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程 | 報名 人數 |
| 1.開幕 | 24 |
| 2.閉幕 | 26 |
| 3.社群聚會 | 0 |
| 4.晚會 | 23 |
| 5.現場登記並發起議程 | 0 |
| 6.課綱孵化協作-基地學校 | 37 |
| 7.班本課程進課綱 | 26 |
| 8.數學想想支點計劃 | 28 |
| 9.給家長的課發會 | 32 |
| 10.雙語我最行 | 37 |
| 11.多元國際模擬聯合國 | 33 |
| 12.無處不學的智慧教育環境 | 39 |
| 13.新北線上教學世紀大調查 | 19 |
| 14.基隆八斗高中桌遊課程的經驗 | 22 |
| 15.優遊臺中學 | 22 |
| 16.青色班級的實踐 | 32 |
| 17.台灣何時才能有一間台語學校 | 26 |
| 18.地方創生社會實踐與學習歷程 | 60 |
| 19.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 | 31 |
| 20.實驗教師的鍊成 | 39 |
| 21.實驗大學與公共性的下一步 | 35 |
| 22.自主學習於大學實踐的未來式 | 42 |
| 23.民主與民主教育 | 27 |
| 24.實驗教育大哉問 | 46 |
| 25.自學如何自學 | 63 |
| 26.大人的實驗教育 | 41 |
| 27.實驗教育機構掌門人 | 39 |
| 28.實驗教育合作社的初衷與未來 | 35 |
| 29.在藝術中找到自我圖像 | 38 |
| 30.創意手繪翻翻書 | 22 |
| 31.自學生家長情緒調節 | 39 |
| 32.自學vs體驗教育 | 44 |
| 33.如何推動拒學生陪伴生態系 | 40 |
| 34.拒學自學到創業 | 49 |
| 35.問題解決導向的學習歷程 | 80 |
| 36.生涯選擇與規劃的心策略 | 49 |
| 37.特殊選才與申請大學經驗分享 | 49 |
| 38.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 35 |
| 39.青年社群的起步與永續 | 38 |
| 40.新生代的教育改革模式 | 49 |
| 41.經營自媒體也可以做教改? | 54 |
| 42.為什麼要去學校 | 50 |
| 43.家庭的拉扯與矛盾 | 46 |
| 44.遊戲不只是遊戲 | 46 |
| 45.風水雲農樂溪山 | 21 |
| 46.發現不一樣的北投 | 26 |
| 47.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 77 |
| 48.動手學科學/物質科學II | 41 |
| 49.零時小學校:數位公民養成計 | 46 |
| 50.NGO導入RWD | 34 |
| 51.Low-Code 的前世今生 | 27 |
| 52.開源 3D 入門通識 | 28 |
| 53.開源軟體打造 NGO IT 後盾 | 26 |
| 54.自由軟體教育應用 | 35 |
| 55.實驗教育特需實務與資源活化 | 40 |
| 56.學前教育公共化參見全國同胞 | 21 |
| 57.幼兒園安裝監視器 | 17 |
| 58.雙減政策下的大陸教育現場 | 34 |
| 59.創新教育中的輔導資源 | 34 |
| 60.創新教育「再就業」 | 35 |
| 61.認識難民與探討台灣難民議題 | 43 |
| 62.40年來台灣教育本質的變化 | 55 |
| 63.全民國防教育 | 22 |
| 64.不會玩嗎?就看小孩怎麼玩啊! | 49 |
| 65.磨石滑梯到可以遊戲的城市 | 31 |
共2354人次。
平均每項議程有36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