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論壇/宅‧私塾─影片放映暨座談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宅‧私塾」是由CNEX監製,榮獲新聞局高畫質紀錄片補助,第一部有關台灣自學家庭的長篇紀錄片。

故事簡介:家原本就是每個人生命中的第一個學校。但在學校制度完熟的今天,在家自學反而成了異類。

華人對於教育的重視舉世皆知,期盼兒女未來在社會上功成名就,但在考試主導教育內涵的集體意識下,如何因應不同資質的個別學生,循能適性地達到因材施教的差異化教育。

透過本片中的四個家庭的家長與小孩 : 有國際結合的陳家 ; 堅守傳統價值的詹家 ; 體制內適應良好但也選擇自學的羅家 ; 和一位曾經在校內受傷後又找回自己求學路的麥家,來審視幾種不同背景而選擇自學的樣貌。

因為兩岸三地截然不同的法律與民情,台灣是目前唯一合法自學的華人地區。就算是合法但在執行上仍然困難重重,敢向傳統學校說不,表面的特異獨行其實更需要巨大的勇氣,來面對盤根錯節的主流教育與社會的價值觀。

追求自己的孩子快樂成長,與望兒女成龍成鳳的期許是不是矛盾呢 ? 究竟我們該為孩子準備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

未來的社會究竟需要甚麼樣的人才? 不同背景環境的家庭與不同資質的孩子如何去選擇他們合適的教育方式?到底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這一切都需要長時間觀察與考驗。

人生只有一次機會,教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深遠,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深思。

本片訪問的自學家庭的代表將出席映後座談,分享他們走出學校選擇另類學習的升學與就業進路。他們的孩子將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完成國民教育後接下來會面對甚麼樣的挑戰?

CNEX第六屆監製影片《宅私塾》預告片 https://youtu.be/fJMq95K2nMs 亮相館

宅私塾 5分鐘樣帶 https://youtu.be/yCkOMw2_b4E

800px


盡情的飛吧! 孩子!

作者:詹勳鈞(詹爸) 104年4月14日

耳邊響起熟悉的蕭邦夜曲,已經數不清聽了多少遍,老是記不得這是編號第幾號的作品,甚是還會跟另一首我所喜愛的蕭邦船歌搞混了,然而沉浸在那如天上流瀉下來的旋律中,內心深處的響應,讓身心疲累的我得到舒緩與休息。是女兒心柔在樓上練琴,準備參加4月24日在波蘭華沙舉行的2015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初選。蕭邦大賽每五年舉辦一次,可謂鋼琴界的試金石,歷年來造就出阿格麗希,齊瑪曼等名家,心柔是今年進入初選全球160名中,臺灣兩名入圍者之一。鼓勵她去參加國際比賽的嚴俊傑老師,很欣賞心柔內在那一種獨特又難以形容的特質,曾好奇的問:「你們是怎麼養出這樣的孩子?」。說實在的我們自己也不清楚,生命的成長總是一個奧秘,我們只能說說曾經是怎樣陪孩子長大。

我們家是桃園縣第一批在家自行教育的家庭之一,雖然這是新的嘗試,但是由於事前已多方的詢問與考量,因此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實行至少到高中。有這樣長遠的打算,四個孩子從小學習的內容就比較廣,而不局限在課本中。大自然環境圍繞,充滿學習氣氛的住家是我們給孩子的預備。從一開始的住家前院後院,到現在的農莊和農場,種菜、種花、養雞、做麵包餅乾,一直陪伴著孩子的成長。認字、背經、讀書是必要的學習,音樂更是不可少的元素。因為學樂器可以訓練眼睛、耳朵和肢體的靈敏度與協調,對一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長足的幫助。鋼琴是必修,提琴也是必選,因為家庭弦樂四重奏是我們的夢想。尋找在各領域開竅的人,並將孩子帶到他們面前或是請到家中當教席是我重要的任務。因此孩子們接觸過鋼琴、提琴、國學、歷史、物理、數學、農業、美食、書法、游泳、韻律體操、射箭、中醫(針灸、按蹻、養生、太極導引)、聖經希臘文原文原義等等各類的達人,接觸的時間有長有短,孩子們所學也有深有淺,但至少總有點印象,倒是我自己深深受益,像一隻蜜蜂將百花花蜜存在身體裡,透過去蕪存菁與發酵,在適當的時候再給孩子一點引導與供應。

老大齊恩因高中階段自學未開辦,他在家自學卻等於失學在家,為了考大學資格,帶著他與其他自學組織、家庭,開記者會並到教育部陳情將同等學歷考年齡限制由20歲降到18歲,他也及時成為我國第一批18歲考過高中同等學歷的自學生。考大學時他想念餐飲管理科系,我說爸爸支持你將來從事餐飲業,但是大學是養成教育,建議你念歷史系多了解人,畢業再去大餐廳或國外餐飲學校受訓,他同意。可是大考分數不夠高,考到輔大宗教系,我們建議重考,他考慮考慮說重考投資報酬率不高,還不如轉系,況且宗教在歷史上也是重要的因素。於是大一念宗教系,參加射箭社。大二轉歷史系,選英語輔系,當射箭社社長。大三輔修音樂系,週末在媽媽的工作室教小提琴,大四獲得大專杯射箭比賽乙組冠軍。因為部分課程衝堂未修,現在大五,除了繼續參加各類射箭比賽,前陣子還參加國際標準舞比賽拿到個獎盃,最近正準備畢業後跟朋友開餐廳。

妹妹心柔是自律、主動又用功學習的孩子,各方面學習的果效極佳,曾經考慮將來念中醫或音樂。100學年度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她有了學生證可參加學生音樂比賽,這是後來決定念音樂系的關鍵。並非她得了全國第一甚麼的,我們很清楚名次並不是關鍵。而是全國賽彈完下台,她說有一樂段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中,忘了是在比賽,好想再上台彈一次享受這種感覺。高三那年10月順利考過同等學力得以報考大學,卻因為選的一首鋼琴自選曲有爭議未與計分而失去進入理想音樂系的機會,然而卻是這首曲子的表現,讓當時評審之一的嚴俊傑老師對這個在家教育的孩子印象深刻,後來願意收為私人學生栽陪她,並鼓勵她到德國進修。

就這樣102年6月,我們兩夫妻陪她到德國、捷克、奧地利、瑞士和法國畢業旅行,拜訪音樂學院及音樂大師,她的視野打開了,很渴慕歐洲的學習環境。回來後在家學德語、勤練鋼琴,有一天孩子的媽說:「仔細聽,女兒的音樂裡充滿著生命!」。去年5-6月我又陪她去德國找幾個大師上課,並參加五個音樂學院的個別招生考試,遇到好多中國和南韓的高手,個個都有備而來。陪著她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利用Skype與在台灣的媽媽連線,不斷的為她禱告,協助她學習讓音樂從生命中自然湧流出來。我很驚訝的發現這個斯文安靜的弱女子,竟然有這麼強的學習力與韌性,從每次的考試以及大師的指點中,不斷的練習改進,自我超越,愈戰愈有信心。終於,最後考的法蘭克福音樂學院她通過了,可是卻因為所選的老師那年沒有名額,結果仍然沒有獲得入學的機會。

回國後嚴老師對她的學習更加讚賞,鼓勵她參加國際大賽,報名在法國Pontoise舉行的Piano Campus,竟然成為十一名入圍者之一。這活動雖名為鋼琴比賽,卻是個溫馨與鼓勵後進的音樂營會,初出茅廬的心柔雖然演奏經驗比較少,但評審對她讚賞有加,其中一位給她的評語是:“You are not only a Pianist, but a Musician!”,而從其他與賽者身上也學到不少演奏家舞台展現的秘訣。才剛從法國回來就收到蕭邦大賽入圍通知,四月末初選回來,五月還要再去德國考試,若是初選過關十月將再去波蘭參賽。這孩子就這樣的要從我們的身邊飛出去了,雖然有百般的不捨,但是能讓她翱翔在音樂的天空,發揮上帝給她的恩賜,享受藉著音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並讓世人也分享她這天籟的琴聲,不就是我們長久以來的禱告嗎? 盡情的飛吧! 孩子!


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自學心得。

  • 非常認真書寫。

我叫—羅浦堤。

時間—

自學生活最大的感受是時間對我的意義不同了。時間都是我的,生活的節奏得自己決定是快板、慢板還是行板。

早上起來行動加速是因為喜歡上課而不是害怕遲到被罰,下課了還不下課是因為跟老師還沒討論完。課後去書店逛逛可以3個、4個小時心裡穩穩當當,細細找、慢慢讀不用趕補習班。而作業的形式是用深入收集資料、進行討論、理解、再實踐到生活中來呈現了。那伏在案頭趕功課至午夜未能入睡的景像,都替換成了理化課談發酵冰箱裡就有了八瓶擺了三週的蘆薈加蜂蜜;司法邏輯課的法院旁聽,討論與試改寫判決書;音樂課餘發動了一場快閃;社會課為了了解這個社會,我們談了議題,回家後卻不覺得下了課,因為社會問題沒解決,我們也就掛在心上。

高三下學期開始,我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在音樂上。練琴、讀書、練琴、聽CD、練琴。我確實知道自己的進步跟不一樣。

自學讓我: 有時間;並且學著做時間的主人!

關係—

"人的一生都在處理各種關係"—我的自學同學們,我想到他們就會浮起微笑。就某個層面來說我們幾個是生命共同體:要一起面對公部門;要排課排行程辦活動。互相支持是我們最早學到的功課—因為我們只有彼此。每個同學的不同個性跟專長都讓課程中的討論與課外的活動增色。我很佩服他們。

我的老師各個是高手。他們贏得我的尊重是因為他們不是課堂上教教道理而已——他們身體力行;不是因為頭銜是老師!

這樣溫暖的同儕的關係、如沐春風的學習經驗是自學帶給我的。

自學之於我,可以引用我爸媽說過的一個感受,除了向他們致敬外,我也是這麼想的:自學起,天地為之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