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論壇/守護臺灣的未來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尋找臺灣的新契機


【永續臺灣】是過去一年來我受邀演講最常選擇的主題,試圖在一般強調經濟成長的氛圍中找到臺灣的新契機。


馬總統在去年元旦文告和國慶演講中,還在強調【經濟發展】,希望在低迷的經濟成長率中突圍,這樣的政策導向真的是不長進,讓人失望。欲求經濟成長率維持在5%、8%,那個時代已經過去,那是經濟成長國家的目標。臺灣在二十幾年前經歷過,仔細一想,那個年代只要舉著經濟發展大旗幾乎無堅不摧,所向披靡,可那是犧牲多少臺灣珍貴的生態環境所換取的?上網查一查,不難發現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很少超過2%的,最穩定發展的德國2013年也不過0.4%或0.5%而已。所以臺灣再繼續追求高經濟成長率是不合時宜的,我們需要的是【幸福成長率】。


也許有人說經濟起不來,何來幸福?這仍然存在著【先顧肚子再顧佛祖】的迷失,事實上在以現在的臺灣社會來看,只要你願意工作,基本上肚子是餓不著的,即使只有22K,前提是你不要領22K想過40K的生活。而那些想要透過物質需求來滿足生活的人,通常就不容易有幸福感。


李遠哲博士曾說:「過去100年來,全球人口達到70億,也發明了很多東西,iPad、iPhone不斷的推陳出新,一直在消耗很多資源,結果產生了很多污染,也使溫室氣體的排放急速增加,進一步造成氣候的極端突變到危險階段,甚至有可能上升到無法存活的地步。」他提醒我們:「人類要覺醒,要回歸太陽、回到簡單與自然共存的生活,就是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物資,過最好的生活。」

臺灣現在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佔地幾十公頃,有幾十萬個員工在生產線上,絕對比不上,也沒有個必要。我們真的不需要更多的工業區和科學園區了,而是要珍視土地風貌與自然生態。


臺灣在地理的獨特風貌下,擁有多樣性的自然生態環境,雖然我們的陸地面積不及全世界的0.1%,人口少於0.3,但是我們的物種卻遠超過1.5%。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臺灣原生種樹木所開的花通常都小小的,那是因為我們有超過21000種已命名的昆蟲可以幫忙傳花授粉呀!


蕨類專家郭城孟老師曾說:「有一年去非洲東部大裂谷生態旅遊,雖是開吉普車看野生動物的遊程,可能是職業病的關係,走了20多天只看到12種蕨,驚覺東非的地景沒有蕨類(乍看之下),臺灣的地景則是到處可見蕨,不過臺灣人似乎視而不見。」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再是拼經濟,而應該是開啟自然眼睛,發現臺灣生態之美。


去年底聽了哈佛大學約瑟夫‧奈伊教授的演講,他在1990年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後,二十幾年來不僅影響著美國和中國大陸等世界強權,也延伸至企業治理和個人競爭力等範疇。「軟實力」指的是文化、意識形態、國家凝聚力、社會制度、國家形象、創新能力…等等。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誰的故事引人入勝,和誰的武裝強大一樣重要。」
商周集團的金惟純先生,在那場演講後的座談中,特別提到臺灣保存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最傳統的文化是其他華人世界望塵莫及的,這是臺灣最重要的軟實力。


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李偉文說:「臺灣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下,涵納了不同文化與種族自然而然地在此共同生活,這是我們最大的資產,也是最大的優勢。」他又說:「臺灣的優勢在於創造華人世界最適合生活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生活型態的先驅者,以及軟性經濟的創新者。」


總結來說,我們應該珍惜土地風貌、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保留與在地生命有關的產業結構與歷史記憶,讓臺灣成為華人世界最有文化深度,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這就是臺灣未來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