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論壇/推動部分班級實驗教育」修訂間的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52: | 行 52: |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1.JPG' width='400' height='225'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2.JPG' width='400' height='225' /><br/>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1.JPG' width='400' height='225'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2.JPG' width='400' height='225' /><br/> |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3.JPG' width='400' height='225'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4.JPG' width='400' height='225' /><br/>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3.JPG' width='400' height='225' /> <img src='http://quality-learning.net/2020/uploads/agenda/3/14.JPG' width='400' height='225' /><br/> | ||
+ | ===[https://youtu.be/NbEOe7AAN_g '''【2020均優學習論壇】推動部分班級實驗教育''']=== |
於 2020年8月5日 (三) 02:22 的修訂
目錄
從「體制內教師」的立場談「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的需求/戴慧茹(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 教師)
壹、我們想要突破什麼:
- 五年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從8所到80所,實驗教育的動能不容小覷,對其中大多數學校都是6班以下的偏遠小校。
- 希望不只是偏鄉小校,在大型學校也可以實現。
- 教師社群、線上共備、教學翻轉的風氣越發興盛,教師對課堂樣貌的想像已與以往不同。
- 希望看見孩子思考的樣子,以及多元適性的發展。
- 實驗教育師培凝聚更多教育工作者對在大型學校裡實現「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的渴望。
- 「既然一種米養著百種人,那我們何苦將百種人都使用同一套的教學體制呢 ? 」
- 從體制內走到實驗教育的追求:
- 打破一本本教科書,進行跨領域、統整性的課程設計。
- 課堂的進行不一定是以一樣的內容一起開始,達到一樣的目標一起結束。
- 不用跟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綁在一起定期評量。
- 可以拉更多夥伴一起來「教與學」,我不用自己一個人硬扛。
- 檢視現行教育環境,體制學校轉型的限制、課綱的限制、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續任校長遴選不易......等因素,在大型學校實施「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勢在必行。
貳、辦理「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的更高展望:由5%前導教師啟動教育新紀元。
參、因理念而結合的「推動小組」
- 戴慧茹(推動小組召集人):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中小教師
- 丁志仁:振鐸學會常務理事,2014年版實驗教育三法起草人之一
- 陳嫺霓: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研究助理,特殊生家長
- 楊念祖:展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教師
- 黃鈴諭:個人實驗教育家長,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 邱灝芝:個人暨團體實驗教育家長
- 邱畹蓉(本案志工組召集人):台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學員
- 陳文濤:台灣大學師培生
- 李柏佳:公立學校退休校長,台北市聘任督學,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 楊逸帆:實驗教育學生及參與者
- 施雅敏(本案行政助理):振鐸學會六年制學程教師
需要大家的努力,來成就大局。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支援平台/丁志仁
為什麼要搞這個平台?
-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 自我實現的預言。
- 實在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
主要的經營內容:
- 申請參考案(含審議流程規畫)
- 課程設計實務(班本課程探討)
- 多元人才運用(含人才培力、家長成長)
募款與志工發展:
- 找好的項目深入企畫。
- 研議政府的補助要點。
- 和地方政府合作。
身為特生家長投入實驗教育在辦學/審議/研究中的看見
陳嫺霓
政大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專任研究助理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兩個亞斯伯格症孩子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