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2020論壇/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的互動 的原始碼
←
2020論壇/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的互動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國創新教育學校對比研究/郝偉恆=== '''問題'''<br/>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學校? #這些學校是什麼樣的? #這些學校有什麼共性和差異? #他們的問題和不足是什麼?<br/> '''定義'''<br/> #不以“應試”為主要教育目的;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並鼓勵他們個性化發展;旨在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身心、面向未來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並結合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標探索實踐多元、創新的教育方法的全日制學校(學齡段在7-18歲)。 #2019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導的《中國創新小微學校調查報告》 '''研究對象'''<br/> 所涉及的對象共有16所,全部來自於“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該組織是由11家類似的學校、機構於2017年11月在成都成立的小型非正式聯盟。截至2020年1月1日,該聯盟共有26家會員單位,其中實施全日制教育的有16家<br/> '''研究方法'''<br/> *本項研究屬於探索性研究,採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過深度訪談、參與式觀察、二手文本分析等獲取資料。 *對於這16所學校,筆者均實際走訪過至少一次,與其創始人,一線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等進行深度訪談。通常的流程是與學校創始人(通常是校長)進行一輪深度訪談,然後隨機進入課堂去旁聽課程,隨後與任課教師進行約談。隨後“搭訕”班級或者學校中的學生,進行數輪訪談(具體數量不定)。家長群體則通常是在招生活動,接送學生等過程中接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另外,這批學校本身也有大量的製度文本,成文資料等,可以作為重要的資料來源。 '''基本信息'''<br/>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所在地</th><th>北京</th><th>成都</th><th>深圳</th><th>佛山</th><th>貴陽</th><th>大理</th><th>温州</th><th>新鄉</th><th>合肥</th></tr> <tr><td>數量</td><td>4</td><td>4</td><td>2</td><td>1</td><td>1</td><td>1</td><td>1</td><td>1</td><td>1</td></tr> </table>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25/07.JPG' width='330' height='240'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25/08.JPG' width='330' height='240' /><br/>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學校'''<br/> *當前教育市場中雖然已經有了多樣化的教育服務,但在相當多的消費者——家長眼中,並沒有讓自己滿意的教育產品。尤其是隨著不斷湧現出來的中產及中產以上的家長,他們對“上好學”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不斷提升的需求倒逼著供給方不斷前進。 *更有不少家長和一線教育從業者親自出手,用自己的方式開辦讓自己滿意的“學校”。<br/> '''共性'''<br/> #不以應試為導向<br/>在這些創新教育學校看來,應試能力在教育目標的排序中應該放在人的成長等目標之後,他們其實並不反對應試本身,反對的是將應試放到第一位,一切都圍繞著應試高分的教育模式。對於應試,這些學校採取的是實用主義的態度。應試被視為一種實用的技能。如果學生決定要參加某項選拔性考試,那作為老師會帶領學生了解這套遊戲規則,然後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大規模的刷題,爭取短時間內高效通過。所以在這些學校看來,沒必要早早的為了學生的升學而擔憂,等學生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後再開始準備也來得及。 #以教育理念為先導<br/>所謂理念先導是指學校的整體設計和運轉圍繞著創始人的教育理念來開展。理念先導體現在很多學校的方方面面,小到校園環境設計,大到教師招聘與培訓,都會依託其教育理念來開展。另外在學生入學招生過程中,也很看重家長的理念是否一致。這是這些學校規模不大的原因之一。因為堅持理念先導,自然只能滿足理念相同或者相近的家長,那麼學校規模短時間內就不可能很大,只能依靠家長的口碑逐漸對外傳播,擴大招生。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 #*學生天然有學習的意願和能力,而非被動的知識容器,學校應該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教育要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獨特性,讓孩子成為其自己 #*相對於知識掌握,更為重要的是面向未來能力的培養,比如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 #*給學生提供多樣性的教育選擇,而非單一導向的內容 #*教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學需要激發、保護學生的興趣 #*家庭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力量;家庭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力量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實踐<br/>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些創新教育學校也在踐行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一些比較典型的做法有: #*開設多種選修課程。 #*高師生比,學校採取多種措施以支持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採用項目學習、主題學習、探究學習等多樣性的教學法。 #*多樣性的教師角色。 #*教學與真實社會的緊密關聯。 #辦學資質的困境<br/>在政府的規劃中,就沒有此類創新教育學校、在家上學等其他樣式教育的存在空間。政府眼中的民辦教育,其存在樣式和公立學校教育並沒有實質的區別。對教育形式想像的匱乏造成了這些創新教育學校找不到對應的政策空間,它們已經真實存在了,但是在政策和法律的視角,他們還處於灰色地帶。雖然全部的創始人都想謀求一個正規學校的身份,但現狀使得他們只能依托教育諮詢公司,教育培訓機構等形式存在。 #組織自由度<br/>所謂組織自由度是指學校採取班級授課制的比例,越少採取班級授課制,視為擁有更高的組織自由度;基本邏輯是如果某所學校嘗試摒棄班級授課,那它必須要用新的組織來填充班級授課留下的組織空白。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25/16.JPG' width='330' height='240'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25/17.JPG' width='330' height='240' /><br/><br/>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25/18.JPG' width='330' height='240'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25/19.JPG' width='330' height='240' /><br/> '''問題和不足'''<br/> #穩定性 #*大部分的創新教育學校規模都很小,主要依賴學生學費來維持運轉,故一旦出現招生問題,學校的資金鍊就會出現風險,造成經營風險。 #*除了經濟風險外,政策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同樣會影響學校的穩定。在這16所創新教育學校中,僅有3所獲得了合法的民辦學校牌照,其他14所目前是以教育諮詢公司,培訓機構的身份生存著。 #教師團隊 #*教師的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的教師成長持續系統,教師流動性大……這些都是筆者在調查中所遇到的現象,如何持續招聘、培養優秀的教師是相當#*多的創新教育學校校長都在頭疼的一個事情。 #*缺乏優質的教師團隊,直接後果就是教學表現不佳,和理想之間存在差距,好的教育理念沒辦法完全落地。事實上,相對於傳統公立學校,創新教育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要更高。 #招生的困難<br/>招生的困難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不足,對於家長來說,選擇創新教育學校還有諸多的顧慮和擔心,比如未來升學、和公立學校對接等等。 #*二是學生的“質量”,不少家長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創新教育學校不是因為非常認同這個學校的理念,而是因為種種原因在傳統公立學校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選擇來這樣的學校。 #非此即彼的陷阱 #*創新教育學校建立的一大前提是對傳統應試教育的批評。在這些學校眼中,傳統應試教育是壓抑和非自由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來自外部的強制,將成人世界的標準、知識與技能強加到學生身上。所以在新建立的學校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去除過去那些非自由的、壓抑的約束,給學生提供更一個安全、自由、尊重的學習環境。 #*這當然沒有錯,但在這個過程中隱藏著一個陷阱,即過於強調傳統公立學校教育和創新教育之間的對立,採用“非此即彼”的思維來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錯誤的假設既然傳統教育有諸多不足,只需要完全拒絕舊有的這些就足夠了。事實上,去除壓制並不一定必然導致新環境自然成立,“破舊”只是意味著有機會,有空間去建設一些正面的和積極的事情,距離徹底“立新”依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課程建設的艱難 #*創新教育學校普遍都比較年輕,很多學校的課程體系還在搭建中,需要時間來打磨。 #*另外,對於那些完全放棄了國家課程大綱,放棄了分科教學的學校,還存在額外的挑戰這些學校認為應該基於孩子們的經驗來進行教學,而非學科順序或者知識框架。實際效果上,容易導致課程缺乏系統的安排與計劃;重視了趣味性而忽視了必要的難度;過分地偏重一個而忽視了其他領域。 #*最理想的當然是既尊重兒童的心理和經驗,又能保留若干教材、學科的知識結構,這就更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積累。 #教學質量的疑惑和擔憂<br/>筆者在實際走訪的過程中,聽到的關於教育質量的描述是矛盾的。有的家長會指責學校教育質量不過關,自己的孩子讀了好幾年,基本的四則運算質量還不過關;也有反饋說學生參加中考,成績相當不錯。這種矛盾愈發證明了教育質量對比研究的重要性。
返回「
2020論壇/大陸創新教育機構間的互動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