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論壇/閉幕」修訂間的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 |||
行 7: | 行 7: | ||
===參與者的 [http://files.quality-learning.net:9001/p/2023論壇_閉幕 etherpad] 回饋=== | ===參與者的 [http://files.quality-learning.net:9001/p/2023論壇_閉幕 etherpad] 回饋=== | ||
− | 明年均優在台東 | + | #共筆網址:http://files.quality-learning.net:9001/p/2023論壇_閉幕 |
− | 招募均優2.0的策劃小組: | + | #明年均優在台東 |
− | 李國章 | + | #招募均優2.0的策劃小組: |
+ | #李國章 | ||
3C 整理參與者的回饋 | 3C 整理參與者的回饋 | ||
行 36: | 行 37: | ||
#*嵐:想到一種思維,好像取得教師證(或考上正式老師)後,代表一輩子都有這張證上的能力(比如很多的專業證照、律師執照、醫師執照之類,都是用這種邏輯);事實上取得執照,也許只是起點;可能是要改變「取得證照只是階段性學習」的想法,改成要維持證照,本來就需要某些努力、去進步的付出,而不是只用市場機制去淘汰(何況正式教師沒有這類型的淘汰問題) | #*嵐:想到一種思維,好像取得教師證(或考上正式老師)後,代表一輩子都有這張證上的能力(比如很多的專業證照、律師執照、醫師執照之類,都是用這種邏輯);事實上取得執照,也許只是起點;可能是要改變「取得證照只是階段性學習」的想法,改成要維持證照,本來就需要某些努力、去進步的付出,而不是只用市場機制去淘汰(何況正式教師沒有這類型的淘汰問題) | ||
#*面紙:重新認證教師証的目的,是要要求老師接受當今的主流教育理念?擁有某種專業能力?還是…?對我來說,老師對教育的熱情、對孩子的耐心、對變化的彈性,比教學技巧和學科知識還要重要,但這似乎很難去評判? | #*面紙:重新認證教師証的目的,是要要求老師接受當今的主流教育理念?擁有某種專業能力?還是…?對我來說,老師對教育的熱情、對孩子的耐心、對變化的彈性,比教學技巧和學科知識還要重要,但這似乎很難去評判? | ||
− | |||
#*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改變某種社會的力量 | #*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改變某種社會的力量 | ||
− | |||
− | |||
#最開放的回應Content | #最開放的回應Content | ||
− | |||
#*期待台灣遍地開花的小均優 | #*期待台灣遍地開花的小均優 | ||
#*期待明年的國際民主教育年會 | #*期待明年的國際民主教育年會 | ||
行 47: | 行 44: | ||
許願:明年五月的均優論壇想聽豆泥為人逸凡繼續講代議民主崩解之後?民主如何存續?如何找到異質社群之間的共識進而進行協商與治理?(或是明年再看要聊什麼?) | 許願:明年五月的均優論壇想聽豆泥為人逸凡繼續講代議民主崩解之後?民主如何存續?如何找到異質社群之間的共識進而進行協商與治理?(或是明年再看要聊什麼?) | ||
#*也許可以跟已經有帶狀活動經驗的單位合辦(複雜生活節、策展人們、等家寶寶協會、fab dao ) | #*也許可以跟已經有帶狀活動經驗的單位合辦(複雜生活節、策展人們、等家寶寶協會、fab dao ) | ||
− | + | #*然後主題希望可以主軸教育,分支多元議題,讓各位參加的教育者接觸產業端、新創端、設計端、學術端等領域,不然只有在教育圈圈中討論有點可惜 | |
− | + | #希望可以開放鼓勵學生使用3C,而非限制。對未來的生活型態要有全新的想像。(好像需要延伸開OST) | |
− | |||
− | # | ||
#*其實家長大多不排斥3c 的應用,而是排斥3c的硬體,因為對小孩的眼睛很傷,如果這個媒介是較不傷眼的東西(電子書介面那樣),其實家長是願意接受的>來自參加家長日的收穫 | #*其實家長大多不排斥3c 的應用,而是排斥3c的硬體,因為對小孩的眼睛很傷,如果這個媒介是較不傷眼的東西(電子書介面那樣),其實家長是願意接受的>來自參加家長日的收穫 | ||
− | + | #未來的方向會是如何提高對一般教師的誘因?剩下的也許流水習來談? | |
− | #* | + | #*提議可以換研習時數,這絕對是最快最簡單的方式 |
− | 提議可以換研習時數,這絕對是最快最簡單的方式 | + | #*延伸上面這個,既然辦在台東,是否要更多與當地的學校、團體一起合作?吸引當地人來;畢竟外地人的交通住宿成本比較高 |
− | 延伸上面這個,既然辦在台東,是否要更多與當地的學校、團體一起合作?吸引當地人來;畢竟外地人的交通住宿成本比較高 | + | #《ESG/DEI的動力活力與實驗教育互動協力》/王瑜君 |
− | + | #*ESG,還有DEI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已經是當紅的趨勢(論述/語境/框架),企業有強烈·的動機(誘因)去改善他們的ESG/DEI形象(分數)。建議善用這個趨勢,讓企業更積極進入實驗教育,形成CoCreative Hub 共創生態圈。職場/教育/社區/地方創生 有更創意的互動協力。 | |
− | # | + | #*ESG/DEI的遊戲規則制定者來自歐盟,歐洲幸福永續名列前矛的社會的具體經驗與歷史路徑,很值得我們參考。這裡是一個管道,將實驗教育有豐富的國際面向。甚至是台灣的韌性外交的最活潑的動力。 |
− | ESG,還有DEI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已經是當紅的趨勢(論述/語境/框架),企業有強烈·的動機(誘因)去改善他們的ESG/DEI形象(分數)。建議善用這個趨勢,讓企業更積極進入實驗教育,形成CoCreative Hub 共創生態圈。職場/教育/社區/地方創生 有更創意的互動協力。 | + | #目前均優的議程大多是大家來分享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目前也感受到均優成為剛起步的教育夥伴能分享的機會,但卻也因此較少討論的機會。然而,據我所知,丁丁更希望能透過均優促成交流及行動,但並非人人都能帶討論,可能會需要要有一定經驗或研究的人,才能拉出問題與大家討論,而這樣的夥伴哪裡找?又或者要如何創造這群人有意識來協助帶討論創造交流與連結(因為通常這群人都很忙XD)。因此不知道均優是否有希望接下來能以什麼做為定位,當然兩者並存也很棒,不過現實上只是當兩者比例失衡,對於某一方的需求可能就無法滿足,參與者會流失,另外在宣傳上也可能會因為兩者方向有差異,較為困難。 |
− | ESG/DEI的遊戲規則制定者來自歐盟,歐洲幸福永續名列前矛的社會的具體經驗與歷史路徑,很值得我們參考。這裡是一個管道,將實驗教育有豐富的國際面向。甚至是台灣的韌性外交的最活潑的動力。 | + | #*認同!真的需要有比較熟悉帶討論、交流的人,不然參與者會稍微被動一些(以聽為主),這樣還滿可惜的。可以用點設計方法帶動討論 |
− | |||
− | #* | ||
− | |||
− | |||
− | |||
#*回應《ESG/DEI的動力活力與實驗教育互動協力》/王瑜君,這方向很棒,與我們Only 實驗已在實做的經驗一樣,從高雄前鎮草衙(前草)地方創生與實驗教育連動,8/5我將去台南後壁分享實務經驗,謝謝! | #*回應《ESG/DEI的動力活力與實驗教育互動協力》/王瑜君,這方向很棒,與我們Only 實驗已在實做的經驗一樣,從高雄前鎮草衙(前草)地方創生與實驗教育連動,8/5我將去台南後壁分享實務經驗,謝謝! |
於 2023年8月30日 (三) 07:59 的最新修訂
- 請大家分享在 OST 或場邊聚會激盪出來的倡議。
- 歸納與會者意見線上填寫意見。
- 與會者心得分享。
- 討論下一年的均優論壇設計。
- 「均優2.0推動小組」募集
參與者的 etherpad 回饋
- 共筆網址:http://files.quality-learning.net:9001/p/2023論壇_閉幕
- 明年均優在台東
- 招募均優2.0的策劃小組:
- 李國章
3C 整理參與者的回饋
- 概念 Concept
- 明年台灣主辦國際民主教育年會(IDEC)
- 自主學習不代表自學、自習
- 自學新創行動支持聯盟的資訊流動
- 再生所得實踐場域的行動支付
- 自主學習
- 多元宇宙Plurality
- 實驗教育自主學習在台灣的優勢(歐、美、中國各有為難或不敢的部分)
- 社會契約論?(議程:政治哲學與公民教育)
- 挑戰困境 Challange
- 封閉的社群會受到AI挑戰,開放的社群則否
- 如何把體制內教師變成盟友?
- 科學社群會不會崩解?(為什麼會崩解?)因為科學哲學的方法論受到質疑,究竟我們使用哪些規則來界定什麼是科學?目前的可能的結論是:什麼是科學?科學社群説了算
- 總是會變成系統性問題(不僅在學生,包含老師、家長、社會體制、國家、國家間)一直都是系統的一部分,可能是為了方便,切出來研究或嘗試解決
- 面紙:想要打破所有框架的想法會不會反而限制了自己(鳥巢覺得:會,但作為思考方向蠻好的)
- 繼續思考如何讓想協助各類對象,都能有各得其所各自能對應其需求的不同適性教育支持。
- 樂生:教師證每5年重新認証。
- 宜蓁:超級認同!美國麻州還是某個州是每兩年-三年要通過一定的學習時數,學習時數有民間ngo推動的媒體識讀培訓等等。才能換教師證)
- 嵐:我覺得可以思考認證除了時數,是否有其他的認證方法(不然容易淪為追求帳面上的研習時數,真的。😢)
- 鳥巢:覺得現在要推政策是不是太早了?會推不動?
- 篩選的機制是什麼?誰可以,誰不行
- 「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台灣目前用來取代教師評鑑的政策,過往教師評鑑如同醫院評鑑般讓現場工作人員淪為無實質效益的敷衍做戲,同樣的時間老師或醫療工作者可能更需要睡飽。)
- 嵐:想到一種思維,好像取得教師證(或考上正式老師)後,代表一輩子都有這張證上的能力(比如很多的專業證照、律師執照、醫師執照之類,都是用這種邏輯);事實上取得執照,也許只是起點;可能是要改變「取得證照只是階段性學習」的想法,改成要維持證照,本來就需要某些努力、去進步的付出,而不是只用市場機制去淘汰(何況正式教師沒有這類型的淘汰問題)
- 面紙:重新認證教師証的目的,是要要求老師接受當今的主流教育理念?擁有某種專業能力?還是…?對我來說,老師對教育的熱情、對孩子的耐心、對變化的彈性,比教學技巧和學科知識還要重要,但這似乎很難去評判?
- 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改變某種社會的力量
- 最開放的回應Content
- 期待台灣遍地開花的小均優
- 期待明年的國際民主教育年會
- 連來兩年了~明年可以第三年嗎
許願:明年五月的均優論壇想聽豆泥為人逸凡繼續講代議民主崩解之後?民主如何存續?如何找到異質社群之間的共識進而進行協商與治理?(或是明年再看要聊什麼?)
- 也許可以跟已經有帶狀活動經驗的單位合辦(複雜生活節、策展人們、等家寶寶協會、fab dao )
- 然後主題希望可以主軸教育,分支多元議題,讓各位參加的教育者接觸產業端、新創端、設計端、學術端等領域,不然只有在教育圈圈中討論有點可惜
- 希望可以開放鼓勵學生使用3C,而非限制。對未來的生活型態要有全新的想像。(好像需要延伸開OST)
- 其實家長大多不排斥3c 的應用,而是排斥3c的硬體,因為對小孩的眼睛很傷,如果這個媒介是較不傷眼的東西(電子書介面那樣),其實家長是願意接受的>來自參加家長日的收穫
- 未來的方向會是如何提高對一般教師的誘因?剩下的也許流水習來談?
- 提議可以換研習時數,這絕對是最快最簡單的方式
- 延伸上面這個,既然辦在台東,是否要更多與當地的學校、團體一起合作?吸引當地人來;畢竟外地人的交通住宿成本比較高
- 《ESG/DEI的動力活力與實驗教育互動協力》/王瑜君
- ESG,還有DEI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已經是當紅的趨勢(論述/語境/框架),企業有強烈·的動機(誘因)去改善他們的ESG/DEI形象(分數)。建議善用這個趨勢,讓企業更積極進入實驗教育,形成CoCreative Hub 共創生態圈。職場/教育/社區/地方創生 有更創意的互動協力。
- ESG/DEI的遊戲規則制定者來自歐盟,歐洲幸福永續名列前矛的社會的具體經驗與歷史路徑,很值得我們參考。這裡是一個管道,將實驗教育有豐富的國際面向。甚至是台灣的韌性外交的最活潑的動力。
- 目前均優的議程大多是大家來分享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目前也感受到均優成為剛起步的教育夥伴能分享的機會,但卻也因此較少討論的機會。然而,據我所知,丁丁更希望能透過均優促成交流及行動,但並非人人都能帶討論,可能會需要要有一定經驗或研究的人,才能拉出問題與大家討論,而這樣的夥伴哪裡找?又或者要如何創造這群人有意識來協助帶討論創造交流與連結(因為通常這群人都很忙XD)。因此不知道均優是否有希望接下來能以什麼做為定位,當然兩者並存也很棒,不過現實上只是當兩者比例失衡,對於某一方的需求可能就無法滿足,參與者會流失,另外在宣傳上也可能會因為兩者方向有差異,較為困難。
- 認同!真的需要有比較熟悉帶討論、交流的人,不然參與者會稍微被動一些(以聽為主),這樣還滿可惜的。可以用點設計方法帶動討論
- 回應《ESG/DEI的動力活力與實驗教育互動協力》/王瑜君,這方向很棒,與我們Only 實驗已在實做的經驗一樣,從高雄前鎮草衙(前草)地方創生與實驗教育連動,8/5我將去台南後壁分享實務經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