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論壇/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br/> 《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計畫》<br/> 跨界學習論壇:'''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br/> 身處…")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br/>
+
__NOTOC__
《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計畫》<br/>
 
跨界學習論壇:'''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br/>
 
身處當代的我們對於終身學習樣態的指認<br/>
 
  
 
說明:本場論壇受邀的分享者本身皆為深刻的終身學習實踐者,在其實踐的過程中,其實也正在開拓終身學習。藉由分享者之間的對話,我們總結出幾項對於終身學習樣態較為深刻的描繪,或者對於對於終身學習環境的期待。<br/>
 
說明:本場論壇受邀的分享者本身皆為深刻的終身學習實踐者,在其實踐的過程中,其實也正在開拓終身學習。藉由分享者之間的對話,我們總結出幾項對於終身學習樣態較為深刻的描繪,或者對於對於終身學習環境的期待。<br/>
行 13: 行 10:
 
*王志文: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終身教育機構工作者。
 
*王志文: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終身教育機構工作者。
  
#引發終身學習的動機
+
====引發終身學習的動機====
 
#終身學習是從小就要培養的能力。
 
#終身學習是從小就要培養的能力。
 
#讓人對生命世界保持熱情。
 
#讓人對生命世界保持熱情。
 
#帶著問題意識生活。
 
#帶著問題意識生活。
  
#對於學習觀念的轉換
+
====對於學習觀念的轉換====
 
#學習是「探索」:學習不見得必須是為了要學以致「用」。
 
#學習是「探索」:學習不見得必須是為了要學以致「用」。
 
#學習的目的:「知識」不一定是結果,但必須要能組合各種「知道」。
 
#學習的目的:「知識」不一定是結果,但必須要能組合各種「知道」。
 
#學習動機是不斷在變動的。
 
#學習動機是不斷在變動的。
  
#當代終身學習的特質
+
====當代終身學習的特質====
 
#資源是容易取得的。
 
#資源是容易取得的。
 
#跨域的學習:學到的是新的知識,同時也是在創造新的經驗。
 
#跨域的學習:學到的是新的知識,同時也是在創造新的經驗。
行 29: 行 26:
 
#合作/社群學習:學習的雙向性合作,社群構成相互學習的環境、支持系統。
 
#合作/社群學習:學習的雙向性合作,社群構成相互學習的環境、支持系統。
  
#對於終身學習體系如何提供支持的想像
+
====對於終身學習體系如何提供支持的想像====
 
#對於探索應有更包容的態度,創造對於不同可能性的開放性。
 
#對於探索應有更包容的態度,創造對於不同可能性的開放性。
 
#讓「非正式的學習」也能夠被視為「正式的學習」。
 
#讓「非正式的學習」也能夠被視為「正式的學習」。
 
#學員也是有機體,終身學習機構如何回應需求,是終身學習機構建立方法論時需突破的課題。
 
#學員也是有機體,終身學習機構如何回應需求,是終身學習機構建立方法論時需突破的課題。
 +
*[https://youtu.be/dYfYnbv2Vdo '''【2020均優學習論壇】青年世代對終身學習再界定''']

於 2020年8月31日 (一) 15:17 的最新修訂


說明:本場論壇受邀的分享者本身皆為深刻的終身學習實踐者,在其實踐的過程中,其實也正在開拓終身學習。藉由分享者之間的對話,我們總結出幾項對於終身學習樣態較為深刻的描繪,或者對於對於終身學習環境的期待。

講者概述:

  • 董育昌: 12歲,體制外教育自學生。
  • 吳亞軒:聚樂邦共同創辦人,開發戶外實境遊戲,讓遊戲成為學習的目的。
  • 張琬珮:自由工作者,以一年的時間環遊世界,打造自己的情境教室。
  • 侯智輝:獨立教育工作者,由科技界轉換跑道至實驗教育界的轉業者。
  • 王志文: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終身教育機構工作者。

引發終身學習的動機

  1. 終身學習是從小就要培養的能力。
  2. 讓人對生命世界保持熱情。
  3. 帶著問題意識生活。

對於學習觀念的轉換

  1. 學習是「探索」:學習不見得必須是為了要學以致「用」。
  2. 學習的目的:「知識」不一定是結果,但必須要能組合各種「知道」。
  3. 學習動機是不斷在變動的。

當代終身學習的特質

  1. 資源是容易取得的。
  2. 跨域的學習:學到的是新的知識,同時也是在創造新的經驗。
  3. 學習的去中心化,知識的提供或取得可以是單向的。同時,個體所連結的各式資源也都可以是補充學習資源的管道。
  4. 合作/社群學習:學習的雙向性合作,社群構成相互學習的環境、支持系統。

對於終身學習體系如何提供支持的想像

  1. 對於探索應有更包容的態度,創造對於不同可能性的開放性。
  2. 讓「非正式的學習」也能夠被視為「正式的學習」。
  3. 學員也是有機體,終身學習機構如何回應需求,是終身學習機構建立方法論時需突破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