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論壇/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現場觀點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高雄社大/洪筱涵

 

 

 

 

照鏡子,青春容顏-新莊社大多元選修第一線觀察/杜昀奇

進入教學現場面對學生開始,尋找定位

  • 新莊高中的多元選修課
    遶境新莊」挪取具有新莊在地特色的「五一暗訪遶境」為名,上學期著重在認識新莊文史地景變遷與在地公共議題;下學期則把學習視野擴大到台灣和世界,透過主題學習及校園有機農耕實作體驗,企圖從做中學深化公共事務關懷,陶育世界公民素養。
  • 下場帶課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老師?
    我跟這群學生的相遇、邂逅,這段旅程到底是什麼?
    真的有達成當初設定的目標嗎?
    這群學生要的是什麼?
    他們真的開始關心他們所存在的世界嗎?
    每學期都會不停地浮出,不停地調整,試圖摸出一條路,探索過程就像照鏡子一樣,看見自己、他們,以及青春。
  • 印象深刻......
    當了老師後你印象深刻的學生是誰?
  • 我想分享兩個故事
    開始進入到課堂時,邀請同學透過繪畫的方式,畫下對於「學習」的想像,其中印象深刻一幅圖,是將國英數理等科目,畫出課本、三角尺或量杯等象徵物,用泡泡包裹著,似乎夢幻的圖,同學的心聲是:「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而來新莊高中,覺得之前的努力就像泡泡一樣。」我什麼話都說不出口,時至今日亦然如此,為什麼考上第一志願叫成功?考不上叫失敗?
  • 第二個故事

請同學們描繪未來的人生想像,不少同學畫出的人生的藍圖是驚奇的相似,上班虐菜鳥、買車、買房、結婚等等......刻板印象,非常現實缺乏想像。當然,可以說他們的人生不長能體驗到事情有限,但是什麼限制他們?或者他們學會了限制?

  • 警惕反省
    「你的意思是,你要幫助我來改變我是不是?你怎麼跟別人一樣阿?我看錯你了。你跟那些人一樣,對我好就是要跟我交換我對你的感情。這樣你就安全了是不是?你太自私了。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阿!」
  • 拓展自己的經驗之門
    回到我的國高中時期,世界也是小到不行,讀書、玩樂以及考試,若我沒有機會嘗試上台表演,取得成就感或者參與文學營等活動,有機會拓展自己的生活圈與經驗,我想我可能跟大家一樣,對於「自己」能做什麼,失去想像力,也許真正重要的不是「教」關於地方什麼「知識」?

繞境新莊-地方學的意義??

臺灣的鄉土教育從我國中開始至今,都只是不斷背誦地教條,爆炸網路資訊時代,他們找到的「知識」能比想像的多,當沒有「考試」的義務或責任加持,同學就沒有必要「理解」,說法很殘忍但卻真實,不過也是一個突破口,在課堂上我再也不是「教授知識」的角色,而是跟他們找事情做,朝向某件事物的完成。
重新找到核心
  • 而這某件事物的「完成」,就成為課程裡很重要核心之一。
    1. 種菜、烹飪
    2. 繪製自己從家中到學校的地圖與路上觀察
    3. 芸安的音景課、健一老師的文史書寫課
    4. 江濤、佳瑩兩位的桌遊(玩具)設計,透過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去「完成」某些事情。
  • 直白地說,課堂目標所謂認識「新莊文史地景變遷與在地公共議題」是可以轉化「動手做」與「實物」的產出。稍微拉近學生與在地知識/議題之間的距離,哪怕只是刻板的印象,那也就夠了。
與講師協作
  • 課程內強調「在地知識」、「動手做」以及「實物產出」為課程的目標
  • 帶課方式轉換,以2比30的授課比例,到1比6的比例進行的方式
  • 每位老師在課前、課後會討論,內容也不只是說明的教學步驟,而是課程整體或單堂的原則方向,實際的執行是回到組內老師們,如何與學生陪伴和討論。
  • 因為師生比例的降低,更清楚的看見與你同組的學生面貌與細節,在實作過程中,能給予更多的引導與討論,翻轉師生的上下的關係,大家一同工作朝向「某件事」的完成。
  • 會後的討論,開始後續基礎
小結:
若要重新定義「多元選修-繞境新莊」的課程核心的話,「文化轉譯」是一個貼切的形容或工作方式,在大量地方文史知識與公共議題述說,資訊超爆炸的年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地方與議題?做一款桌遊、錄一段音景或者畫一張地圖等等......任何成品都是個人或小組用自己的「語言」製作出來,而我在裡面就是一起玩給點刺激,讓事情更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