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論壇/2020年客廳會規畫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幼托公共化的主要精神

國家使用公共的資源來協助人民托育的服務,必須以提供「實質服務」為主,

逐年增加編列幼托公共化預算,持續擴充公幼、非營利幼兒園的數量,

翻轉公私比失衡的現況,改變目前失靈的幼托市場,或優先推動將國教向下延伸一年,

如此政府才有可能提供足夠於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平價托育服務。


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合作對於全國不同區域的地域特性(如:人口數,民眾收入,產業特性,村落間的距離等等)作一普查,

瞭解各區域的托育需求數,依據區域的差異來設計符合不同需求的多元托育模式,

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公共量分布不均的問題,達到公平、近便的目標,讓公共托育成為多數家長的權益。

而不是全國一條鞭式的單一模式,或以各地人口數多寡來分配托育資源,如此只是加劇城鄉間托育資源落差更大的不公平現象。

台灣目前托育的問題

十八年來台灣政府主要解決的方法是現金補助

  • 2000年扁政府的幼兒教育券
  • 2011年馬政府的五歲免學費政策
  • 目前規劃中的私幼公共化政策

台灣幼托環境公共量不足與分佈不均,是存在二十多年來的情況,並不是近幾年才發生的問題,

直到今天民進黨政府還用〝蓋公立幼兒園緩不濟急〞這樣的理由,

告訴人民〝津貼補助〞依然是政府唯一能做的最快速和最便利的措施,

還真不知,這二十年來,除了砸錢將孩子和家長拋向私人服務的市場外,

國家共同分擔家庭托育的積極性角色在哪?

這也難怪賴揆的私幼公共化被外界譏為「假公共化」。

賴清德院長所提出的「私幼公共化」政策與扁政府時期的「幼兒教育券」,

以及從馬政府推行至今的「五歲免學費就學補助」(公幼免學費,私幼一年三萬元補助)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說穿了就是政府怠惰,不願去擴展公共化托育設施,實質地去解決根本問題,還是想以現金補貼來打發家長。


收費昂貴、品質不良、教保人員薪資低

這三大困境依舊是台灣托育環境當前的最大問題。


台灣政府採用現金政策解決少子女化問題已經將近十八年,

估算近八年來,各級政府已投入500億元的托育補助經費,

但在幼托環境惡劣的市場條件下,效果早就呈現在節節敗退的生育率。


濫用公共化口號來包裝現金補助政策,現金補助易放難收,也難以普及受惠到每個幼童!

唯有真正落實建構平價、普及、近便的公共托育環境,

同時,提供友善、合理勞動條件的教保環境,讓公共托育設施普及每個社區,

才能真正解決托育問題,進而才能提升生育率。


幼兒園常見的違規狀態

  • 超收學生
  • 師生比例不符
  • 師資未具教保資格
  • 使用地下室

2017年台北市政府1-9月抽查全市141家幼兒園進行聯合稽查,

就發現〝超收學生〞、〝師生比不足〞、〝師資未具教保資格〞、〝使用地下室〞是違規的主要樣態,

其中也包含像何嘉仁、蒙特梭利幼兒園、吉的堡英格幼兒園等等收費高昂的連鎖幼兒園,

可見高收費不見得買的到優質的照顧品質。

台灣教保環境公共量不足,呈現高度市場化

學年度 幼兒園總數 公立幼兒園總數 非營利幼兒園總數 私立幼兒園總數     公立幼兒園就讀人數

(含非營利及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私立幼兒園就讀人數
101年度 6,111所 1,888所(28.5%) 0所(0%) 4,726所(71.5%) 131,426人(28.6%) 328,230人(71.4%)
106年度 6,323所 2,041所(71.5%) 77所(1.2%) 4,205所(66.5%) 160,675人(30.8%) 361,247人(69.2%)

補助政策無法改善問題

  • 生育率

現金補助政策都是打著「要減輕家長育兒壓力,並提升生育率!」的大旗,

從2000年以來台灣整體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一路下滑,

2008年跌至1.05,擠進聯合國最低生育之列,2010更只剩0.89,

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近三年也都只在1.1徘迴,

2017年台灣新生兒出生數僅193,844人,再次低於二十萬人。



  • 照顧品質

私幼業者一面拿政府補助,一面違法超收幼童,同時壓榨教保服務人員的薪資待遇。

長年三高(高情緒勞動、高工時、高流動率)和三低(低薪、低福利、低保障)失衡的勞動條件,

再加上超量的照顧比例,導致教保服務人員壓力負荷過大,情緒不夠穩定,無法久任,流動率非常高,

幼保科系畢業生外流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或不敢踏入教保職場,以致托育人力出現斷層,這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照顧品質。



  • 育兒壓力

近六年私幼的學費漲幅高達25.8%,

政府的補助絕大部份都進入私立幼兒園業者的口袋,

對於薪資停滯不前的台灣民眾,

家長根本無法感受到育兒壓力的減低,

當然不會有生育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