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2014論壇/走向網絡學習的時代 的原始碼
←
2014論壇/走向網絡學習的時代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2014論壇]] ==目前的教育正進行三場典範轉移:== #「學習典範」取代「教學典範」。 #「網絡學習」取代「學校教育」。 #「合作學習」取代「個人唸書做作業」。 ==我們的理想== 在六至八年內,達到兩個目標: #讓實驗教育的就學機會達到 5% 。 #讓體制學校能有十分之一的校外課程與五分之一合作學習的空間。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將致力於三件事: #集思廣議,和有識之士共同提出民間版的「中學課程架構建議」,讓目前塞得太滿,大多數學生根本不可能學完、學會的國定課綱之外,有其他的課程架構選擇。 #建立台灣學習資源的共享平台,其中包含台灣學習資源的 GIS 系統。 #致力於振鐸學會六年制學程的實踐,並從實踐中去修正、錘煉新的課程架構與學習資源運用。 ===基於對公共教育的反思=== <ol> <li>最早的人類教育只是生存技能的傳承,只有少數人能透過教育有系統地全面繼承前人的文化遺產。</li> <li>自1717年普魯士建立近代「公共教育」系統以來,各國便將公共教育當成富國強兵的手段,也使得人民得以普遍得到教育的機會。</li> <li>「公共教育」近300年來一直以教室、課本、黑板為教學三元素。在長時期的發展中,衍生出儀式化、偏離生活實踐與滲入政治支配等毛病。</li> <li>其間曾經有過一些公共教育再出發的反思(如 Ivan Illich ),但礙於科技的限制,不易達成。</li> <li>50年前Illich提出網絡學習的原型:教育用品網(reference services to educational objects)、技能交換網(skill exchanges)、伙伴選配網(peer-matching network)、教育諮詢網(reference service to educators at large)。其中教育諮詢網又包含「教育管理者」、「教育顧問」、「教育指導者」(幫學生克服困難)。</li> </ol> {{:跳至頁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跳至頁首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2014論壇/走向網絡學習的時代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