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2017論壇/提昇家長教養能力 的原始碼
←
2017論壇/提昇家長教養能力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講者簡介: == 李玫玨,教育工作者,民國68年起開始了幼教生涯,從最基層的工作「娃娃車姐姐」做起。民國71年進入大型連鎖幼教機構「道生連鎖幼教機構」任職。接著升格為人母之後,孩子漸漸長大,為了女兒的學習,開始了自辦幼兒園的經營之路。教學經歷也從大型連鎖機構到精緻小校,無論在教學上、經營管理、課程研發設計、環境規劃、社區資源整合與分享等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並透過擔任出版社之幼兒教材顧問,開始走遍城鎮,到各地擔任講師。從事師資培訓及家長講座。 民國88年發起並設立「臺北市親子活動發展協會」,專注於家長成長課程的設計與講授,常態辦理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其目的就是希望家長能夠透過學習,成為一個有效能的父母。 曾擔任99年度、101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審、臺北市政風處「我愛誠信說故事比賽」評審、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兒童深耕閱讀小小說書人評審。期間,接受廣播電台專訪及親職相關文章,更是邀約不斷。著有《為孩子開啟第101道門:67堂新父母課,我們所養成的乖,也許正是讓他們無法高飛的束縛》一書。 == 主持人簡介:== 陳啟利,崇文書局\負責人,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秘書長,新北市新莊區中小學家長協會\前理事長,新北市歐鼓特(AllGood)青少年鼓藝團\副團長,財團法人政陽文教基金會\顧問,升高中補習班\數學科教師,新北市新莊國中\家長會長,教育部九年一貫標竿一百北基宜區\執行長‧課程訪視委員,教育部教學卓越領導獎\訪視委員會,總統教育獎複審\評審訪視委員,Super教師決選\評審委員,創新教學獎決選\評審委員,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複選\訪視委員 == 議題說明: == 家長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人,也是老師與學校的重要關鍵人。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教養的態度和對老師與學校的態度,將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行為和表現。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家長並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沒有做過職前培育,直接懷了孩子就做了父母。有些用心的父母會在懷孕期間認真的上著父母課程,為這階段的學習,通常都是在孕期間的保健及注意事項,並沒有針對教養的觀念多加研討。 也因為這樣,當孩子們進入校園學習,家長們立刻就會啟動自己被教養的經驗,來看待現在孩子們的學校狀況,過去是好的,就會希望學校按照自己過去的模式做,反之,過去是不好的,就會用更激烈的方式來反抗任何會引發不愉快經驗的教學安排。這時的家長是完全無法聽進學校給的任何訊息,只會一昧的希望學校能夠聽進自己的訴求。 要能解除這樣的互動循環,純粹只提昇親師關係能力是無效的,這循環是無法透過關係經營模式而有所改善的。我們必須先讓家長們對於自己的教養方式或是觀念要有所反思,有所覺察,這需要透過家長自身的學習,這類的學習不是家長座談或是親師溝通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有完整的課程來進行學習。 當家長的自我覺察能力提升,開始可以用客觀、理性的思維來看待孩子的學習行為,這時,親師間就能夠站在為孩子好的相同立場上,進行互動。老師與家長的合作關係、相互成為夥伴,共同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以達到目標一致、態度一致、互相支持及共同成長的目的。 == 議題內容: == === 一、我們想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天下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孩子乖巧,我也曾這樣希望著。 在課程中,我常詢問許多父母,請說說看,孩子做了什麼樣的行為,會讓你覺得他很乖巧? 父母們會很快的回答我:「聽話、守規矩、有禮貌、不亂說話、做任何事情都會先問過父母。」等等 我再問:「聽誰的話?守誰的規矩?什麼樣的話是亂說?上廁所要問過父母嗎?」 父母也是很快的回答我:「聽我的話、守我訂的規矩、沒有經過思考的話叫做亂說、上廁所當然不用問父母啦!」 哈哈哈…感覺父母們覺得我的問題很奇怪,回答到最後總是開始有些不耐煩呢~ 是啊!這些問題還要問嗎?乖巧就是這樣啊!哪有那麼多疑問。 這樣的提問,我僅僅想呈現出我們希望的乖巧,真的是乖巧嗎?充其量只是要孩子聽從我們的指令,遵守我們訂下的規矩,說我們認為可以說的話而已。 這些問題也許是不需要問,但認真想想,我們真的希望養出這樣乖巧的孩子嗎? === 二、爸媽大學問 === 有家長問:「到底是給鼓勵讚美還是給警告威脅好?」 我說:「都不好!」 胡蘿蔔養出了易受物質吸引、利益誘惑的孩子,而棍子會造就一個害怕威權、受制於暴力的孩子。 想想,這當然不好... 可是,在教養的過程中,除了這兩樣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 三、教育與養育 === 「媽媽,孩子在學校裡打人!」家長被通知到校時,老師說著。 「爸爸,孩子的數學需要再加強喔!」聯絡簿上這樣寫著。 孩子需要認同,請爸爸媽媽與孩子多多親近,一起玩耍。 當家長們收到這些訊息時,往往會不自覺的就擔起了責任,就開始質問孩子:「為什麼打人?數學教了好幾遍,怎麼還是不會?」 也用溫柔親切的方式詢問孩子:「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有什麼話都可以說唷!」 就這樣,一路當起了檢察官、家庭教師和好朋友。 這樣不好嗎?我認為是不好的。 因為孩子無法接受一個剛剛才說是我的好朋友,一轉頭就變成了老師、警察或是教官。 === 四、親師合作好關係 === 一位家長跟我訴說著,對於兒子就讀幼兒園的老師有多失望! 她當初就聽說這位老師非常的有理念、有原則、懂得堅持的將孩子帶好,不受人情壓力,只要是為孩子好的事情,她一定去執行。自己一心希望能將兒子交給這位老師教導。 然而...... === 五、Q&A ===
返回「
2017論壇/提昇家長教養能力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