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論壇/學習社會白皮書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於 2021年9月10日 (五) 08:36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學習社會白皮書理念、策略與目標

當前台灣社會的挑戰

  1.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
  2. 家庭型態的解組與重組
  3. 族群的移動、對立與融合
  4. 社會的排除與包容議題
  5. 財富的累積與貧富落差
  6. 都會的發展與城鄉差距
  7. 數位科技與學習、生活的改變
  8. 環境的開發與生態惡化

當前國際終身學習機構的重要倡議與理念

  1. UNESCO(2003):終身學習五大支柱
  2. OECD(2005):個人終身學習三大關鍵能力
  3. EU(2005):終身學習八大關鍵能力
  4. EU(2010):終身學習指標
  5. UN(2014):永續發展目標
  6. UNESCO(2015):關於成人學習與教育的建議書
  7. UNESCO(2019):成人學習與教育全球報告
  8. UNESCO(2019):青年和成人識字教育策略

當前國際終身學習的理念的啟示

  1. 強調整體素養的培育
  2. 重視核心能力的養成
  3. 知行合一的終身學習
  4. 鼓勵創新思考的突破
  5. 支持跨域實踐的可能
  6. 公部門的引導與支持
  7. 私部門的參與和推動
  8. 秉持公平與正義精神
  9. 把握未來社會的應變
  10. 重視和落實永續發展

我國當前終身學習的政策檢討與回應

  1. 1998年,白皮書1.0後的終身學習五年計畫需要持續推動
  2. 2001年,圖書館法通過,2015年修訂
  3. 2002年,終身學習法通過,2014,2018兩次修訂
  4. 2003年,家庭教育法,迄2019年,五次修訂
  5. 2006年,老人教育白皮書;2017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
  6. 2015年,廢止社會教育法;博物館法通過
  7. 2018年,社區大學發展條例通過,尚待落實
  8. 2019年,國民中小學補校課綱草案修訂完成
  9. 2020年,學習社會白皮書 (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版)

學習社會白皮書架構圖

終身學習的願景與目標

願景: 打造「全民愛學習的臺灣-學習型臺灣」 目標: 個人層面的目標:培養終身學習者

家庭層面的目標:發展學習型家庭

組織層面的目標:推動學習型組織

城市層面的目標:建構學習型城市

終身學習的規劃理念

理念一:從出生到臨終-貫穿一生,全民參與

理念二:從本土到國際-紮根本土,接軌國際

理念三:從傳承到創新-傳承過去,前瞻創新

理念四:從專業到跨域-發展專業,跨域合作

終身學習的實施途徑

  1. 健全法制基礎
  2. 培養專業人才
  3. 擴充學習資源
  4. 提供多元管道
  5. 推動跨域合作
  6. 加強國際交流

終身學習的行動方案

  • 健全法制基礎
    1. 強化終身學習法規
    2. 建立整合型終身學習體系
    3. 建立終身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 培養專業人才
    1. 培養各類終身學習專業人員
    2. 提升各類專業人員的終身學習素養
  • 擴充學習資源
    1. 強化特定族群終身學習補助機制
    2. 鼓勵民間組織推展終身學習活動
    3. 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
  • 提供多元管道
    1. 加強支持個人學習的環境及機制
    2. 強化家庭及各場域的代間學習
    3. 強化補習學校課程架構師資及教材
  • 推動跨域合作
    1. 推展永續發展學習、培養環境公民
    2. 整合高齡友善學習環境與資源
    3. 強化跨族群與跨文化學習
  • 加強國際交流
    1. 推動國民識讀標準
    2. 持續推動學習型城市及國際交流
    3. 培養終身學習體系英語人才並促進國際化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草案

  1. 計畫緣起
  2. 實施期程
  3. 未來環境預測與問題評析
  4. 計畫擬定之理念
  5. 計畫目標
  6.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行動方案及實施計畫內容表
  7. 經費需求
  8. 考核機制
  9. 預期成效

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理念圖

計畫目標

  1. 保障全民 學習權利
  2. 擴充終身 學習機會
  3. 開拓多元 學習管道
  4. 統整終身 教育資源
  5. 接軌國際 永續發展

達成目標限制

  • 終身學習體系多元發展與分化
  • 終身學習相關法規尚未完備
  • 終身學習專業人才尚未清楚定位
  • 終身學習相關資源分散


績效指標、衡量標準及目標值

量化指標
  1. 普設終身學習場所,提供終身學習機會(鄉鎮機構數、人口參與率)
  2. 鼓勵公私部門或企業提供民眾終身學習機會(獎勵機構數)
  3. 培育終身學習人才,強化終身學習的質與量(開課數、專業者認證數)
  4. 連結終身學習機構,發展學習成就認證(非正規和社大課程認證數)
  5. 強化終身學習補助,提升弱勢學習比例(補助弱勢人數和經費數)
  6. 發展E化與創新終身學習平台(課程和平台增長數)
  7. 結合終身學習機構,推展跨領域合作(合作方案或跨域平台數)
質化指標
  1. 滿足社區化的各族群人口之多元學習需求。
  2. 強化終身學習調查,強化供需配合,滿足特殊需求者。
  3. 兼重博雅與技職之終身學習,使國民身心健康並具生產力。
  4. 促進終身學習及資訊科技結合,研發E化教材及強化E化學習。
  5. 強化終身學習認證機制,確保與提升終身學習品質。


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

對應2021年三月公布的終身學習白皮書、終身學習 中程發展計畫(民國110年1月至 民國113年 12月。計 4年 。) 社區大學身為終身學習領域重要成員,願意共同致力於我國終身學習的發展。 也希望以社區大學的經驗,回饋未來的終身學習政策,促進終身學習素養與社會的需求有更深的連結。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健全法制基礎

  1.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針對。針對專法第一條與第三條,社大推動地方發展的相應支持條件。
  2. 社大與實驗高教結合的相關法規。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培養專業人才

  1. 完備社大學習證書中的領域、學程證書。對應新社會的新問題與新角色,例如社區規劃師、公民記者、老樹達人……。
  2. 發展社團幹部、資深助教、志工,培養地方組織人才。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擴充學習資源

  1. 在地方創生的架構中,提供地方回流、農村入鄉的資訊與培訓管道。
  2. 建立青農、新農支持平台。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提供多元管道

  1. 社大與12年國教合作,在同村共養的精神下,建立支援教育的學習型社區。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推動跨域合作

  1. 推動流域學校、公民電廠、CBA環境教育。
  2. 面對高齡社會,認同展齡活化的精神、推動在地整體照顧的社區互助網。

社區大學對應行動-加強國際交流

  1. 結合地方知識學,合作推動面對在地問題、促進公民參與、解決問題的學習型城鄉。
  2. 發展社區大學的經驗整理與國際交流。

社大關於「終身學習」的著重點

  • 社區營造的「造」,有創造的意涵。面臨社會的變遷,透過群體共學、群體共創、創新且創舊的手段,在既有條件中,打造理想家園。我們推動終身學習,應該同時包含創造與行動的精神。終身學習社會的願景應同時投射著我們對於未來社會的理想願景。
  • 所以想像終身學習素養的願景:打造國民的愛智的文化、社群共學的文化、並結出公共結社、良善價值、與公共場域的果實。我們可以標舉幾個當代社會的重要挑戰作為中程計畫的標的,以關於重要標的的深刻思考,作為跨部會、跨領域、縱向與橫向串連的策略路徑。高齡社會、生態危機、新住民融入、民主深化、......等等終身學習關於民主深化,可與「假新聞」的新媒體識讀扣連。關於高齡社會的面向,應連結「在地整體照顧」的在地實踐。關於生態危機,可與「恢復河川生命力」相扣。


天下幸福生活指數

幸福生活指數簡介

  • 《天下雜誌》「幸福生活指數」,係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幸福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編製方法,計算台灣分數後,與OECD會員國進行評比。
  • 幸福生活指數以11大領域、24項指標,衡量各國的生活幸福美滿程度(18項量化指標,6項民調資料)。
  • 所有指標皆採OECD的計算公式,換算為0-10分,再以各領域分數的平均數,計算出總分。

數據來源

OECD會員國分數:採用OECD官網2020年最新公佈資料。各國指標資料年份依國情而有所不同。

台灣分數:「平均每人房廳數」、「社會人脈網」由《天下雜誌》調查中心進行民意調查。

「水質滿意度」採用環保署109年環保施政意向調查結果。 其餘21項指標由主計總處提供,資料年份參照OECD資料。

總排名:台灣第17名

台灣所有細項指標排名一覽表

 

教育與技能

  • 指標涵義:教育在每個人參與社會與經濟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上,扮演關鍵角色。教育也可以改善個人的健康生活、公共事務參與。研究顯示,有受教育的人,壽命比較長,更積極參與政治與社區活動,犯罪機率較低,也比較不需要依賴社會協助。

受教育年數years in educaitojn

  • 5到39歲人口中,在學的平均年數
  • OECD平均17年
  • 澳洲21年
  • 台灣16.5年(第30名)

高中教育程度比例education attainment

  • 25-64歲人口中,有高中以上(含)學位的人數比例
  • 高中學歷在大部份OECD國家中是找到工作的最低學歷要求。所以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是衡量一國是否幫助學生準備好投入職場的重要指標。
  • OECD平均79%
  • 日本95%
  • 台灣83%(第19名)

學生技能students’ skills

  • OECD PISA分數(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閱讀、數學、科學能力是一個人參與社會所需要的最基本知識與技能,比受教育年數更能衡量經濟與社會幸福感。
  • OECD平均486分
  • 日本529分
  • 台灣517分(第6名)

教育與技能:第23名

  • 預期受教育年數
  • 教育程度(高中以上學歷比率)
  • 學生認知能力(PISA分數)
台灣優勢
  • 學生認知能力第6名,PISA分數517分
  • 台灣分數不斷下降,2015年為524分(第2名),2012年535分
  • 學者提醒:教育不平等在擴大
  • 根據OECD,學校系統愈能提供高品質教育給所有人,和社會背景的相關性不大。如愛沙尼亞、加拿大、挪威
  • 在OECD國家,社經背景好壞影響分數差距平均82分,法國、匈牙利、盧森堡甚至超過115分
台灣劣勢
  • 預期受教育年數30名,在24個指標中僅次於社會連結度37名
  • 終身學習風氣待加強:根據教育部成人教育調查(2019)顯示國人參與成人學習的比例為38.95%(18-64 歲),相對於鄰近的亞洲國家韓國為41.7%(25-64 歲)以及OECD 會員國為47%(25-64 歲)顯見國人的終身學習仍有很大的推展空間。
  • 學制僵化保守

議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26iYiu7Q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