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2015論壇/體育課與國民健康 的原始碼
←
2015論壇/體育課與國民健康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近日又到了各校運動會的時間,許多學校師生都加緊練習,尤其是大隊接力。本校得天獨厚,擁有大操場即將進200公尺長的跑道,因此鄰近的中學師生經常借用來練習。看著這些已經15、6歲的中學生,竟然用著不太協調、幾近怪異的姿勢拿著接力棒跑步著,雖然臉上洋溢著興奮快樂的比情。但實在覺得很不舒服,心裡面也浮著很多疑問。為什麼從幼兒園開始接受律動學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一路上來都有體育課,即使是九年一貫課程實後,體育課與健康教育結合成為健康與體育領域,國小每週三節課,一節健康教育、2節體育課的實施,到了國、高中階段的孩子們,為什麼還沒有辦法調諧自己的肢體,盡情盡興地跑步?為什麼學生都很喜歡跑大隊接力,卻無法用更正確、更有效率、更健康的方式來跑?來玩? 1999年到日本教育參觀,在千歲停留時,就近參觀了一所小學,發覺那所學校的操場、跑道都很簡陋,沒有鋪PU跑道,只有黑黑的瀝青渣。 2007年到韓國教育參訪,看到的跑道與操場是黃土摻沙鋪設的。 反觀臺灣,除了極少數的學校還保留著黃土跑道之外,壓克力球場、PU跑道已經是標準配備。但韓國、日本都是奧運金牌前幾名的體育大國,臺灣則是偶有佳作,顯然,在硬體設施上,臺灣已經比得上許多先進國家,卻沒有相對應的體育或運動學習的課程,問題出在哪裡? ===不重體育卻強求成績的臺灣體壇=== 臺灣的體育從來不是學校裡被重視的學科,不必由專業的體育教師來教授,即使是體專出身的教師,也不見得能夠依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來設計科學的、有趣的體育課程來教學。一般的老師會把體育課當成躲避球課、跑步課。體育專長或選手出身的教師,則會複製自己學習與被鍛鍊只求賽事得獎的過程來教導學生,未必能夠兼顧學生興趣與生理的發展。但是,在國際社會裡亟欲發聲,證明自己存在並凝聚國民意識的臺灣,卻非常注重體育選手參加賽事的成績,尤其是國際比賽裡,臺灣的選手從棒球三冠王時代的全民看電視加油起,總是背負著振興民族自尊心的重擔。話說回來,號稱國球的棒球全民看電視加油運動,發展這麼多年了,臺灣的職棒如何了?有幾位少棒時期的選手明星倖存且發展得很好的?有幾個站穩世界體壇的選手?有幾個能以運動為職業以養終身的?職業運動如此,學校體育、民間運動風氣又如何呢?一位讀者溫爸2012年8月9日在Ettoda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臺灣的體育現況-奧運是科學比賽,我們拿什麼競爭?」 來源: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811/86168.htm 他從運動員的養成、體育學科的制定、升學及在學期間運動選手面臨的學科與術科教學等問題來分析了何以臺灣的運動員無法在國際競賽拼獎牌?主要是因為優秀的老師不願意帶領體育班,而術科則因為專任教練待遇不佳且僧多粥少,且面臨成績壓力否則工作不保,當然只有狠操學生,帶班老師又不強求讀書來養成讀書習慣;有潛力選手就會受教練青睞,卻又被成績要求而練習過度被操得半死。選手因術科成績好免試保送大學,大學教授不管是否體保生一律平等,選手面臨三種選擇,(1)放棄運動選擇讀書,(2)放棄讀書延畢繼續受訓,(3)選擇讀書繼續訓練。選擇(2.3)最後結果都是樣樣不佳。選手面臨沒得獎就沒前途,縱然得獎也不一定有前途,在高中階段被操死的選手又要如何贏? 任何運動都需從小扎根,但我們的根是扎在競技而不是培養興趣,興趣縱然培養出來,成績有出來,代表國家出賽,又要面臨就學及未來生存問題,國家又沒有完整保障,競技體育怎不會凋零。臺灣運動員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操死了肌肉疲乏以及無保障,這就是臺灣運動員無法與人競爭。 很沉重的呼籲,但臺灣的體育教育真的沒希望了嗎? ===他山之石可攻錯,強國體育來自科學與專業=== 在2000年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第17卷第5期中黃金柱摘述了「美國孩童體育優秀教師計畫及其對我國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之啟示」認為要成為一位有效率的國小體育教師,透過體操、遊戲、舞蹈、動作和體適能等編擬適當的體育計畫,以培養適合孩童身心發展需求的概念與技巧,從小養成運動習慣與興趣,奠定終身健康生活的基礎,是教師、學校主管和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應加以正視的課題。並認為美國透過在職教育與訓練培育優秀體育教師的計畫值得參考 美國孩童體育優秀教師計畫(American Master Teacher Program, AMTP)的目的,旨在透過提供目前與未來體育教師有品質的教學資源與計畫,以改進體育的傳達與內容。不只提供教師專業成長,並且支持、鼓舞教師並認同教師的成就。 本計畫由三大要素組成:1.教學法的課程 (Pedagogy Course),2.內容課程 (Content Course),和3.優秀教師實習 (Master Teacher Practicum)。其中教學法課程和內容課程均屬二天15個小時的研討會,每年在全美各地辦理研習。幫助體育教師達成下列功能: 1.學習到欲成為一位有效率、有效能、和熱心教學的教師,應有的策略、技術與技巧。 2.提供其學生有品質的、隨身心需求循序發展的適當體育計畫。 3.與教師同事建立良性的溝通管道。 4.配合教育改革期程安排適宜的體育計畫 囿於篇幅限制,筆者試圖整理出AMTP的重點,其實就在於職前與在職體育老師的培訓與進修是紮實而被賦予具體任務的。希望透過這種結構化的課程、評量和科技的應用來幫助老師有效進行體育教學。強調在體育的趣味性、科學性與適應兒童生理發展來設計課程與活動,同時兼顧了運動發展史與重大賽事的認識與參與。 孩童體育教學的重點,已漸朝向健康為根基(health-based)的計畫。孩童須學習到在其人生過程裡如何享受動態性(active),有健康的(healthy)生活所須具備的認知、情意和動作技巧。體育科任教師或擔任體育教學的一般教師也好,均須隨時充實新知,俾提供適合孩童身心發展需求的適當體育計畫,並改進教學效率與效能,讓孩童能過動態性生活,活得更健康愉快。其教學法課程共包含15學分的課程主題,側重如何使體育課教學對所有孩童更適宜,更有裨益於應有的實際教學技巧、策略和技術。課程主題有:非作業行為的減少、孩童進步的評量、孩童練習動機的引起、觀察和分析、內容編擬,和提供回饋。至於其教學內容則有15個學分,主要與當代體育計畫中的技巧與概念有關,包含遊戲、體適能、舞蹈、體操和動作(movement)概念與技巧。強調如何依據孩童身心發展特徵去教導這五大領域內容的主要原理,並調適、評量內容的妥適性。 黃金柱先生也針對國內體育教學的實施與進步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學校本位的體育課程設計,促進體育教師同儕合作開發課程、增進教學技巧,並建議中央與地方教育主管當局公開表揚教學設計優良教師、協調各大學校院增加更多教師參加在職進修碩、博士班之機會,充實專業知能裨益教學設計與實驗、鼓勵並補助教師參加系列的課程與教學研討會、辦理課程與教學研討會,由教授、各縣市實際擔任教學之國中、小學教師、行政主管共同出席報名參加,汲取國際教學新知,並分享實務經驗、進行長遠性於寒暑假辦理在職教師進修研習會的規畫,提出願景廣為宣揚求取教師願意主動進修之共識。 ===體育正常教學提振運動風氣=== 我國九年一貫課程裡健康與體育課程綱要基本理念清楚揭示了國民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培養健全的國民,為了因應新世紀的需要,我們的國民必須要有良好的適能,才能擔負新時代的任務。美國健康教育體育休閒舞蹈學會(AAHPERD)根據適能(fitness)的觀點,認為真正完整的健康應由5個安適狀態(well-being)所構成: #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瞭解身體發展、身體照顧,發展正向身體活動的態度與能力。 #情緒適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緒穩定、成功的調適壓力,具備自制與自律的能力。 #社會適能(social fitness):包括關心配偶、家人、鄰居、同事和朋友,積極與他人互動和發展友誼的能力。 #精神適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尋找個人生命的意義,設定人生的目標,擁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文化適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對社區生活改造有貢獻,能關注文化和社會事件與接受公共事物責任的能力。 「健康與體育」建構在「人與自己之生長發育」、「人與人、社會、文化之互動」、「人與自然、面對事物時如何做決定」三個層面的教育活動,而達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的課程目標。健康教育的目標在於健康行為的實踐。由覺知進而形成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在教學上佔著極重要的分量,尤其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所形成的價值觀念,才能真正地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行,協助學生「解開人生價值結」的澄清過程,且應抱著「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的態度來從事教學。 體育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體適能,而不是塑造一個競賽的勝利者去追求「贏」而已。學生不論其天分如何,皆應有機會參與身體活動,發展適合其年齡應有的運動技能,是身心健全且健康快樂的,它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別差異。教師透過良好的課程規劃、教材選擇與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培養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 「健康與體育」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擁有良好適能,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同時擁有支持的法規與人群。鼓勵學生藉著健康行為的養成、運動行為的培養與鍛鍊,改善自己的健康,同時在與別人互動中影響他人、社區與環境,以達到全人健康的目的。 審視其課程目標 #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全人健康的生活。 #充實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升體適能。 #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 #培養營造健康社區與環境的責任感和能力。 #培養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及實踐的能力。 #培養運用健康與體育的資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其實和AMTP有異曲同工之妙,各縣市政府也成立有健體領域輔導團,定期到各校分享優良體育教學案例、更常辦理優秀教學方案的徵選與表揚。基層教練站、三級輔導的措施也如常進行中。 地方首長也將廣設運動休閒中心、國民體育的推廣、校園開放民眾運動休閒作為施政重點,在河濱公園、自行車道、馬拉松路跑、各級運動賽會舉辦、特色重點運動隊伍的設立與補助、各項比賽的舉辦,例如棒球地區性聯賽、市級、國級等賽事定期舉辦。臺灣學校的體育教學風貌與國民從事運動休閒的風氣已經打開,運動明星、偶像的風行、專屬運動電視頻道的普及,國內外運動賽事的播放、轉播,逐漸逐漸地打開了臺灣的運動風氣。往前看,這股風潮勢必會促成學校體育教學的風貌,帶來正向的影響。 此外,在臺灣國小校園裡,以新北市為例,幾項轉變正在發生 #實驗課程及課後社團的實施,讓校園裡的運動風貌產生質變,國標舞、拉丁舞、佛朗明哥舞、土風舞、街舞、現代舞等舞蹈運動社團廣受歡迎,扯鈴、滑板、獨輪車、籃球、羽球、跆拳、柔道、角力、棒球、足球、桌球,甚至高爾夫球……已經在新北市校園裡普遍開設,並獲得師生、家長的喜愛。 #學校體育師資朝向研究所進修方向提升,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系所開設在職教師進修專班,體育老師進修管道增加,本職學能也相對提升,比之一般教師更能提供學生適切、活潑的體育教學,設計多元活動讓學生喜歡運動、健康發展。 #政府、學校、家長對於學生參與運動的觀念已逐漸改變,不再以爭取團隊榮譽、國家名聲為唯一考量,轉為以學生性向、並輔以升學保障,來鼓勵學生從事運動。同時,家長更尊重孩子的性向,逐漸跳脫升學、就業功利思維,讓學校體育與運動項目的發展更多元化。 #家長的參與更高,新一代的家長更能體會運動帶來全家幸福健康以及孩子培養自信達到承繼的功用,更願意彼此結合、成立家長後援團體,直接與學校協商,租借場地、聘請教練、自主運作運動社團,讓孩子們有更寬廣的運動空間。 總之,臺灣的體育教學固然上稱不上全面進化,達不到百分之百的理想,但在開放的思維與氛圍中,越來越朝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實為國家之福。
返回「
2015論壇/體育課與國民健康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