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論壇/探究與實作課程如何推動

出自均優學習論壇共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緣起】

107年新課綱自然領域最大特色是新增普通高級中學「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必修課程,課程共有4學分,目的在以實作的過程針對物質與生命世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問題解決,以及提出結論與表達溝通之能力。課程提供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歷程與問題解決的學習環境和機會;促進正向科學態度和提升科學學習動機;培養科學思考與發現關鍵問題的能力;探索科學知識發展與科學社群運作的特徵,藉此認識科學的本質。以探究本質的實作活動、跨科的學習素材、多元的教法與評量方式,培養學生自主行動、表達、溝通互動和實務參與之核心素養。「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不僅是新課綱自然領域的最大特色,也是讓現場教師最感困難之處,如何在教學現場實現這個理想,是重要的課題。

【討論問題】

  1. 你理想的高中「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什麼樣的風景?
  2. 為什麼自然領域新增「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是必要的?
  3. 高中自然領域課程中「探究與實作」的元素是否存在?如何被實現?
  4. 落實「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

【主持人】

藍偉瑩

探究與實作不應只是一門獨立的課,而應當融入自然領域的所有課程中。科學的學習從觀察開始,經歷發現問題、搜尋文獻、提出假說、設計變因、實驗操作、處理數據、論證推理、形成結論、表達分享,學生可以像科學家一樣產生科學知識,更能將這些能力應用於生活中,最終成為具有分析思辨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全球公民。

現職:

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化學科專任教師,兼任教務主任。

學歷:

  1.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與博士候選人
  2. 探究與實作課程實施經歷
  3. 2000年起便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培養學生獨立研究能力,課程內容包含基礎探究(什麼是研究、文獻蒐集、研究的目的與問題設定、數據處理、分析推論、形成結論),化學重要的實驗技巧(藥品配置、滴定實驗、常用儀器使用等),專題研究製作等。2012年起以協同學習模式進行化學教學,學生透過小組與全班討論,經歷界定問題、提出主張、論證推理等過程,培養探究中的思考能力。

【與談人1】

周家祥老師

新一代高中自然科學課程「探究與實作」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創舉,它對應的是未來世界公民所需的能力與素養。個人期望這個課程無論是由單科教師任教或由多科教師聯合授課,都能不自限於傳統學科領域的框架,而能發揮這個課程「跨領域整合」的特性,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發現問題、動手探究、解決問題,領略所謂的科學,並不只是學科本位的一個又一個知識里程碑,而更是理性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歷程。這需要高中自然科老師們花心思,重新解構與再建構領域的概念和素材,並多所涉略相關議題與科技發展;相關領域的老師之間也需要更密切的交流、對話與合作。

現職:

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教師,曾任臺北市國、高中教育輔導團地球科學科輔導員,教育部高中95暫綱、99課綱、103微調課綱地球科學科專案小組成員,國家教育研究院12年國教課綱地球科學科前導研究小組成員,現任教育部基礎地球科學學科中心種子教師。

學歷: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學士、地球科學研究所地球科學教育組碩士
  2. 探究與實作課程實施經歷
  3. 2002年起參與臺大地質科學系執行的教育部高中環境教育研究計畫,開發小規模探究課程模組「聖嬰現象」,近年來再擴充引入衛星觀測資料判讀活動。2006年起於北一女中高瞻計畫主持子計畫,開發真實環境問題解決課程「綠園行動家」。2008年起參與麗山高中高瞻計畫,開發地球科學科領域探索課程,並持續進行教學中。

【與談人2】

韓中梅老師

好奇與學習是演化的結果,是天生的本能。 探究與實作本應是所有課程的起點與核心,是最符合神經系統地學習歷程與模式。 因此,透過實作建立多元經驗是學習的最有效途徑,讓學生經由探究體驗自我智識增長是最棒的自我回饋,拓展思想上的自由。

現職:

國立竹東高級中學生物科專任教師,協助生物學科中心發展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

學歷: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學士、碩士
  2. 探究與實作課程實施經歷
  3. 課程教學常以實際觀察操作,讓學生能從自然現象觀察展開學習,透過簡易的實驗讓學生練習科學方法並探討影響因子,期望學生透過分析問題及規劃、執行解決問題的步驟,應用各科所學來培養科學素養。

【與談人3】

方文宗老師

快樂學物理是我的課堂理念,學生透過預習課程、分享說明、實作討論,進而建立概念。學生在過程中展現自學能力,並真正能培養探究精神與科學素養。

現職:

國立北港高級中學物理專科教師

學歷: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與博士
  2. 探究與實作課程實施經歷
  3. 教學設計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為主軸,推動物理翻轉教室,讓學生快樂學物理,並透過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完成實驗與實驗報告。與嘉義大學電子物理系蘇炯武教授合辦探究與實作競賽,讓嘉義大學大學一年級學生帶領北港高中一年級學生玩物理;高中生做完實驗後,一個禮拜內繳交物理實驗報告(含影片)與心得。