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論壇/會前手冊/第一信:邀請您參加「教育財政人才培力聯絡網」
於 2024年12月18日 (三) 07:34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分類:2024論壇/會前手冊__NOTOC__ 之所以會寫這封信邀請您,是因為最近這一個月的情勢,使得已經庇佑台灣教育 25 年的「政…")
之所以會寫這封信邀請您,是因為最近這一個月的情勢,使得已經庇佑台灣教育 25 年的「政府教育經費下限保障 23%」正面臨崩解的危險。
教育界的友人朋友,有必要為了這個新形勢連結起來,為守護「政府教育經費下限保障 23%」共同努力。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的源起
我國最早教育經費的保障是寫在憲法 164 條當中,規定:政府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二十五,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三十五。
1997 年連戰聯合韋端,利用第四次修憲的機會,順手凍結了憲法 164 條,取消了政府對教育經費的保障。當時主要的教育社運團體串連全國六百多個教育團體,奮鬥了三年,終於重立了新法《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除了規定政府教育經費編列不得低於政府收入的 23% (最早規定是 21.5%),同時還建立了「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與「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以嚴正教育財政紀律,不能因為有保障就亂花亂用。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對教育的保護作用
右圖是民國 95~114 年,政府年收入與教育經費之間的變化:
- 我國法律對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定有下限,只能編更高,不能編更低。這個下限以政府前三年歲入淨額乘以一定比例,此比例在民國 100 年是 21.5% ,目前是 23% 。
- 台灣政府的租稅負擔率常年佔 GDP 的 13%
- 歲入淨額不含舉債收入,教育經費沒有要舉債辦教育。
- 由於這種制度設計,只要政府收入增加(不管支出是不是也增加),教育經費編列下限就會跟著水漲船高。
- 最上方為政府歲入,唯一的凹陷是 2008 金融海嘯,除金融海嘯外政府收入會自然成長。如民國 92 年是 1.85 兆, 112 年增為 3.89 兆二十年間增加 20409 億。
- 造成教育經費數量及增長斜率約為政府歲入的 ⅕ ,教育經費長期而言年增 228 億,每 4.4 年要增加約 1000 億,如果以現在的增幅,每兩年教育經費的應分擔數兩年就會增加 1000 億。
- 教育經費下限在民國 95 年是 4019 億,二十年後的民國 114 年是 8357 億。增加了 4338 億。
- 行政院一般教育補助一直維持在每年 500~600 億(均貧富)。
由於政府歲入逐年升高,過去 20 年間,教育經費法定下限每 4.4 年會提高約 1000 億。過去「去化」新增教育經費有以下途徑:
- 12年國教
-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 增加每班教師編制
-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已踩剎車)
- 充裕水電
- 網路與資訊建設(這一輪尚閒置)
- 為國中小學生每班教室裝冷氣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買了大量的平板電腦
- 不排富,定額補助私立大學生與高中生學費
- 近年大量以津貼(教育券)方式補助學前教育
此時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公校導入自主學習,正是時機:
- 應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建置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 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分工合作配置學前教育公共化之經費––透過教育經費基本需求差短補助,各縣市負擔公共學前教育的基本部分,其差短部分由行政院一般教育補助中予以補足。
我們建議增加《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十三條的第二項為:「中央政府得設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應專帳管理,教育部主管預算於年度終了時應將預算賸餘滾存於基金,供未來年度繼續使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其作用為:
- 中央的財源可以支持地方的教育需求。
- 建置學前教育公共化的財源籌措可以混搭年度預算與基金預算,使跨年規畫容易落實。
- 可以管理公庫財源,也可以管理非公庫財源。
- 每年教育經費法定下限得以滿足。
- 運用經費時不必急於每年用光,撙節使用可以滾存到來年最有效益的時間點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