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論壇/做教具玩數學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於 2020年11月12日 (四) 09:28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數學-人類智能與知性活動的工具== 感覺是真實的,但不ㄧ定是事實。心靈的面板-擷取外在世界所接觸的任何事物,並將其…")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數學-人類智能與知性活動的工具

感覺是真實的,但不ㄧ定是事實。心靈的面板-擷取外在世界所接觸的任何事物,並將其所感知在心中同化。心靈感受到某種意識型態的思想波撞擊或與過去舊有經驗的扭曲重現,由於有缺陷的神經細胞波動,常使部分進來的訊息喪失或不完全。

數學是種對事物清楚的洞見與頓悟的練習;「這是什麼?」「其來源為何?」提出問題從新的角度去分析與把握提問,透過命題(語言)進一步的分析比較及判斷(研究方法),不斷的追求知性,將引導一個人走向它的最遠點,亦即是直覺的起點。

人類心中有兩種與生俱來的矛盾傾向:一個是「獲取」,另一個是「犧牲」。當人越是朝進化之路前進。他第二個傾向–犧牲的精神,就變得越明顯。希望與他人分享心靈的快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喚醒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並以適宜的方式來滿足這種渴望。唯有如此,教育才會有價值,並有助於健全學生的身、心、靈和理想的發展。

孩童們天生酷愛遊戲,所以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喚醒孩童的求知渴望;小孩子應以遊戲的方式來接受教育。孩童的本性也喜歡聆聽奇想和故事;用說故事的方式,可以很容易的教導孩童們世界各國的文化歷史及地理;也可以教導孩童們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宇宙一家的新人道精神。孩童們幾乎都同樣喜愛遊戲和故事,所以對孩童的教育必須同等地利用這兩種方法。

對未來的夢想,最早會出現在青春期孩子的心中。所以教導青春期的孩子,應以理想主義作為媒介,而不要讓他們沉溺於狹窄的心緒傾向困擾之中。然而,青年人的心較傾向於實際,光談理想是不夠的;所以要教育這樣的年輕人,必須理想和實際二者兼備。使學生在理論與應用二方面都能有所合宜的學習。並鼓勵學生在學校內參與社會服務與其他建設性的活動。在孩童時就該喚醒宇宙一體的情懷。良好的禮節和行為並不夠,真正的教育會引導出博愛的情操和對萬物的慈悲胸懷,並實際地自我規劃與實現。

不論年紀如何,不論是小孩、青少年或是老人,他們都只不過是不同年紀的孩子,而教師們也要像他們一樣是個孩子。如果老師始終與學生保持距離,或板著臉他就無法與學生建立甜美而熱誠的關係;少了這種相互的親密關愛,彼此就不能自然而坦白的交換意見。由於學習的歷程缺乏這種友善的關係,許多孩子在人際溝通都出現了問題。

人類只利用了其心靈潛能的一部份,這是眾所共認的事實。心執行兩種功能:「思想」及「記憶」

就個體生命而言,當主體心看見外在世界事物時,應該做什麼?應看那個東西並完全了解它。所以學習時,應該去除心中所有雜念,全神貫注於學習的對象上,其結果將增進你的思考能力。

關於思考,隨之而來的的是續憶力的問題。學習缺陷的原因何在?原因是你沒能全神貫注。那麼你應該如何變得更加專注呢?透過多重感官的學習可以讓學習更有成效。 當心靈的波動經由不同的神經-視覺、聽覺及舌頭等等的神經傳導時,它們時常需要適當的調整。例如,有些人也許能清楚地看東西,輕鬆地閱讀,但卻不能聽得很好。此種情況是因為聽覺神經無法適應從耳朵傳進來之音波。某人可能有點口吃,他不能像目視文字一樣,清楚地發出那些字的讀音。此種適應不良可藉心理方法加以矯正,而不適於循生理途徑。

肉體上的波動無法在其間帶來相互的調適,此時必須施予心理壓力。藉著施加心理壓力,可以矯正適應不良。為達此目的可循兩種途徑:(一)純粹心理途徑(二)由心智導向靈性的途徑。

純粹心理途徑:當你透過視覺或聽覺神經接收到某個客體或觀念,你應將其帶進某一韻律裡,你的視覺或理念的目標應隨著韻律起舞。此種韻律的波動可以矯正眼睛、耳朵及舌頭的缺陷。為此目的而創造了曲調及旋律。心靈經由韻律及曲調接收到的任何東西都可帶來適當的調整。心理途徑的另一面是當你想記住某事時,你應將事情細分為有意義的部分


其次是由心智導向靈性的途徑,它加強記憶並使智力達到無所不知的境界。有一個使記憶穩固的良方,就是「觀想」某一位你見過或聽過的,擁有如照相般特殊記憶力的人,這樣將增強你自己的記憶力。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同時在物質、心理和靈性三方面獲得發展。這種發展將增進人格的完整,從而使人類潛能甦醒,並且能適當地使用。受過教育者是指學過很多、記得很多且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其所學的人。吾人應當特別關注兒童的教育,兒童吸收的能力很強,要增進其接受能力,教育的方法必須完全合乎心理學。孩子在遊戲中進行智性學習,覺知自己的行為及心靈模式,理性的思考分析判斷與邏輯推理,面對問題的態度,對事物清楚的洞見與頓悟練習,讓我們試著以簡單的教具,好玩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發展心靈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