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論壇/非學校教育vs.學科知識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於 2020年11月12日 (四) 08:25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蘇昭蓉──發起動機== 在不同的教育現場,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們相遇,發現教學現場存在著各種溝通迷思,需要親師生…")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蘇昭蓉──發起動機

在不同的教育現場,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們相遇,發現教學現場存在著各種溝通迷思,需要親師生三方面一一去聆聽與對話,才能找到困難突破點施力。體制內的孩子面臨的困境,由於制度行之有年,我們知道「塞滿」是不可行的。對於「不懂沒關係,先背起來會考試就好了,以後就知道興趣在哪裡了。」這樣的回答已經太過草率。然而,體制外的孩子就真的學習快樂又深刻嗎?與孩子對談時,卻隱隱衍生出對於輕學科重興趣的擔憂︰

我們的學習歷程中,難道所有的經驗都是璀璨有趣的?紮實根基、反覆練習直至精熟是無意義的?那麼我們又要怎麼定義出自己有興趣或沒有興趣?如果我的原生家庭之中剛好沒有人與我興趣相投怎麼辦,我要如何去探索潛在興趣?

學習不能等,急著塞;學習無用論,馬上用;習得無助感,沒興趣。何為因果?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與那門學科相遇的經驗不好所以我一直都不會?有沒有可能,剛好看到一件很好玩的事,所以我願意多花一些時間研究這事兒怎麼成的?有沒有可能因為某個典範的出現,我很想知道他怎麼變成現在我覺得很酷那樣子,所以其實也沒管到底那屬於哪一科、會不會,就栽頭去嘗試了?出於盲目的熱情……那如果我做不到,這一段路就是浪費時間白走了嗎?我們花很多時間去「想」自己的興趣在哪裡、一輩子的志業是什麼,但其實從小就有強烈興趣偏向的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多。

朱佳仁──學科學習的歷史演化—以數學科為例兼論各科

  • 現在的課程是怎麼來的?
  • 沒有用的東西我們為什麼要學?
  • 學科知識的定義
  • 從世界各國的學科談起
  • 站在巨人肩膀上和聞巨人腳臭的差別

戎培芬──學科知識與自主能力發展的關係

  • 學科知識的抽象符號對於一個人發展的價值
  • 如何幫助孩子深刻學科知識學習
  • 如何培養對於學科學習的熱情
  • 青少年發展時期的奠基對往後適性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唐光華──學科學習與批判思考

  • 華人社會學科學習的過輕與過重
  • 提問、對話、批判何以為學科學習必要條件
  • 學科知識充分有助批判思考
  • 從兒童到青少年:打批判思考基礎的黃金期

提問與討論

與談人介紹

朱佳仁(小朱)

大學畢業後即投入實驗教育。跟著台灣的教改發展,從學校式的教育改革到小型的團體、個人自學均有參與。喜歡跟學生一起工作、一起玩樂,嘗試新的可能。專長領域為數理領域,但是興趣廣泛,能夠連結不同的領域的知識,去看到共通點。

戎培芬(Vivi)

現為自主學習促進會核心講師,台灣另類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中央大學及世新大學兼任講師。曾任自主學習促進會自主學習中心主任,北市六年一貫中學自主學習實驗計劃教師及教學研究會召集人,種籽實小英語教學顧問,道禾實驗學校課程諮詢委員。

唐光華(唐爸)

現為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樂觀書院青少年哲學俱樂部主持人與教師 。二十多年起先後參加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籌辦、北市六年一貫中學自主學習實驗計劃兼任教師、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過去七年在台灣許多縣市推動青少年哲學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