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論壇/內在跟外在的生態平衡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於 2020年11月12日 (四) 08:36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何謂新人道主義?== 「新人道主義(Now-Humanism)」是由P. R. 沙卡(Shrii Prabhat Rainjan Sarkar,1921~1990)所提出,P. R. 沙卡於《心…")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何謂新人道主義?

「新人道主義(Now-Humanism)」是由P. R. 沙卡(Shrii Prabhat Rainjan Sarkar,1921~1990)所提出,P. R. 沙卡於《心智圓融之鑰—新人道主義》這本書中提到:當「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擴展到宇宙中一切生命與無生命之物時—我稱它為「新人道主義」。因此除了「人道主義」所關注的人之幸福,與強調人類之間的互助、關愛,「新人道主義」還關注宇宙萬物之福祉,與宇宙萬物之間的和諧共處的議題。

在此,我談論輔導工作時,是以中華民國《學生輔導法》三級輔導工作來思考,這三級包含:

  1. 初級發展性輔導工作: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適性發展,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
  2. 二級介入性輔導:針對經前款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或適應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依其個別化需求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施,並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
  3. 三級處遇性輔導:針對經前款介入性輔導仍無法有效協助,或嚴重適應困難、行為偏差,或重大違規行為等學生,配合其特殊需求,結合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輔導、職能治療、法律服務、精神醫療等各類專業服務。

新人道主義觀點中的教師角色

在學校進行輔導工作時,P. R. 沙卡在其另一本著作《新人道教育文集》中的〈教育〉這一篇文章中,提供許多深具啟發性的觀點。在此,我們先分別談論P. R. 沙卡有關教師以及父母角色的看法,他說:老師的責任是要傳授知識,教導社會生活中應有的節制,以及指導學生在各分面的努力與群體的合作;而孩子在道德及靈性方面的教育,父母則要負起大部分的責任。父母的角色,我們放在下一段談,有關於教師的責任,可以看到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教導社會生活中應有的節制,以及指導學生進行群體的合作。這在當今的強調個人成就的氛圍下,深具意義,在華人社會中,往往強調個人的學業或事業成就,忽略了教導學生群體的合作,身為輔導人員,關心的不是只有學生的學業表現,還關懷學生能否適應團體生活,能否與同學完成小組的作業,或打掃工作,能否與同儕和樂相處,一起玩耍。在青少年階段,能否尊重不同的性別,並且處理情感的議題。

此外,P. R. 沙卡也提到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強的性格、正直、社會服務感、無私、激勵的人格及領導才能。同時,他也提到:一個教師若是在貧窮的壓力下,而無法適當的擔任教職,則不能只是責怪老師無法適當地扮演該角色。P. R. 沙卡認為各國教師的待遇若不能高於司法和行政部門的公職人員,至少也應該相等。

新人道主義觀點中的父母角色

關於父母的角色,前面有提到「孩子在道德及靈性方面的教育,父母則要負起大部分的責任。」學生的心靈架構的塑造是在入學前,就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P. R. 沙卡認為父母需要具備兩項美德:自我控制和良好的判斷力。

關於良好的判斷力,父母要避免以恐嚇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例如:再不吃飯,警察大人會把你抓走;或是為了離開孩子,謊稱要去拿東西,結果一走了之。這種方法或許會獲得短暫的成效,但卻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恐懼或不信任的心結會佔據孩童心靈許久,甚至成年後仍有影響。

關於自我控制,成人對於事情會有不同的看法是自然的,但應學習尊重彼此的意見,並從中協調差異。若不管別人的想法,自顧地堅持己見,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可能變得相當頑固。

此外,父母也要學習調節心情以及學習和小孩互動說話的方式,此亦為自我控制的一環。若父母心靈失衡,不分青紅皂白的管教小孩,則會喪失孩子對於家長的尊敬,讓家裡更缺乏紀律以及平靜。若父母將工作上罵人或命令的說話方式帶回家中,則小孩也容易缺乏對於語言的控制。

新人道主義觀點中的學童

P. R. 沙卡認為出於恐懼感所強記下來的內容,在壓力消失時候,很快地就會模糊不清。教育工作需要的是喚醒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望。他更近一步指出:孩童們天生酷愛遊戲,也喜愛聆聽故事,對於孩童的教育必須同等的利用這兩種方法。教導青春期的孩子則應該以理想注意為媒介;而青年人則需理想與實際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