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論壇/海星培力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海星培力-平台化>

新莊社區大學 度昀奇

  • 海星是怎麼繁殖的?
  • 斷裂式生殖/自我複製
  • 如何打造教育自造者的環境?

一、平台化概念-三元素

  1. 資源:關於某種「資源」的合作與共享,如:人脈
  2. 平台:有固定的域名或網址(URL),做為資源的集散地或媒合平台
  3. 社群:有長期的受益者,並從其中找到人參與維護平台上的資源清單

二、資源:

  1. 關於某種「資源」的合作與共享
  2. 師資人脈的建立
  3. 空間資源的互通
  4. 教學資訊的連結

三、平台

四、社群

  1. 有長期的受益者,並從其中找到人參與維護平台上的資源清單
  2. 組織訓練,規劃滾動,適應當代。

五、以社大工作者的立場與想法

  • 資淺學習者的投入,資深學習者轉型/化
  • 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收藏與再轉化,回應當代
  • 組織訓練,新型態的社群經營
    1. 利用決議清單進行內部治理。
    2. 三組分工(work team)協助課務進行。
    3. 協力單位群,連成場域修練網絡。
    4. 公積金專帳,提供基本行政資源。
  • 多樣化平台建置,學習網絡中的島嶼。

<組課舉隅>

行動學習/周樂生

一、為什麼組織行動學習課程
  • 定義行動學習 VS 無界學習、移地學習、校外教學、自助旅行、遊學…
  • 為什麼青少年要行動學習?
  • 行動學習有什麼類型? 可以有架構、流程、模組嗎?
二、為什麼組織行動學習課程
  • 發現不同的實驗教育/另類教育機構不約而同在做這樣的課程。
  • 教育從工業化的分門分科,轉向實作整合的歷程,重視再建構的學習能力。
  • 個人的埋頭苦讀,轉向群學共學的模式。
  • 獨立探索,脫離舒適圈,做出自我抉擇的重要性。
  • 我們的發現與小建議。
三、定義行動學習
四、行動學習的功能
  1. 為什麼青少年要行動學習?
    • 學校與家庭難以滿足好奇心與挑戰。
    • 同儕互動的需求超越父母與長輩的愛。
  2. 為什麼行動學習對青少年有意義?
    • 青少年的後設思維能力需要更廣大的世界印證。
    • 正向的學習團體提供同儕互動機會,也影響青少年做出正向選擇創造正向循環。
五、行動學習有什麼類型?
  • 類型:
    • 任務導向(2000公尺以上高山自己煮食),參訪(找適合的商店訪談),生存生活(獨立生活,自我悅納),探索世界(日據時期,原民部落,異國文化)
  • 可以有架構、流程、模組嗎?
    1. 因應學習者的組成而有差異,強調個別化與對學習者的意義。
    2. 與傳統固定教材、單向傳授、統一進度的完全不同。
六、我們的發現與小建議
  • 教師的角色:導師、領袖、輔導、教練、資深學習者、顧問、諮商、陪伴。
  • 簡單便宜安全的行動學習
    1. 交換學生,寄宿學校
    2. 費用、安全、可操作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訪問及案例紀錄/柯穎瑄、張喻晴

組課緣起

  • 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計畫——協作案例訪問及整理。
  • 由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協作案例,反思社大於教育網絡中的角色定位。
  • 累積社大及體制學校開門辦教育之論述。

案例內容

  1. 羅東-利澤國中生態社
  2. 羅東-曲曲哲哲讀書會
  3. 北投-樂閱俱樂部
  4. 北投-桃源探險家
  5. 松山-養蜂學
  6. 文山-木柵國中英語導覽社
  7. 文山-文山堡公民新聞社(高國中學生)
  8. 新莊-小土人特攻隊(綜合領域)
  9. 新莊-繞境新莊(多元選修)
  10. 蘆荻-青年自主學習社群
  11. 永和-中和國中教師共備社群
  12. 永和-永平國小教師共備社群
  13. 竹松-成德高中思想爆炸實驗室(多元選修)
  14. 竹松-曙光女中STS社團
  15. 竹松-聊聊仔來讀書會
  16. 二林-潭墘國小小麥文化課程
  17. 二林-萬合國小社區紀錄課程
  18. 雲林-雲林溪文史、木工工作坊
  19. 雲林-河川教案師培(國中小教師)
  20. 第一-愛河獨木舟
  21. 第一-草衙藝術基地木工社團
  22. 第一-地圖考古X城市偵探
  23. 鳳山-正義國小課程
  24. 鳳山-人權教材共備(國中師生、民眾)

組課內容

【第一個案例討論】:訪問綱要說明,針對首例訪問經驗及內容進行討論。
【社大案例討論】:針對第一、二波訪問案例整理進行討論(約6所社大),並補充後續訪問需調整之內容。
【案例共讀及標籤設計】:針對第一波訪問案例,討論案例分類、標籤設計等內容,並補充後續訪問可調整之內容。
【案例共讀及加值運用】:針對案例後續加值運用之可能性進行討論。
【外部對話與彼此分享】:針對訪問成果,邀請外部人員進行對話,並由課堂成員彼此分享參課收穫。
【成果收斂】:就已完成之案例進行分享,並延伸討論,補充分析觀點。

修課要求

  • 修課成員
    1. 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計畫成員(含顧問、社大計畫執行人員及協作單位)
    2. 海星培力成員
  • 評量方式:
    1. 參與者於課程結束後,針對社大與十二年國教之教育合作,繳交一篇1,200字以上的心得回饋。
    2. 本課程一共六次聚會,需出席五次以上。3.需參與社大與十二年國教成果展。
  • 上課規範:
    1. 親自上課,不能來要請假。
    2. 缺席以一次為限,超過仍可參課,但沒有學分。
    3. 認真參與分享及討論。
    4. 尊重講者與同學的發言。

我希望這是一堂什麼樣的課

  1. 尊重個人參與意願
  2. 不同社群的交會
  3. 創造有趣的事情

組課的意義

  1. 在共同脈絡下撐起對話的空間
  2. 在共學中突破思考的盲點
  3. 從任務執行到社群網絡經營
  4. 從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到開門辦教育

<海星培力籌辦2020-1共識營>

社群模式

  1. 由 2018 年政大師培第一梯次的「部分」師生和對群學有興趣的伙伴組織「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由社群成員自費、自力舉辦培力活動,一方面自我培力,一方面培力新人。
  2. 目前暫無政府委辦費或補助費用。日後即使申請小額的政府補助,也是加菜性質。
  3. 自 2019 年起,培力 2019-1 期 16 位學員。
  4. 培力週期為兩年,所以梯次會交疊。

發現參數

  • 自組織、彼此分工,依決議清單治理。
  • 公 基 金:NT3000
  • 每梯次規模:15人
  • 培力週期:2年
  • 完成率:½~⅔
  • 面談:說明方案,雙向選擇
  • 組課共學:5 學分

待探討參數列舉

  • 實務浸潤:144 小時是太多還太少?
  • 實務浸潤:可以有哪些樣態組合?
  • 適合終身學習的組課與實務浸潤的模式?
  • 適合學前教育教保師的自我培力模式?
  • 適合體制學校教師進修的揪團與自我培力模式?
  • 教育新典範的適當名稱與核心要素?
  • 終身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料結構與運作規範?
  • 社群自我維運的最小規模?考慮流失率。

舉辦共識營的通用目標

  1. 一一檢視參與成員的需求,設計長短、內容相宜的共識營。
  2. 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讓學員習得 OST 的帶領技術。
  4. 讓學員認識目前的海星生態系,並認識其中的關鍵成員。

2020-1共識營規劃

  • 預定的時間:2020.07.25(六)~2020.07.26(日)
  • 可能的場地:空總實驗教育創新中心、台北市實驗教育新發展中心。
  • 兩天不住宿
  • 活動內容
    1. 破冰
    2. 簡易面談、經驗分享
    3. 組課OST
    4. 討論並議定議事規則、組課共學、場域修練、成果發表等簡則。
    5. 確定本期學員與工作分工

共識營手冊內容

  1. 議事規則
  2. 名詞解釋
  3. 開放空間會議
  4. 七階段與八特點
  5. 舉辦共識營
  6. 組課共學簡則
  7. 場域修練簡則
  8. 組課典藏與學習歷程
  9. 成果發表簡則
  10. 海星增殖
  11.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