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論壇/再談幼教公共化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李秀貞

今年5/21為公幼入學公開抽籤日,很多幼兒的父母或祖父母都要牽著幼兒奔走於各公立幼兒園的公開抽籤會場,由於僧多粥少,釋放的名額少、要入學的幼兒很多,有的錄取率幾乎為“0”造成幾家歡樂幾家愁,沒抽中的只好忍住荷包失血之痛,將孩子送往收費高、又不保證品質的私立幼兒園。

家長們內心都納悶著,政府明明知道有這麼多幼兒需要進幼兒園,卻不願提供足夠的優質公立幼兒園,讓適齡的學童就近就學,寧可補助私幼再讓私幼予取予求,簡直沒道理,所以,站在家長的立場,政府責無旁貸,應該向下紮根,拿每年補助的二、三十億元,建造品管與師資都夠標準的公立幼兒園讓幼兒入學,莫讓家長每年都要攜妻帶子疲於奔命在各家公幼的抽籤現場,辛苦的擠公幼的宰門。

許玉齡

台灣在1970年代從農業經濟轉到勞力密集的工業,許多家庭的年輕人為了有更多時間可投入經濟產業,便希望將自己照顧的幼兒送進機構,促使收托幼兒的私立幼兒園因應需求大量產生。到了1980年代中,政府解嚴政治邁向民主,台灣社會也有了更大幅度的改變與轉型,知識經濟與多元價值的開放社會逐漸形成。從那時候國人的普遍家庭觀念開始產生變化,年輕人對婚姻的看法與長輩對於幫忙照顧兒孫的觀念都逐漸擺脫傳統的價值觀,此時已經種下少子化現象的開端。直到今日在職場的幼兒家長一方面仍需要尋找托兒的協助,另一方面職場的生存競爭與社會的多元價值觀使得他們對於如何培養自己的小孩以因應未來需求產生困惑,加上商業廣告推波助燃,育兒費用一直攀升,使得家長經濟負擔沉重,少子化的進展更加急遽,造成目前養兒育女已經變成全社會與各級政府都需要一起參與幫忙的國家大事。

在今日網路發達的年代,國人獲取嬰幼兒教育與養育的知識來源廣泛,卻沒有足夠可信賴的諮詢單位。另外,對於多元價值的未來社會型態,究竟要如何看待孩子的生存需求? 要如何投資在教育上仍是父母的疑惑,因此這種養兒育女的焦慮感普遍存在。同時,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轉型從勞力密集工業到知識經濟,在政府政策上就應該思考如何盡早發展人力資本,也就是教育投資越早在人類全人的發展越能培養出良好足夠的人力資本。因此,當幼教公共化的推動成為國家重要的議題,而政府開始要投資幼兒教育時,所需思考的策略就並非只是增加設立幼教機構或者補助家長育兒經費,而更要重視的是:如何引進社會或公民的力量,讓幼兒教育更能培育出符合未來開放社會所需的人才,以及家長要如何參與或者幫忙推動?

台灣幼兒園在1970年代已經開始引進開放教育,而且從1991年起有大學四年制的專業幼師培育開始,也已經將開放教育內涵的各種課程基礎如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課程活動設計、學習環境規劃、遊戲理論、兒童發展…等開設在各個幼教師資培育學校的課程中,因此幼兒教師在接受專業培育的過程多半已經學習過開放教育的理論。然而,開放教育的實施還有兩個重要的關鍵:人員及社會環境,當時尚處於傳統封閉保守的狀態,因此開放教育實務課程的推行僅有少數實驗性質的幼兒園進行,也僅能獲得少數家長的認同。但現在的孩子將來要生存的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公共化投資與公共介入的幼兒教育不只是數量的問題,同時也得處理品質如何符合未來需求,如此才是因應未來可長可久的作法,畢竟教育培養的是人才,成效都需要時間來考驗與見證,成果也是顯現在未來。希望現在關心此議題的家長或成人能避免短期就要有成果的思維,一起來想想如何推動幼教公共化的同時也能將未來人才的培養由扎根幼教做起,並順利銜接中小學翻轉教育與實驗教育,以多元的能力培養,達到盡早為開放社會的知識經濟培養厚實的人力資源。本論壇時段因此將聚焦討論在如何質量並重以成功推動幼教的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