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筆數:62 |
主題 | 議程名稱 | 負責人 | 提案單位 | 時間 | |
---|---|---|---|---|---|
1 | 社群發展 | 開幕 | 丁志仁 | 全體主辦單位 | 15 |
2 | 社群發展 | 閉幕 | 丁志仁 | 全體主辦單位 | 30 |
3 | 社群發展 | 社群聚會 | 丁志仁 | 各申請團體 | 120 |
4 | 社群發展 | 現場登記並發起議程 | 丁志仁 | 全體報名者 | 90 |
5 | 社群發展 | 預約下一個十年 | 丁志仁 任懷鳴 | 全體主辦單位 | 55 |
6 | 在地之旅 | 豐原怎麼玩都好玩 | 莊淑如 | 台中市后豐社區大學 | 180 |
7 | 在地之旅 | 旱溪源頭——小村:公老坪 | 羅隆錚 張永樹 陸冠全 梁海泉 | 台中市后豐社區大學 | 180 |
8 | 在地之旅 | 豐原傳統茶道體驗及手作DIY漆藝文創 | 邱俊彰 杜蒼林 林豐田 | 台中市后豐社區大學 | 180 |
9 | 在地之旅 | 后里泰安鐵道文化走讀 | 李奇芳、李文豐、林文惠 | 台中市后豐社區大學 | 180 |
10 | 青年學習分享 | 自學小聚—關於幸福 happiness :) | 卓妤芸 徐璿鎧 黃倚旋 | 中台灣自學生學生會 | 115 |
11 | 青年學習分享 | 自學小聚— Get out !!! Stress | 卓妤芸 徐璿鎧 黃倚旋 | 中台灣自學生學生會 | 115 |
12 | 青年學習分享 | 高中自學生的聚會形式分享與未來可行性 | 陳震宇 楊伍迪 | 聚起來! | 60 |
13 | 青年學習分享 | 從鳥籠飛出後的人生 | 蕭為中 | 南台灣自學生學生會 | 115 |
14 | 青年學習分享 | 自學畢業後 | 劉冠廷 | 天野教育學苑 | 55 |
15 | 青年學習分享 | 讓我們聊聊教育吧! | 郭晏瑜 | 第N大道 | 60 |
16 | 青年學習分享 | 一個學習者可以發揮多大的影響力 | 曹立寬 蕭為中 | 橋樑學習組織籌備小組 | 85 |
17 | 青年學習分享 | 生命感染生命 | 張巧婕 | 靛藍色兒童工作室 | 115 |
18 | 青年學習分享 | 2018兩岸行動學習 | 李彥廷 丁禾 | 六年制學程 | 55 |
19 | 青年學習分享 | 臺加兩國高中學數學之比較 | 丁禾 | 六年制學程 | 55 |
20 | 青年學習分享 | 維基百科傳記類典範條目評選歷程之分析 | 柯智懷 | 六年制學程 | 45 |
21 | 青年學習分享 | 影音串流平台使用意願探討—以TWITCH為例 | 溫書桓 | 六年制學程 | 55 |
22 | 青年學習分享 | 大3D列印機製作 | 莊惟智 | 六年制學程 | 55 |
23 | 青年學習分享 | 自學生青創夢:從荳漿店到荳漿工廠的期許 | 黃品潔 | 1980時光隧道.手作荳漿維根食坊 | 55 |
24 | 教育橋接 | 明日世界明日教育 | 任懷鳴 |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 85 |
25 | 教育橋接 | 跨校選修系統 | 丁志仁 | 跨校選修聯盟 | 55 |
26 | 教育橋接 | 六年制學程橋接公共教育 | 丁志仁 |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 55 |
27 | 實驗教育發展 | 個人自學制度的反思與推進 | 蔡伊婷 | 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 | 85 |
28 | 實驗教育發展 | Only實驗教育的教學與經營策略 | 蕭典義 熊慧 | Only實驗教育 | 85 |
29 | 實驗教育發展 | 海星式自造教育工作者培力 | 林宇祥 | 海星式自造教育工作者培力推動小組 | 115 |
30 | 實驗教育發展 | 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 戴慧茹 |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推動小組 | 90 |
31 | 實驗教育發展 | 自主學習與民主教育 | 黃政雄 |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 90 |
32 | 實驗教育發展 | 實驗教育與地方創生 | 薛雅慈 | 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 | 85 |
33 | 實驗教育發展 | 微光初現抑或海市蜃樓—實驗大學未來路 | 阿淦(陳振淦) | 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 | 85 |
34 | 實驗教育發展 | 融合社福機構與實驗教育—以冒險治療為例 | 黃思宇 | 海星式自造教育工作者培力推動小組 | 90 |
35 | 體制教育發展 |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如何可能 | 謝國清 |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85 |
36 | 體制教育發展 | 108課綱診療室 | 王英倩 吳彩鳯 |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 115 |
37 | 體制教育發展 | 芬蘭主題學習V.S.台灣圓桌五士 | 王國芳 | 新學習主張共學基地 | 55 |
38 | 體制教育發展 | 流感下的自覺 | 林宸玉 謝國清 |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 | 85 |
39 | 體制教育發展 | 爸爸,你要陪我長大 | 陳啟利 | 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 | 85 |
40 | 體制教育發展 | 校長、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 | 林雨蓁 |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 85 |
41 | 體制教育發展 | 培養學生全球移動競爭力 | 廖政凱 |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 55 |
42 | 技術發展 | Python與程式教育 | 胡崇偉 廖偉涵 李俊德 | 開放文化基金會 Python 工作委員會 | 120 |
43 | 技術發展 | 數位學習與家庭教育之關係 | 陳啟利 曾正男 | 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 | 85 |
44 | 技術發展 | 建置智慧學習環境 | 黃晉恩 |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 90 |
45 | 藝術與心靈 | 美力設計 | 劉哲揚 | 中台灣自學生學生會 | 85 |
46 | 藝術與心靈 | 瑜伽與靈性發展課程研究 | 柯雲晴 林崇銘 | 阿南達瑪迦公益基金會 | 115 |
47 | 學前教育 | 台灣不同縣市的學前教育需求差異分析 | 王英倩 |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教育公共化聯盟 | 85 |
48 | 學前教育 | 滿足多元的學前教育需求 | 陳惠菁 | 教保產業工會/教育公共化聯盟 | 115 |
49 | 學前教育 | 台灣學前教育公共化後園所輔導與品質維持 | 林慧華 | 靖娟文教基金會/教育公共化聯盟 | 85 |
50 | 學前教育 | 法國/德國之學前教育體系及其維持 | 王兆慶 | 彭婉如基金會/教育公共化聯盟 | 85 |
51 | 學前教育 | 台灣學前教育公共化需要多少錢 | 丁志仁 | 振鐸學會/教育公共化聯盟 | 55 |
52 | 學前教育 | 從零歲開始學習環境場域探討 | 林宏裕 | 台灣家庭生命教育交流推廣學會 | 85 |
53 | 學前教育 | 從日本幼兒園機器人教學談工匠精神的傳承 | 蔣新憲 | 台灣家庭生命教育交流推廣學會 | 90 |
54 | 學前教育 | 孩子的第三個老師 | 劉冠吟 |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 85 |
55 | 福留子孫 | 建構流域地方知識學 | 楊志彬 |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150 |
56 | 福留子孫 | 高雄前草願景與地方協作 | 張金玉 | 前草願景創生聯盟 | 85 |
57 | 福留子孫 | 大學實驗教育之路—中山西灣學院的嘗試 | 蔡敦浩 吳瑋翎 |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 | 85 |
58 | 福留子孫 | 合作社的教育.教育的合作社 | 陳郁玲 |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 115 |
59 | 境內外交流 | 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的現狀和未來的挑戰 | 郝偉恒 | 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 | 85 |
60 | 境內外交流 | 學前教育兩岸對話 | 張曄 | 大陸日敦社 | 90 |
61 | 境內外交流 | 去學校化的終身學習社區 | 羅善文 | 先鋒·深圳安格學習社區 | 55 |
62 | 境內外交流 | 全民科學教育 | 丁志仁 |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