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論壇/一箭射住三鵰」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1: 行 1:
 
[[分類:2024論壇]]__NOTOC__
 
[[分類:2024論壇]]__NOTOC__
 
==簡介==
 
==簡介==
當今社會面臨諸多複雜的挑戰,包括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許多人面臨心理健康危機、氣候暖化加劇......等,面對這些困境,我們觀察到雖然當代的青年公共參與確實越漸興盛,也有年輕人關心社會議題,可以看見各類教育創新組織蓬勃發展,然而其行動常座落在解決微觀層次的行動,如開發新課程教案等,較不容易朝向中觀與宏觀的方向發展以改變法律與社會制度,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接下來我們可以如何一起行動,從教育領域出發,為台灣打造更好的未來?
+
*當今社會面臨諸多複雜的挑戰,包括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許多人面臨心理健康危機、氣候暖化加劇......等,面對這些困境,我們觀察到雖然當代的青年公共參與確實越漸興盛,也有年輕人關心社會議題,可以看見各類教育創新組織蓬勃發展,然而其行動常座落在解決微觀層次的行動,如開發新課程教案等,較不容易朝向中觀與宏觀的方向發展以改變法律與社會制度,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接下來我們可以如何一起行動,從教育領域出發,為台灣打造更好的未來?
 
+
*這場工作坊想邀請你一起來討論你的觀察與感受,並共創未來的行動方案。
這場工作坊想邀請你一起來討論你的觀察與感受,並共創未來的行動方案。
+
===我們是誰===
 
+
我們是<b>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線</b>(簡稱自動連),由一群希望自主學習能夠在全台灣體制內外落實的17個組織共同發起,包括: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自主學習促進會、孩籽實驗教育協會、台北市立和平實驗小學、哈柏露塔實驗教育機構、身生實驗教育機構、1221未來教育發展協會、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五明國際學苑、原來學苑實驗教育機構、社團法人臺灣厭學者引路協會、新莊社區大學、魚水教育催化劑、島島阿學學習社群、青醒人。
---
+
===我們想做什麼===
 
 
1. 我們是誰
 
 
 
我們是**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線**(簡稱自動連),由一群希望自主學習能夠在全台灣體制內外落實的17個組織共同發起,包括: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自主學習促進會、孩籽實驗教育協會、台北市立和平實驗小學、哈柏露塔實驗教育機構、身生實驗教育機構、1221未來教育發展協會、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五明國際學苑、原來學苑實驗教育機構、社團法人臺灣厭學者引路協會、新莊社區大學、魚水教育催化劑、島島阿學學習社群、青醒人。
 
 
 
 
 
2. 我們想做什麼
 
 
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縣(以下簡稱自動連)有三大目標:
 
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縣(以下簡稱自動連)有三大目標:
1. **教育的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自主學習公共化漸次在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落實。
+
# <b>教育的自主學習公共化</b>:推動自主學習公共化漸次在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落實。
1. **促成青年世代團結**:邀請更多年輕人參與在中觀與宏觀層次上的教育系統變革。
+
# <b>促成青年世代團結</b>:邀請更多年輕人參與在中觀與宏觀層次上的教育系統變革。
1. **復振台灣教育領域的常民政治**:促發更多公民參與教育社會運動,並找到永續發揮影響力的位置。
+
# <b>復振台灣教育領域的常民政治</b>:促發更多公民參與教育社會運動,並找到永續發揮影響力的位置。
 
+
===為什麼台灣需要「自主學習公共化」?===
 
 
3. 為什麼台灣需要「自主學習公共化」?
 
 
 
 
在當前的台灣社會,教育體制面臨著因循守舊與不足以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困境。「自主學習公共化」的推動,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滿足學生、社會及未來的需求。
 
在當前的台灣社會,教育體制面臨著因循守舊與不足以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困境。「自主學習公共化」的推動,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滿足學生、社會及未來的需求。
 
 
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標準化測驗和單一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多樣性;自主學習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習者主動探索,發展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標準化測驗和單一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多樣性;自主學習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習者主動探索,發展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同時,自主學習的公共化的目的之一在於促進社會公平。台灣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明顯,推廣自主學習,能使所有學生不論背景和地區,都能接觸到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發展興趣,從而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
 
同時,自主學習的公共化的目的之一在於促進社會公平。台灣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明顯,推廣自主學習,能使所有學生不論背景和地區,都能接觸到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發展興趣,從而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
 +
===我們正在做哪些事情?===
 +
# <b>在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中,提案「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應納入教育經費計算</b>
 +
#*自動連的執行秘書丁志仁(振鐸學會理事長)身為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的委員,已在2023年提出研議將「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納入教育經費計算裡,即除了「教學人力」、「行政人力」外,需新增「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
#* <b>「自主學習支援人力」</b> 指的是學校裡編列具備「自主學習知能」的教師,他的工作相較於傳統以教科書和課程綱要來備課,更多的是依據學生的需求與當前發展方向,引導和協助學生,治理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式。若每間學校都有「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當前課綱強調的「自發」、「互動」、「共好」才能真正落實在教育現場。
 +
#*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台灣的教育經費仍將以教科書為核心的統一教學模式作為計算基準。隨著台灣教育經費和人力成本不斷攀升,若不引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的概念,教育模式將無法從以教科書為主導的典範轉變為以自主學習為導向。此提案雖未能於2023年立刻通過,但教育部長指示可辦理委託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重新提教委員會後持續討論。
 +
#* ✨ 相關的下一步行動:將與與國教署、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侯永琪教授(同時是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委員)共同合作,研究和設計新的教育品質指標,將評鑑標準從學科分數轉向為自主學習以及其他面向的指標,包含教育機會均等、適性、揚才、支援終身學習。
 +
# <b>持續參與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b>
 +
#*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每年負責審議台灣321項,從國教、高教、社教到綜合約莫九百億的教育補助要點。委員的工作即為搜集民間意見,並檢視現有補助要點是否有需修正之處、預算編列增修合不合理,如我們發現「推動國際教育經費作業要點」未增列實驗教育學生,故在委員會上提出修正意見,應納入以保障不同群體學子的權益。
 +
#* ✨相關的下一步行動:持續舉辦教育培力工作坊,培養更多新世代的教育財政人才,以鞏固現有300多項補助要點。此外建立平台,讓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了解自己可以申請的補助,或是未來需要增列補助要點的項目有哪些。
 +
# <b>創建「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協助教育現場轉型</b>
 +
#*教育部國教署的國中小組課程科已補助我們辦理「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帶領現場教師學會自主學習的教學引導模式。目前已開發出的自主學習課程樣態已有15種,期望教師能由傳統學習漸次構築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分組內外相互學習等多元互動模式,以建立起台灣的自主學習典範。
 +
#* ✨下一步行動:透過連結體制內的教師社群,包括社區大學總計210位教育工作者、及補助22縣市政府精進計畫共計134個跨校(區)社群/ 策略聯盟,以建立連結增進交流並突破同溫層困境。
 +
# <b>推動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推動實驗教育補助要點草案</b>
 +
#* 為了推動在台灣推動自主學習典範,目前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偏遠暨創新科已選定項目,決定在實驗教育中先行辦理自主學習補助要點。
 +
#* ✨下一步行動:擴大自動連夥伴,拜訪各縣市教育局處,實際推演補助要點的實踐做法
  
 +
===我們當前的困境===
  
4. 我們正在做哪些事情?
+
* 過往的教育社會運動中,有許多夥伴團體共同奮鬥,為台灣的教育改革作出巨大貢獻,如台灣教育發展的十二個里程碑事件(見下個段落)。
1. **在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中,提案「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應納入教育經費計算**
+
* 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發現如今能夠共同推動公共政策的教育夥伴變得稀少。這反映了當代在推動教育改革時,面臨的組織動員和資源整合的困難。許多團體因資源有限或理念分歧,無法持續參與長期的教育政策推動工作。
 
+
* 因此,建立更廣泛的合作網絡,強化不同團體之間的協作與支持是當務之急。唯有集結發揮社會影響力,我們才能夠確保自主學習公共化的理念,能夠在政策與實踐層面獲得更大的支持,以保障台灣教育與學習者的未來。
自動連的執行秘書丁志仁(振鐸學會理事長)身為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的委員,已在2023年提出研議將「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納入教育經費計算裡,即除了「教學人力」、「行政人力」外,需新增「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指的是學校裡編列具備「自主學習知能」的教師,他的工作相較於傳統以教科書和課程綱要來備課,更多的是依據學生的需求與當前發展方向,引導和協助學生,治理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式。若每間學校都有「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當前課綱強調的「自發」、「互動」、「共好」才能真正落實在教育現場。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台灣的教育經費仍將以教科書為核心的統一教學模式作為計算基準。隨著台灣教育經費和人力成本不斷攀升,若不引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的概念,教育模式將無法從以教科書為主導的典範轉變為以自主學習為導向。此提案雖未能於2023年立刻通過,但教育部長指示可辦理委託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重新提教委員會後持續討論。
 
 
 
 
 
✨ 相關的下一步行動:將與與國教署、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侯永琪教授(同時是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委員)共同合作,研究和設計新的教育品質指標,將評鑑標準從學科分數轉向為自主學習以及其他面向的指標,包含教育機會均等、適性、揚才、支援終身學習。
 
 
 
 
 
2. **持續參與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
 
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每年負責審議台灣321項,從國教、高教、社教到綜合約莫九百億的教育補助要點。委員的工作即為搜集民間意見,並檢視現有補助要點是否有需修正之處、預算編列增修合不合理,如我們發現「推動國際教育經費作業要點」未增列實驗教育學生,故在委員會上提出修正意見,應納入以保障不同群體學子的權益。
 
 
 
 
 
✨相關的下一步行動:持續舉辦教育培力工作坊,培養更多新世代的教育財政人才,以鞏固現有300多項補助要點。此外建立平台,讓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了解自己可以申請的補助,或是未來需要增列補助要點的項目有哪些。
 
:::
 
 
 
3. **創建「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協助教育現場轉型**
 
教育部國教署的國中小組課程科已補助我們辦理「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帶領現場教師學會自主學習的教學引導模式。目前已開發出的自主學習課程樣態已有15種,期望教師能由傳統學習漸次構築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分組內外相互學習等多元互動模式,以建立起台灣的自主學習典範。
 
 
 
 
 
✨下一步行動:透過連結體制內的教師社群,包括社區大學總計210位教育工作者、及補助22縣市政府精進計畫共計134個跨校(區)社群/ 策略聯盟,以建立連結增進交流並突破同溫層困境。
 
:::
 
 
 
4. **推動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推動實驗教育補助要點草案**
 
為了推動在台灣推動自主學習典範,目前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偏遠暨創新科已選定項目,決定在實驗教育中先行辦理自主學習補助要點。
 
 
 
 
 
✨下一步行動:擴大自動連夥伴,拜訪各縣市教育局處,實際推演補助要點的實踐做法
 
 
 
 
 
5. 我們當前的困境
 
 
 
過往的教育社會運動中,有許多夥伴團體共同奮鬥,為台灣的教育改革作出巨大貢獻,如台灣教育發展的十二個里程碑事件(見下個段落)。
 
 
 
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發現如今能夠共同推動公共政策的教育夥伴變得稀少。這反映了當代在推動教育改革時,面臨的組織動員和資源整合的困難。許多團體因資源有限或理念分歧,無法持續參與長期的教育政策推動工作。
 
 
 
因此,建立更廣泛的合作網絡,強化不同團體之間的協作與支持是當務之急。唯有集結發揮社會影響力,我們才能夠確保自主學習公共化的理念,能夠在政策與實踐層面獲得更大的支持,以保障台灣教育與學習者的未來。
 

於 2025年1月17日 (五) 04:17 的最新修訂

簡介

  • 當今社會面臨諸多複雜的挑戰,包括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許多人面臨心理健康危機、氣候暖化加劇......等,面對這些困境,我們觀察到雖然當代的青年公共參與確實越漸興盛,也有年輕人關心社會議題,可以看見各類教育創新組織蓬勃發展,然而其行動常座落在解決微觀層次的行動,如開發新課程教案等,較不容易朝向中觀與宏觀的方向發展以改變法律與社會制度,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接下來我們可以如何一起行動,從教育領域出發,為台灣打造更好的未來?
  • 這場工作坊想邀請你一起來討論你的觀察與感受,並共創未來的行動方案。

我們是誰

我們是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線(簡稱自動連),由一群希望自主學習能夠在全台灣體制內外落實的17個組織共同發起,包括: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自主學習促進會、孩籽實驗教育協會、台北市立和平實驗小學、哈柏露塔實驗教育機構、身生實驗教育機構、1221未來教育發展協會、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五明國際學苑、原來學苑實驗教育機構、社團法人臺灣厭學者引路協會、新莊社區大學、魚水教育催化劑、島島阿學學習社群、青醒人。

我們想做什麼

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縣(以下簡稱自動連)有三大目標:

  1. 教育的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自主學習公共化漸次在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落實。
  2. 促成青年世代團結:邀請更多年輕人參與在中觀與宏觀層次上的教育系統變革。
  3. 復振台灣教育領域的常民政治:促發更多公民參與教育社會運動,並找到永續發揮影響力的位置。

為什麼台灣需要「自主學習公共化」?

在當前的台灣社會,教育體制面臨著因循守舊與不足以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困境。「自主學習公共化」的推動,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滿足學生、社會及未來的需求。 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標準化測驗和單一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多樣性;自主學習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習者主動探索,發展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同時,自主學習的公共化的目的之一在於促進社會公平。台灣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明顯,推廣自主學習,能使所有學生不論背景和地區,都能接觸到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發展興趣,從而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

我們正在做哪些事情?

  1. 在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中,提案「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應納入教育經費計算
    • 自動連的執行秘書丁志仁(振鐸學會理事長)身為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的委員,已在2023年提出研議將「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納入教育經費計算裡,即除了「教學人力」、「行政人力」外,需新增「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指的是學校裡編列具備「自主學習知能」的教師,他的工作相較於傳統以教科書和課程綱要來備課,更多的是依據學生的需求與當前發展方向,引導和協助學生,治理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式。若每間學校都有「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當前課綱強調的「自發」、「互動」、「共好」才能真正落實在教育現場。
    •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台灣的教育經費仍將以教科書為核心的統一教學模式作為計算基準。隨著台灣教育經費和人力成本不斷攀升,若不引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的概念,教育模式將無法從以教科書為主導的典範轉變為以自主學習為導向。此提案雖未能於2023年立刻通過,但教育部長指示可辦理委託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重新提教委員會後持續討論。
    • ✨ 相關的下一步行動:將與與國教署、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侯永琪教授(同時是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委員)共同合作,研究和設計新的教育品質指標,將評鑑標準從學科分數轉向為自主學習以及其他面向的指標,包含教育機會均等、適性、揚才、支援終身學習。
  2. 持續參與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
    • 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每年負責審議台灣321項,從國教、高教、社教到綜合約莫九百億的教育補助要點。委員的工作即為搜集民間意見,並檢視現有補助要點是否有需修正之處、預算編列增修合不合理,如我們發現「推動國際教育經費作業要點」未增列實驗教育學生,故在委員會上提出修正意見,應納入以保障不同群體學子的權益。
    • ✨相關的下一步行動:持續舉辦教育培力工作坊,培養更多新世代的教育財政人才,以鞏固現有300多項補助要點。此外建立平台,讓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了解自己可以申請的補助,或是未來需要增列補助要點的項目有哪些。
  3. 創建「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協助教育現場轉型
    • 教育部國教署的國中小組課程科已補助我們辦理「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帶領現場教師學會自主學習的教學引導模式。目前已開發出的自主學習課程樣態已有15種,期望教師能由傳統學習漸次構築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分組內外相互學習等多元互動模式,以建立起台灣的自主學習典範。
    • ✨下一步行動:透過連結體制內的教師社群,包括社區大學總計210位教育工作者、及補助22縣市政府精進計畫共計134個跨校(區)社群/ 策略聯盟,以建立連結增進交流並突破同溫層困境。
  4. 推動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推動實驗教育補助要點草案
    • 為了推動在台灣推動自主學習典範,目前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偏遠暨創新科已選定項目,決定在實驗教育中先行辦理自主學習補助要點。
    • ✨下一步行動:擴大自動連夥伴,拜訪各縣市教育局處,實際推演補助要點的實踐做法

我們當前的困境

  • 過往的教育社會運動中,有許多夥伴團體共同奮鬥,為台灣的教育改革作出巨大貢獻,如台灣教育發展的十二個里程碑事件(見下個段落)。
  • 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發現如今能夠共同推動公共政策的教育夥伴變得稀少。這反映了當代在推動教育改革時,面臨的組織動員和資源整合的困難。許多團體因資源有限或理念分歧,無法持續參與長期的教育政策推動工作。
  • 因此,建立更廣泛的合作網絡,強化不同團體之間的協作與支持是當務之急。唯有集結發揮社會影響力,我們才能夠確保自主學習公共化的理念,能夠在政策與實踐層面獲得更大的支持,以保障台灣教育與學習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