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論壇/從系統觀看特殊學習需求學生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目錄
=陳嫺霓發言重點
家庭韌性(resilience)系統觀點
系統觀點整合了從過去的內在力量觀點,與人際互動觀點。
強調家庭在特有文化背景脈絡下,當其面對逆境,能正向因應壓力、運用各項資源來解決問題,以維持家庭功能正常運作;
困境反而強化家庭的力量,使家人過得比以前更好。
家庭因應逆境一連串的歷程,都是家庭韌性的展現。
家庭韌性形成的三大關鍵
- 家庭信念系統:�涵蓋價值觀、態度、偏見與假設,並受到成員的特質、時間因素或關鍵事件等影響。
- 家庭組織模式:�包含彈性、凝聚力與社會資源三項範疇;強調家庭能動員家族、組織資源、處理壓力、調整組織結構,是有效處理危機,並因應長期逆境的方法。
- 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家人間的信念傳達、訊息交換、情緒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是否能清晰、開放分享、並合作解決。
小結
- 每個人都是特殊的,每個人都有其優勢能力。
- 協助家庭建立有韌力的 家庭信念系統、轉化正向意義的產生、樂觀的展望,超越逆境。
張如杏發言重點
特殊兒童對家庭影響
- 沒有家庭準備好因應兒童障礙
- 家庭初期夫妻關係尚未穩定、父母職角色受衝擊
- 一般家庭:衝擊家庭關係動力,次系統
- 兒童的出現與問題,增家庭壓力,也是家庭改變的契機
家庭的反應
- 否認(漫長的歷程)
- 憤怒無助—你們不了解…
- 運用資源—尋求保證
- 過多資訊—害怕做不夠
- 月暈效果—怎麼不是我的孩子
- 要特教嗎?至少學歷是保障
- 如果我不在,誰可以照顧他(她)
- 父母的失落歷程(要支持、討論、需要時間、隨著孩子成長有不同的擔心)
家庭需求
- 訊息的需要
- 被支持的需要
- 對家人說明
- 社區服務資源
- 財務的需要
- 家庭功能調整
過去--醫療模式
- 家庭或父母是障礙的肇因、責備父母遺傳或照顧不良,忽略了社會環境與政策的影響
- 障礙是由於家庭遺傳基因不良、母親懶惰、貧窮等因素而造成,所以專家介入家庭並改變家庭,對於家庭自主性與需求並沒有予以重視(Blacher與Hatton及Ferguson)
親職早期介入
- Greenspan(2006)針對一般家庭提供親職教育,從初級預防與家庭建立夥伴關係
- 減少標籤,提升家庭照顧嬰幼兒的能力
- 對特殊家庭的合作可以盡早建立關係
- 所有家庭都可能需要提升親職能力,不是只有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
3R+R
- Remediate(重新調整):改變兒童讓家庭可以接受,短期介入調整兒童,讓父母比較好照顧
- Redefinite(重新定義):改變父母對兒童的看法,面對兒童不如父母預期,例如特殊兒童,強化母親對於兒童的安全依附關係
- Reeducate(重新教育):教導父母養育兒童,針對缺乏兒童發展知識的父母,例如新手父母、青少年父母
- Reframe(重新建構)
- 重新建構父母對於現況的看法
- 對兒童不如期待(終生障礙)的看法:失落與遺憾,處理悲傷情緒
- 務實討論未來目標、資源
- 學習放手:父母需要成功經驗
- 不同的個案不一定可以互相支持(家長團體的意義)
「以家庭基礎服務」�(home-based services)
- 家庭訪視可以完整地評估家庭、並看到家庭的實際全貌,讓全家人都可以參與,也讓家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呈現他們的關係。完整評估家庭福利需求。
- 目前國內對發展遲緩兒童進行早期療育有提供到宅服務,就是由專業人員到家庭提供服務,因為必須評估家庭軟硬體,才能提供家庭適切的建議。
優勢觀點
- 摒棄過去用病態缺陷觀點來診斷案主問題,以正向樂觀的態度、並聚焦在資源上而讓案主參與服務,以達到充權(陳香君,2011)。
- Collins等人(2010, Ch6)優勢與韌力觀點均視家庭為有能力的,聚焦在家庭優勢,不是只看缺陷和問題。家庭和人的發展過程都會遇到壓力或危機,有韌力的家庭可以有效地因應,在短暫混亂之後得到新的穩定,家庭便得以繼續發揮功能。
- 讓家庭釋放正向的能量,建立家庭克服逆境的能力。
- 家庭韌力可以幫助家庭脫困而出、取得新的平衡,或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凝聚情感並正向因應。
- 家庭是主角、是有能力的,社會工作的介入僅是配角;社工人員協助家庭發現其優勢後,就可以慢慢退出,讓家庭以自己的方式運作。
以家庭為中心的實務(family-center practice)
- 家庭為兒童的生活中心,家庭功能不彰必然影響兒童成長。
- 在20世紀初社工發展初期社工的重點就在兒童和家庭,1950年代社工界出現”family center”:
- 家庭被視為一個單位
- 告知家庭選擇、讓家庭做選擇
- 限制:任何選擇都有限制,並不是要專業放棄他們的聲音,是家庭可以做決定,有些家庭需要協助做決定
「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ed)(
- 關注焦點是家庭,將家庭視為一個單位、尊重家庭的選擇,關注家庭內與外的關係,以提升和豐富個人與家庭的生活品質,並重視家庭與生態環境互動(Hartman & Laird, 1983)。
-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將問題焦點從個人轉移到家庭和社區,避免診斷引導服務。
- 將疾病議題提升為家庭共同關注的議題,而減少對病人或家庭的責備。
- 社工師看到的是家庭整體,而不是個人疾病。
-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尊重家庭的選擇(特別是弱勢家庭或多重需求家庭),社工須耐心協助家庭從混亂的狀況中整理出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表達想法,然後協助他們逐步朝向目標。
- 所有決定不能違法(例如獨留7歲以下兒童)
- 星星知我心VS一碗麵
結語
- 家庭兩極化,家庭與專業的關係?
- 個別化、深入、長期與家庭工作,避免以量表去個別化
- 個別化家庭服務要長期工作,相信家庭走過混亂後可以長出新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