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論壇/明日世界明日教育
任懷鳴引言
以色列的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最新作品《21 世紀的 21 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提到,人類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生態崩潰和科技顛覆,而自由主義對此並沒有清楚答案。
生態崩潰的最大威脅是全球暖化。
雖然,聯合國 1988 年即已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此後並多次聚集各國政治領袖,要求簽署「減少碳排放」國際公約;但由於跨國石油公司的抵制及各種原因,包括碳排大國美國的若干國家卻拒絕簽署,以致全球氣溫持續升高,迄今並未停止,並且已逐漸趨近「生態危機臨界點」。
以論文〈對於氣候變遷的科學共識〉(The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Climate Change)聞名於世的哈佛大學科學史暨地球科學教授娜歐蜜‧歐蕾斯柯斯(Naomi Oreskes)2014 年和另一位科學家合寫了一本科學預言《西方文明的崩潰:氣候變遷,人類會有怎樣的未來?》(The Collap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 View from the Future),書中對全球暖化造成大規模的生態災難即有生動而恐怖的描繪(例如 2023 年的「永夏之年」即造成全球 50 萬人死亡,而這還只是災難的開始);作者特別強調,這些描述並非出自小說家的幻想與臆測,而是科學家的真實數據。
至於科技顛覆,指的是「科技造成人類徹底的階級分化」。劉慈欣的中篇科幻《贍養人類》講的就是這麼一個荒謬的世界~「第一地球」是個擁有 20 億人口的高科技文明,卻因為「私有產財不可侵犯」寫進憲法,幾代人之間,全世界的財富(甚至包括土地、森林、河川、海洋)最終竟集中在 1 個家庭上,另外 20 億人全成了窮人,窮到只能住在密閉的「維生艙」中,使用艙內無限循環的空氣、食物和水。
然而,這個荒謬的故事也正在真實世界發生中。根據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等人所創「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的研究而完成的《世界不平等報告 2018》(World Inequality Report 2018)即指出:全球(包括美國、歐洲、中國)上層 1% 群體的財富占比,從 1980 的 28% 上升到目前的 33% ;而下層 75% 群體的財富占比,僅在 10% 徘徊。若以這趨勢,到了 2050 年,僅上層千分之 1 群體擁有的財富就會超過全球中層階級。
哈拉瑞便指出,由於 AI 和生物科技的進步,使得有錢人可能進一步將「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屆時,有錢人將成為擁有高壽命、高健康、高體能、高智力的「新人種」,加上他們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和高科技,他們完全可以不依賴窮人。對他們而言,全球為數眾多的窮人,可能不僅是個累贅,還是必須鏟除的禍害。
面對未來巨大災難的可能,教育可以做什麼?教育又該怎麼轉型?
台灣十大願景–展望孩子們長大後的時代(丁丁引言)
- 「生態紅利」取代人口紅利:人口穩定在 1500 萬, 300 萬戶。分布在約 1000 個低碳排的生態村中。能源、淡水、糧食都不算緊張。
- 「不」與自然「爭地」:人口大多居住在 1000 公尺以下的國土內, 1000 公尺以上的國土,基本不開發。以此為基礎治河,再以尊重河川水道為基礎,決定聚居地,所以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問題。
- 轉換「能源基礎」: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 建立智慧電網,人人發電給人人用。
- 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各家戶都有充裕的能源支援自造活動。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基本收入是能源而非成品,人民仍須「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
- 電費、水費合理化。但因為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所以合理電價並不會使窮人生活難過,但卻會抑制水電的浪費行為。
- 建築均為環保綠建築,表面積不是用來發電就是用來水耕。
- 能源總用量減少,能源效率增加,尖峰用電縮小。
- 「三塊經濟」活動: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中第一個「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 代幣與法幣「兩幣並行」:人民有自行發行代幣的權利,與政府發行的法幣並行,以此制約政府和資本家透過金融活動對其他人進行掠奪。致富得靠「實業」,不是靠金融手段。這樣算是「素樸」的資本主義,也符合中間偏左的經濟發展路線。
- 亞洲的「食品勝地」:台灣出產就等於是食物的品質保證。糧食自給率約 70% ,難以封鎖。食農教育極為發達,人民吃得健康,健保容易維持。
- 「物聯網」的所有權「屬於公眾」:約有 50 萬家戶有家用 AI 馴養能力。對全民實施程式教育,其中有 15% 人口達到精通的水準。
- 實施「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常備軍 20 萬,後備軍 100 萬。將不對稱作戰發揮到極致。
- 軍隊改革成為一個「大學校」。
- 「全民國防」基本在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成為必修課,但是由後備軍(人民)中具造詣與素養者來帶課,課程具自主學習風格。沒有職業軍人在學校中擔任教官。
- 租稅負擔率約「20%」: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交由開放政府治理:學習、學前託育、老人照護接近免費;健保依財富等級分級收費。基礎建設、環境治理、警政司法、國防外交、社會安全網則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 「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科層中學習」與「人從市場中學習」,公共教育傳遞「剛好比最好更好」、「勞作神聖」、「自給自足」等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