的方式很驚豔,選的片子也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會一樣的片,大家想法不一樣,大家的討論會激盪,比較真實?這樣帶領方式很喜歡、很厲害,可以自由、放心講出自己的想法。因為加入新莊映畫時,開始都會想猜作者真正的意圖(正確答案),但你被告知「超譯」允許時,在歷經多堂課的討論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已經脫離這個框架了,這過程很享受與吸引人的。
    • 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跟其他人分享,以前看電影的分享是比較親近的人,但現在可以跟不同的人分享,反而能到聽到不同想法,大家的解讀都不一樣,可以拓展自己的想法,認同這樣的方式。於是願意繼續努力。
    • 距離家裡最近的"類電影院"(與到南亞林口、泰山廠區的電影院)
  4. 在新莊映畫到底在學什麼?可以具體說明嗎?
    • 來社大有趣一點,分享重於學習。雖然有些學員會有目的性的學習,但整體的課堂的感受是分享重於學習,因為分享的開心,就會整個學習變得很開心。如果只為目的性學習的話,在社大待不久。
    • 學習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說出來。
    • 有在學什麼?覺得模糊,但感覺好像是挑戰一些自己沒有接觸過的類型,嘗試讓自己分享感覺,彼此激盪。(嘗試不一樣,並非是知識學習)
    • 不必在意在這堂課你學到什麼,認為不要拿學分或結業證明
    • 來社大是跟你興趣相近,來社大是跟人相處
    • 看電影本身就是一個收穫,不需要某種目的性
  5. 你覺得新莊映畫中所談的「公共性」到底是什麼?或者說一個看電影的社大社團需要有「公共性」嗎?你理解的「公共性」是什麼?
    • 在參加社大攝影課時,不會想過課程與公共性的關係。雖然知道有,但真的沒有感覺。但覺得新莊映畫與公共性有相關耶,例如:露天放映的巡迴,推廣我們認為的好電影。其實上一點年紀的人真的沒有再去看電影的經驗,有些人因為生活中有許多雜事錯過看電影。推廣到社區就是公共性,固定跟一個社區合作深化,就有機會可以改變社區內部的觀影口味,可以建立新莊映畫的基本咖。
    • 另外,生命故事、記憶收集,是度度放心把事情交給我們,畢竟當習慣分享後,其實你很容易就起頭,引導,雖然不全都是電影,但都可以操作看看。
    • 老實說我不知道「公共性」是什麼?安在新莊映畫有點多餘,這個社群因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紓壓,對學員而言是具有意義的,比起去外面放電影更好,我們走進社區服務能帶來的改變很微小。公共性能不能長在彼此身上?
    • 無法理解「公共性」一詞,是某種普遍價值嗎?是指某種公共治理政策推動的嗎?

透過訪問學員,可以了解下面幾點

  • 學習不一定是主要的,如何分享與傾聽其人的想法是重要的。
  • 課程具備某種自由度。(自己選片、導讀)
  • 觀看不同的影片、分享自己觀點是一種挑戰
  • 對公共性(公共行動)的想像,有不同態度,但共同喜歡大家一起做事。

身為帶領者的度度老師(我),目前有幾點隨想

  • 在課程裡開放分享的自由度,是建構安全的空間的要素之一,多元價值必須被呈現。
  • 嘗試讓學員參與課程規劃與治理,建立課程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連結
  • 如何提高學員挑戰參與課程、行動的壓力,但又不會產生放棄、挫折的想法
  • 加強參與課程規劃、治理,維持學習團體/社群的「公共性」,其要點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公共行動是某種「實踐」,第一階段是連結學員彼此、拓展生命經驗,才能對於在地社區的生活有新的想像。
  •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路徑:家庭生活-社大場域-在地社區;身為中間平台的我們,應該要做如何讓學員的學習能量,除了改變自己與家庭生活之外,引導至在地社區(重點不是改變社會),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3vp-U2ZQkEY


【議程20】

軟體雲端化的衝擊與影響

主持人: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副教授

與談人:胡崇偉/開放文化基金會顧問

軟體雲端化風險

與談人簡介

  • 資訊人權貴:玩具烏托邦
  • 馬兒:Python 的推廣記錄 、 用 Python 雲端工具玩變臉遊戲

投票熱身

  1. 你覺得軟體像什麼?
  2. 有在用這幾個 apps 嗎?
  3. 多常用向量繪圖工具?
  4. 你對生物辨識解鎖的態度?
  5. 有沒有被軟體誘導改用同app不同平臺版本的經驗? (填app名稱,非個人大名)

如果不小心開了第六個空白新分頁沒關係,丟著別理它。

自學與群學

  • M:島島阿學: Knowing, Being, Doing
  • M:2000年為了自學尋求開源專案: 想到什麼就找什麼
  • M:從安裝當作自學起點: 找到什麼就用什麼
  • M:從社群討論開始練習: 有什麼就讀什麼
  • M:網站技術+物件資料庫=數位學習教材平台
  • M:機器學習+雲端運算=寓教於樂的工具
  • M:台灣的 Python 臉書社群: 少什麼就創什麼
  • M:PyCon Taiwan 十年回顧: 做了什麼就擁有什麼
  • M:PyCon Taiwan 2021: 分享能引發新的可能
  • M:跟著志工夥伴一起群學

投票回顧

不該放上雲端的事

  • 被上雲端的相片與影片: Camera 360、美圖秀秀、 小影
  • Adobe委內瑞拉事件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3508
  • 何謂正版? 序號 vs 帳號? 買斷 vs 訂閱(租用)
  • 廠商關心的事 != 用戶關心的事 (投票回顧)
  • Adobe 的產品與文化
  • 每個人都用得到 inkscape: 阿貴的繪圖工具箱、62078 蘋果後門、 sozi 簡報

必須用雲端的事: 公有雲 vs 私有雲

  • excel vs google sheet vs ethercalc
word vs google doc vs hackmd
超細功能及排版 vs 折衷 vs 合作共筆及自主
  • 那 jamboard 呢? 下賊船的代價
  • zoom vs jitsi
  • 線上教學系統 (TronClass vs moodle)
  • 公有雲 vs 私有雲
  •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雲端的真正好處: 人的互動合作

  • 從百科到地圖到軟體 [而且軟體不只是商品或工具!]

請移駕至下一個議程: 國際接軌 ( 密碼:nlAgendaX ) 補充資料 貴哥的節慾手機資安與隱私策略 程式碼就是法律使用者有監督之責 The Expansion of Algorithmic Governance: From Code is Law to Law is Code Fingerprints are Usernames, not Passwords、 Fingerprints are not passwords、 生物辨識: 隱私之害、 國家機器的最愛 Is Software Property?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fOefqVUdk74


【議程21】

資訊應用國際接軌的迷失

主持人:江易原/開南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翁佳驥/文件基金會(LibreOffice 法人代表)董事會副主席

資訊應用國際接軌的迷失

-- 與國際接軌 不是 跟國際「大廠」接軌

1. 過去完成了什麼 2007-2012

阿原的學經歷: https://iychiang1809-home.blogspot.com/2014/01/education-andtraining.html
2003 年出國前首次嘗試 Linux ,後來放棄。 2005-10 嘗試 Linux 及全面改用 Openoffice.org ( 比行政院 ODF 政策早了十年。 )
2006-02-14 ,全面改用 Linux 到今天( 2021-06-19 )。阿原非資訊背景全面使用 Linux ,屬於特殊稀有變異種。
2007-02 翻譯平面化學繪圖軟體 Bkchem (2007-08 博士班口試,九月回到台灣 )
2008 -2012 參與國內自由教材編輯,參與翻譯 PhET 等。因為個人工作因素,減少投入這領域。
2013 年開始拍攝食品檢驗實驗影片,以自由授權公開。
自由授權 + 數位工具= 讓使用者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及版權的限制
他們(開放式課程主導者)絕對不承認自己走錯路,他 們複製美國的模式,就是在玩開放式課程。
所以阿原說,是我們在平行時空

2. 最近完成什麼

翻譯 Codex 資料。 Codex 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屬於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制定食品相關標準與指引, 也是國內衛生單位制定食品法規時主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1. 依照 FAO 的資料版權說明,其公開的資料,是自由授權 CC-BY-NC 3.0 。

所以我們使用或翻譯時,可以直接使用,不用事先取得同意,除非預計有在授權之外用途。 例如本小組,寫信給位於義大利 Codex 總部, 3/25 回信出布同意授權給我們寫書進行商業 用途(我們將回饋 10% 的費用) 題外話:我們已經在食品領域說明這部份會同步公開電子檔,所以可以不用買書。賣書賺錢的 模式好像是用諾曼第登錄的思維與武器,在 2021 年打小國可以,面對無人機與衛星作戰, 是相差十萬八千里。讓有用的食品資訊流通是我們小組主要目的,賣書賺錢是副產品。

  1. 我們小組先後完成「食品衛生一般原則」、「食品過敏原管理」之翻譯,請讀者到這裡

下載 2020/12/02 下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2020-11-23 最新版 食品衛生一般原則 General Principles of Food Hygiene (CXC 1-19690) 包含 GHP 及 HACCP https://iychiang1809.blogspot.com/2020/12/2020-11-23-general-principles-of-food.html

2020-03 開始,因為肺炎,所以教育部要求準備線上課程 加上有人建議阿原使用 OBS ( 開源軟體 ) ,所以從 2020-03 到昨天,校內課程及校外演講 錄影直播,全部公開,目前在 Youtube ,未來會在 LBRY 而先前的 PhET ,目前由我們的夥伴接 手,也是稍後的與談人,阿原心目中的傳奇 人物,翁佳驥 兄 現在把時間交給翁兄

3. 有趣的軟體及應用

化學軟體 玩法很多,稍後介紹 1. 自由授權,線上使用 網址 molview.org ( 自學、教學、研究 ) 2. 沒有版權 Pubchem ( 自學略難、研究為主 ) 3. 有趣的軟體及應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ys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rbic_acid 這兩個是什麼分子? 透過軟體,畫圖找解答 (一個胺基酸,一個是常見食品防腐劑)

畫圖找化學資料? 怎麼做? 透過這個網頁應用,畫出化學式,可以自動搜尋是什麼化學物質
這功能很強國中生到大學教授、研究員都可以使用
AGPL 授權

Pubchem 是 Pubmed的弟弟 是美國 NLM 的資料庫之一,沒有版權
功能爆強,對自學看情況,對研究生以上的使用者比較適合

這些化學應用軟體不只免費,還是開放原始碼 而且作者通常很開放心胸,願意跟國際使用者交流

4. 直播錄影軟體 OBS 製作教材

客車:載人 貨車:載貨


客車與貨車兩者定位不同,不能說誰好誰壞

會議軟體與直播錄影軟體也是,定位不同。 Jitsi/google meet/MS Teams: 線上會議軟體,可以即時討論, 但是不適合用來拍攝課程教學,尤其是實驗示範。 OBS :阿原完成測試 -- 多鏡頭、雙人麥克風、多視窗

  1. 背景是簡報搭配手寫板現寫筆記
  2. 小畫面是人頭像
  3. 大畫面是預計表達內容的特寫

  1. 背景是實驗內容說明
  2. 小畫面看全貌操作
  3. 大畫面特寫細節

這樣的模式,適合給學生或食品業者學習用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Zq72Dpd_P7c


【議程22】

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

主持人:黃一晉/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 共同發起人

與談人:黃士溥/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 共同發起人,CEO@CTO.tw

與談人:陳哲雋/建國高中資訊教師

108 課綱以「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規劃,提供給了學生適性學習的可能;但在高中階段其實不乏早已確定志向的學生,若有機會提供特別的教育環境給資訊專才的學生,真的這樣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與養成在你的心中是什麼樣的想像呢?
「臺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是正在向臺北市教育局申請的實驗教育機構,目標是提供資訊專才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另一項就學選擇,詳細歡迎參考說明會錄影 https://youtu.be/EUYXTGgAqhg
講者:
  • 主持人:
    Denny Huang 黃一晉(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 共同發起人)
  • 與談人:
    黃士溥(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 共同發起人,CEO@CTO.tw)
    陳哲雋(建國高中資訊教師)
議程影片連結:https://youtu.be/r8BmJdqq_0Q

【議程23】

維基媒體專案創新教育

主持人:朱庭宏/維基數據台中地方學專題聚會主持人

與談人:劉健豐/維基數據新北地方學專題聚會主持人

Outline

  • 維基數據與地方學
  • 運算思維
  • 開放資料與生活
  • 創新教育場域教學工具 (Wikidata、OSM、VSCODE…)
  • 維基教育教案實例分析及經驗分享
  • 討論時間

維基數據與地方學

維基數據地方學專題社群介紹

計畫介紹
Wikidata 地方學專題聚會,是第一個Wikidata Taiwan 社群的主題性編輯聚會。在 2019年末由幾位對於地方學有研究興趣的參與者與社群共同討論後,發現地方學資料以結構化方式呈現的比例非常稀少;使得臺灣雖然有大量的地方學資料釋出,但是在結構化領域上卻依然從缺,因此在經過籌備後決定以地方志為主要參考書目,搭配實體走讀等活動所產出的數位媒體檔案,將地方學資料轉進Wikidata 與相關維基姊妹計畫。透過這樣的方式擴展地方學研究的可能性,也能透過結構化的方式創造資料應用的新想像。
  1. 2021年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Taiwan/Wikidata_Taiwan/2021
  2. 2020年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Taiwan/Wikidata_Taiwan/2020

Wikidata地方學專題活動

  • 台中神社維基考察團
  • 維基愛地球
  • GLAM
  • 刑務所官舍群考察團
  • Wikidata @ gov大松
  • SITCON、COSCUP分享

維基數據地方學社群經驗分享時間

地方學資料結構化優點

  • 方便查詢
  • 可快速連接到其他維基專案
  • 可顯示於表格中
  • 資料可共享,減少資料儲存空間 (如共用相同的屬性)

運算思維

而運算思維有那些步驟呢?
(一)拆解
  • 把大的問題變小的問題,但小的問題間要能互相關聯
  • 有簡至繁解決
  • 如果問題各自獨立,那就麻煩大了,本來一個問題就衍伸更多問題
(二)類比
  • 解相似問題
  • 例:
    請由小到大依序排列1,9,5,7,3 請由小到大依序排列2,8,6,10,4
    這兩個問題皆是排序問題,故可以用相同演算法來處理如: 氣泡排序法
    1,5,9,7,3
    1,5,7,9,3
    1,5,7,3,9 (第一回合結束)
    1,5,3,7,9
    1,3,5,7,9 (第二回合結束,排序終了)
(三)抽象
  • 資訊夠用就好
  • 如:
    飲料機裡有5瓶可樂,貨車上有1箱可樂,補貨員又補了5瓶可樂,這樣飲料機裡面共幾瓶可樂?
    因送貨員及貨車上的可樂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所以可簡化為
    飲料機裡有5瓶可樂,又補了5瓶,裡面共幾瓶可樂?
    答案一樣相同
(四)演算法
  • 明確訂出解決方案,並對問題進行建模
    如剛才例子即是把原數量加上增加的量就是剩餘量數學建模則是用數學的方式進行表述
    如 x+5=y
    再將其轉換為虛擬碼或程式
    var x=5
    x=x+5
    console.log(x+’瓶可樂’)
    >> 10瓶可樂

開放資料與生活

Q: 最近有甚麼社會議題跟這個有關? 要如何用資訊

你會發現政府資料開放平台跟聯合國的17項有部分是相符的

開放資料鏈結

台灣百年地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政府資訊公開平台及其 API 之介紹
  • 有些提供用 Open API 存取
  • 有些提供csv, xml, json 等格式下載
  • 有些需申請授權碼
  • 有些要付費

台中市開放資料及其 API 之介紹

https://datacenter.taichung.gov.tw/swagger/api-docs/#/

創新教育場域教學工具

問題導向學習(PBL)

教育現場可以使用的軟體

  1. HackMD: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共筆用的線上工具
  2. VSCode: 開源 IDE,跨平台,支援很多套件
  3. Github: 基於git 版控的線上 source code 代管平台,用於追蹤學生修改的內容。 學生沒有錢, 專案如何上線?
  4. Google Web Designer: UI設計,類似Adobe XD
(一)開放授權之教材資源分享
  1. MDN: 網站前端開發免費開放教材(社群夥伴有翻譯中文版)
  2. Bootstrap官網: 前端css框架教學
  3. Vue.js 官網: 前端js框架教學
(二)開放授權之教材資源分享
Font Awesome:
(三)開放授權之教材資源分享
  • 維基百科線上訓練:
    1. 新手線上訓練:一篇簡短關於維基百科規則與如何編輯之概要介紹。
    2. 學生版線上訓練:此版本分為四部分,提供給教師作為學生編輯維基百科作業(英文)的教材,內容包含詳細的維基百科核心方針、初階與部分進階的編輯技巧。
      未來會持續開發更多給其他讀者的快速入門。 接續開發的訓練:
    3. 教師版線上訓練:提供想要給學生維基百科作業的教師參考,共分為四部分,內容包含詳細的維基百科核心方針、初階與部分進階的編輯技巧、以及設計與施用維基百科作業的經典教學行動方案介紹。
    4. 維基大使線上訓練:提供給學生和大使分四步走的培訓,內容包括維基核心價值觀,基本編輯技巧,以及完成維基任務的最佳實踐概覽。
開源軟體官方網站都有,但我要講的不是那些,而是….

其實你會發現有很多夥伴做了還不錯教材
ex:碧華國小智慧學習網
ex:新北市程式教育專區
ex:計畫網站上也有教材包
Case study
Case1: 只跟他們講架構,給他們MDN,要他們討論及 try and error 出

與其他相關標籤如何排列組合
Case2: 樹這個資料結構就可以發想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演算法
重點: 會發現程式教育比其他科目更容易做翻轉,因為他沒有標準答案,就已經符合不標準答案了,但老師要走下去引導

維基教育教案實例分析及經驗分享

實際在創新教學場域的情境在教案裡除了教材規劃、甚麼執行面那堆的制式 form 外,還需加入甚麼呢?五種開放:

  1. 開源軟體使用 ex: 應用 VS Code 學習程式設計 IDE 之操作
  2. 開放資料串接 ex: 資訊創新應用,鏈結政府資料公開平台,並協助XX社區解決OOO問題, 以落實USR
  3. 開放源始碼 ex: 學習使用Github 做版本管理,並佈署網頁。
  4. 開放教室(開放觀課)
  5. 開放講座: 由學生許願、邀請,與課程主軸有關的講者,並且於外面邀請社群攤位擺攤, 學生作品也要展覽
    ex: 業師協同教學(經費要夠)
    註: 最後一個非教案的內容,但可視實際情形自行決定

期末小型黑客松

這是一學期來最歡樂的活動了,問題就是剛講的社會議題、地方創生、永續發展題目自己發想。
  • 目的: 讓他們了解程式並非遙不可及,是可以跟生活結合,乃至於他們的專業,人文創意的學生,像之前維基數據跟藝術和地方學結合也是如此。:
  • 成效: 雖然是初心者,但加入他們專業後的網頁,讓網頁加入許多具有美感及創意的元素,並協助OO 社區進行行銷。

結論
整體課程設計要讓程式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希望學生了解資訊可以落地於生活中、開源是一種生活態度。藉由維基百科、維基數據、OSM整合來做為同學創作的工具,使的人文學系學生能夠在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門檻,應用資訊科技來打造行銷工具。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mEStvdS_X9U


【議程24】

從『家庭生態系統觀』看實驗教育中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

引言人:陳嫺霓/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與談人:張國彬/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家長代表

與談人:曲智鑛/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無界塾副塾長

與談人:曲俊芳/台北市立興雅國民中學 特教教師

與談人:張如杏/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理事長

從家庭系統觀看待實驗教育中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陳嫺霓

 

家庭韌性(resilience)系統觀點

系統觀點整合了從過去的內在力量觀點,與人際互動觀點。
強調家庭在特有文化背景脈絡下,當其面對逆境,能正向因應壓力、運用各項資源來解決問題,以維持家庭功能正常運作; 困境反而強化家庭的力量,使家人過得比以前更好。
家庭因應逆境一連串的歷程,都是家庭韌性的展現。

家庭韌性形成的三大關鍵

  1. 家庭信念系統:涵蓋價值觀、態度、偏見與假設,並受到成員的特質、時間因素或關鍵事件等影響。
  2. 家庭組織模式:包含彈性、凝聚力與社會資源三項範疇;強調家庭能動員家族、組織資源、處理壓力、調整組織結構,是有效處理危機,並因應長期逆境的方法。
  3. 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家人間的信念傳達、訊息交換、情緒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是否能清晰、開放分享、並合作解決。

小結

  • 每個人都是特殊的,每個人都有其優勢能力。
  • 協助家庭建立有韌力的 家庭信念系統、轉化正向意義的產生、樂觀的展望,超越逆境。

以家庭為中心與優勢觀點家庭工作/張如杏

特殊兒童對家庭影響

  • 沒有家庭準備好因應兒童障礙
  • 家庭初期夫妻關係尚未穩定、父母職角色受衝擊
  • 一般家庭:衝擊家庭關係動力,次系統
  • 兒童的出現與問題,增家庭壓力,也是家庭改變的契機

家庭的反應

  • 否認(漫長的歷程)
  • 憤怒無助—你們不了解…
  • 運用資源—尋求保證
  • 過多資訊—害怕做不夠
  • 月暈效果—怎麼不是我的孩子
  • 要特教嗎?至少學歷是保障
  • 如果我不在,誰可以照顧他(她)
  • 父母的失落歷程(要支持、討論、需要時間、隨著孩子成長有不同的擔心)

家庭需求

  1. 訊息的需要
  2. 被支持的需要
  3. 對家人說明
  4. 社區服務資源
  5. 財務的需要
  6. 家庭功能調整

過去--醫療模式

  • 家庭或父母是障礙的肇因、責備父母遺傳或照顧不良,忽略了社會環境與政策的影響
  • 障礙是由於家庭遺傳基因不良、母親懶惰、貧窮等因素而造成,所以專家介入家庭並改變家庭,對於家庭自主性與需求並沒有予以重視(Blacher與Hatton及Ferguson)

親職早期介入

  • Greenspan(2006)針對一般家庭提供親職教育,從初級預防與家庭建立夥伴關係
  • 減少標籤,提升家庭照顧嬰幼兒的能力
  • 對特殊家庭的合作可以盡早建立關係
  • 所有家庭都可能需要提升親職能力,不是只有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

3R+R

  • Remediate(重新調整):改變兒童讓家庭可以接受,短期介入調整兒童,讓父母比較好照顧
  • Redefinite(重新定義):改變父母對兒童的看法,面對兒童不如父母預期,例如特殊兒童,強化母親對於兒童的安全依附關係
  • Reeducate(重新教育):教導父母養育兒童,針對缺乏兒童發展知識的父母,例如新手父母、青少年父母
  • Reframe(重新建構)
    • 重新建構父母對於現況的看法
    • 對兒童不如期待(終生障礙)的看法:失落與遺憾,處理悲傷情緒
    • 務實討論未來目標、資源
    • 學習放手:父母需要成功經驗
    • 不同的個案不一定可以互相支持(家長團體的意義)

「以家庭基礎服務」(home-based services)

  • 家庭訪視可以完整地評估家庭、並看到家庭的實際全貌,讓全家人都可以參與,也讓家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呈現他們的關係。完整評估家庭福利需求。
  • 目前國內對發展遲緩兒童進行早期療育有提供到宅服務,就是由專業人員到家庭提供服務,因為必須評估家庭軟硬體,才能提供家庭適切的建議。

優勢觀點

  • 摒棄過去用病態缺陷觀點來診斷案主問題,以正向樂觀的態度、並聚焦在資源上而讓案主參與服務,以達到充權(陳香君,2011)。
  • Collins等人(2010, Ch6)優勢與韌力觀點均視家庭為有能力的,聚焦在家庭優勢,不是只看缺陷和問題。家庭和人的發展過程都會遇到壓力或危機,有韌力的家庭可以有效地因應,在短暫混亂之後得到新的穩定,家庭便得以繼續發揮功能。
  • 讓家庭釋放正向的能量,建立家庭克服逆境的能力。
  • 家庭韌力可以幫助家庭脫困而出、取得新的平衡,或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凝聚情感並正向因應。
  • 家庭是主角、是有能力的,社會工作的介入僅是配角;社工人員協助家庭發現其優勢後,就可以慢慢退出,讓家庭以自己的方式運作。

以家庭為中心的實務(family-center practice)

  • 家庭為兒童的生活中心,家庭功能不彰必然影響兒童成長。
  • 在20世紀初社工發展初期社工的重點就在兒童和家庭,1950年代社工界出現”family center”:
    1. 家庭被視為一個單位
    2. 告知家庭選擇、讓家庭做選擇
  • 限制:任何選擇都有限制,並不是要專業放棄他們的聲音,是家庭可以做決定,有些家庭需要協助做決定

「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ed)(

  • 關注焦點是家庭,將家庭視為一個單位、尊重家庭的選擇,關注家庭內與外的關係,以提升和豐富個人與家庭的生活品質,並重視家庭與生態環境互動(Hartman & Laird, 1983)。
  •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將問題焦點從個人轉移到家庭和社區,避免診斷引導服務。
  • 將疾病議題提升為家庭共同關注的議題,而減少對病人或家庭的責備。
  • 社工師看到的是家庭整體,而不是個人疾病。
  •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尊重家庭的選擇(特別是弱勢家庭或多重需求家庭),社工須耐心協助家庭從混亂的狀況中整理出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表達想法,然後協助他們逐步朝向目標。
  • 所有決定不能違法(例如獨留7歲以下兒童)
  • 星星知我心VS一碗麵

結語

  1. 家庭兩極化,家庭與專業的關係?
  2. 個別化、深入、長期與家庭工作,避免以量表去個別化
  3. 個別化家庭服務要長期工作,相信家庭走過混亂後可以長出新的樣貌

從系統觀看特殊學習需求學生/曲俊芳

特教鑑定定義篇

  • 行政邏輯是這樣的:鑑定→安置→就學輔導
  • 鑑定意味著:�確認特殊教育資格、�評估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需求�、建議適當安置場所
  • 安置意味者:依照結果,安排適當(或適性)的教育場所,並提供所需特殊教育
  • 就學輔導指:符合特教資格者,給予必要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或稱支持措施)�

特教鑑定資格篇

  • 依據特殊教育法第三條及第四條分為 身心障礙和資賦優異兩大類:
    1. 身心障礙分為: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 和其他障礙等13類。
    2. 資賦優異分為: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術性向資賦優異、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創造能力資賦優異、領導能力資賦優異和其他特殊才能資賦優異等6類。
    3. 雙殊生:身障資優 v. 資優身障

特教鑑定安置篇

  • 依據特殊教育法第十條及、十一條及第十二條:
    1. 實施分為四教育階段/教育場所:
      • 學前:醫院、家庭、幼兒園、社福機構特校幼兒部或其他
      • 國教:國小、國中、特殊學校或其他
      • 高中:高中職、特殊教育學校或其他
      • 高教及成教:專科以上學校或其他成教機構※少年矯正機構
    2. 設班(實施方式)分為三類:集中式特教班、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
    3. 時程彈性(年級安排)延長修業、提早入學或縮短修業

特教鑑定支持服務篇

  • 依據特殊教育法第三十三條,學校、幼兒園及社福機構應提供下列支持服務:
    1. 學習及生活人力協助(助理員或助理人員)
    2. 復健服務(又稱相關專業服務,如物治/職治/語言/心理/社工/職評等)
    3. 適性教材(簡化/減量/加深/加廣/加速/特需)
    4. 教育輔助器材(教育輔具)
    5. 校園無障礙環境
    6. 交通服務(交通車或交通費補助)
    7. 家庭支持服務(如獎補助金、親職諮詢……)
    8. 其他支持服務(如個管服務、行政支持、酌減人數、轉銜服務等)
    9. 第廿四條適用於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家及機構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

鑑定難題

  1. 轉介篇
    • 感知
    • 意願
    • 轉介量
    • 醫療介入
    • 普通教育成效
    • 一般輔導成效
  2. 人力篇
    • 教師負荷量
    • 多重角色
    • 專業訓練
    • 專業團隊
  3. 工具篇
    • 工具類型多
    • 信效度
    • 標準設定
  4. 標準篇
    • 跨縣市
    • 同縣市跨階段
    • 同縣市同階段

特殊學習需求實驗教育學生家長分享/張國彬

  1. 孟母三遷苦無果
    • 第一遷:國小三年級暑假
    • 第二遷:五年級下學期5月中旬
    • 第三遷:國中二年級上學期10月初
  2. 上窮碧落下黃泉
    • 與學校老師無數次討論行為及輔導策略
    • 兒童心智科就診
    • 申請身心障礙證明鑑定
    • 申請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及就學輔導
  3. 山窮水盡疑無路
    • 非學校型態個人實驗教育
    • 雙薪家庭的利與弊
    • 不按牌理出牌-另闢蹊徑
  4. 只緣身在此山中
    • 遲來的發現與體悟
    • 資源的匯聚與應用
    • 化被動為主動創造典範

實驗教育中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適應與支持/曲智鑛

講者介紹

曲智鑛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組碩士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博士班
  •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坊 創辦人
  •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
  • 臺北市無界塾自學機構 副塾長
  • 廣州星友同伴特教工作室 聯合創辦人
  • 上海彼岸之星特殊執教中心 聯合創辦人
陶璽工作室
  • 取其諧音「討喜」,希望原本不討人喜歡的孩子,能學會與自身的特質和平共處,和學校與社會融合。
  • 使命宣言:啟發潛能、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 孩子年齡層從6-30歲,主要以6-18歲學齡段為主。
  • 個別化學習、混齡的上課方式。
  • 週五住宿方案、寒暑假營隊活動。
  • 體驗式學習、自然情境教學與隨機教學。
  • 幫助拒(懼)學的孩子回歸校園。
著作:
  • 不孤單,一起走 : 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
  • 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 : 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
  • 星星的孩子其實可以更好 : 曲智鑛老師的27種自閉症特質實證本位訓練法,教出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溝通和工作能力

特殊教育

  • 1960年代去機構化與正常化訴求
    1. 美國民權運動
    2. 歐洲人權運動
  • 1970年代回歸主流的思潮
    1968年,著名的特殊教育學者L.M. Dunn提出了對當時特殊班的批評,包括
    (1)缺乏研究證明特殊班的績效比普通班好。
    (2)特殊班帶給學生負面標記。
    (3)特殊班內的學生大多數是少數種族或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容易引起歧視聯想,其中涉及鑑定方法的問題。
    他認為很多特殊生應可以在普通班學習,普通班教師亦可像特殊班教師一樣,提供適當的個別化教學。
  • 1980年代初期的普通教育革新
    1. Stainback(1984)首先提出合併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主張,他們認為所謂「隔離但均等」的二分反應不應存在,二元系統的運作是無效的,因為在二元系統的運作下,誰該歸於特殊教育系統,誰該歸於普通教育系統,這種作法助長了分類與標記,缺少有教育上的價值。而且在分類過程中,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經費及人力。
    2. 另一方面,二元系統易助長不必要的競爭和重複,若要獲致最大的教育成效,教育人員間應分享他們的專業並集合他們的資源,然而二元系統的模式卻阻撓了這種合作關係。就教育方案與學生需求的關係而言,教育方案應配合學生的需求,而非由學生配合教育方案的要求,但現今的作法卻本末倒置
  • 1990年代融合教育的興起
    1. 在單一的教育系統中,提供教育服務給所有學生。
    2. 199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薩拉曼卡宣言。
  • 2000年代完全融合的號角
    1. 2008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24條談:教育。
    2. 強調應確保於各級教育實行融合教育及終身學習,並要求符合完全融合的教育目標。
  • 台灣目前的現狀:體制的推力
    1. 融合教育仍陷於二元對立的矛盾
    2. 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一般生、特教生
    3. 一般教師、特教教師:特殊教育是誰的責任?
    4. 多元需求學生在體制內得不到個別化的支持
    5. 安置型態也不夠多元:特教學校、特教班、資源班

如何教特殊生?誰是特殊生!

  1. 回歸滿足個體的需求來思考
    • 學習問題
    • 人際問題
    • 情緒行為問題
  2. 特殊生為何不藥而癒?
    • 沒有立即的危險是不是就不是問題?
    • 標籤只是我們認識這群孩子的一種形式
    • 特殊教育服務只是其中一種選項
  3. 多元需求學生輔導支持模式
    • 不是除舊佈新、不是汰舊換新,而是去蕪存菁。
    • 如何善用體制內原有的特殊教育服務?
    • 如何強化實驗教育中的輔導支持系統?

教育是人的工作,再好的制度沒有好的人也是枉然。

  1. 實驗教育與體制內教育有不同嗎?
    • 體制內有一樣的制度(好的)
    • 體制內也可能有一樣的限制(不好的)
    • 實驗教育也是一種體制
    • 實驗教育有更大的彈性(好的)
    • 實驗教育但仍然有限制(不好的)
    • 每一間學校/實驗教育團體/家長都不同
    • 每一個老師都不同(教育是人的工作)
  2. 對實驗教育團體而言
    • 領導人對於特殊教育與特需學生的認識與重視
    • 特殊教育的概念與自身教育哲學的融合
    • 培養自身教師的特殊教育素養
    • 發展自身的特殊教育服務模式
    • 善用體制內既有的資源鞏固特教需求學生的權益
    • 不斷的回到學生需求來思考
  3. 實驗教育的特教資源與輔導機制
    • 界線不應該設在「學」或「非學」
    • 善用現有政府資源,連結可能的民間資源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無界、KIST、資策會
    • 讓需要特教服務的孩子得到他應得的
      團體內需要有意識的論述特殊教育
      用這些學生來檢視自己的教育哲學
      定期的個案研討(case study)
      教師持續增能:善用體制內的特教資源
  4. 制度面
    • 彈性排課、行政班的彈性(轉班)
    • 教輔整合:隨時可以入班(去除本位主義)
    • 移除標籤:“誰”才能做什麼“事”
    • 師生關係:建立一對一的個別化動習慣
  5. Mentor制度
    •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專屬的校內mentor
    • 固定學生晤談,並記錄孩子的學習狀況與需求
    • 期中家長晤談,增進親師溝通,協力輔導

實驗教育如何協助特殊生

  •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BTS的概念)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實踐能力為本的差異化教學
  • Mentor制度:師生間的一對一晤談、親師合作
  • 努力去除教師本位思考:普特合作
  • 教師熱忱:願意反覆調整、持續精進
  • 善用外界資源:醫療資源、體制內特教資源、民間資源
  • 教育選擇權的落實不僅僅是逃避體制教育應該回歸到孩子的個人化學習來思考
  • 啟發潛能,沒有一個孩子被放棄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HVio7V81MJY


【議程25】

鄉村小學的更多可能性

講者:王珂

背景資訊

時代浪潮

  •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2021年2月21日中國中央一號檔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2021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

美麗小學背景資訊

面臨的問題

  1. 標配空降 & 愛心飄浮
    • 在校園建設、硬體改造、教學用品等方面,一般只能接受自上而下的統一標配。公益項目與個人捐贈不少,但難以顧及到學校與孩子的個性化需求。
  2. 愛莫能助 & 自顧不暇
    • 如何滿足學校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老齡化明顯的鄉村教師群體,自身也沒有多少體驗,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3. 家人缺位 & 螢幕得寵
    • 由於客觀與主管的原因,家庭教育嚴重不足,孩子缺乏關愛與引導。而隨著智慧手機全面普及,遊戲、短視頻、線上社交則全面佔領校外時間。
  4. 鄉村振興與教育事業都離不開「人」,在經濟吸引力有限的情況下,偏鄉教育如何走出「人才陷阱」? 「託管辦學」可以是策略之一。

分眾美麗小學的解決方案

  1. 看見浪潮,也看見浪花,便能看見鄉村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也就離鄉村教育振興更近了一步。
  2. 美麗DNA:對於地球生命系統而言,造物主並沒有直接複製個體,而是通過DNA,將生命的觸角伸至整個星球。我們將學校視為複雜系統與生命體,且相信:在辦學領域,同樣存在超越地理環境、物質條件和文化背景的普適原則,它們會是構建一所美麗學校的核心,即美麗DNA——可以不斷複製、傳播、演變,並在不同的環境中構建出多元的美麗學校。
    • 持續迭代與創新
    • 關注個體,以人為本
    • 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
  3. 創新是路徑而並非目的,當一個學校有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必然能讓教育擁有了更多可能。更何況,人與人的互動,本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議程26】

大陸成人創新教育的探索與願景

講者:王勝

大陸成人創新教育的現況,這幾年發展非常的迅猛,可以從幾個維度來看這個問題:

(一)、內容維度
  1. 中央發佈很多命令或行政通知,對校外培訓機構(主要針對K-12),做了嚴格的控制與管理。導致部分校外培訓機構股價下跌,甚至出現融資失敗的現象。這個行業的振動是非常大的。
  2. 同時在成人教育板塊,反而是一片利好的消息,例如做公務員培訓的北京的中工教育集團,目的是怎麼考公務員(公務員培訓版塊),規模比K12的教育機構還要大,這是第一次讓公眾從體量上感受到大陸成人教育的龐大、公務員培訓包含考律師、考教師資格證……是一個很大的板塊。例如上海有專門做考幼兒教師資格證培訓的機構,在過去5年內發展成一個很龐大的培訓機構。但他沒有尋求上市,也沒有尋求公眾的信評度,他在他的細分領域內做的非常的巨無霸。
  3. 成人教育這個板塊在抓住社會需求之後,社會需求變成一種市場供;剛需的狀況下,他可以發展的非常迅速、非常的大。他需要的是在他的細分領域內做的非常專精。把政策的服益做好。
    • 與就業崗位直接掛鉤,如:公務員培訓、幼兒園教師培訓、律師培訓。
    • 新型的社會所需要的、所缺乏的培訓內容,如:家庭教育指導師、閱讀教育指導師。
    • 社會需求龐大、專業性教高、只靠學校教育培訓出的人才不夠的,如:心理諮詢師。
    • 與崗位需求(職業教育)相當的,如:廚師、汽車修理。
    • AI分析師、動漫設計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向高速發展。主要在大廠所在的位置、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等,公司相對集中的地方。
  4. 成人教育對象是大學生、就業之後,內容上蓬勃發展、需求旺盛,也是促進就業。
  5. 就政府角度,是支持、是鼓勵、是促進的,與K12的部分不同。因此很多做K12機構轉向成人教育的領域。
  6. 成人教育很多部分與職業教育是緊密相關的。
  7. 在未來5年之內可能催生向中工教育集團這樣龐大的組織。
  8. 工商管理(實用型無學歷),學歷教育的需求是少的,大部分都是有了本科文憑,參與的目的是希望取得一張證書,因為證書找到一個好的工作。
  9. 參與成人教育的年齡可分為二種,一種是有本科教育以後,參加的培訓。另一種是職業高中畢業以後,進入了工廠後的崗位培訓、智能培訓。需求遊龐大但熱門程度、新聞熱點不高,所以大部分對這個部分的了解不多。但這個部分,跟就業崗位、職業需求緊密相關。人數數量是龐大。中低收入的人比學AI、學心理諮詢、學家庭教育指導師這樣人人數上大得很多,但客單價相對的低。
  10. 出國教育,客單價很高,但人數比例很小。關注程度是高的。但市場是小的。
(二)、技術維度
  1. 技術的運用過去5年,在促進大陸成人教育的板塊上,起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2. 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內容的傳授、學習方式的改變、營銷方式的轉變、學員間關係維護的轉變等深刻的改變成人教育的板圖。
    • 教學內容的組織,從最早的網課(網路公開課)、國外的線上網課的做法,原來在線下講,錄下來搬到網路上去,如MOOK。這種方式不斷迭宕。現在已經逐步轉變到越來越適合在手機上學習、移動中學習,線上學習短頻快內容的轉變。對內容的切割、內容的重新編織、對培訓內容的重新組織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 例如原來的線下工作坊都在教人怎麼做溝通,教人怎麼做溝通如何在線上做,原來是不可想像的,一定都是線下做,才能讓學員真正的操練、操練中再來反饋、反饋之後教練再給你反饋後,能力才會慢慢提升。但是你在線上做,怎麼做?通過視頻的方式、人際互動的方式、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他也能做起來,但是只是需要把線下原來可能3個小時的工作坊,切割成很多短頻段的小模塊來進行操作。
      • 所以它對內容的重新組織及設計產生很大的影響。包括線上討論、ZOOM的使用、分群分組討論、大群開會、大群授課、小組討論後再回大群分享這種技術的運用,使得原本線上單向的培訓方式,已經變成充分互動交流的模式。很多技術便得線上互動、交流的的模式得以實現。
    • 學習社群的打造。學習者相互之間的關係,在培訓過程,尤其成人教育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如何利用技術實現人和人之間學習的的交往關係的轉變,社群打造的技術,也產生至大的影響。無論是打卡制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交作業的模式……等等成人教育的學習方式。
    • 營銷模式
      • 社區營銷、公司運營方式都在變化。比如上海高維學堂,專門做企業專門人材培訓,這個公司目前也已經做了有5年的時間,但是這間公司有幾十名員工,在做中小企業的管理培訓,這5年期間,幾十名員工他們沒有辦公室,所有的人員都是在手機上辦公、手機上發佈培訓訊息、手機上招募學員、手機上組織學員到某一個線下去培訓,當然也包括線上培訓。
      • 例如星期三下午2點到5點,到某某大廈來參加某某組織的培訓,那麼在那個時候,負責培訓的那個員工可能會到現場組織會場跟外部請來的教練、培訓師,一起把學員講好,然後就散掉。因為學員的付款、後續服務、發票……等等,全部在線上執行。你沒想到一個公司做了5年,中小企業服務的板圖那麼大,沒有一間辦公室,全部在家上班、全部行動上班。這完全是成人教育的培訓都發生具大的變化。比如混沌大學也是,也是完成線上的模式。所以它完全改變成人教育模式的板塊。
      • 包括現在在微信群裡搞各式的讀書會,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其實是成人教育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板塊,那麼我們百特也組織過好幾次讀書會。讀書會模式通過打卡、通過讀書會的考驗,讓成人教育很快的開展。那麼它的價格也隨之低廉、變得很便宜、變得很高效。
      • 因為運營成本低,它整個的效率都提高。減去每個人都要到現場這種麻煩。微信群讀書會的成員很多可能都不在同一個城市,所以它使得很多溝通交流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這就是以前不可想像的。
      • 現在的網路學習、包括抖音、包括快手、透過小紅書來學習,成人教育的內容,從交付形式上、線下的形式、線上線下融合的形式、純粹線上的形式、還有線上短視頻的形式(這二年成人教育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形式),也是技術改變改變了很多很多的東西,你通過小紅書、通過抖音去某一個專項進行學習,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生命的習慣。而且這種方式很大的好處在於內容本身當然要專門訂制成短小精幹的小視頻,很大的好處是讓很多的低收入人群,跟你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學習是同頻的、是平等的、有同等機會的。你只要打開小紅書,你找、你找到了就是你找到了,你就能學了,沒有其他的侷限性不能學。包括讀書會,你在網絡的讀書會,你買本電子書你馬上就能讀了、你馬上就能看了。你也不知道對方是誰,有可能是億萬富翁、有可能是一個家庭主婦、也可能是個工人,都沒有關係。就是在平權這個問題上,平等機會上來講,技術的使用在成人教育板塊上非常的顯著。包括這幾年,凡人讀書會,買一個年卡299元,裡面的書免費的聽、電子書免費的看(有些需要另外付費才能聽、看完整版),得到、喜馬拉雅……等等也是,都是現在成人教育創新的模式。
      • 它使得許許多多的人,他得以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在自己可以把控的時間裡面,可以學習、隨時學習、反覆學習、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起學習。那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能不在你身邊,在網上某個地方。這些都是過去成人教育在大陸產生最重大的變化。我身邊好多的人,他們可能不看書,他們可能長年不看一本書,但他可能會聽書、每天都聽書。他可能是家庭主婦,邊做家務一邊聽書、一邊開車一邊聽書,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當然聽書是一個淺學習,他的學習程度不高,與其關注他不是深度學習,但起碼他在學習了,這是成人教育一個重要的內容。要不是這個形式,要不他在開車,他怎麼看書?這種形式的創新,讓很多的成人教育獲得更大的機會開展自己的學習,並且它的內容又得到具大的豐富。因為你在線上的內容,無論是看視頻、還是聽音頻、還是看電子書,可以說內容饾富多樣。
      • 以前你參加線下培訓,你必須去,你參加跳舞你沒辦去,那你辦法參加這個學習;參加了一個健身訓練,你沒辦法做另外一個事情,現在,你想學的很多東西,在線下你都可以去無論是短視頻、音頻、電子書,你都可以去接觸到。其實從內容上豐富度而言,也是其大的豐富。這些都是成人創新因為技術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促進了成人教育豐富及高速的發展。
      • 包括我們說國內的社區大學/社區學院,除了有職業層面的教育培訓之外,很多都是老人大學,很多年輕人是不會到社區大學去學的。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大學在大陸有一些、不多,總的來說經營的不是特別好,這跟他內容的創新、形式的創新、運營模式過重是有很大的關係,你一旦在線下,你的運營模式很重、成本就很高,而且受制有關部門的監管就很大,無論從內容上講、形式上講、財政上講,都很難成立。所以社區大學的發展並不快,但有一些,但不會特別多,沒聽到什麼特別著名的,或特別好的社區大學。
      • 但線下的這程培訓,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成人教育中很大的一塊,除了線上之外,就是遊學的存在。有計畫的遊學,有計畫的線下讀書會、分享會、工作坊,這個還是有很多,這個一旦疫情過去,消停下來的時候,這個的發展還是有龐大的市場的,這是人和人交往學習的最基礎的形式,不可能用線上全部來取代。從創新角度講,我們只能說,過去這麼多年來,成人教育的在教育方式上線下教育,他的創新只是在內容可能貼近實際的需要,從形式上講,互動性在非常的增強,它在像過去上面一個專家,下面上百人上千人的的講座的東西,越來越不受歡迎,越來越強調這種2、30人的,深度互動的交流,這程深度互動的工作坊形式的培訓越來越受歡迎。比方在上海我們有這種舞蹈培訓,戲劇、故事工作坊……,這些都是需要在線下深度交流的,這種工作坊也是蓬勃發展,這也是這些年來成人教育創新的內容。這是在線下板塊中沒辦法被線上課程所取代的。但是這程形式都沒辦法做到很大,它都是小而美的存在。目前還找不到一個非常大的形式、非常大的教育集團。
(三)、證書維度
  1. 另外一個就是它的認證機制,也就是它的培訓效果,它怎麼去認定上,所有的教育它都需要有一個評估的,它評估他的效果的評估等等,這些更多的沒辦法標準化測試,還是透過個性他的培訓功能方的、跟學員討論的方式……等等來實現它的教育效果的認證。所以它有的是有證書,有的需要是更多自己的感受、市場的選擇……等等。常然在岡位培訓之中跟就業直接相關的成人培訓部分,它能否促進被培訓者找到工作,它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當然有些人是不是覺得需要一個大學的證書,或是國家的教育部或勞動人事部發的證書,有證書便於他找工作,這是另外一說啦。那個也是成人教育中非常需要的一個部分。
  2. K12教育的打擊,導致聽說很多的資本已經慢慢導向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的資本大戰,已經開始聞到硝煙的氣息,對成人教育會產生什麼革命性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
    • 大量的資本進來之後,成人教育的部分會不會產生更深刻的變化,催生像中工教育這樣的教育巨無霸,現在還不好說。
    • 因為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這種技術湧入到成人教育的板塊之後,成人教育的個性化發展,在技術的推動下,它的個性化的訂製,個性化的過程性的評估、結果的分享、教學過程的重新再造,這個部分我覺得可能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但目前在這方面做的特別好的機構並不太多,但是未來3、5年很難講,因為資本的介入以及各種技術的應用,這種方面可能會產生深刻的變化。使得成人教育板塊的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組織、營銷,重新再造後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公司,這個行業的發展會很寬,這都是很有可能的。
    • 目前在這個板塊,在國內有一些行業的大會,在教培領域有一些組織專門做行業的會議,無論在上海、在北京、在廣東,都有這種很大的教育培訓的會議存在,來進行討論,在這方面可能可以感受到更多這方面的訊息。
  3. 在學歷教育部分,就是由高校提供的部分,屬於非市場化的面向,不在本次的討論之中。

【議程27】

創新教育社區集群效應的新探索

引言人:周子傾

與談人:莫一夫/先鋒教育深圳分校安格學院執行校長

與談人:倪偉燦

與談人:朱美蓉

與談人:劉紅藝

與談人:吳霞

创新教育学校教师现状调查











總結

  1. 相當多資深教師從體制內學校轉換軌道到創新教育學校
  2. 大部分創新教育學校教師都是新進入該領域
  1. 工作壓力依然存在,工作量最大的是上級安排的非教學任務,其次是對學生的溝通和管理
  2. 絕大多數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相當滿意
  3. 在關係中,與同事的關係相當好,其次是與自己的關係,排在最後的是與家長的關係
  1. 教師相信自己熟悉所教的每個學生
  2. 教師對自己的薪酬並不很滿意
  3. 教師在閱讀上面的投入並不多
  4. 教師最想要提升的是自身的思維能力
  5. 資深教師和新教師對學習的需求有偏差
  6. 現有學校提供的崗前培訓和教師培訓是有效的

待改進

  1. 擴大樣本量
  2. 更多的測量教師的培訓學習管道和效果
  3. 引入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教師的分析

【議程28】

創新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現狀調查

講者:郝偉恒

基本情況

 

工作情況





滿意度調查



學習情況




總結

  1. 相当多资深教师从体制内学校转换轨道到创新教育学校
  2. 大部分创新教育学校教师都是新进入该领域
  3. 工作压力依然存在,工作量最大的是上级安排的非教学任务,其次是对学生的沟通和管理
  4. 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相当满意
  5. 在关系中,与同事的关系相当好,其次是与自己的关系,排在最后的是与家长的关系
  6. 教师相信自己熟悉所教的每个学生
  7. 教师对自己的薪酬并不很满意
  8. 教师在阅读上面的投入并不多
  9. 教师最想要提升的是自身的思维能力
  10. 资深教师和新教师对学习的需求有偏差
  11. 现有学校提供的岗前培训和教师培训是有效的

待改進

  1. 扩大样本量
  2. 更多的测量教师的培训学习渠道和效果
  3. 引入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分析

【議程29】

從開放教育到常民政治,回應世界危機的跨界研究社群

主持人:楊逸帆/國發會教育地方創生

與談人: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古澤廣祐/綜合人間學會代表

從開放教育到常民政治

台灣曾有長達 38 年的戒嚴時期(1949~1987),戒嚴時期的社會遭到扭曲,一切都不正常,解嚴是潮流所趨。解嚴並不只是政治的正常化而已,同時需要大量的社會運動,去正常化台灣的各個方面。

大約在解嚴前幾年,當時台灣年輕人(現在老了)確認時機已到,政府已不可能再大量抓捕異議者,於是元氣淋漓地組織推進各路的社會運動:有環境保護、婦女平權、教育改革、工會運動、農民運動…等等,即使是貓狗等動物的權益,都有社會運動加以伸張。由於這個歷史機緣,台灣成為一個社會運動極為發達的國家。

這些社會運動有四方面的特性:

  1. 皆以人民能有正常合理的生活為出發點。
  2. 強調為子孫們保留一個適合人居的環境。
  3. 進行社會治理變革的前導性倡議。
  4. 想成就一個尊重所有人的多元社會。

在戒嚴時期,台灣在政治與社會變革的主要倡議由文官提出,但是在解嚴之後,文官提出的治理新倡議,時常以失敗告終,社會治理變革的倡議改由社運團體提出:由社運團體和人民長期溝通,並且不斷修正倡議方案的可行性。當人民開始了解並接受這些倡議之後,同時實踐方案經過多番修改變得較為可行,再由文官收割,推出政府版本的執行方案,並成為文官的政績。這種模式有一個優點:即文官不用承擔倡議失敗的政治風險。

事情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1. 人民之中的意見領袖,經歷過帶領社會走出戒嚴,已經變得非常「不乖」,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改變社會,不會追隨政治人物。這使得政治人物面臨「刁民遍地,官不聊生」的局面,文官如果隨意依自己意見推出新的治理倡議,失敗風險極高。
  2. 當今掌權的文官在三十幾年前也是青年,和帶領台灣走出戒嚴的社運領袖們,曾經有過深厚的交誼,也能溝通意見。

丁丁自己就是個「教育社會運動」的老兵,循上述模式參與的親身經歷就有:(以下不必詳細翻譯成日文,舉一個例子即可)

  1. 廢除大學共同必修學分表。
  2. 廢除以特定師範院校培育師資,讓普通大學也可培育師資,削弱政府對教師培育與聘用的控制。
  3. 推動教師可以合法組織教師團體,這在戒嚴時期是禁止的。
  4. 推動公立學校教師與公務員分途,成為受聘的專業人士,不受文官指揮。
  5. 推動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
  6. 廢除中小學由政府編輯教科用書,改成由民間編輯,老師選用。
  7. 推動立法保障政府以其收入的 23% 做為教育經費。
  8. 立法讓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基本補助依公式計算,沒有主持文官的任意性。
  9. 立法讓中央政府的各種專案補助,須經過獨立委員會的審議,降低主持文官的任意性。
  10. 敦促政府推動以「校本課程」為基底的九年一貫課程。
  11. 敦促政府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12. 參與一○八課綱的制定與實施,大力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
  13. 推動立法,賦與人民可以起草國家課綱的權力。
  14. 推動立法,讓人民可以自己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15. 推動「自主學習典範」並且發展出完整的工具箱。
  16. 推動「自主學習典範」橋接進入到體制學校教育,逐步取代過去三百年來,工業化式、流水線式、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育典範」。
  17. 讓人民在類似城堡的「機構」中學習,走向讓人民在社會「網絡」中學習––開門辦教育。

但美好的事物總有結束的時候,目前台灣的教育社會運動,正面臨一次巨大的斷裂: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對教育社運沒有興趣,他們有自己的世代,有自己世代的特殊問題,老一輩的社運世代和年輕世代之間,合作的並不好。這是台灣社運界正在思考的深刻問題:過往以社會運動驅動的社會前進,還能持續下去嗎?有需要持續下去嗎?還是會有新的模式興起,並且可以由年輕世代良好運作?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開放教育(開かれた教育)から常民政治(庶民化政治)へ

丁志仁(TING-CHI-REN ティン・ヅ・レン)
振鐸学会理事長・福留子孫ネットワーク招集人

台湾は38年間の戒厳令の時代(1949年〜1987年)があり、社会が歪み、すべてが異常だったため、戒厳令を解除するは大勢の赴くところ、人心の向かうところになってしまった。 戒厳令を解除するため、政治的な正常化だけでなく、台湾のあらゆる側面を正常化する大規模な社会運動が必要とされた。

戒厳令解除の数年前、その時台湾の若者(今は歳取った)は、政府が反体制派を大量に逮捕できない時代は遂に来たのをわかり、環境保護、女性の同権、教育改革、労働組合運動、農民運動など様々な社会運動を組織して推進した。このような歴史的機会があったからこそ、台湾は社会運動が非常に発達した国になった。これらの社会運動は四つの側面で特徴づけられる:

  1. それらはすべて、人々が普通で合理的な生活を送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いう考えから始まった。
  2. 将来の世代のために居住可能な環境を残すことに重点を置いてた。
  3. ソーシャルガバナンスの変革に向けた先駆的な取り組みを提唱した。
  4. すべての人を尊重する多元的な社会を実現したいと考えていた。

戒厳令期間中、台湾の政治的・社会的変革のための主要なイニシアティブは文官によって行われていたが、戒厳令解除後、文官によって行われた新しいガバナンスのイニシアティブはしばしば失敗に終わって、むしろ社会運動団体の方がガバナンス改革をリードしているとは言える。何故なら、社会運動団体は改革について、常に庶民と話し合っていて、提案を修正し合っているのであるから。それで改革の取り組みを人々に理解してもらい、受け入れてもらうことから始め、提案が何度も修正されて、より実現可能になった後、それらは文官によって収穫され、政府版の実行計画に導入させ、文官の政治的な業績となる。このモデルには、イニシアティブの提案が失敗となる政治的リスクを「負わなくて良い」という利点がある。

このような状況になった理由は、二つある:

  1. 民衆の中のオピニオンリーダーたちは、戒厳令から社会を導いた経験から、「自分たちが社会を変えられる」と感じ、政治家には従わないほどの「お行儀の悪さ」を身につけていた。 そのため、政治家は「刁民遍地(手に負えない人たちがあちこちにいて)、『官』不聊生(官僚が安心して暮らせない)」という状況に直面し、文官は自分の意見に従って勝手に新しいガバナンスの取り組みを導入すると失敗するリスクが高いという状況になってしまった。
  2. 今、権力を握っている官僚たちも、30年ほど前には若者であり、台湾を戒厳令から解放させた社会運動のリーダーたちと深い友情で結ばれ、意見交換が上手く行ける。

ティンティン(訳註:丁理事長が呼ばれるニックネーム)自身も「教育社会運動」のベテランであり、上記のモデルに従った個人的な社会改革経験は次の実例がある:

  1. 全国大学共通の必須単位リストの廃止*。
  2. 特定の教員養成大学による教員養成を廃止し、一般の大学でも教員を養成できるようにして、政府による教員養成・採用の管理を弱める*。
  3. 戒厳令時代には禁止されていた教師のグループの合法的な結成を促進する*。
  4. 公立学校の教師を公務員から分離し、専門家として雇用し、官僚・公務員の指示に従わないようにすることを推進する*。
  5. 初等・中等教育機関の校長の選抜システムを推進する*。
  6. 初等・中等教育における政府編集の教科書の使用を廃止し、民間の編集者と教師に置き換える*。
  7. 法案を推進し、政府が歳入の23%を教育に費やすようにした。
  8. 中央政府から地方政府への基礎的な補助金は、主席事務官の恣意性を排除した計算式に基づいて算出されることを法制化する。
  9. 様々なプロジェクトに対する中央政府の補助金を、独立した委員会の精査の対象とすることを法制化し、主宰する文官の恣意性を減らす。
  10. 法案を推進し、国民にナショナル・カリキュラム(日本の場合=学習指導要領)を起草する権限を与えた。
  11. 法案を推進し、自分のニーズに合った教育を自分で作れるようにした。
  12. 「自己主導型学習パラダイム」を推進し、完全なツールキットを開発する。
  13. 過去三百年間の工業化された、生産ライン型、教師が学習者を統制する「伝統的な教育のパラダイム」に代わって、「自己主導型学習のパラダイム」を推進し、制度的な学校教育に橋渡しする。
  14. 人々は「城のような施設で学ぶ」から、社会的ネットワークの中での学ぶ、つまりオープンドア教育へと移行していきます。

しかし、すべての良いことには終わりがあるもので、台湾の教育・社会運動は今、大きな区切りを迎えている。三十歳以下の若者は教育・社会運動に関心がなく、自分たちの世代には自分たちの世代の特別な問題があり、社会運動の年配世代と若い世代との協力関係は良好ではない。 これは、台湾の社会運動界が考えている深遠な問題である。つまり、過去の社会運動が主導していた社会的進歩は維持できるのか? 続ける必要性があるのか? それとも、若い世代がうまく運営できるような新しいモデルが登場するのか?待ってみましょう。

  • 註:戒厳令時代において、独裁政府が教育を統制する「伝動用チェーン」を「切る」こと。

台灣福留子孫願景

-----宜居國土-----
  1. 人口穩定在 1500 萬, 300 萬戶。分布在約 1000 個低碳排的生態村中。能源、淡水、糧食都不算緊張。
  2. 人口大多居住在 1000 公尺以下的國土內, 1000 公尺以上的國土,基本不開發。以此為基礎治河,再以尊重河川水道為基礎,決定聚居地,所以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問題。
    -----轉換能源基礎-----
  3. 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 建立智慧電網,人人發電給人人用。
    • 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各家戶都有充裕的能源支援自造活動。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基本收入是能源而非成品,人民仍須「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
    • 電費、水費合理化。但因為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所以合理電價並不會使窮人生活難過,但卻會抑制水電的浪費行為。
    • 建築均為環保綠建築,表面積不是用來發電就是用來水耕。
    • 能源總用量減少,能源效率增加,尖峰用電縮小。
      -----多元經濟-----
  4. 經濟活動分為三塊: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中第一個「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5. 人民有自行發行代幣的權利,與政府發行的法幣並行,以此制約政府和資本家透過金融活動對其他人進行掠奪。致富得靠「實業」,不是靠金融手段。這樣算是「素樸」的資本主義,也符合中間偏左的經濟發展路線。
    -----糧食自給自足-----
  6. 亞洲的食品勝地,台灣出產就等於是食物的品質保證。糧食自給率約 70% ,難以封鎖。食農教育極為發達,人民吃得健康,健保容易維持。
    -----網絡是公共的-----
  7. 物聯網的所有權屬於公眾;約有 50 萬家戶有家用 AI 馴養能力。對全民實施程式教育,其中有 15% 人口達到精通的水準。
    -----軍隊是大學校-----
  8. 實施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常備軍 20 萬,後備軍 100 萬。將不對稱作戰發揮到極致。
    • 軍隊改革成為一個「大學校」。
    • 「全民國防」基本在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成為必修課,但是由後備軍(人民)中具造詣與素養者來帶課,課程具自主學習風格。
      -----均富與社會安全網-----
  9. 租稅負擔率約 20% ,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交由開放政府治理:學習、學前託育、老人照護接近免費;健保依財富等級分級收費。基礎建設、環境治理、警政司法、國防外交、社會安全網則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人從網絡中學習-----
  10. 「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科層中學習」與「人從市場中學習」,公共教育傳遞「剛好比最好更好」、「勞作神聖」、「自給自足」等價值觀。

転機に立つ人類社会-総合人間学、地球環境・国連SDGsの動向から-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VxI0oVZDGhs


【議程30】

推動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

講者:丁志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長

這個課題是現在進行式,不是未來式;談的是「台灣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怎麼延續下去,不是如何開始。

台灣特有的教育財政制度

一、政府教育經費跨年分析

上圖是民國 95~110 年,政府年收入與教育經費之間的變化:

  1. 我國法律對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定有下限,只能編更高,不比偏更低。這個下限以政府前三年歲入淨額乘以一定比例,此比例在民國 100 年是 21.5% ,目前是 23% 。
  2. 歲入淨額不含舉債收入,教育經費沒有要舉債辦教育。
  3. 由於這種制度設計,只要政府收入增加(不管支出是不是也增加),教育經費編列下限就會跟著水漲船高。
  4. 除金融海嘯外政府收入會自然成長,如民國 92 年是 1.85 兆, 108 年增為 2.93 兆十六年間增加 10800 億。
  5. 造成的結果就是教育經費長期而言年增 146 億,每七年要增加約 1000 億。
  6. 教育經費下限在民國 95 年是 4019 億,十六年後的民國 110 年是 6542 億。增加了 2523 億。

由於政府歲入逐年升高,過去 16 年間,教育經費法定下限每 7 年會提高約 1000 億。過去「去化」新增教育經費有以下途徑:

  1. 12年國教
  2.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3. 增加每班教師編制
  4. 網路與資訊建設,及水電
  5.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
  6. 倡議活化教學

但在2018年,其實已編不出足夠的教育支出去達成法定下限,此時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正是時機:

  1. 應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建置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2. 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分工合作配置學前教育公共化之經費––透過教育經費基本需求差短補助,各縣市負擔公共學前教育的基本部分,其差短部分由行政院一般教育補助中予以補足。

我們建議增加《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十三條的第二項為:「中央政府得設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應專帳管理,教育部主管預算於年度終了時應將預算賸餘滾存於基金,供未來年度繼續使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其作用為:

  1. 建置學前教育公共化的財源籌措可以混搭年度預算與基金預算,使跨年規畫容易落實。
  2. 可以管理公庫財源,也可以管理非公庫財源。
  3. 每年教育經費法定下限得以滿足。
  4. 運用經費時不必急於每年用光,撙節使用可以滾存到來年最有效益的時間點來執行。

二、教育社運驅動,才會搞出這種教育財政制度

三、三十歲以下青年世代接班的課題

用教育帶領台灣適應當代

一、當代適應簡圖

 

 

二、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三、必須「開門辦教育」(從網絡中學習)才能趕上學習需求成長

右圖有兩條斜率不同的發展曲線:

斜率較大的是家庭教育需求的成長線,每年增加
斜率較小的是學校教育供給的成長線,也每年增加

越是社會變遷速度快,教育需求的成長也會跟著增大;教育供給雖然也與時俱增,但受限於政府的稅收增加無法太快,其增長的速度會追不上社會變遷下教育需求的成長速度。兩者的差距發展會宛如剪刀的上下兩刃,我們稱之為「剪刀差」。

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開門辦教育」一個辦法。

  1. 以資訊科技設置領域為例
  2. 再以 108 課綱,須增加校定選修,並由 1.2 倍率出發,漸漸走向 1.5 倍率為例
    • 量的問題,從蔣偉寧部長開始,即推動大學來幫高中開預科課程
    • 如果再同時考慮質與量,非把社大橋接進來不可
  3. 再以成功的教學,須整合課程與教學、輔導、社工、家庭教育四個系統的資源來說,須要走向「同村共養教育」

四、倡議並推動「同村共養教育」

  1. 從萬華和北投出發
  2. 和國中小談合作推動校內的「微形自主學習課程計畫 」
    • 校內有想要這樣子做的老師
    • 社區學習資源和老師共備
    • 一起找補助
  3. 跟學校借場地辦全齡的「自主學習班」,做群學
    定期與 108 課綱基地學校交流
  4. 在跨校選修平台上準備200 門「隨開課」
  5. 引入全國網絡資源籌設實驗大學
  6. 重用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和高中生

五、多層次的平台化工具箱

4F約<
10人
論述
與實踐
資源池整理補
助要點
同村共
養教育
台中科學
探究五日遊
班本教育
支援平台
實驗教育
的AI課
3F<30人海星培力社大 2.0全民科
學平台
自主學習
輔導平台
2F300~
500人
跨校選修聯盟
1F1000人均優學習論壇 / 均優 2.0 推動小組

透過教育經費溢出,護佑台灣命脈

  1. 公共化托育:以公共化幼兒園為基礎,完善六歲以前公共化的托育網
  2. 能源轉型:教育下一代,擁抱以地熱與洋流為基載的能源系統,並發展雙向傳輸的智慧電網
  3. 全民健保:做好「身體教育」,做好以維持健康、預防保健,縮短台灣平均長達 7.3 年的老年臥床的生活。
  4. 高齡照護:透過終身學習,讓還沒有那麼老的資深公民,照顧更老的國民。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6kAsPy95T_g


共同主辦單位通訊錄

參與籌備單位連絡方式
財團法人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網址:www.ytlee.org.tw
地址:台北市106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38號4樓
電話:02-23633118
Only實驗教育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only實驗教育創業型中學%2Bonly國小課後生涯探索趣
地址:806高雄市前鎮區實業路27號
電話:+886956669611
LINE@:ID:@only6
mail:a956669@gmail.com
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網址:slat.org
電話:02-55933701
傳真:02-77417371
地址:221 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三段 199 巷 26 弄 4 號
mail:service@slat.org
台北市駭客實驗教育機構網站:https://hackmd.io/@HackerSchool/Intro
Email: contact@hackerschool.tw
先鋒·深圳安格學習社區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NEO大廈C座16樓F室理想堂
電話:13686830626
網站:www.agoraacademy.cn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view/autoalearn/%E9%A6%96%E9%A0%81?authuser=0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earnTW/
mail:alearn13994229@gmail.com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網址:jendo.org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莒光路 190 號信義樓 B棟103教室(自強國中內)
電話:02-22211391
福留子孫維基:well-being-ng.net
六年制學程維基:jendo.org/wiki1231
振鐸網路資料櫃:jendo.org/files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址:www.napcu.org.tw
地址:108048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4弄(46號)地下室
電話:02-66050919
傳真: 02-23685174
mail:napcu@napcu.org.tw
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150號
電話: 03-9773396
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網站:https://2blog.ilc.edu.tw/yceec/
地址: 宜蘭縣冬山鄉照安路257號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網址:www.homeschool.tw
粉絲:www.facebook.com/chenbama
LINE ID:@AHU5574C
WeChat ID: zixuejiaofu
mail:chen8@homeschool.tw
島島阿學網站:https://resources.daoedu.tw/
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網址:educationmaker.net
啟步走共享私塾Email:taipei.kibbutz@gmail.com
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 總院區 地址 :237201 新北市三峽區三樹路2號
電話總機: (02)7740-7890、
傳真:(02)7740-7064
跨校選修聯盟網址:urclass.net
臺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網站:https://teecid.tp.edu.tw/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10號6樓
電話:02—25626550
魔豆學院網站:https://magic-bean-school.webnod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